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物理大师的追寻(追随物理学家足迹探寻大师成功心路)/科学素养系列/复旦光华青少年文库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王炎森编著的《物理大师的追寻(追随物理学家足迹探寻大师成功心路)/科学素养系列/复旦光华青少年文库》不同于一般的传记,不对大师们的生平及科学贡献作全面介绍,而是突出介绍他们成长和成才的心路历程,以展现他们既是一个科学伟人,又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他们的成长和成才过程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内容推荐

王炎森编著的《物理大师的追寻(追随物理学家足迹探寻大师成功心路)/科学素养系列/复旦光华青少年文库》突出介绍了中学生非常熟悉、钦佩、敬重的5位世界级物理学大师的成长和成才的心路历程。书中尽量采用大师们本人生动、朴实的语言来展现他们的心灵感悟,揭示他们成功的奥秘。

目录

第1章 近代物理学之父伽利略

 1.1 伽利略的青少年时代

一、父亲对少年伽利略的影响

二、放弃医学,喜欢数理和动手实验

三、追求真理,敢于挑战亚里士多德

 1.2 在帕多瓦大学前期(1592-1604年)的开创性工作

一、开创实验与数学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自由落体定律

二、威力无比的理想实验,惯性定律

三、重要力学规律,相对性原理

 1.3 捍卫真理,宣传日心说,挑战权威和教会

一、第一个用望远镜打开通向天文学大门的人

二、用观测的事实支持日心说,挑战亚里士多德

三、坚持捍卫真理,发表惊世巨著《对话》

 1.4 信念坚定,战斗不息

一、受迫害、不放弃信念

二、伽利略的亲情和友情

三、真理是永远不可战胜的

 参考资料

第2章 为寻求真理而忘我奋斗的牛顿

 2.1 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走上科学之路

一、大自然是一本打开的书

二、兴趣广泛,爱读书、爱记笔记

三、辍学期间,不忘读书和思考

 2.2 大学四年和最富创造力的庄园避瘟时期

一、《三一学院笔记》

二、遇伯乐巴罗教授

三、创造力的涌现

 2.3 重返剑桥和两本巨著的出版

一、巴罗推荐,牛顿继任“卢卡斯数学讲座”教授

二、注重实际,反射式望远镜的发明

三、哈雷帮助出版巨著《原理》

四、毅力坚强,又一巨著《光学》出版

 2.4 牛顿成功的秘诀

一、勤奋刻苦,博学多才

二、不停思考,专注研究

三、站在巨人肩上,看得更远

四、正确的科学方法是通向成功之路

 2.5 力学与现代航天技术

一、航天器飞行的理论基础和三个宇宙速度

二、失重现象

三、航天技术简介

 参考资料

第3章 平凡而伟大的法拉第

 3.1 不向贫穷低头的科学迷

一、一个读书迷

二、阁楼实验室

三、聆听科学演讲

 3.2 执著追求,进入科学殿堂

一、抓住机遇,开始科学生涯新征途

二、欧洲旅途成为最好的大学

三、实验室中的工作狂

 3.3 伟大的发现和科学想象力

一、奥斯特的“磁生电”与法拉第的“电磁转动”

二、伟大的发现——电磁感应

三、杰出的科学想象力——“场”概念的提出

 3.4 伟大的人格力量

一、热心公众事业的伟人

二、生命不息,研究不止

三、做一个“平凡的法拉第”

 3.5 电磁波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一、通信技术的革命

二、遥感技术的应用

三、材料和人体中微量元素的分析技术

 参考资料

第4章 不向命运低头的居里夫人

 4.1 青少年时期的爱国心和求学梦

一、良好的家庭教育

二、强烈的爱国心

三、坚定的求学梦

 4.2 艰苦生活、奋发学习的巴黎求学时期

一、异常艰苦的大学生活

二、永不满足的学习动力

三、有共同理想的终身伴侣

 4.3 罕见困难,顽强拼搏,从事放射性研究

一、第一个简陋实验室和钍、钋的发现

二、木棚实验室和纯镭的提炼

三、飞来横祸,继续拼搏

 4.4 为全人类奉献一生的高尚道德和情操

一、开赴前线的居里夫人

二、华沙镭研究院的建立

三、研究成果贡献给全人类

 4.5 放射性的广泛应用

一、放射性药物的应用二、不流血的γ刀手术

三、辐射加工

四、中子活化分析法用于破解历史谜团

 参考资料

第5章 献身科学与社会的爱因斯坦

 5.1 好奇心、爱读书、爱思考(童年和少年时期)

一、神圣的好奇心

二、书本打开科学之窗

三、理想实验带来科学灵感

 5.2 敢于挑战、勇于探索、创造奇迹(大学和专利局工作时期)

一、广博的科学知识和深邃的哲学思考

二、科学研究道路上的知音和“奥林比亚科学院”

三、创造科学史上奇迹的1905年

 5.3 时空观的革命和创造奇迹的源泉

一、狭义相对论的创建

二、相对论速度相加定律和质能关系式

三、创造奇迹的源泉

 5.4 献身社会的战士

一、高尚的人生追求和信念

二、强烈的社会正义感和责任感

三、坚持不懈、奋斗终身

 5.5 核能应用

一、E=mc2与核能的获得

二、核电站

三、可控聚变反应

 参考资料

试读章节

在做私人教师的4年中,伽利略通过奋发学习、刻苦钻研,已在数理方面做出了不少有价值的科研成果,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出色的数理方面的才能,使这位年仅25岁的年轻人在比萨大学获得了一个数学教授的职位。虽然年薪不高,但是给他的科学研究提供了较好的条件,因此伽利略还是很高兴。

三、追求真理。敢于挑战亚里士多德

“对运动无知就是对自然界无知”。亚里士多德曾这样说过,可是根据他的运动理论,他认为在落体运动中,物体的下落速度与其重量成正比,所以重的物体先于轻的物体落到地面。这种看法在经验中确实可找到证据,如一根羽毛或一张纸片显然比一块石头要后落到地面。但是也不难找到反例,两个大小相差很多的铁球从相同高度下落时,应该就难以区分哪一个先落下。所以早在大学念书期间,伽利略就对亚里士多德的这一观点深表怀疑。

晚年陪伴在伽利略身边的一位年轻的助手维维亚尼(见本书§1.4,三)后来根据伽利略的谈话所写的传记中写到了这样两个故事。第一个是“伽利略吊灯”的故事:当伽利略还是一个学医的学生时,在1583年的一天,他去比萨大教堂做弥撒时,一盏悬挂着的吊灯,在空中有节奏地来回摆动,引起了他的注意。在风的吹动下,吊灯摆动的幅度时而大些、时而小些,但他发现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竟然几乎相等,与摆幅大小无关。当时还没有钟表之类的计时工具,他是用自己的脉搏来计时的。直到今天,比萨的导游还会把那盏“伽利略吊灯”指给游客看。但是一些传记作家认为这可能是传说,其中一个理由是因为那盏灯是1587年制造的。但是不管怎样,伽利略进行过多年的单摆实验,发现了单摆摆动的等时性,即在摆动不大时(摆幅大约小于30。),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与摆幅大小和摆的重量无关,仅仅决定于摆长。在晚年时,他打算利用摆锤的摆动设计制造一台机械钟,并由他儿子画出了草图,可惜没能付诸实施。

第二个是“比萨斜塔实验”的故事。据维维亚尼所写,伽利略是带着很重的炮弹和很轻的火枪弹通过八层螺旋式楼梯,登上了比萨斜塔顶层,然后当着下面一群教授和学生的面让它们向下坠落,以此来证明它们将同时着地。事实上经一些科学史家考证表明,不仅比萨大学没有关于此实验的记载,而且伽利略本人也没有关于这次实验的任何记载,可能仅是晚年伽利略才向这个青年助手口头提到的故事。因此一些传记作家都把这个故事称为“传说”。

事实上,确实早在比萨大学时,伽利略已从怀疑发展到开始参加到批评亚里士多德观念的批评者的行列。他首先抓住的正是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当时伽利略确实已直观意识到亚里士多德关于落体速度与重量成正比的观点是错误的。他认为:若按亚里士多德的观点“100磅的球从100个臂长的高处落下来,它击中地面时,从同样高处落下的1磅重的球才落下1个臂长”,这简直不可能,它们是同时落地的。后来在他所写的巨著《对话》(见本书§1.3,三)一书中,更是以风趣的语言规劝亚里士多德的信徒说:“一个100磅重的球和一个1磅重的球,同时从100码高度落下来时,大球落地,小球只落下1码远。现在请你(如果你能够的话)在脑子里试行想象一下当大球落地时小球离塔顶还不到1码的情况。更有意思的是,他还用逻辑推理法,直接指出了亚里士多德观点的内在矛盾。伽利略设想如果把一块重物和一块轻物捆在一起,让它们自由下落,则按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由于重物下落快,轻物下落慢,所以两物捆在一起后的速度应比重物慢,但要比轻物快,介于两者之间。

P6-P7

序言

最近复旦大学出版社邀请我写一本给中学生读的书,我欣然同意,因为我与中学生的教学很有缘。大学物理系毕业后,留校当教师,一辈子没离开过教学第一线,讲授基础物理。最近十多年来,我常被一些上海市重点中学邀请为中学生作有关物理学在现代高科技中的应用和一些著名物理学家的成长历程的科普报告,并被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聘请为“学生课题研究活动”的指导老师,长达6年。这些年中,我很高兴能用自己的物理专长为中学生的培养做点贡献。

这次要写书,写点什么呢?通过在长期教学过程中的不断学习、反思和实践,深感一个真正合格的教师应该努力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这个理念应贯穿在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各个层次的教育中。中学阶段,除了知识学习外,更是青年人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人格完善,以及兴趣培养和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可是当前在书店的书架上,供中学生阅读的,大量的是满足应试教育的学习辅导书和解题指南,而有益于年轻人励志和人格培养方面的书籍实在太少。这方面的书又是不可缺少的。为此,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多年的阅历和体会,我希望能写一本这方面内容的书,以满足中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我结合物理教学,平时很喜欢阅读有关物理学大师的传记类书籍,以了解这些大师们做出重大科学贡献背后的故事,以及了解他们的人生历程和心灵感悟。我也常会把书中一些精彩的内容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与同学们共享,也收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所以,我就把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定在向中学生介绍他们都很熟悉、钦佩和敬重的5位世界级物理学大师的成长和成才的心路历程。他们分别是伽利略、牛顿、法拉第、居里夫人和爱因斯坦。为了表达中国人民对古今中外一些杰出科学家的缅怀和爱戴,中国科协在中国长城脚下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雕塑园内首批树立了中、外各8位科学家的塑像,其中就包括这5位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大师。

本书在内容上将不同于一般的传记,不对大师们的生平及科学贡献作全面介绍,而是突出介绍他们成长和成才的心路历程,以展现他们既是一个科学伟人,又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他们的成长和成才过程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全球著名投资商沃伦·巴菲德说过:“要成为最优秀的人,就要向最优秀的人学习。”

希望本书既有思想性和科学性,又有可读性和启迪性,是一本适合青年人阅读的励志类读物。在具体的内容、选材和叙述上有以下一些特点:

1.在内容上,为了突出大师们成长和成才的心路历程,揭示他们在科学道路上成功的奥秘,重点介绍以下几个方面:在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探索自然奥秘的浓厚兴趣和理想;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善于思考的智慧;不畏权威和勇于创新的胆识;不怕挫折和矢志不渝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以及高尚的道德风范。这是大师们除了科学知识外,为全人类留下的珍贵的精神财富。可以说,后者的影响更大,对青年人来说,这些优秀品质是他们在“立人”之路上,甚至一生都需要不断学习和培养的。

2.在取材上,为了使读者读来生动、有趣、不枯燥,全书主要选取大师们在成长道路上和科学探索过程中一个个真实、感人和催人思考的生动事例(或故事),将它们贯穿起来以展现大师们跌宕起伏的人生历程。

3.在叙述上,力图尽量采用大师们本人的朴实语言来表达他们的心灵感悟、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以及他们在做出重大科学发现背后的科学思想和成功秘诀。读者读来会更有亲切感和真实感,好比在与“伟人”亲切交谈,聆听他们的心灵感言。

在每章每节适当之处引用了一段相关的“名人名言”,并且用“心语”的形式写上我在编写过程中的点滴感想,其中包括应向大师们学习的内容和努力方向,希望与本书读者共勉。

为使本书叙述客观、可信,重要的资料和讲话都标明出处,尽量避免主观臆断和小说情节式的描述。

4.在科学知识上,我们也将对这些大师们的杰出贡献作简要和定性的介绍。并将这些贡献在现代高科技中的应用,以及在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推动社会发展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做出简要介绍,以更进一步激发青年读者喜欢物理、热爱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但愿本书能成为青年读者在成长和成才道路上的良师益友。希望读者在了解大师们的科学贡献的同时,更要倾听他们的心声,仔细寻味他们的心灵感悟,从他们的生活、读书、研究和人格魅力中获得启示和力量。以他们为榜样,不仅要有攀登科学高峰的宏大理想,更要在通往理想的崎岖小路上,不畏艰难、矢志不渝,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目标前进,从中获得快乐和体现人生价值,焕发青春光彩。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0:0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