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海伦凯勒,毕业于哈佛大学德克利夫学院;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处处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曾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的美国十大英雄偶像。
创造这一奇迹全靠海伦那一颗不屈不挠的心。她接受了生命的挑战,用爱心去拥抱世界,以惊人的毅力面对困境,终于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光明的一面,最后又把慈爱的双手伸向全世界。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精)》是作者海伦·凯勒的自传。她仅仅拥有19个月的光明。假如给她三天光明,她第一天想看看让她的生命变得有价值的人,第二天想看光的变幻莫测和日出,第三天想探索与研究。以一个盲人的身份想象如果自己能够有三天的时间看到世界,将会去做哪些事——包括去看看帮助过自己的人,以及去感受自然,品味艺术世界。
海伦·凯勒创作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精)》讲述了:她的世界只有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绝岁月,但她却顽强地认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第一天:我要透过“灵魂之窗”看到那些鼓励我生活下去的善良、温厚与心怀感动的人们。
第二天:我要在黎明起身,去看黑夜变成白昼的动人奇迹。我将怀着敬畏之心,仰望壮丽的曙光全景,与此同时,太阳也唤醒了沉睡的大地。
第三天,我将在当前的日常世界中度过,到为生活而奔忙的人们经常去的地方,去体验他们的快乐、忧伤、感动与善良。
海伦·凯勒所创造的奇迹,完全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以勇敢的方式在震撼着这个世界。她走过的每一步,取得的每一份成绩,留下的每一份关爱,全靠着一颗不屈不挠的心,全身心地来应对生命的挑战,用最博大与无私的爱心去拥抱、去改变这个世界。她以其惊人的顽强毅力面对困境,终于她在黑暗中感受到了人生的光明之灯,并把慈爱的种子撒向全世界。19世纪,海伦凯勒,毕业于哈佛大学德克利夫学院;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处处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曾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的美国十大英雄偶像。
重塑生命之人
我的老师安妮·沙利文来到我家的那天,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天。我清楚地记得那是1887年3月3日,我当时的年纪是6岁零9个月。每当回忆起那个时候,回想起之前和之后不同的生活,我都感慨万分。
那个下午,我站在走廊上,母亲的手势和家人忙碌的样子,让我猜想一定有什么不寻常的事情要发生了。因此,我只是安静地站在门口,悄悄地等待着。下午的阳光,穿过金银花的叶子,照在我的脸上,我用手指揉着花朵的叶子,轻轻抚摸着花瓣。我不知道未来是不是有奇迹,当时的我在经历了无数的愤怒、苦闷之后,已经疲惫不堪了。
我不知道有多少朋友曾经在海上航行过,我那时的心情就好像驾驶着一条小船在笼罩着茫茫大雾的海中航行,我神情紧张、小心翼翼地缓慢向对岸行驶,我的心怦怦直跳,害怕发生任何意外。在没有接受教育之前,我也像在大雾弥漫的海上航行,不过那时我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而且从来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到达彼岸。那时,我经常在心里呼唤:“光明!光明!给我光明!”这个时候,我感觉爱的光明照在了我的身上。
我听到了走向我的脚步声,我以为是母亲,就立刻伸出手去。一个人握住了我的手,把我紧紧抱在怀中。我感觉到,这个人将为我开启真理的大门,她也会给我爱和温暖。这就是我的老师安妮·沙利文女士。
第二天一早,沙利文老师带我到她的房间,给了我一个娃娃。后来我才知道,这个娃娃是柏金思学校的学生们一起送给我的。娃娃的衣服就是狄更斯笔下的罗拉亲手缝制的。我玩了一会儿娃娃,沙利文老师拉起我的手,在我的手掌上拼出了四个字母“doll”。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是她的举动让我对手指游戏产生了兴趣。
我模仿她,在她手上拼写起来。当我终于正确地拼写出这个词时,我高兴得脸都涨红了。我立刻跑下楼去,找到母亲,拼写给她看。
那个时候,我并不知道这是个词语,我甚至不知道世界上有文字。我的拼写不过是模仿沙利文老师的样子,依葫芦画瓢而已。自此,我不求甚解地又学会了“别针”(pin)、“杯子”(cup)、“坐”(sit)、“站”(stand)、“走”(walk)这些词。原来世界上的事物都有属于自己的名字,通过沙利文老师的教导,我终于在几个星期之后明白了这个道理。
有一天,沙利文老师又给了我一个更大更新的娃娃,同时把原来的娃娃放在我的膝盖上。她拿起我的手,在上面写了“doll”这个单词,意思是告诉我大的娃娃和小的娃娃都叫做“doll”。
就在这天上午,我和沙利文老师因为“杯”和“水”这两个单词发生了争执。她想让我懂得杯子是杯子,而水是水,但是我却把两个事物混为一谈。我任性又固执,争执到最后,沙利文老师只能先丢下这个问题,重新练习娃娃(doll)这个单词。
我有些不耐烦,抓起那个新娃娃一下子扔到了地上,娃娃碎了,我心里却很痛快。这样发脾气,我心里不惭愧,也不悔恨。我并不喜欢那个娃娃,或者说我根本不懂得什么是喜欢。在我寂静又黑暗的世界里,不会有爱和喜欢。沙利文老师把娃娃的碎片扫到炉子边,然后把我的帽子递给我,我知道又可以去外面晒太阳了。
我和沙利文老师沿着小路散步到水边,那些开在房顶上的金银花散发着醉人的芬芳。沙利文老师将我的手放在喷水口下,瞬间,一股清凉的水从我手上流过。她拿起我的另一只手,在上面拼写“水”(water)这个单词。开始,她写得特别慢,之后速度渐渐变快。我安静地站着,用心记住她手指的动作。突然之间,我恍然大悟,就好像有股神奇的力量在我脑海中激荡了一下,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和文字的奥妙。并且,总算明白了从我手上流过的清凉而奇妙的东西才是水。
水对我的启发简直可以说是无穷的,它唤醒了我的灵魂,给我带来了光明、希望和快乐。
水边的经历唤起了我的求知欲。我知道每个事物都有名字,而且我想要记住并且学会拼写那些名字,我开始重新审视每一样事物。回到屋里之后,我碰到的每件东西好像都重新注入了生命。我想起刚才被我摔碎的娃娃,我来到火炉边,捡起碎片,想要拼凑好。但是无论如何,也没有成功。想起刚才自己的所作所为,我后悔极了,双眼顿时充满了泪水,这是我生平第一次因为悔恨而哭泣。
在这一天,我学会了不少单词。比如“父亲”(father)、“母亲(mother)、
“姐妹”(sister)、“老师”(teacher)等。这些单词让我的世界变得五彩缤纷,美不胜收。记得在那个美好的夜晚,我躺在床上,心里充满了幸福,我心里盼望着新的一天快点到来。那时我觉得这个世界上再没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了。P13-16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19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仑,另一个就是海伦·凯勒。海伦·凯勒是19世纪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她有着令人惊叹的顽强毅力,在她的老师安妮·沙利文的帮助下,她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国语言,完成了一系列书籍的写作。
她用独特的生命方式,震撼了全世界。她在黑暗、寂静中度过了自己87年的岁月,她创造的奇迹,让世人惊叹。
她凭借着自己惊人的毅力,在沙利文老师的帮助下,刻苦学习,考上了哈佛的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之后,她又全力奔走,为全世界的盲人谋取福利。在她的努力下,一家家慈善机构建立起来,这让很多残疾人获得了帮助,解决了他们生活上和学习中的难题。她不仅用行动证明了人类战胜命运的勇气,还将自己的经历记录下来,以鼓励后世的人。
海伦·凯勒一生写了14部作品,《我的生活》是她的首部作品。海伦用自然、真实的笔触,再现了她21年的生活,给人们带来了一首永难忘记的希望之歌。《我的生活》于1902年出版,当时美国的著名作家海尔博士评论说:“1902年,文学史上应该记住的两部著作,一部是吉普林的《吉姆》,另外一部就是海伦·凯勒的《我的生活》。”
罗斯福夫人评价海伦·凯勒的著作时说:“人类精神的美一旦被认识,就永远不会被忘记。凯勒小姐给我们这些没有那么多困难需要克服的人们,上了永远不能遗忘的一课。我们都希望这部书有越来越多的读者,让凯勒的精神在越来越广的范围内传播。”
现在,我们重读这部经典著作时,依然可以发现其中闪耀的光芒,这就是海伦·凯勒要告诉我们的——人类的精神远远超过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书中人物所展现的品质、毅力和决心都强烈地震撼着我们。
对于四肢健全的人来说,很难体会残疾人的痛苦。这就好像身处和平年代的人,无法体会战争年代的痛苦那样。海伦·凯勒在书中告诉我们,生命是脆弱的,它经不起任何假设,假设一旦成真,那一切都太晚了。所以,人们应该珍惜眼前的幸福,尽最大的可能让身边的人感到幸福和快乐。
海伦·凯勒的作品已经有很多版本了,很多书籍只是简单地介绍了她的事迹,这便限制了人们对她的了解。基于这个原因,我们重新编译了海伦的著作,完整地介绍了海伦的成长经历以及她和老师安妮·沙利文相处的故事,生动、真实地再现了海伦伟大的一生。
读一本好书,就像是和作者进行了一次深切的灵魂交流。希望广大的读者能从海伦·凯勒的故事中得到启发,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译者
2015年2月
19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仑,另一个就是海伦·凯勒。
——马克·吐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