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古训:“多行不义必自毙,只争来早与来迟。”
郭芳编著的《远东大审判(1946审判日本战犯影像全纪录)》介绍了,随着日本的无条件投降,那些丧心病狂、罪大恶极的战争元凶被押上了审判台,最后被送上了断头台。正义得到了伸张,受到战争伤害的各国民众的心灵得到了抚慰。但是,这种对战争罪犯的审判只是象征性的,是很不彻底的。受到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军事法庭审判的,只是战争罪犯中的极少数,还有许多应该受到严惩的战争罪犯逃脱了法网。由于受到美国和蒋介石政府的庇护,日本发动战争的温床原封未动,日本侵略战争的罪责未能得到彻底清算。
郭芳编著的《远东大审判(1946审判日本战犯影像全纪录)》全方位、多视角、全景式地记述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自1946年5月3日开始于日本东京,审判以东条英机为首的日本战犯的全过程。丰富的珍贵历史资料图片,让读者更加直观地了解这段历史。本书兼具纪实性、文学性、史料性。
日本觊觎中国之心由来已久,自明朝丰臣秀吉的狂人痴梦,到近代“大陆政策”的出笼,无不彰显出日本妄想蚕食中国的野心。
日军飞机对陪都重庆狂轰滥炸,重庆陷入一片火海之中,市区遍地死尸,手足头颅等残骸随处可见;臭名昭著的731部队,将中国人作为他们发泄兽欲的工具,制造了活体解剖的反人类暴行;各地的万人坑,累累白骨是暴行的铁证。
历史将永远铭记1946年5月3日这个日子,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El本东京开始审判以东条英机为首的28名甲级战犯。历时两年六个月,共开庭81 8次,419名证人出庭作证,整个审判耗资750万美元。东条英机等7人被判处绞刑,16人被判处无期徒刑,2人被判处有期徒刑。
于是,怀着虔诚的心情,日本的使节漂洋过海,历尽艰辛来到中国,如饥似渴地吸取中华文化的营养,沐浴着中华文明的雨露。举凡政治和法律制度、文学、儒学、佛教、艺术、医学、天文历法、农业技术、建筑技术甚至风俗习惯,都一股脑儿搬到日本。但随着对中国的了解,日本人看到了中国的长处,也逐渐了解了中华民族的短处。于是,开始动起了中国的心思。
1336年,日本内部分裂为南朝和北朝。在长期的战乱中,许多溃兵、败将、武士以及失去生产手段的浪人,流亡到海岛上。他们与冒险的商人相勾结,不断对中国和朝鲜沿海地区进行侵扰和掠夺。这些人被称为倭寇。
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曾屡次派专使赴日,要求日本政府制止倭寇来犯。但是,这种交涉不但毫无成效,反而被日本政府视为软弱可欺,支持倭寇变本加厉地扩大侵扰范围。为此,明朝政府采取积极备战、加强海防、对来犯之敌迎头痛击的方针,倭寇销声匿迹。但到了嘉靖中期,由于政治腐败、军备废弛,倭寇又死灰复燃,北自辽阳,南至江苏、浙江、福建、广东,都是倭寇出没之地。倭寇异常残暴,杀人如麻。掳获男子,战则强令做先驱;妇女被掠,尽遭蹂躏。所到之处,金银财物被抢光,城镇房屋被烧毁殆尽,东南沿海地区民不聊生。这是日本对中国犯下的第一笔罪行。
倭寇的暴行,激起了中国沿海军民的愤怒和反抗。明王朝起用戚继光等将领,经过一系列的战斗,基本上消除了为害多年的倭患,取得了中国历史上对日第一次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1582年,日本大将丰臣秀吉执掌大权,经过几次战争,初步结束了战国以来延续百年的分裂局面。日本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国土狭小,资源缺乏,其地理位置靠近亚洲大陆。因此,对于近邻朝鲜和中国,一直怀着强烈的征服欲望。为了满足国内封建主和商人贪财牟利的欲望,极力向外扩张,妄图先侵占朝鲜,然后征服中国及印度。
1585年9月,刚刚被任命为关白(摄政大臣)不到两个月的丰臣秀吉,即在一封信中这样写道:“余之被任命为关白,除统治日本外,同时其统治大权也及于唐国(即当时的明王朝)。”
次年,丰臣秀吉又说:“当我统治日本成功之后,我就把日本交给弟弟秀长,我自己是专心一意去征服朝鲜和中国。”他发誓:“在我生存之年,誓将唐(明王朝)之领土纳入我之版图。”
1591年底,丰臣秀吉派兵入侵朝鲜。朝鲜向中国求救,明朝政府决定派兵相助。经过7年艰苦抗战,中朝军民终于把日本侵略军驱逐出境,粉碎了丰臣秀吉吞并朝鲜进而征服中国的妄想。
这次是日本将侵占中国的梦想第一次付诸行动。尽管丰臣秀吉的梦想化作泡影,但他的扩张思想却对后来的日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600年,德川家康在关原之战中战胜丰臣秀吉联军。1606年,任征夷大将军,在江户(今东京)设立幕府,把持国政,日本历史上称为“德川幕府时代”或“江户时代”。
在德川幕府时代,丰臣秀吉阴魂不散,他的侵略扩张思想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并河天民所著的《开疆录》中说:“大日本国之威光,应及于唐土、朝鲜、琉球、南蛮诸国……大日本国更增加扩大,则可变成了大大日本国也。”
这种“大大日本”的构想,正是后来“大东亚共荣圈”的先声。
历史的车轮驶入近代。
近代的日本曾面临着同当时的清王朝同样的命运。
自19世纪50年代起,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了日本闭关锁国的大门,日本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内忧外患交织的形势下,1868年1月,下级武士利用人民起义之机,发动政变,结束了700多年的幕府统治,建立了新政府。这年的9月8日,日本天皇睦仁举行即位仪式,并取中国古籍《易经》中“圣人南面听天下,向明而治”的语句,将年号改为“明治”,建立起了以明治天皇为首,由下级武士掌权的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政权——明治政府。从此,日本走上了一条同清政府截然不同的道路。
明治政府上台后,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其改革的总方针是: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政策。
早在明治政府成立的前一年,天皇睦仁在发表的所谓《天皇御笔信》中就赤裸裸地宣称,“日本乃万国之本”,要“继承列祖列宗的伟业”,“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日本人处于西方列强不平等条约的羞辱之中,希望能从其他方面得到补偿。明治政府一建立,就以“补偿论”为武器,宣称“养国力,割易取之朝鲜、满洲、支那,所失于美俄者,可取偿于朝鲜、满洲之土地”。在“武国”方针指导下,日本制定了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
所谓“大陆政策”,就是用武力向朝鲜和中国进行侵略与扩张。这一政策确定的对外侵略步骤分五期:第一期征服中国的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第三期征服中国的满蒙(东北和内蒙古地区);第四期征服全中国;第五期征服南洋、亚洲乃至全世界。
这是从丰臣秀吉时就开始的梦想。为了将这个梦想变成现实,日本人简直有些迫不及待了。
1874年2月6日,B本决定出兵中国的台湾。其借口是:1871年12月,琉球王国的船只遇难漂流到台湾南部东海岸,因与当地居民发生争执,有54人被岛上的土著居民杀死。福建督抚查办这一事件后,将其余的12人遣送回琉球。琉球在历史上一直与中国保持着朝贡关系,是藩属国。用时下的话说,这件事属于内政,本不干日本什么事,但日本却挺身而出,并以此为由向台湾兴师问罪。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在以后70年的日本侵华历史中,我们会经常看到日本人的这种强盗嘴脸、强盗逻辑、强盗伎俩。P3-5
爆发于上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的抗日战争,是中国现代史上最成功抵御外来侵略,并最终取得胜利的战例,是近百年来中华民族屡遭外辱、屡战屡败之后取得的唯一一次伟大胜利。然而,中华民族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在这场战争中,国共两党也都为此作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记住这段历史,颂扬抗战英雄,并将全民族的抗战精神代代相传下去,对于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乃至对于海峡两岸和平统一,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大陆尚没有一套系统、全面介绍抗日战争,特别是包括国民党军队在抗日前线正面战场的全景丛书。在海峡两岸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今天,编辑这样一套丛书在大陆出版,已经到了可以付诸实施的时候。
由长城出版社组织、策划、撰写的《中国抗日战争战场全景画卷丛书》,集海峡两岸抗战研究成果,以纪实文学形式全方位、多视角地描绘了自1931年至1945年间中国抗日战争的全过程。
丛书作者均是当今军史、战史、军事文学及军事研究领域著名专家、学者、文学大家,参与创作及编辑。该套丛书通过不同渠道征集了反映中国抗战的万余幅历史图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那场铭刻于史的战争,直观、真实地呈现于读者眼前。
本套丛书经过专家充分论证,并且得到了台湾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及国民党党史馆等有关方面的支持与帮助。
这套丛书分为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正面战场
涵盖了长城抗战影像全纪录、平津抗战影像全纪录、一二八淞沪抗战影像全纪录、淞沪大会战影像全纪录、太原大会战影像全纪录、南京保卫战影像全纪录、徐州大会战影像全纪录、武汉大会战影像全纪录、长沙大会战影像全纪录、桂南会战影像全纪录、枣宜会战影像全纪录、中原抗战影像全纪录、中条山会战影像全纪录、滇缅大会战影像全纪录、滇西反攻战影像全纪录、缅北反攻战影像全纪录、浙赣会战影像全纪录、常德保卫战影像全纪录、衡阳保卫战影像全纪录、桂柳会战影像全纪录、湘西会战影像全纪录、上高会战影像全纪录、南昌会战影像全纪录、随枣会战影像全纪录、美国援华空军抗日影像全纪录、东北义勇军抗日影像全纪录、绥远抗战影像全纪录、中国空军抗战影像全纪录、苏军出兵东北抗日影像全纪录、侵华日军投降影像全纪录、审判日本战犯影像全纪录,计31册。
第二部分:敌后战场
涵盖了平型关抗战影像全纪录、百团大战影像全纪录、东北抗联抗日影像全纪录、八路军抗战影像全纪录、新四军抗战影像全纪录,计5册。
全书共36册,单册15-20万字左右,每册均配有百余幅珍贵历史图片。 此套丛书是建国以来第一次系统、全面地反映国共两党共同抗战的丛书,以报告文学形式全景式反映国共两党共同抗战的图书尚属首次。这是一项具有传承和警示意义的浩大工程。它将昭示后人:中华民族是不能分裂的,中华民族是有能力抵御任何外来侵略的,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比什么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