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大江南北(抗日战争十四年全纪录上下)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李蓉//叶成林
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日本侵略东北三省一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这1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铭心刻骨的14年,中华民族用自己的血肉在侵略者面前筑成了一道坚不可破的长城。

从东北的林海雪原到缅甸的热带丛林,从沿海的群岛到内陆的黄土高坡,中华人民抛头颅,洒热血,以不可摧残的意志击败了入侵者,开拓了中国的新篇章。

李蓉、叶成林著的《大江南北(抗日战争十四年全纪录上下)》如实地记录了十四年抗日的前前后后点点滴滴,能够帮助新的一代人更好地了解历史,看待历史。

内容推荐

李蓉、叶成林著的《大江南北(抗日战争十四年全纪录上下)》从日本发动对中国侵略的前奏九一八事变开始,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为止,以学术的眼光,通俗的笔法,灵活运用档案和回忆录资料,全景再现抗日战争十四年的历程。其中,对东北抗联史、日军侵华期间对中国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的论述,更是详细而丰富,显示出作者的独特视角。

目录

上册

第一章 悲痛:东北沦陷,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1.侵占中国是日本由来已久的扩张战略

2.九一八,一个令中华民族刻骨铭心的日子

3.勃然兴起的抗日义勇军

4.全国各地的抗日救亡运动

5.抗日游击战在白山黑水遍地发展

第二章 激愤:从北到南,抵抗侵略

1.一·二八,日军企图在上海重演东北故事

2.全国人民支援上海抗战

3.日军向关内进攻,热河纳入“满洲国”范围

4.长城,抵抗日本侵略的一道防线

5.察哈尔,抗击日本侵略的一个重要战场

第三章 屈辱:华北不能成为第二个“满洲国”

1.日本策动华北“自治”和内蒙“独立”

2.倡导“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3.一二·九运动推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

4.兵谏:为了民族存亡的壮举

第四章 起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1.卢沟桥:日本开始全面侵华

2.淞沪抗战:中国不可能三个月灭亡

3.为了一个目标:国共再次握手

4.国共在军事和政治方面合作

5.抗日救国,中华民族的第一要务

6.宋庆龄和她领导的保卫中国同盟

7.为了祖国不灭亡:华侨的行动

8.得道多助:世界人民支援中国抗战

第五章 进退:正面战场的抵抗与敌后战场的开辟

1.挺进:红军改编开赴抗日前线

2.平型关:皇军不可战胜神话破灭的地方

3.中国70万部队参加的淞沪会战

4.30万人被屠杀动摇不了5亿人的决心

5.台儿庄,传来振奋中国人心的捷报

6.挺进:到华北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根据地

7.到华中敌后开辟抗日根据地

8.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的总指挥部和基地

9.在东北顽强抗战的抗日联军

lO.100万军人的会战在武汉展开

11.广州会战

第六章 团结:两个战场三个方面的配合

1.抗战洪流中的一股投降逆流

2.正面战场的拉锯战

3.华北敌后游击战争从山区向平原发展

4.华中、华南抗日游击战和根据地

5.国民党在敌后进行的游击战

6.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百团大战

7.沦陷区人民不会屈服

下册

第七章 进步:抗战时期中国政治的基本走向

1.制止摩擦,维护合作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理论的阐述

3.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宪政运动

4.应对皖南事变后的严重局势

5.民盟:民主运动中形成的一支生力军

第八章 奋勇: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1.法西斯在欧洲和太平洋肆虐猖狂

2.中国是联合国的发起国之一

3.浙赣一长沙一中条山:一条不稳固的防线

4.“三光”磨励着敌后根据地军民的斗争

5.积极参加对日抗战的少数民族

第九章 困境:春天来临前的严冬

1.渡难关:根据地开展大生产和整风运动

2.大后方文化界推动民主运动

3.重庆的经济文化在困境和废墟中重建

4.潜流涌动:沦陷区人民的抗日斗争

5.日本反战士兵的反战活动

第十章 转机:看得见的胜利曙光

1.战略转折终于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来临

2.补给线,生命线:缅北、滇西反攻之战

3.鄂西战役和常德会战

4.日军的“一号作战”,打通了大陆交通线

5.八路军向河南沦陷区挺进

6.“扫荡”、“蚕食”、“清乡”,抗日根据地勇渡难关

第十一章 民主:民族团结与胜利的基本条件

1.法西斯主义,被人民唾弃的主张

2.宪政运动经历波谷之后第二次兴起

3.民主联合政府:中共提出新主张

4.大浪滚滚,大后方民主运动更加高涨

第十二章 反攻: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

1.扩大解放区,缩小沦陷区

2.“地下军”在沦陷区开始活跃

3.决定中国未来发展的三个大会

4.围绕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展开的国共谈判

第十三章 胜利:中华民族14年抗日战争的辉煌结局

1.出席联合国旧金山大会

2.波茨坦公告勒令日本无条件投降

3.9月3日,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胜利的日子

4.结束了的战争和未了结的“遗留问题”

5.面向未来,为和平崛起回首抗日战争

后记

试读章节

5.面向未来,为和平崛起回首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中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付出极大的代价取得的胜利。中国军民在战争中的伤亡人数在3500万人以上,直接损失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中国抗日军民以不屈不挠的献身精神,前仆后继,流血牺牲,消灭日、伪军大量有生力量,逐渐转变了敌强我弱的形势,最后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夺取了抗日战争这场正义之战的伟大胜利。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空前团结的胜利,是各党派、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各民族共同抵御外侮的胜利,也是对中华民族生命力、凝聚力、战斗力的考验。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面前,中国人民积百年争取民族解放斗争的经验,深知要取得反抗外敌入侵的胜利,必须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奋斗。因此,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大地上出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全民族奋起抗击的局面。中国人民的巨大民族觉醒和空前团结,从根本上决定着战争的进程和结局。

从地域上看,不论在东北还是华北,不论是在华中还是华南,不论是在前线还是在西南、西北后方,全国人民团结一致抗战。在前线,抗日军民坚持抵抗日本侵略者的进攻;在后方,掀起了全国性的抗日救亡运动;在敌占区,各阶层人民采取各种形式开展对日本侵略者殖民统治的斗争。不论日本侵略者的魔爪伸到那里,都会遭到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都会遭到顽强的抵抗。

从党派关系上看,进行十年内战的国民党和共产党,都以民族利益为重,求同存异,结束了内战分裂的对抗局面,集中力量进行争取民族解放的战争。尤其是共产党代表中华民族的利益,倡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全民族抗战,努力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团结。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是全民族利益的最坚定的维护者,是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是取得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力量。国民党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接受了抗日统一战线的主张,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实现。在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开辟的两个对日作战战场相互配合、相互支援,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生死搏斗。

从全国各阶级、各阶层和各人民团体来看,不仅有无产阶级、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还有一部分地主买办阶级,甚至宗教界人士都参加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投身抗日战争洪流的,有实业界、新闻界、文艺界、教育界等各个行业的人们,也有妇女、青年等等。大家都是一个心愿,抵抗外来民族的侵略,誓死不做亡国奴。

从各民族来看,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既有来自国内各个民族的抗日群众,还有各民族中的上层统治者。许多少数民族地区,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奋起组织抗日武装,成立各界抗日团体。远在祖国西部边陲的新疆各族人民,也纷纷组织各种抗日的民众团体,并发起募捐活动,积极支援抗日前线。各少数民族团结一致,支持抗日战争,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海外华侨、港澳同胞也团结一致,从世界各地捐献财物,支援祖国抗战,或踊跃回国回乡,参加抗战。抗战前夕,我国在世界各地的华侨同胞总数为1140万人,其中东南亚地区有800万人。抗战爆发后,海外华侨迅速组织成为各种救国团体,开展各种援助国内抗战的活动。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也是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相互团结、互相配合、协作的胜利。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中国战场的每一个胜利,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胜利增添了一份希望,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太平洋战场、欧洲战场、苏德战场上打击法西斯所取得的胜利,同样是对中国人民的鼓舞和支持,为中国抗战的胜利增添了力量和希望。中国战场和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团结协作,互相配合,大大加快了抗战胜利的步伐和时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军队还在境外同美、英国配合共同对日作战。

抗日战争时期,正是这种空前广泛和深入的中华民族的团结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团结,打败了战争初期嚣张一时的日本侵略者,捍卫了民族的独立;正是这种空前的团结,克服了战争期间的各种困难,坚持了数年的浴血奋战;正是这种空前的团结,使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获得了世界友好国家的支持和援助,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中国共产党是团结全民族的中坚力量,集中了中国各族人民的最优秀儿女。始终坚持以民族大义为重,坚决维护民族的独立和尊严、国家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制定和实施了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战略、策略,制定和实施了动员人民、保护人民的正确路线,因而牢牢掌握着历史的主动权。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中国共产党旗帜鲜明地维护团结、反对分裂,克服了各种阻力,保证了全民族的团结,并使自己的正确主张深入人心。

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雪洗了19世纪40年代以来中华民族遭受的任人欺侮和宰割的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起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在全民族空前的团结下,中国能够取得近代以来第一次反侵略战争和民族解放战争的完全胜利,也能够创造民族振兴的新的奇迹。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东方大国,曾创造过灿烂的文明,长期走在世界各国的前面。可是由于长期而残酷的封建统治,新的生产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随着资本主义在两方的的崛起,逐渐落伍。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奠定了基础,这是中华民族崛起的一个新起点。民族的振兴离不开民族的统一与团结。中华民族的团结,是民族振兴的一个重要前提。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之下,全民族紧密团结,艰苦奋斗,一个独立、民主、文明、繁荣的新中国必将屹立在世界的东方。(p661-664)

序言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华民族同仇敌忾,万众一心,团结奋战,进行了一场中国近代历史上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反对外国侵略者的正义之战,最后打败了猖獗一时的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赢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战场的最后胜利。

中华民族抵抗日本侵略14年的胜利,是中国历史上惊天动地的伟业,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伟大转折点,是中华民族反对世界法西斯,争取和维护世界和平所作出的杰出贡献,是人类历史上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的不朽篇章,是一段不应该忘记、永远震撼中华儿女心灵的历史。

日本帝国主义企图独占中国为其殖民地由来已久。它们对中国辽阔的国土、丰富的资源垂涎三尺,因而制造各种借口,先后挑起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卢沟桥事变、八一三事变等等,逐步扩大侵华战争的规模,把侵略魔爪伸向中国的广袤大地。它们丧心病狂、惨无人道,在中国烧杀抢劫,奸淫妇女,屠杀中国军民,使用细菌武器、化学武器,在中国犯下了惨绝人寰、罄竹难书的滔天罪行。它们建立起殖民主义的残暴统治,对中国人民进行政治压迫、经济掠夺和思想奴役,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空前的灾难和痛苦。

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在人类文明史上创造过不朽的辉煌。但在长期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下,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受到禁锢,在世界上逐渐落伍。各国列强乘虚而人,昏庸无能的中国清政府在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中屡屡战败,中国人被看作是“一盘散沙”、“东亚病夫”。日本帝国主义敢于侵略中国,其中一个因素也是视中国软弱可欺而得寸进尺。但他们没有料到,“中国人民觉醒了,掀起了抗日运动,进行了抗日战争,一盘散沙团结起来了,睡狮觉醒了。”

中华民族酷爱和平和自由,有着抵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从东北的江桥抗战到风起云涌的义勇军,从一·二八上海抗战到长城抗战、察哈尔抗战,不甘心沦为亡国奴的中国人,为着捍卫民族的独立,为着人类的和平,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自动地、勇敢地拿起了武器。不论是东北抗战还是华北抗战,无论是华中抗战还是华南抗战,都牵动着全国人民包括海外游子的心。卢沟桥畔、黄浦江边,太行山上、昆仑关前,抗日健儿群威群胆,齐心协力,奋勇杀敌,谱写了一页页惊天地、泣鬼神的感人篇章。中华儿女以顽强的意志和血肉之躯构筑长城,以简陋的武器甚至赤手空拳同凶残的敌人展开了殊死的搏斗,表现出了中华民族维护独立、争取解放的民族气概和不屈不挠的决心。

团结御侮,成为全国人民的心声。北平的一二·九学生运动进一步促使了全国人民的觉醒,如火如荼的抗日救亡运动在全国掀起。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的七七事变后,中华民族空前团结,在抗日救国的大旗下,云集了全国各党派、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各民族的爱国同胞,以及海外的广大华侨和香港、澳门同胞。大家同心协力,共御外侮。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和以共产党为主体的敌后战场,广大抗日将士浴血奋战,英勇牺牲;抗日军队互相支援,互相帮助,并肩战斗。后方则努力生产、支援前线,都怀着一个强烈的愿望,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打败日本侵略者,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国人民团结组织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来没有这样团结讨。”

在中华民族抵抗日本侵略14年的历史中,民族团结空前紧密,民族精神空前发扬,爱国主义空前高涨。为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内战多年的国共两党捐弃前嫌,携手合作,并在抗战大业中历经波折,经受考验,合作大局得以维护,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得到生动体现。为正义而战,为民族利益而战,中华民族团结起来,克服了各种艰难和险阻,战胜了强大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者横行一时,凭借其军事优势占领了中国的大片土地,但在团结一致的中华民族面前却终归失败。在帝国主义列强存在的情况下,任何被压迫民族和国家的生存、发展,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困难和危险,但这并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不能团结一致抵抗外来侵略,以致于“鹬蚌相持,渔人得利”。日本侵略者在武力侵略中国的同时,也采用各种阴险手段,千方百计地破坏中华民族的团结,企图挑拨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部的关系,大肆收买汉奸走狗。这也说明其对中华民族团结的极度恐惧。

中华民族的团结形成了强大的向心力和聚集力。中国国民党在抗战期间虽然因为推行其片面抗战路线受到批评,但毕竟能以民族利益为重,在政治上特别是军事上同中国共产党合作,坚持抗战,为民族做出了贡献。中国共产党也代表中华民族根本利益,为争取抗战胜利,倡导和维护中华民族的团结,努力建立并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战大业求大同存小异,克服各种困难和大大小小的磨擦,和国民党及一切抗日的民主党派、团体携手合作,坚持抗战。

在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鼓舞下,中国各少数民族和海外华侨,竭尽全力,呼吁民族团结,并以各种方式,参加和支援抗日战争,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全世界爱好和平、反对法西斯侵略的国家和人民也团结起来,支援中国抗战的正义事业,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给予了支持和帮助。日本帝国主义者最终面对的不再是“一盘散沙”的个别的中国民众或单个的地方政权,而是团结起来决心捍卫国家独立和主权、抵抗外来侵略的整个中华民族。这是任何敌人也不可能战胜的力量。

中华民族在屈辱中奋起,在困境中坚持,在苦斗中胜利。团结才有力量,奋斗才能御侮。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又一次证明了这个真理,并给予后人以深刻的启示。中华民族的团结奋斗同样是民族繁荣、振兴的巨大精神力量。在抗日战争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的今天,我们同样可以相信,中华民族只要在代表民族和人民利益的先进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和发扬当年团结御侮的精神,就可以为国家和民族的振兴和富强,谱写出更加宏伟、壮丽的篇章。

后记

本书于2005年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经过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室务委员、一部主任王淇教授审阅并提出宝贵意见,得到许多同志的关心和帮助,特别是张延忠和于俊道同志的大力支持,在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或许是担任责任编辑的于俊道同志的极力推荐,或者其他原因,该书出版不久,便在书店里脱销。一些朋友想要一本看看热闹,也一直没能如愿。

时隔10年之后,得到人民日报出版社董伟社长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该书经笔者修订后再次出版,这是一件让人十分欣慰的事情。10年前自己看似还不错的书稿,现在看来,还有不少地方需要修改、补充和调整。有的修改是因为原来的表述不够准确,有的补充是因为有了新的档案文献资料,有的调整是因为认识的发展和变化。能有机会来弥补这些缺陷和不足,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时间之箭一旦射出,就再也没有回头。10年来,因为参与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课题调研和一些其他工作,虽然没有离开过中国抗日战争历史研究这一大的领域,但更具体于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等问题。所以,像当年承担国家社科项目深入研究沦陷区问题或采访中共七大代表、研究民主革命时期党代会等问题那样投入时间和精力是没有的。但我须臾没有忘记中华民族这14年的正义之战。

时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笔者想献上这本书作为一份薄礼,以此缅怀和纪念为中华民族独立而流血牺牲的英烈和前辈,缅怀和纪念抗日战争期间为了人类和平和正义事业有所贡献、有所帮助的人们。

感谢在抗日战争史研究上有深厚造诣、经常给予我帮助和鼓励的王淇老师、何理老师、汤重南老师、刘庭华老师、李良志老师,还有不幸病逝的王秀鑫老师。还有许多抗日战争史研究的同行们,包括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王新华馆长、沈强馆长、罗存康副馆长等,多年来给予我的支持、鼓励,让我难以忘怀。

还要感谢东北师范大学终身教授、我的恩师郑德荣老师。

最后,再次感谢董伟先生,感谢编辑同志!欢迎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李蓉

2015年2月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10:5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