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耳是中国音乐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他创作了数十首革命歌曲,他的一系列作品影响中国音乐几十年。他的音乐创作具有鲜明的时代感、严肃的思想性、高昂的民族精神和卓越的艺术创造性,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的发展指出了方向,树立了中国音乐创作的榜样。
吴宝璋著的《人民音乐家(聂耳)》为“云南百位历史名人传记丛书”之一,从历史的角度讲述了聂耳光辉而短暂一生,语言简洁流畅,资料真实可信。
| 书名 | 人民音乐家(聂耳)/云南百位历史名人传记丛书 |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 作者 | 吴宝璋 |
| 出版社 | 云南人民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聂耳是中国音乐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他创作了数十首革命歌曲,他的一系列作品影响中国音乐几十年。他的音乐创作具有鲜明的时代感、严肃的思想性、高昂的民族精神和卓越的艺术创造性,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的发展指出了方向,树立了中国音乐创作的榜样。 吴宝璋著的《人民音乐家(聂耳)》为“云南百位历史名人传记丛书”之一,从历史的角度讲述了聂耳光辉而短暂一生,语言简洁流畅,资料真实可信。 内容推荐 聂耳,籍贯云南玉溪,生于昆明。少时,受母亲启蒙,音乐天赋得以表现和发展。1928年加入共青团。1930年,因叛徒出卖而避走上海,次年考入联华歌舞学校(明月歌剧社)。1932年加入中共领导的左翼“剧联”,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以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姿态,创作出大量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和广泛社会影响的进步革命歌曲,成为中国新音乐的开创者和伟大的人民音乐家。由其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新中国成立时,被定为代国歌,1982年正式定为国歌,2004又载入宪法;当前,又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歌,鼓舞海内外中华儿女奋勇前进。 吴宝璋著的《人民音乐家(聂耳)》从历史的角度讲述了聂耳光辉而短暂一生,语言简洁流畅,资料真实可信。 目录 母腹中历“重九”,恰与民国同诞 与民国同年诞生 父母及其家世 甬道街成春堂 在母腹中“经历”“重九”起义 贫寒家庭培育,长成阳光少年 四岁丧父,寡母独挑家庭重担 两度家迁,严格教子 音乐天赋,母亲启蒙 荣获求实学校第一号奖状 求实小学学生乐团的指挥 学习洞经音乐 初中时,开始以阶级观点分析社会矛盾 对学习英语产生了兴趣 省师出类拔萃,锻出共青团员 在玉溪老家的见闻与思考 报考省师 学习努力,兴趣广泛 初恋的种子萌芽 加入共青团 莫逆之交李生萱 短暂的军旅生涯 北门街大爆炸,发动灾民请愿 叛徒出卖,远走上海 避难独闯沪上,走向艺术专业 云丰申庄的伙计 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革命者 报考歌舞学校练习生 跻身上海歌舞界 强烈感受到日本侵华罪行 革命者的自我反省 明月歌剧社的第一小提琴手 不满黎锦晖错误的文艺方向 加入“左联” “黑天使”与明月社分道扬镳 故都寻机三月,投身“左联”斗争 北上故都 客居云南会馆 观光与报考艺院 参加北平“左联”活动 决定离平返沪 返沪入党革命,创作焕发光华 进入电影战线 加入中国共产党 创作第一首电影歌曲:《开矿歌》 《饥寒交迫之歌》和《卖报歌》 离开“联华” “百代”七月:改革与创新 “1934年是我的音乐年” 辉煌的1935年春 划时代的作曲家,民族呼声的代表者 赴日学习考察,巨星陨落异邦 “牛皮生意” 四个“三月计划” 紧张的观摩考察活动 “大演说家” “可敬佩的天才” 巨星陨落 魂归彩云南 《风云儿女》问世,“义勇军曲”奏响 电影《风云儿女》剧本产生 《义勇军进行曲》歌词的来历 为《义勇军进行曲》谱曲 何谓“义勇军”? 《义勇军进行曲》两位作者的友谊 “义军”一曲励国人 唱响世界,享誉海外 新中国将诞生,义军曲代国歌 国歌溯源和世界著名国歌 中国国歌的产生和流变 新中国呼唤新国歌 《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代国歌 历经风雨沧桑,鼓舞民族复兴 历经风雨:有曲无词和改填新词 定为正式国歌,赋予宪法地位 见证中国崛起 弘扬国歌精神,实现民族复兴 附录 聂耳年谱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音乐天赋,母亲启蒙 聂耳日后成为著名的音乐家,这与他从小就具有音乐天赋是分不开的。 而聂耳的第一个音乐启蒙教师就是他的母亲。 母亲,所以能够成为聂耳的音乐启蒙教师,这又与她本身具有民间民族音乐才华分不开。 母亲的民族民间音乐才华,则是源于玉溪家乡艺术(尤其是花灯艺术)沃土的滋养。 玉溪是云南花灯的重要故乡。云南花灯包括戏剧音乐、歌舞音乐和小演唱等主要音乐种类。 云南花灯的源头可追溯到明代前期。当时,沐氏镇滇,大兴移民屯垦,大量汉族移民进入云南,不仅使云南人口数量大大增长,而且云南人口的民族成分结构也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汉族成为了云南的主体民族。与此同时,内地主要是江南的文化艺术被大批移民带到了云南。 此后,云南逐渐形成了两种花灯形式。一是江南小曲的演唱,如“吴歌”“打枣竿”等曲调,它们后来演变成为花灯歌舞及花灯戏剧中的主要曲调。二是社火,这是起源于云南本土土著民族的古代祭祀礼仪活动中的歌舞,如彝族、白族等少数民族原有的祭祀土主、本主活动时表演的各种杂戏等;这些歌舞活动后来又与汉族的祭祀活动相互交融,形成新的社火形式;而花灯也就长期以社火的形式存在下来。 明清以降,云南花灯不断发展,由于流行地域不同,逐渐形成地区差异。较为著名的大约有10个地方支系:’玉溪花灯,昆明、呈贡花灯,弥渡花灯,红河建水、蒙自彝族花灯,等等。就花灯的内容而言,多为祈福求财,山川四季,情郎情妹,家长里短,等等。 清末明初,尤其是辛亥革命以后,玉溪的一些花灯艺人,将一些“善书”以行善积德为主旨的说书唱词故事改编为花灯戏,如《蟒蛇记》《金铃记》《安安送米》等等。这些花灯戏开始有了较为曲折的剧情、复杂的矛盾冲突、人物形象和心理塑造等等;并且,为适应剧情的需要,曲调方面也产生若干改革;一些花灯艺人也由业余变为专业化。发生上述变化的这类花灯,被称为“新灯”,并迅速在全省传播。 1922年,顾品珍率驻川滇军“倒唐”回昆,主持滇政的唐继尧流寓香港。次年,唐继尧率部又打回云南。他为庆祝重掌滇政,下令调玉溪花灯到省城演唱,玉溪花灯遂名声大震,被尊为云南花灯的“灯坛盟主”,在全省引领风骚。 聂耳的母亲彭寂宽就是生长在云南重要的花灯之乡玉溪(包括峨山、元江等地)。这些地方同时也流行滇戏、洞经音乐演奏等民间艺术,它们和花灯一起,深受民众的喜闻乐见。清朝末年,每到正月和年节,当地农村乡里,都要崴灯唱戏、舞龙耍狮;都有戏班子来搭台演出,时间少则三五天,多则十天半个月。村民们,特别是孩子们,在这些节日里穿新衣,吃好吃的,看戏剧,真是一年中最高兴的日子。 彭寂宽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深受这些民间艺术(花灯、滇剧、洞经音乐等)的浸润和滋养。因此,她从小姑娘时就学会了唱曲做活,哼调解乏;长大一些又和兄嫂及女伴们一起,对花灯、民歌等更是曲不离口,自唱自娱;到出嫁之前,她的吟唱已十分娴熟,尤其擅唱“道情”“金十字”“五里塘”“莲花落”等经典唱腔,最爱唱玉溪花灯《大茶山》《小放牛》等调子,所唱的内容,除山歌小调外,大多为劝善惩恶的“善书”唱词。她虽然裹了小脚,还会跳舞崴花灯,也能吹奏葫芦笙,可以说是一个很有艺术素养的才女。她的嗓音很高,唱的调子很好听。据她收养的“孙女”聂丽芳的回忆,直到晚年,她还经常教孙辈“唱这唱那”,有时还独自一人在僻静的地方吹葫芦笙、唱小调,甚至拐着小脚跳舞。 嫁到聂家后,生儿育女,家务繁重,不仅没有中止她自小就形成的唱歌哼调的爱好,反而以吟唱为自己的孩子逗乐、催眠,自娱解乏。 聂耳在母体中,就受到音乐艺术的胎教;降生人世后,在襁褓之中,在母亲的怀抱之中,又听着母亲曲调成长。作为母亲最小的孩子,他听母亲的摇篮曲时间最长。幼儿时期,几乎每晚睡前都要听母亲唱书。 童年的聂耳,最喜欢听母亲讲故事,母亲一有空,他会依偎在母亲的怀里,或坐在小板凳上双手拄膝托腮望着母亲,要母亲讲故事。母亲讲故事的方式,可是非同一般。由于她具有说唱的艺术素养,讲故事时,把说唱结合起来,常常是讲一段故事,唱一段调子,特别是把那些行善积德故事中的人物的言行用唱的艺术表现出来,更具强烈的感染力。 母亲在忙碌之余,也会把聂耳和他的兄姐叫在一起唱花灯调、洋琴调。1930年7月,聂耳在去上海的临行晚宴后,还要母亲给他唱了一段《安安送米》。 动人的故事,动听的民歌曲调,熏陶着聂耳。是母亲把音乐的种子深深地播进聂耳幼小的心灵中,使他从小就对云南民族民间音乐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和艺术敏锐感受。 P019-022 序言 历史长河浩浩荡荡!中华文明自滥觞至汇聚千流,涵纳万水,奔腾迭起,云蒸霞蔚,延五千年之长史,至今生机勃然,是迄今世界上唯一保持完整且衍传有序、光耀于人类的伟大文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兴国之魂,强国之魂。 云南,是祖国西南神奇、美丽、富饶的宝地,是中华文明中极具特质和创造潜力的丰美之乡。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瑰宝。长期以来,云南大地上,各民族和睦与共,相濡相生,共同创造了色彩瑰丽、形态多元、底蕴厚重、影响深远的历史文化,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精神遗产。人,是历史的镜子,是历史最生动的环节.人民是历史的主人和创造主体。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一个个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产生过一些不同的影响。“云南百位历史名人传记丛书”就是这样一丛历史的记录,一百位历史名人,虽未必尽能概全,各位历史人物的代表性也不尽相同,但都是“追梦人”,是振兴民族伟大理想的传薪人、探索者和实践家。 在这些代表人物中,无论是拓土开疆的将帅勇者,还是蹈海酬志的大国使节;无论是志于传播文明的鸿儒巨擘、先哲贤士,还是为民族独立解放而高歌猛进、慷慨捐躯的群雄英杰,都贯注了这一重要精神。正是以他们为代表的云南各族人民创造并抒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史章,熔铸了坚韧不拔、奋为人先、包容博大、敢于担当的精神品质,才使云南在中华文明的长史中闪耀着特有的光辉。尤在近代中国,在辛亥护国风云中,在反对外辱保卫祖国边疆维护民族尊严、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中,云南站在历史前台,以中华群雄的不屈身影演出了一幕幕豪迈悲壮的历史大戏,也更涌现了一批足以彪炳史册、光照后人的杰出人物。这一切,给予中国历史进程深远的影响。 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谱写富民强滇中国梦的云南篇章,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重要条件,这就需要接续这一光荣而伟大的精神传统,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超越。云南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需要大力挖掘历史文化资源,聚合更强大的精神动力,为推动我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凝心聚力。为此,我们组织省内外专家学者编写出版了“云南百位历史名人传记丛书”。这对加强我省各族人民,尤其是青年一代对历史的了解、认同,爱国爱乡爱民并甘于奉献,对提升优秀精神品质,形成团结奋斗的共同的思想基础,坚定推进富民强滇的信心和决心,显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切实的助力。 一百位历史人物,所处历史时期并不相同,其历史作用也有差异,甚至就个人的全面历史评断方面也难以等量趋同。但我们以为这些留存史迹的人物,所以传扬至今,为后世崇奉,均有他们共同的历史向度和价值取向,我们学习这些历史人物,至少应当着重于以下几个大的方面,即:“守大德、重大义、集大成、有大度、达大观”。 守大德,即恪守道德规范。“德者,本也。”(《礼记·大学》)“大德”既是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中国文化中最核心的价值理念及标准。古语“行德则兴,背德则崩”,不仅是资政经验,也是个人修习完善的根基。所谓“厚德载物”,直观的理解,就是如果德行浅薄,是不能兴物成事,更不能造就伟大功业的。云南历史文化名人,大多以德立身,大节不移,并对此恪守坚定,一以贯之;始终保持正确信念和理想,并为之奋斗到底。这是我们首先要学习尊崇的。 重大义,即以国家民族利益的需要为个人行为取舍的标准。有大义,才有大爱。这些先贤无不爱云南爱乡土,以兴业乡梓、造福一方为己任。尤在国家民族命运攸关、生死存亡的关头,这些令人崇敬的先辈,大义擎天,逢难不避,敢于担当,责无旁贷,勇往直前,不惧牺牲。--+心存天下大公的人总会在不经意的一瞬决定大义的选择,这是社会进步的希望所在,更何况实现中华复兴的伟大梦想,还有很多异常艰危的事业在等待我们去克难攻坚。所以,举凡大义、为民为国、全身而进的精神是我们应当效法崇尚的。 集大成,“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这些历史人物留下的足迹,予人深刻启迪。他们无论是出将人相,还是布衣一袭,均勤学不辍,求索不止,在追求真理和知识的道路上刻苦务实,义无反顾,永无终期,故能成大器,胜大任,不辱使命。今天,世界进入知识信息时代,软硬实力决定一个国家能否赢得发展机遇,乃至自立于强国之列的地位。其紧迫性不亚于先辈梦想中国富强的百年期许。但今天所谓“集大成”,是更高更大更具有生存挑战性和发展战略性的,是集世界之“大成”,集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制度建设、社会发展等一切领域“总成”,玉成中国梦的空前伟大的事业。所以,先人刻苦自律、博学精进的学习精神我们应当秉持继承。有大度,即要有开放包容的胸怀。云南历史文化名人的一个共通品质,也是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即使身处僻远,总能破除狭隘与陋见,以宏大度量,兼容并包,接纳先进,吸收优异,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聚合一切可以聚合的资源,总成一股创造历史的宏大动力,来完成伟大的事业。哪怕是割股舍己,也在所不惜。今天,云南要实现跨越式发展,保持开放包容的胸怀尤其重要。所以,先辈“天下云南”的大度我们应当弘扬光大。 达大观,即要眼观天下,达察全局,与时俱进,审时知变,敢为人先。推动云南社会历史进步的代表人物,无不目光远大,胸怀全局,对世界潮流、时代嬗变,都能审视洞悉,并欣然顺应规律,故能在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做出正确选择,成就改天换地的一番伟业。古语有“小智自私”、“达人大观”,是将为个人谋私的小智谋与担当天下兴亡的大智慧尖锐对比而言的。否则,“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个为民为国而应用心智的人,必然有达观天下的心怀,也由此激发潜能、超迈寻常,而使人生境界也更加美好而宏丽。遍观世界文明史,许多影响人类进步的伟大创新,正是以此为动力和起点的。今天,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的日益强大,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开拓了无限广阔的道路,也为个人实现自身价值创造着更加富实的前景。所以,先辈们达观天下的精神我们应当引为楷模。 我们对志向高远、仰观天下、俯察民情、甘为路石、慨当以慷、求真务实的历史名人,心存景仰,并愿与千千万万的读者,尤其是青年朋友一道学习弘扬。 组织编撰“云南百位历史名人传记丛书”是一项重要的文化工程,编撰出版人员都做出了艰苦的努力,但由于众手修书,书稿层次不一,成书体例难以做到完全一致.对存在的不足敬请读者批评指正,我们将虚心接受,并在修订再版时一并吸纳修改完善。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