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南滇医圣(兰茂)/云南百位历史名人传记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苏国有
出版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兰茂是一个明代云南重要的历史人物。明代中期以来,大凡讲云南的历史及人物,都绕不开要讲一讲引人注目的隐士兰茂。这一次由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组织撰写和出版云南百位历史名人丛书,也就理所当然地把兰茂编入其中。苏国有编著的《南滇医圣(兰茂)》以苏国有16年前出版的著作《兰茂评传》垫底,补入新资料、增添新思考、应用新方式,力图抽丝剥茧地破解一个个兰茂之谜,向读者奉献一本史料性、艺术性、可读性兼具的书。

内容推荐

苏国有编著的《南滇医圣(兰茂)》里,包含着500年前兰茂隐而有为的历史。500年来,兰茂不断影响着中国音韵学、中国医药学以及地方文化的历史。本书通过对兰茂家世等的探讨告诉我们,兰茂是一个以教书为业,著有“滇人多传”之书19种的隐士。他的《韵略易通》化繁为简,让凡夫俗子也能通晓音韵之学。书中《早梅诗》.归纳的20声母,既是声韵学史上的第二座里程碑,又是今天汉民族共同语语音系统21声母的前身。教学之余,兰茂由儒入医,因著有“奉为至宝”的“滇南本草”,而被尊为“南滇医圣”;著述为乐,因赋得“高古可法”的佳作,而成为“玄壶老诗人”;隐居杨林,因身系几十则流传甚广的传说,而变为“兰仙人”。

目录

杨林兰隐君

 滇东重镇

 屯户之后

 “自喜痴年到七旬”

 隐居著述留芳名

教书兰先生

 教书为业

 “骑驴标韵”

 《声律发蒙》“几于人手一编”

 “平民识字课本”《韵略易通》

 一代名家

 百世之师

 中国声韵学史上的第二座里程碑

滇中兰儒医

 由儒入医

 滇中问药

 “奉为至宝”的《滇南本草》

 药酒仙方

 李时珍看过《滇南本草》吗

 走向圣坛

玄壶兰诗人

 “诗成仰天笑”

 “叫人指点到疮疤”

 “无人亦自香”

 谁到杨林访“兰诗”

世间兰仙人

 不做“天仙”做“地仙”

 自有仙踪留人间

古滇兰名士

 史籍之中觅兰茂

 连绵不断成“兰学”

 犹传一语能安边

 亦曾作书续《西游》

参考书目

后记

试读章节

屯户之后

作为昆明东北门户的嵩盟,地理位置极为重要,自然条件优越,是云南最早改土归流的地区之一。洪武十五年(1382年)正月,嵩明等七州达鲁花赤(官名。蒙语总辖官之意。为各州掌印办事者)降。嵩明土知州高情“既附而遁”。嵩明也就“因减之,乃设流官”,顺理成章地完成了改土归流,并将州名也从嵩明改为嵩盟。

改土归流完成后,明王朝随即在嵩盟地区开展屯田。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明王朝在滇中府州县进行“屯种听征”,云南都指挥使司开始建立直隶都指挥使司的安宁、宜良、易门、杨林等4个守御千户所,进行军事移民。

守御千户所是明朝卫所兵制中的特殊建制。加了“守御”二字,杨林等4个千户所就变得与一般的千户所不一样了。从隶属关系来看,这4个守御千户所直隶都司,其级别与“卫”相当,连长官也不叫千户而称“指挥使”。

杨林守御千户建所之初,有10个百户所,是以5600人为一卫、1120人为一所、112人为百户所建制,按军士3分戍守、7分屯田比例建成的。

杨林守御千户所城与杨林县同城,城内设置有千总署。在所驻地西有演武场,在杨林设军堡、城仓,在者察、大树营设有军哨,在邑市、腰站设有屯仓。

杨林守御千户所的戍防区域和屯田区域,都是相对固定的。天长日久,戍防和屯田驻地慢慢地形成了定居点。

戍防定居点主要有分布于杨林周边坝区、半山区和山区的吴官营、八里营、李官市营、沈官营、张官营、大树营、老余屯、西边营、裴家营。这9个带“营”的军屯形成的村落地名,被清康熙《嵩明州志》所录,到清代前期依然存在。现在,除李官市营改为李官营、西边营和裴家营在宜良县域外,其余地名在县内至今未变。

屯田定居点在明正德《云南志》之中,明确记载包括“崇正乡莫沙冲屯,校古里东屯、四坝屯、阿古陇屯、黑子口屯、丁百户屯,金马里东山下屯、罗傍屯、猴街子屯、腰站屯、塘房屯、果子园屯、龙喜村屯、甸头屯、落郎村屯”等15个。崇正乡为今嵩明县嵩阳镇,校古里为今嵩明县小街镇,金马里为今嵩明县杨林镇和牛栏江镇。东屯、腰站屯、果子园屯、龙喜村屯、甸头屯今仍为嵩明村名,且只有东屯仍带“屯”字,其余均直接称村。

现在,阿古陇变成了阿古龙,四坝屯变成了王四坝,丁百户屯变成了丁官屯,罗傍屯变成了罗帮村,东山下屯变成了东山,猴街子屯变成了老猴街,落郎村屯变成了罗良村,塘房屯变成了塘坊,黑子口屯疑为今小街镇海子口,莫沙冲屯今已难以查考。

杨林守御千户所戍防和屯田形成的24个村落,主要分布在嵩明坝子南部、东南部、东部边缘和嘉利泽沿岸。这是嵩明地区农业生产条件最好的区域。这些由戍防点和屯田点演变而成的村落,与属云南左卫的小新街河西屯、阿子营马军营屯,属云南右卫的白邑大营屯,属云南前卫的阿子营牧羊屯,属木密所的宽郎屯(今小街镇匡郎村)等,都演变成了今天嵩明县境内的主要村落。

明正德《云南志》说“兰茂,字廷秀,杨林干户所籍,河南洛阳人”。既然是“杨林千户所籍”的“河南洛阳人”,我们就不妨从来自河南的军事移民之中,来查找兰茂的家世的线索。

云南都指挥使司所管辖的卫所,是伴随着一次次大规模的调军云南和屯留云南官军人数的不断增加,而逐渐设置的。据《明太祖洪武实录》记载,在明代征调来云南屯田的军士之中,与河南有关的,主要有三批。

洪武十五年(1382年)三月,“目谕傅友德等以云南既平,留江西、浙江、湖广、河南四都司兵守之,控制要害”。这是头年平定云南,次年“重兵留镇”,初设卫所,实行的“大军屯聚”征调。不过,此次重兵驻守形成的是云南左卫、右卫、中卫、前卫、后卫,大理卫、永昌卫、楚雄卫,通海御等。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六月,朱元璋“命中军都督府发河南祥符(今河南省开封的旧称)等十四卫步骑军万五千人征往云南”。明五军都督府之中,中军都督府在京外下辖直隶二十六卫、十六个千户所,包括中都(凤阳)七卫、一个千户所,河南十二卫、六个千户所等。这一年,在云南建立的有隶于楚雄卫的姚安守御千户所等。按洱海等卫官军先驻留、卫所后设置之例,此次进入云南的军卫将士,可能屯戍于其后设置的卫所之中。P9-11

序言

历史长河浩浩荡荡!中华文明自滥觞至汇聚千流,涵纳万水,奔腾迭起,云蒸霞蔚,延五千年之长史,至今生机勃然,是迄今世界上唯一保持完整且衍传有序、光耀于人类的伟大文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兴国之魂,强国之魂。

云南,是祖国西南神奇、美丽、富饶的宝地,是中华文明中极具特质和创造潜力的丰美之乡。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瑰宝。长期以来,云南大地上,各民族和睦与共,相濡相生,共同创造了色彩瑰丽、形态多元、底蕴厚重、影响深远的历史文化,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精神遗产。人,是历史的镜子,是历史最生动的环节,人民是历史的主人和创造主体。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一个个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产生过一些不同的影响。“云南百位历史名人传记丛书”就是这样一丛历史的记录,一百位历史名人,虽未必尽能概全,各位历史人物的代表性也不尽相同,但都是“追梦人”,是振兴民族伟大理想的传薪人、探索者和实践家。

在这些代表人物中,无论是拓土开疆的将帅勇者,还是蹈海酬志的大国使节;无论是志于传播文明的鸿儒巨擘、先哲贤士,还是为民族独立解放而高歌猛进、慷慨捐躯的群雄英杰,都贯注了这一重要精神。正是以他们为代表的云南各族人民创造并抒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史章,熔铸了坚韧不拔、奋为人先、包容博大、敢于担当的精神品质,才使云南在中华文明的长史中闪耀着特有的光辉。尤在近代中国,在辛亥护国风云中,在反对外辱保卫祖国边疆维护民族尊严、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中,云南站在历史前台,以中华群雄的不屈身影演出了一幕幕豪迈悲壮的历史大戏,也更涌现了一批足以彪炳史册、光照后人的杰出人物。这一切,给予中国历史进程深远的影响。

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谱写富民强滇中国梦的云南篇章,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重要条件,这就需要接续这一光荣而伟大的精神传统,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超越。云南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需要大力挖掘历史文化资源,聚合更强大的精神动力,为推动我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凝心聚力。为此,我们组织省内外专家学者编写出版了“云南百位历史名人传记丛书”。这对加强我省各族人民,尤其是青年一代对历史的了解、认同,爱国爱乡爱民并甘于奉献,对提升优秀精神品质,形成团结奋斗的共同的思想基础,坚定推进富民强滇的信心和决心,显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切实的助力。

一百位历史人物,所处历史时期并不相同,其历史作用也有差异,甚至就个人的全面历史评断方面也难以等量趋同。但我们以为这些留存史迹的人物,所以传扬至今,为后世崇奉,均有他们共同的历史向度和价值取向,我们学习这些历史人物,至少应当着重于以下几个大的方面,即:“守大德、重大义、集大成、有大度、达大观”。

守大德,即恪守道德规范。“德者,本也。”(《礼记·大学》)“大德”既是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中国文化中最核心的价值理念及标准。古语“行德则兴,背德则崩”,不仅是资政经验,也是个人修习完善的根基。所谓“厚德载物”,直观的理解,就是如果德行浅薄,是不能兴物成事,更不能造就伟大功业的。云南历史文化名人,大多以德立身,大节不移,并对此恪守坚定,一以贯之;始终保持正确信念和理想,并为之奋斗到底。这是我们首先要学习尊崇的。

重大义,即以国家民族利益的需要为个人行为取舍的标准。有大义,才有大爱。这些先贤无不爱云南爱乡土,以兴业乡梓、造福一方为己任。尤在国家民族命运攸关、生死存亡的关头,这些令人崇敬的先辈,大义擎天,逢难不避,敢于担当,责无旁贷,勇往直前,不惧牺牲。一个心存天下大公的人总会在不经意的一瞬决定大义的选择,这是社会进步的希望所在,更何况实现中华复兴的伟大梦想,还有很多异常艰危的事业在等待我们去克难攻坚。所以.举凡大义、为民为国、全身而进的精神是我们应当效法崇尚的。

集大成,“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这些历史人物留下的足迹,予人深刻启迪。他们无论是出将入相,还是布衣一袭,均勤学不辍,求索不止,在追求真理和知识的道路上刻苦务实,义无反顾,永无终期,故能成大器,胜大任,不辱使命。今天,世界进入知识信息时代,软硬实力决定一个国家能否赢得发展机遇,乃至自立于强国之列的地位。其紧迫性不亚于先辈梦想中国富强的百年期许。但今天所谓“集大成”,是更高更大更具有生存挑战性和发展战略性的,是集世界之“大成”,集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制度建设、社会发展等一切领域“总成”,玉成中国梦的空前伟大的事业。所以,先人刻苦自律、博学精进的学习精神我们应当秉持继承。

有大度,即要有开放包容的胸怀。云南历史文化名人的一个共通品质,也是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即使身处僻远,总能破除狭隘与陋见,以宏大度量,兼容并包,接纳先进,吸收优异,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聚合一切可以聚合的资源,总成一股创造历史的宏大动力,来完成伟大的事业。哪怕是割股舍己,也在所不惜。今天,云南要实现跨越式发展,保持开放包容的胸怀尤其重要。所以,先辈“天下云南”的大度我们应当弘扬光大。

达大观,即要眼观天下,达察全局,与时俱进,审时知变,敢为人先。推动云南社会历史进步的代表人物,无不目光远大,胸怀全局,对世界潮流、时代嬗变,都能审视洞悉,并欣然顺应规律,故能在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做出正确选择,成就改天换地的一番伟业。古语有“小智自私”、“达人大观”,是将为个人谋私的小智谋与担当天下兴亡的大智慧尖锐对比而言的。否则,“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个为民为国而应用心智的人,必然有达观天下的心怀,也由此激发潜能、超迈寻常,而使人生境界也更加美好而宏丽。遍观世界文明史,许多影响人类进步的伟大创新,正是以此为动力和起点的。今天,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的日益强大,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开拓了无限广阔的道路,也为个人实现自身价值创造着更加富实的前景。所以,先辈们达观天下的精神我们应当引为楷模。

我们对志向高远、仰观天下、俯察民情、甘为路石、慨当以慷、求真务实的历史名人,心存景仰,并愿与千千万万的读者,尤其是青年朋友一道学习弘扬。

组织编撰“云南百位历史名人传记丛书”是一项重要的文化工程,编撰出版人员都做出了艰苦的努力,但由于众手修书,书稿层次不一,成书体例难以做到完全一致,对存在的不足敬请读者批评指正,我们将虚心接受,并在修订再版时一并吸纳修改完善。

后记

兰茂是一个明代云南重要的历史人物。明代中期以来,大凡讲云南的历史及人物,都绕不开地要讲一讲令人注目的隐士兰茂。这一次由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组织撰写和出版《云南百位历史名人传记丛书》,确实应当有一本好好地写一写兰茂。不过,当得知经编委推荐,让我来写本书时,我还是深深地感到如负千斤。但来自兰茂故里的我,无从推托,便苦思冥想,凑字得句,勉力成书。

兰茂是一个由重重迷雾包裹着的人物。提起兰茂,不少云南人,甚至不少昆明人都还不知道他是何时何地人,有何成就?这本小书,以16年前出版的拙著《兰茂评传》垫底,补入新资料、增添新思考、应用新方式,力图抽丝剥茧地破解一个个兰茂之谜,向读者奉献一本史料性、艺术性、可读性兼具的书。可非专业的我,收资难、研究难、写作难、找图也难,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难以将本书写得尽善尽美。

兰茂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和探讨的人物。兰茂因《韵略易通》而名声远播,因《滇南本草》而在云南被推为医圣,因隐而有为而成百世之师。而我们对兰茂的研究;却与其成就极不相称。因而,希望有更多的组织和更多的个人,能够参与到兰茂研究中来,深入地研究兰茂的生平及其思想,深入地探索兰茂各个方面的成就及其影响,深人地挖掘兰茂天下为怀、自强不息、敢于创新、奋发有为的精神,让新的成果不断涌现,让兰茂精神发扬光大。

尽管本人较为长期地注重对兰茂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和研究,但作为业余作者的业余之作,书中疏漏错误在所难免。不当之处,恳请各位批评指教。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得到多方的支持和帮助。王红光女士帮忙搜罗旧籍,苏晴雨同学从中山大学找来了难得一见的资料,周小明老师认真地审改了书稿。在此,谨表谢忱!

苏国有

2014年6月24日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19:2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