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电力文学丛书”是对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系统文学队伍的一次检阅,是对职工文学作品的一次汇展。丛书涵盖了散文、小说、诗歌、报告文学及影视剧本等体裁,作者中有饮誉文坛的电力作家,也有第一次发表文学作品的新人。
林原主编的《光韵(陕电放歌散文集)》主要是从基层100余篇来稿中,精选出来的80余篇散文,这里有游走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怀抒发,有读书观影的所感所悟,有对人间亲情的深沉依恋,有对人生命运的思考沉淀。一篇篇文章,记录的不仅仅是某一个瞬间、某一个景点、某一个人物,点点滴滴都凝聚着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都是自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充分体现。
林原主编的《光韵(陕电放歌散文集)》编写以散文形式,从各个角度展现了新时期国网陕西电力人奋发向上的精神世界、心灵思辨的人生品味、游历行走中的抒情达意和读书观影后的解读感悟。
全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人间有味,第二部分为山水文章,第三部分为书香氤氲,第四部分为大地音符,内容广泛取材于电力职工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丰富多彩广泛的内容中贯穿着电力职工诚信、责任、创新、奉献的核心价值观。
本书可供所有爱好文学的人员阅读参考。
丛书序
一 人间有味
恰好/李娟
米脂的婆姨/安力达
父亲的树/龚保彦
残雪/杨贤博
家祭无忘告乃翁/安力达
真/李娟
清明思父亲/王小侠
下雨·成长/张雅添
放大与缩小/张雅添
我爱,仅仅是我爱/张雅添
家园/周红英
让我轻轻地抱着您/王小侠
故园/李怡华
父亲的心事/兰伟
老汉的故事/兰伟
老房子/周红英
我的伯父/王莉萍
变电站的雪/吕光源
变电站的喜鹊/吕光源
暖流/吕光源
女子的芬芳/张莹
秦地的冬天/张莹
丢与拾/第五鑫
最难承受生命之轻/第五鑫
无穷思爱/宋红丽
懂得赞美/程芳
学做一座山/张引玲
难以启齿的故事/安力达
一生痴爱陕北民歌/李霞
成长的过程/职茵
二 山水文章
华阳古镇/李霞
大理九月好风光/龚保彦
秋游黄果树瀑布/龚保彦
都市里的村庄/安力达
别样的凤凰/刘亚萍
西安城墙怀古/潘世策
秋日九寨/刘亚萍
香溢满秦巴山/潘世策
雪落故园/龚保彦
行走在鼓浪屿/赵芳
家乡夜色美/刘芳
感怀照金/吴志新
老家的土圪哒/王斌
美丽的鼓浪屿/卢兢
红色梳妆盒/井丽君
女人与首饰/井丽君
小雪记/袁星
凤凰夜色/刘芳
三 书香氤氲
木心:爱这世上最好的/李娟
“情人节”,重温那些优美的诗词/刘亚萍
初秋帖/李娟
读《刺世疾邪赋》/安力达
平凡世界的人生价值和爱情理想——读路遥《平凡的世界》有感/刘亚萍
感悟生命本真——读史铁生《我与地坛》/钟琦
书是我心中盛开的玫瑰/卢兢
读书,为我打开一扇窗/姚晓萍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姚晓萍
成长的风暴/李怡华
预约幸福——《预约幸福》读后感/卢兢
原上遐想/刘芳
像摩西奶奶那样活着/向志昊
枪炮和玫瑰——《民主的细节》读后感/艾格帆
月亮先生——写给心灵的信/袁星
家庭素质教育是潜移默化的生活艺术——读《哈佛女孩刘亦婷》有感/张静
四 大地音符
雪落百花变/李顺午
走过韩城/李顺午
风吹麦浪/谷文超
高温下的巡线工/潘世策
身边的风景/潘世策
卓越的心/彭海龙
达子粱的守望/王通 王建康
在梁家河村做客/吴志新
一个电网勘测员的情怀/冯星源
春夏秋冬又一春/惠强
国网情怀/王锦
四种人生一种光明/白银王怡君
仰望天空/王袆铭
我是谁/张莹
毛乌素沙漠的故事/吉建芳
万水千山走遍/吉建芳
深沉的爱/陈燕
匆匆十年/刘荔超
难忘的日子/邱罗莹
让青春永不凋零/王琳
后记
父亲的树
龚保彦
深冬时节,朔风怒号,天寒地冻,我乘公共汽车回了一趟位于汉中平原西北部的老家。
当天夜里就下了一场大雪。第二天早晨还在热乎乎的被窝里躺着,早起的母亲就在老屋后面喊叫起来。一听见喊叫声,我急急忙忙穿衣起来,连脸都没顾上洗,牙也没顾上刷,打开门迎着一股股扑面而来的刺骨寒风,踩着几乎拥堵到堂门口的厚厚积雪,往屋后走去。母亲就急不可待地说,快想办法把你父亲的这棵树扶正,不然就要被雪压倒了。我二话没说,立即转身去柴房拿来两根粗壮结实的木棒,几根麻绳,斜撑在地上,把它们同端正的树干绑在一起,牢牢地将那棵树支撑住。
这是一棵白杨树,是父亲生前栽下的最后一棵树,仅四五年时间,就长得有十几米高、胳膊粗。我清楚地记得,那年春天,是风和日丽的阳春三月,我从单位回老家休假,父亲见老屋后水沟边有一块地方空着,就张罗着要在那儿栽一棵树。果然,没过两天,他就去县城集市上买回一棵约一人多高、大指头粗的白杨树苗。挖坑、浇水、施肥,一阵忙活后,就把它栽在那里。小树苗在他精心呵护下,没过多少日子,就发出新芽,长出新绿,并在一天天逐渐转暖的天气里长高,在一场场雨水浇淋中长粗。引得一只只鸟儿常来栖息在上面跳跃鸣叫。没想到的是,也就是在这年冬天,只有73岁的父亲去世了。他弥留之际,我们兄妹几个匆匆从各地赶回老家,围在他身旁,问他还有什么话要对我们说。他什么也没说,只是神情安详地透过窗户,看了看房前屋后他几十年来亲手栽下的那一棵棵树,然后平静地闭上眼睛离我们而去。这棵白杨树于是就成了父亲有生之年留在这个世界上的最后一样东西,成了他的绝笔。母亲和我们兄妹几个都很珍惜,像父亲生前爱它那样,时时刻刻关心、呵护着它,希望它尽早尽快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父亲一生酷爱栽树,自他懂事时起,就在老家房前屋后空旷阔大的土地上栽树,几十年来栽的大大小小有一两千棵。这些树种类繁多,有香椿树、白杨树、青□树、苦楝树、广玉兰、柳树、榆树、刺楸树、桂花树、核桃树、板栗树、梨树、李子树、苹果树、樱桃树、桃树、杏树、枇杷树,还有柿子树。它们不仅净化了老屋空气,美化了老屋环境,还使老屋一年四季花香不断。春天的时候,杏树、桃树、梨树、樱桃树、李子树开出的花粉红雪白,在绿叶映衬下,如烟似霞,把古朴的老屋和单调的院落装点得诗意盎然。夏天的时候,广玉兰开花了,那一朵朵白鸽般的花儿,洁白晶莹,如雕如玉,很是好看;秋天的时候,凉风一吹,缀满枝头的一朵朵米粒大的金黄色桂花又开了,从早到晚,不论你走到村里哪个角落,都能闻到一缕缕爽心怡神的甜香;寒气袭人的深冬时节,枇杷树又悄然开出一朵朵毛茸茸白中带黄的花朵,给这寒冷枯寂的季节一丝亮色、几许温馨。
20世纪70年代中期,父亲的树,严格说来是父亲的水果树,曾遭到过灭顶之灾。那时正是全国大搞割资本主义尾巴的时期。有一天,一群穿着绿军装的大队民兵,气势汹汹跑到我家来,脸板得墙一样平,指着正在院坝里修理农具的父亲,口气十分强硬地命令他立即把我家房前屋后所有水果树统统砍掉,原因是他们认为这是资本主义尾巴,必须割掉。父亲说什么也不砍,撂下手里正使用着的工具,气冲冲离开他们进到屋里,将门关起来并闩上。他们见让父亲砍树行不通,就自己拿起我家斧头、镰刀、砍刀,挥起来噼里啪啦一阵乱砍。没到一个钟头,房前屋后一百多棵碗口粗的桃树、杏树、梨树、李子树、苹果树、核桃树、樱桃树、枇杷树、柿子树、板栗树,就伤痕累累地死尸样横七竖八倒在地上。它们全是父亲五十年代初栽下的,经过二十多年成长,正是挂果的好时候,这样无端遭到砍伐,父亲心痛得像自己被人砍伤那般,无声地流了好几天眼泪。七十年代末改革开放后,政策放宽了,父亲又去集市上买了那些果树苗,在原来被砍掉的那些果树的位置重新栽上,仅三四年时间,又花开不断,果实盈枝。每年一到各种水果成熟的季节,父亲就亲自去树上摘一些,用篮子装上,让母亲挨家挨户给各家送去,一是让大家尝尝鲜,二是让大家调剂调剂单调的生活口味。吃着父亲给他们的水果,全村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顿时高兴得像过节一样,直夸我家水果好吃,直夸父亲是个栽树育果的能手。听着大伙夸赞声,父亲脸上露出幸福开心的笑容。
父亲爱树就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有空闲,他就在这棵树下看看,那棵树下瞧瞧,看哪棵树枝桠该砍砍了,哪棵树生虫子没有,哪棵树是否该施肥了。该砍枝桠的树,他会用斧子毫不留情地砍掉它们多余的枝桠;生了虫子的树,他会用喷雾器及时给它们喷洒农药;缺乏肥料的树,他会把一担担肥力很强的圈里的粪挑来埋在树根下。正是由于父亲精心照料,这些树都长得枝繁叶茂,郁郁葱葱,该成材的早已成了材,该结果的年年结果。尤其到了每年盛夏烈日高照、四野如火的正午时分,村里干活干累了的人们,常一堆一伙来聚集在我家树荫下,说说笑笑,纳凉休闲,消暑去乏。有的晚上干脆就在这里铺上凉席,枕着阵阵林涛,沐浴着习习晚风睡觉。不懂事的孩子们,还在树下小鸟样叽叽喳喳吵叫着,你追我赶跑来跑去捉迷藏,玩游戏,享受着童年的天真快乐。
那年金秋九月,我上学离开家乡时,父亲正好在房前院坝边一棵挺拔高耸的香椿树下修理农具,我拿着母亲阜给我准备好的几样简单行李上前同他告别,他微笑着从地上站起来,用长满老茧的手拍拍身边粗壮高大的香椿树说:“你要出远门了,我没有什么对你说的,只希望你将来无论在哪,无论干什么,都能像这棵树一样,正直、正派、踏实”。如今想来,我参加工作三十多年来,之所以时时处处行得端,走得正,许是受了那棵从小就陪伴我成长的香椿树内在精神无声的教育。
父亲的树,是父亲毕生用心血和汗水书写在大地上的诗行,亦是他为这个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世界贡献的一点绵薄之力,更是他生命的延续。人生有涯,但功业无涯。父亲的树就在无声地向我们诠释着这样一个简单而深刻的人生道理。
(国网陕西安康水电厂)
P7-9
跫音三秦铸电魂
这是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员工的一套文学作品丛书。“为职工抒写,为电网放歌”是这套丛书的主题。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精神,落实国家电网公司深入推进职工文化建设的有关精神和要求,大力繁荣职工文艺创作,繁荣职工文化生活,凝聚、组织、引导广大职工作家和文学爱好者扎根电网,以优秀的职工文化成果教育人、激励人、鼓舞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我们组织出版了这套丛书。
这是对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系统文学队伍的一次检阅,是对职工文学作品的一次汇展。丛书涵盖了散文、小说、诗歌、报告文学及影视剧本等体裁,作者中有饮誉文坛的电力作家,也有第一次发表文学作品的新人。我们在追求力作和精品的同时,也注重普及和大众化,注重职工文学的原生态和多元性。丛书作品“有大树,但更多的是黄土高坡上小草的芬芳”。
跫音三秦铸电魂。珍藏在这套丛书中的文字充满了爱和张力,是陕西电网人在岁月的风雨间值得回味的体验和收获,充满了电的激情和铁塔的力量,展示了国家电网员工“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
职工文学创作是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火热的社会生活实践和日新月异的电网发展是文学创作的力量和源泉。这套丛书的作者们常年生活在生产一线,他们是电网发展的践行者,也是电力文学田园的耕耘者。他们以饱满的激情浓墨重彩地充实和丰富着我们的企业文化,为电网人以铁塔的高度托起三秦大地的太阳鼓而呼,对企业文化的发展和职工文化素质的提高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促进作用。他们以质朴的笔触、大爱的情感、激扬的文字,记录电网发展的伟大进程,书写人生的真实感悟,传播人间的真善美。他们用不同的文学样式歌颂自己热爱的事业,讴歌祖国的大好河山,抒发身边凡人小事见精神的情怀,为行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增添了多彩丰盈的内容,给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注入了独具陕西特色的秦汉文化元素。我们的事业需要这样的动力。
陕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似阳光如雨露,造就了三秦儿女优秀的文化素质。作为其中的一部分,陕西电网人以电流的灵感用铁塔作笔,续写司马迁不朽的《史记》,为放飞中国梦呐喊,为揽岳托日的电力事业立传,用华山之巅的沉香大斧开辟跨世纪电网发展的新天地。在陕西这块文学沃土上,我们的电力文学创作队伍不断壮大,是全国电力系统一支有影响的团队,涌现出一批在西北乃至全国文坛占有一席之地的作家。我们的电力作家和文学爱好者用理想和星罗密布的电网,谱写以电和太阳为主题的诗章,绘制大地飞虹的历史画卷。
电网编织出富裕的锦绣,电流催动起腾飞的三秦。电力事业的快速发展为文学创作提供了广阔天地,电力事业的发展也需要优秀文学作品的激励与推动。我希望陕西电力作家和广大文学爱好者,继续努力,不断地砥砺奋进再上台阶,用文学的语言拥抱我们激情燃烧的岁月,拥抱我们播种光明的伟大事业。我期待着:期待看到更多的优秀文学作品不断面世;期待看到更多的电力文学新人不断涌现;期待看到我们陕西电力企业文化更加繁荣,进而促进陕西电力事业取得更大的发展和进步!
王向红
2017年10月
窗外艳阳高照,室内清凉如许,在七月酷暑当头的日子里,陕西电力文学丛书正在紧张的编纂中。每个组的编辑都在认真整理、审阅、修改、归类……
编辑文稿不仅仅是以挑剔的眼光发现问题、修正错误,更是自身的一次再学习、再提高,字、词、标点符号……对每一个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字词,对每一个不太准确的标点符号,商榷推敲、修改完善,在忙碌和繁琐中体验编审人员的快乐和欣慰。
本次陕西电力文学丛书散文卷主要是从基层100余篇来稿中,精选出来的80余篇散文,这里有游走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怀抒发,有读书观影的所感所悟,有对人间亲情的深沉依恋,有对人生命运的思考沉淀。一篇篇文章,记录的不仅仅是某一个瞬间、某一个景点、某一个人物,点点滴滴都凝聚着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都是自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充分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指出,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文艺工作者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我们要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
散文卷的编辑就是本着这个宗旨,用好的文艺作品鼓舞人、激励人、引导人、感染人。来自陕西电力行业各个岗位的众多文学爱好者汇聚在这里,有野外作业风餐露宿的电力工人,也有办公室里挥笔疾书的机关干部;有痴爱文学几十年的退休职工,也有崭露头角、锋芒毕露的新人。无论何种职业,无论哪个年龄,他们所书写的不仅仅是自己的情感、生活和思想,他们代表的是一代又一代电力人的精神风貌和光荣传承。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浸染、熏陶、影响,文化潜移默化的力量就在于此,必将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到文学这个行列中来。让我们一起用脚步丈量大地,让亲情温暖人生,让书香抚慰心灵,让思想照亮生活!愿电力行业涌现出更多的文学新人和文化名家。
由于时间仓促,任务紧迫,本书的编纂依然存在不尽人意之处,还请大家海涵!
陕西电力文学丛书是文学百花园中一簇小小的花束,它的出版发行为电力文学史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是我们陕西电力人献给祖国最好的生日礼物,也是电力人“喜迎十九大,讴歌新生活”的具体展现。
2017年是充满希望的一年,在文艺百花盛开的季节,让我们一起为祖国抒怀,为时代放歌!
编者
2017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