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梁启超评历史人物(合集明清卷李鸿章传康有为传袁崇焕传)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梁启超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五千年历史,二十五朝臧否人物,三百年改革破局,一朝奋发文章,读四库经典,不如一梁任公。维新派领袖、百科全书式学者、国学大师梁启超倾心之作。

梁启超从公车上书开始走上历史舞台,“维新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14年。期间,他广泛学习,勤劳著述,是我国近代公认的“百科全书式”人物,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和杰出的学者之一。“梁启超评历史人物”丛书,集中体现了他深沉的爱国情怀、深厚的学术素养、崇高的人生境界、开阔的全球视野。这套丛书不只是单纯的人物传记,更是一部近代世界简史!

本书为明清卷。

《李鸿章传》: 二十世纪四大传记之首!维新派首领为洋务派首领立传,评述晚晴首席重臣如何破解“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康有为传》: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梁启超全面描述他眼中的恩师康有为。

《袁崇焕传》:帝王猜疑于内,同僚排挤于中,群众冷眼于外,交构成英雄的祭坛,古来名将的不归之路。明朝之亡,亡于袁崇焕!

内容推荐

梁启超著人物传记合集明清卷是中国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书写关于明清时代著名人物李鸿章、康有为、袁崇焕、郑和等人传记的合集。《梁启超评历史人物(合集明清卷李鸿章传康有为传袁崇焕传)》收入传记十九篇,计十四万字,按创作时间排列。传主以政治(含外交、军事)人物为主,因均为明清至民初人物,故名为“明清卷”。第一篇《三先生传》,是《合集》中创作最早的人物传记,其传主分别是乞丐、伶人及太监,这体现了作者传记创作的新主张。本书以作者1936年底稿为准,尽量保留原貌呈现给读者,提供给读者不一样的阅读感受。

目录

三先生传

殉难六烈士传

 第一章 康广仁传

 第二章 杨深秀传

 第三章 杨锐传

 第四章 林旭传

 第五章 刘光第传

 第六章 谭嗣同传

 烈宦寇连材传

光绪圣德记 

 第一章 上舍位忘身而变法

 第二章 新政皆无人辅佐而独断

 第三章 群僚士民皆许上书

 第四章 豁达大度

 第五章 日昃勤政

 第六章 求才若渴

 第七章 破格用人

 第八章 明罚敕法

 第九章 用人不惑

 第十章 从善如流

 第十一章 俭德谨行

 第十二章 好学强记

 第十三章 养晦潜藏

 第十四章 特善外交

 第十五章 爱民忘位

李鸿章 传

 序列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李鸿章 之位置

 第三章 李鸿章 未达以前及其时中国之形势

 第四章 兵家之李鸿章 (上)

 第五章 兵家之李鸿章 (下)

 第六章 洋务时代之李鸿章 

 第七章 中日战争时代之李鸿章 

 第八章 外交家之李鸿章 (上)

 第九章 外交家之李鸿章 (下)

 第十章 投闲时代之李鸿章 

 第十一章 李鸿章 之末路

 第十二章 结论

康有为传

 第一章 时势与人物

 第二章 家世及幼年时代

 第三章 修养时代及讲学时代

 第四章 委身国事时代

 第五章 教育家之康南海

 第六章 宗教家之康南海

 第七章 康南海之哲学

 第八章 康南海之中国政策

 第九章 人物及其价值

三十自述

 我之为童子时

袁崇焕传

 第一章 发端

 第二章 袁督师之时代

 第三章 督师之履历及监军时代

 第四章 袁督师之守宁远

 第五章 袁督师之初督师

 第六章 袁督师之和议及宁锦之捷

 第七章 袁督师之再督师

 第八章 袁督师之杀毛文龙

 第九章 袁督师之冤狱

 第十章 袁督师死后之东北边事

 第十一章 结论

中国殖民八大伟人传

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

番禺汤公略传

南海王公略传

新会谭公略传

邵阳蔡公略传

麻哈吴公略传

贵定戴公略传

部匀熊公略传

永川黄公略传

戴东原先生传

朱君文伯小传

试读章节

第十二章 结论

李鸿章与古今东西人物比较 李鸿章之轶事 李鸿章之人物

李鸿章必为数千年中国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李鸿章必为十九世纪世界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虽然,其人物之位置果何等乎?其与中外人物比较,果有若何之价值乎?试一一论列之。

第一,李鸿章与霍光 史家评霍光曰不学无术,吾评李鸿章亦曰不学无术。然则李鸿章与霍光果同流乎?曰:李鸿章无霍光之权位,无霍光之魄力。李鸿章谨守范围之人也,非能因于时势,行吾心之所安,而有非常之举动者也。其一生不能大行其志者以此,安足语霍光?虽然,其于普通学问,或稍过之。

第二,李鸿章与诸葛亮 李鸿章忠臣也,儒臣也,兵家也,政治家也,外交家也。中国三代以后,具此五资格,而永为百世所钦者,莫如诸葛武侯。李鸿章所凭借,过于诸葛,而得君不及之。其初起于上海也,仅以区区三城,而能奏大功于江南,创业之艰,亦略相类;后此用兵之成就,又远过之矣。然诸葛治崎岖之蜀,能使士不怀奸,民咸自厉;而李鸿章数十年重臣,不能辑和国民,使为己用。诸葛之卒,仅有成都桑八百株;而鸿章以豪富闻于天下,相去何如耶?至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犬马恋主之诚,亦或仿佛之。

第三,李鸿章与郭子仪 李鸿章中兴靖乱之功,颇类郭汾阳,其福命亦不相上下。然汾阳于定难以外,更无他事;鸿章则兵事生涯,不过其终身事业之一部分耳。使易地以处,汾阳未必有以过合肥也。

第四,李鸿章与王安石 王荆公以新法为世所诟病,李鸿章以祥务为世所诟病。荆公之新法与鸿章之洋务,虽皆非完善政策,然其识见规模,决非诟之者之所能及也。号称贤士大夫者,莫肯相助,且群焉哄之,掣其肘而议其后,彼乃不得不用佥壬之人以自佐,安石、鸿章之所处同也。然安石得君既专,其布画之兢兢于民事,局面宏远,有过于鸿章者。

第五,李鸿章与秦桧 中国俗儒,骂李鸿章为秦桧者最多焉。法越、中日两役间,此论极盛矣。出于市井野人之口,犹可言也;士君子而为此言,吾无以名之,名之曰狂吠而已。

第六,李鸿章与曾国藩 李鸿章之于曾国藩,犹管仲之鲍叔,韩信之萧何也。不宁惟是,其一生之学行、见识、事业,无一不由国藩提撕之而玉成之,故鸿章实曾文正肘下之一人物也。曾非李所及,世人既有定评。虽然,曾文正,儒者也,使以当外交之冲,其术智机警,或视李不如,未可知也。又文正深守知止知足之戒,常以急流勇退为心;而李则血气甚强,无论若何大难,皆挺然以一身当之,未曾有畏难退避之色,是亦其特长也。

第七,李鸿章与左宗棠 左、李齐名于时,然左以发扬胜,李以忍耐胜。语其器量,则李殆非左所能及也。湘人之虚憍者,尝欲奉左为守旧党魁以与李抗,其实两人洋务之见识不相上下,左固非能守旧,李亦非能维新也。左文襄幸早逝十余年,故得保其时俗之名,而以此后之艰巨谤诟,尽附于李之一身。文襄福命亦云高矣。

第八,李鸿章与李秀成 二李皆近世之人豪也。秀成忠于本族,鸿章忠于本朝,一封忠王,一谥文忠,皆可以当之而无愧焉。秀成之用兵、之政治、之外交,皆不让李鸿章,其一败一成,则天也。故吾求诸近世,欲以两人合传而毫无遗憾者,其惟二李乎。然秀成不杀赵景贤,礼葬王有龄;鸿章乃绐八王而骈戮之,此事盖犹有惭德矣。

第九,李鸿章与张之洞 十年以来,与李齐名者,则张之洞也。虽然,张何足以望李之肩背!李鸿章实践之人也,张之洞浮华之人也。李鸿章最不好名,张之洞最好名。不好名故肯任劳怨,好名故常趋巧利。之洞于交涉事件,著著与鸿章为难,要其所画之策,无一非能言不能行。鸿章尝语人云:不图香涛作官数十年,仍是书生之见。此一语可以尽其平生矣。至其虚憍狭隘,残忍苛察,较之李鸿章之有常识有大量,尤相去霄壤也。

第十,李鸿章与袁世凯 今后承李鸿章之遗产者,厥惟袁世凯。世凯,鸿章所豢养之人也,方在壮年,初膺大任,其所表见盖未著,今难悬断焉。但其人功名心重,其有气魄敢为破格之举,视李鸿章或有过之。至其心术如何,其毅力如何,则非今之所能言也。而今日群僚中,其资望才具,可以继鸿章之后者,舍袁殆难其人也。

第十一,李鸿章与梅特涅 奥宰相梅特涅(Metternich),十九世纪第一大奸雄也。凡当国四十年,专出其狡狯之外交手段,外之以指挥全欧,内之以压制民党。十九世纪前半纪,欧洲大陆之腐败,实此人之罪居多。或谓李鸿章殆几似之。虽然,鸿章之心术,不如梅特涅之险,其才调亦不如梅特涅之雄。梅特涅知民权之利而压之,李鸿章不知民权之利而置之。梅特涅外交政策,能操纵群雄;李鸿章外交政策,不能安顿一朝鲜。此其所以不伦也。

第十二,李鸿章与俾斯麦 或有称李鸿章为东方俾斯麦者。虽然,非谀词,则妄言耳。李鸿章何足以望俾斯麦?以兵事论,俾斯麦所胜者敌国也,李鸿章所夷者同胞也;以内政论,俾斯麦能合向来散漫之列国而为一大联邦,李鸿章乃使庞然硕大之支那降为二等国;以外交论,俾斯麦联奥、意而使为我用,李鸿章联俄而反堕彼谋。三者相较,其霄壤何如也?此非以成败论人也。李鸿章之学问、智术、胆力,无一能如俾斯麦者,其成就之不能如彼,实优胜劣败之公例然也。虽李之际遇,或不及俾,至其凭借则有过之。人各有所难,非胜其难,则不足为英雄。李自诉其所处之难,而不知俾亦有俾之难,非李所能喻也。使二人易地以居,吾知其成败之数亦若是已耳。故持东李西俾之论者,是重诬二人也。

第十三,李鸿章与格兰斯顿 或又以李、俾、格并称三雄,此殆以其当国之久、位望之尊言之耳。李与格固无一相类者。格之所长,专在内治,专在民政,而军事与外交,非其得意之业也。格兰斯顿,有道之士也,民政国人物之圭臬也。李鸿章者,功名之士也,东方之人物也,十八世纪以前之英雄也。二者相去盖远甚矣。

P89-91

序言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等。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

1898年,“百日维新”失败后,梁启超逃亡日本,开始了长达十四年的流亡生活。直到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才得以回国。归国后的梁启超,携带巨大的声望积极参政,组建政党,四处演讲,宣扬他的政治主张。然而,热情单纯的学者最终发现,不管如何辗转腾挪,终究难敌虚言救国的政客,也跳不出手段繁多的各大军阀。从1918年开始,梁启超逐渐淡出政坛,转而从事文化教育和学术研究工作。1919年,梁启超游历欧洲,亲历了西方社会弊病丛生,回国后即宣扬西方文明破产,转而大力提倡传统文化。在梁启超不辞辛劳、专心教育和著述之时,其健康出现问题,后来被协和医院误诊,错摘掉功能正常的右肾。之后,他的健康便每况愈下,于1929年1月19日病逝于北京,享年五十七岁。

梁启超生活的清末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非常罕见的一个思想大解放、社会大变革时期。来自西方的各种廉价商品、科学技术、社会制度、思想文化,随着坚船利炮纷纷涌入国内。在此“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滚滚潮流之下,必然会诞生一批英雄人物。而本书作者梁启超,就是那个时代里最优秀最杰出的弄潮儿。

梁启超被公认为是清末以来最优秀的学者,中国历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在退出政治舞台后,仍在学术研究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少有人物。他在报纸上与对手的论战中,发明了一种介乎文言文与白话文之间的新文体(报章体),使得知识阶层和普通百姓都乐意接受。他在史学、文学、目录学、图书馆学等方面成就斐然。梁启超一生勤奋,在将近三十六年里,各种著述达一千四百万字。涉及领域则涵盖了政治、经济、教育、哲学、宗教、法学、金融学、新闻学等。其著作被编为《饮冰室合集》。

本书以作者生前好友林志钧先生在1936年主编的《饮冰室合集》为底本,收入由梁启超著古今中外人物传记四十四篇,共七十余万字。传主的身份,上至帝王、将相,中则师友、名流,下则刺客、乞丐,无所不包,人数也达到百余人;有生活在公元前7世纪的改革家管子,也有与作者同时代的政治家李鸿章,时间跨度长达2600年;有古希腊时期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也有国内各时期的哲学家、文学家;传记的篇幅,长则十几万字的挥洒,短则百余字的“略传”;创作最早为1896年的《三先生传》,最晚为1924年的《朱君文伯小传》,长达29年。作者终生所想,无非国强民富;毕生所求,只是开启民智。翻开本书,不仅是领略作者那广袤的视野、深厚的学识和旺盛的创作力,窥见其一生之情怀,更是直面那厚重而沧桑的历史。本书分4册,1-3册的传主为中国人,第4册传主为外国人。各分册大致按传主的生活年代归类及命名,再以创作时间为顺序编排。

本卷收入传记19篇,计14万字,按创作时间排列。传主以政治(含外交、军事)人物为主,均为明清至民初人物,故名为“明清卷”。第yi篇《三先生传》,是《合集》中创作最早的传记,其传主分别是乞丐、伶人及太监,这体现了作者传记创作的新主张。

文字编校上,仅改正了原版中明显的错字;有国家标准的字词,按国家标准修改,未作规定的则不做改动,最大可能保持作品原貌。书中的人名、字号、官职、地名(尤其是国外的)等,不以今天的标准改正,书中个别字词的用法,亦保持原貌。任公著述繁多,本书收录虽尽量求全,但恐亦非全本。鉴于时间仓促,且限于编者水平,必然存在疏漏,敬请读者朋友们批评指正。

在本书编辑过程中,如下人员提供了帮助,在此谨表谢意(排名不分先后):

马兴欢 方兰兰 王刚 王丽 王余姣 王国超 王茜 王傲雪 王燕爽 王慧 孔祥炜 孔祥娅 叶红婷 田宝国 冯晓莉 何涛 齐小雷 吕文俊 李世忠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15:1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