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过活(乡土小说集)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赵军锋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活得像人

1

多多嫁给海岩三年了,也没有生下个一男半女,这让多多非常着急。她虽说参加过识字班,认得几个字,但还是写不了信。夜里,她把正在上中学的娘家侄女娇香叫到屋里来,给在攀枝花三线工作的丈夫海岩写信。

在饭桌上铺好信纸,把电灯移到头顶挂好,娇香拿着油笔,仰着脸问:“姑呀,这回给我姑父写信说啥呀?是不是叫他赶在清明节前回来一趟,说是要给祖坟烧纸哩?”

多多拿了板凳坐下来,手里还纳着鞋底子。娇香的问话,让她暗暗吃了一惊。心想:“这碎女子才十四岁,咋鬼精鬼精的,好像把自己的心思给看透了。清明节自己的身体正是日期,海岩回来休半个月假,运气好的话,也许能怀上娃娃。”

想到这里,多多满月一样的脸盘突然羞红起来。扭过头去咳嗽几声掩饰过去,拿鞋底子轻轻拍了拍娇香的头说:“大人的事,你少打听。叫你写啥你就写啥,多说话,小心风刮歪了嘴,将来嫁不出去。来,我说着,你写着。”

连来带去,信发出去半个月,海岩回信了。以往的习惯,海岩的回信,多多自己看个十遍八遍的意思也差不多能懂了。遇到不认识的字,描下来让娇香给认。这一回的信,用铅笔写在信纸上的,笔画很粗,字体很大,也很好认。信中说,他二月十五坐单位运货的大卡车到县城,让多多骑上自行车,半晌午到县里农机公司门前接。

看完了信,多多有些不理解,既然单位的汽车能到县城,为啥不把他送回来?县城到公社的公共汽车一天有六趟,每一回都是到公社公共汽车站去接,为啥这一回要到县城?想不明白,倒想高兴了。这是不是想安排两个人一起到县城转转,到百货公司买点农村买不到的东西?结婚三年了,他还没有带自己逛过县城。这一回到县城,买一双尼龙袜子穿。别人都说,自己嫁了个挣钱的,可是穿的衣服和农家妇女一模一样,也是丢人哩。

算好了日子,收拾停当,多多特地穿上了红底蓝格的“格子呢”上衣,骑上自行车,一大早就向县城出发了。

到了县城,七拐八拐连问带打听,终于找到了县农机公司。看看时间还早,多多寻到了一家食堂,排着队,花了六两粮票九毛钱,买了六个包子,三个荤的三个素的,用包货纸包好,小心翼翼地装到布包里,又挂在车子头上,返回到农机公司门前。

日已正午,太阳不高不低挂在头顶。多多趴在自行车座子上,瞪大眼睛盯着来来往往的汽车。两头圆、白绿相间的公共汽车来了,上上下下几个人,又哼哼唧唧地开走了。大红色的胶皮轮子拖拉机“突突突”地开过来了,又“突突突”地开走了。一辆墨绿色的解放卡车鸣着喇叭开过来了,多多赶紧直起身子瞪大眼睛,心里刚刚一热,那辆汽车卷起尘土“忽”一下就开远了。

“都不是的。”

多多失望地又趴在车子上等待。

头顶的太阳慢慢悠悠地向西边移动,海岩说的汽车还没有来。感觉到肚子咕咕地叫唤了,摸了摸布袋子,想吃个包子。打开袋子,取出纸包,挑来拣去拿了个素馅的包子咬了一口,感觉香极了。

刚吃了一口,门房老汉手里端着罐头瓶的水杯走出来说:“女子,你得是等人哩?你等的人叫个啥,我帮你寻一下。给,光吃包子口干得很哩。喝口水。”

多多感激地接过杯子说:“叔啊,我等的人不是你单位上的,说好了的在这里等着汽车。我是不是打扰你了?”

老汉说:“等人?得是说好了时间?你都等了半天了,是不是出了啥岔子?你等的人是啥单位的?有没有电话留给你?要是有电话,我帮你打听一下。”

多多喝了口水,又拿出一个包子递给老汉说:“我等的人,不在咱省上,这会儿可能还在路上哩,没法子打电话。叔啊,麻烦你了。你吃个包子吧。”

门房老汉连连推辞说:“好娃哩,叔在食堂吃过饭了,你赶紧吃。来,你把车子撑好,到房子里坐着等人。”

多多说:“不了,不麻烦你了。我就在这里等着,我要是坐到你房子里去,他来了,就看不见我了。”

2

听到海岩埋怨自己把信上的字理解错了,多多虽说有点不服气,可想到自己没文化,就心里先软下来。她把自行车撑好,火急火燎往灶房跑说:“许是我看错了,你写的信还在风咸盖子上放着哩,我这就拿来,你看看我错在哪里?”

到灶房一看,风咸盖板上那封信,连带着信皮都不知去向了。找来找去找不见,多多兴冲冲跑出来说:“算了算了,你写的信大概掉到灶火前,让我当柴火给烧了。不管咋说,你回来了,咱两口子团圆了。我给你做饭,晌午在县城买的包子还剩下五个,一共买了六个,我等你等不来,吃了一个素馅的,三个肉馅的都给你留着哩。你坐下等会儿,我给咱烧个胡辣汤。吃包子就胡辣汤,过年的饭哩。”

海岩把自行车头上挂着的布包解下来拿在手里说:“说了多少遍叫你多识字,你就是不听。现在新社会,年轻人不识字,让人笑话哩。我在单位上,都不敢对人家说我的老婆大字不识得几个。”

多多一把夺过布包说:“对着哩对着哩,你回来了,好好教我识几个字,咱也不笨,就是我大我妈从小不叫我上学,把我害成这样。你洗把脸,坐着喝茶,我做饭去。”  ……

后记

两年前,当我把打印成册的《乡党》初稿交给编辑的时候,他翻了翻后第一句话就是: “太长了,删减一部分才好。”

我是个初入此道的“生瓜蛋子”,既不知道多长就是太长了,也不知道多长多短才是不长不短。在编辑先生的指点下,我最终还是把近五十万字的小说集删减成不到四十万字。看我实在心疼,编辑先生安慰我说:“删下来的十几万文字,权当酵母了,出续集的时候能用上。”

那时我还没有出续集的想法。我的计划是农村题材的小说写完后,接下来写军队生活的长篇小说。删减下来的十几万字,涉及五十多位我熟悉的父老乡亲。这些人和事如果不出现在书里边,既对不起自己的良心,也对不起那些乡党。果然,书出版以后,我的不少乡党争相传阅。农民们实在,他们为书中的人物到底是谁而争论不休,就差“挥动老拳”了。我有个乡亲,听说我回到老家了,专门去我家找我“论理”。不巧的是,我正好又返回城里。他专门赶了六十里路,在城里找到我,愤愤不平地质问我为啥书里边没有他。在得到我郑重其事承诺,下一本书里会有他时,才和我握手言欢。

可是,再写下去,除了删减下来那十几万字,再也没多少素材了。生编硬造不是我的特长。

蒲松龄为收集素材,于盛夏路边搭设凉棚,以茶水招待路人。有口渴者歇息饮茶,讲故事以充茶资。我远在北京,每年只有休假才能回老家,总不能靠手机“遥感”素材吧?

正当我为缺米下锅着急时,我的同学李双贵来北京打工,王运动也来照看孙子。这两个人都不简单。李双贵有文化,当过兵,他身上有新型农民的典型特征。尽管他也在为身上衣、口中食而奋斗,终归还是升斗小民;但是,他为活得明白而不屈不挠,为活得有尊严而挣扎求索,活成了村民心目中的传奇人物。他几十年来打了十几场官司,几乎每场官司都以完胜告终,而他每场官司的被告都是当地各级政府。这个人简直就是素材的富矿,两杯茶下肚,打开话匣子,令人啧啧称奇的故事便源源不断。这本小说集里的《王麦钩》、《新型农民》、《错报丧》、《寡妇门前》等都是他提供的真人真事,有的就是他本人的亲身经历。另一个同学王运动生活经历也极其丰富,烧过窑、卖过馍、贩过花生、种过苹果,走南闯北几十年,给我提供了许多真实感人的故事。

现学现卖,现炒现卖,支撑了我两年的写作生活。

我有个亲戚在渭南办了个幼儿园,园中有位教师年龄和我差不多大。我去亲戚家做客,这位老师知道我就是《乡党》的作者以后,跟随我到了客厅,屁股刚坐稳就劈头盖脸地说: “我强烈建议,你写下一本书的时候,千万不要写得太悲伤。过去的生活虽然苦,但有眼泪也有欢笑,你写了大量悲惨的人和事而没有多少让人提气高兴的故事,难免取舍失当。”

她说得有道理。也怪了,自从听了她的建议后,再搜集素材的时候,平和的、欢乐的、向上的故事格外多。即使是一些令人心酸的往事,在我看来已经不太扎人眼睛了。

老婆对我的写作状态最了解。过去写《乡党》的时候她陪我流泪,给我擦洗键盘,专门给我在阳台上铺上竹凉席,让我躺在上面痛痛快快地流泪。这两年我写作,她哼着小曲拖地板,插科打诨下厨房,甚至外出旅游十几天而不再担心我被感情所累。从这个意义上说,我感谢《乡党》,它让我成熟,让我理性,它把我们全家从沉重的十字架上解救下来,让我们家回归正常。

其实,从根本上说,让我的写作回归正常的,还是生活本身。如果说前一代人的苦难换不来后一代人的正常生活的话,这个世界就太悲惨了。这本书原定名为《乡党续集》,可是,乡党们的生活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我在农村的最后几年社会已经明显进步,我的父老乡亲要不是在苦难中获得了对苦难的免疫力,要不就是经受过了苦难终于看到了将来的希望,他们的儿孙辈已经不再过他们那样的生活了。他们正常或者是趋于正常生活,是我最大的希冀和喜悦。于是,征得编辑同意,我把这本书的名字确定为《过活》。

赵军锋

二〇一七年二月于北京

目录

中篇小说卷

 活得像人

 大户人家 

 渭河滩

 新农民

 井儿

短篇小说卷

 寡妇门前

 错报丧

 黄线线

 咬断铁锨

 瓜刚娃

 胡老师

 书呆子

 老九

 刘蔓菁

 巴巴子

 温热的鸡蛋

 带香味的橡皮

 简单的快乐

 芸芸众生

 斜阳洒满场院

 饸饹床子嘎嘎响

 体育老师和他的燕雀儿

 惹事的红苕

 雁阵

 灵异的冰棍

 悍妇

 梁担秋

 刘华东

 赵立新

 半拉地球

 另类现场会

 另类绝活儿

 经典革命派

 遥远的挽歌

 毒誓

 茄子

 半蒲篮

 粗婆婆

 双麻秆

 老荡

 王吊胡献血

 宽碌躲债

 拉炭奇遇

 炒面客

 老会计

 三宵妹

 他是我哥

 免税碑

 不要在我面前打我父亲

 我一定要个说法

 王麦钩

 庄稼苗儿庄稼地

后记

序言

说几句心里话

两年前读赵军锋的短篇小说集《乡党》时,可以说是一口气读完的 不仅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而且有一种欲罢不能的感觉。小说短小精悍,乡土气息浓烈,人物有血有肉,语言朴实生动。几?-每一篇小说随着故事的发展,人物便活灵活现跃然纸上。借用周明先生的话说,就是:“在陕西关中这片土地上诞生过一批又一批乡土作家,让人感到欣喜的是,这些年里又杀出一匹黑马。这匹没有带笼套的黑马,横冲直撞,纵笔秦川,着实把关中这片土地上的‘小人物’写得真实瓷实,不由得让人掩卷流泪。”

周明先生说得入木三分,这匹没有带笼套的黑马的的确确让人刮目相看。这些年里很少看小说的我,被这匹黑马撩逗得心潮起伏。我曾经在西北大学上过几年学,对那片土地也是深怀敬意。前些日子又读到了赵军锋另外一本小说集《过活》的文稿,应该说是《乡党》的续集。如出一辙的还是渭河两岸的小人物,还是老家的那些人和那些事。不过,《过活》最明显的特质是有几个篇幅较长的中篇小说。小说风格没有变化,但故事和人物更加厚重了,里面的人物情感的描写入木三分,更加细腻和感人了,也更加体现出了一个作家的责任感。

比如中篇小说《活得像人》,仅仅从标题看就干干脆脆没有一点修饰和水分。小说描写了一个没有多少文化的农村妇女多多的爱情故事。多多已经结婚三年了,由于丈夫在外面工作,长期两地分居一直没有孩子。可是,在农村的生活环境里,没有孩子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可是,当丈夫回来后的种种表现,让这个善良又聪明的女人有了想法。小说开始的时候是从多多让娘家侄女给在三线工作的丈夫写信入手,在不经意的叙述中让读者明白了多多没有多少文化,并且迫不及待想让丈夫回来的心情;紧接着三言两语一笔带过繁琐的等待过程,直接描写多多去接丈夫海岩的经过,以及丈夫不冷不热的态度和没事找事的做派。从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微小细节可以感受到,小说行文已经弥漫一种不祥的气氛。

本来是一个让人兴奋的时刻,却被丈夫弄得不痛不痒,失去了激情。紧接着多多又发现丈夫睡觉前还吃一种叫“探亲一号”的白色药片。尽管丈夫说是养胃的药,可是聪明的多多心里已经埋下了疑团。联想到丈夫这次回来的态度和鸡蛋里挑骨头的做法,多多心里的疑团迅速扩大。凭着女人敏锐的第六感觉,多多心里有了不祥之感。丈夫海岩临走的那个晚上,多多委屈地流着眼泪说:“人心都是肉长的,只要你没有变心,我就一心一意跟你过好日子。可是,你要是变了心,我也没有办法,只是你要早早告诉我,咱俩好说好散,你走你的人,我出我的门。”

故事的发展顺着多多的预感一点点变得惊心动魄起来,丈夫丑陋的人性也渐渐暴露无遗。秋风真正刮起来的时候,也把海岩从外面刮了回来。这次回来的海岩换了一个人似的,变得亲亲热热,无微不至的关心让多多受宠若惊。第二天早晨,迷迷糊糊的多多发现丈夫破天荒地在拉风箱做饭。多多惊讶地问道:“你咋起来做饭了?”海岩满脸堆笑说:“嘿嘿,我这个男人,也要学会伺候婆娘哩。你洗脸去,等一下饭就做好了。糊辣汤,烤锅盔,凉拌萝卜丝,咱们美美吃饭。完了到我大屋里去。”作者虽然没有刻意去渲染矛盾,但是在平静的对话里已经透露出玄机乃至恐怖。

多多吃完饭准备出门,海岩表现殷勤地说:“那你多穿件衣服,不要着凉了。对了,咱家后院那几棵白菜都生了虫子,生产队种小麦,拌种子的农药,你弄回来点给白菜用上。这些白菜可是你一冬的菜哩,要好好伺候。”

故事写到这里已经有了端倪,平静的气氛已经变得凝固。凝固前的爆炸依然在平静之中发展,这种可怕的气氛紧接着演变成了一种智慧的较量。晚上多多回来之后,海岩接过多多手里的墨水瓶说:“得在碗里稀释一下,用毛笔抹在菜叶子上。你洗洗手,准备吃饭。我擀了长面条,马上就弄臊子。对了,咱家两只喇叭头碗,一只用来拌农药。以后,你要记住,千万不要弄混了。”海岩自以为瞒天过海的小聪明。在多多不动声色之中显得如此幼稚可笑。多多换了衣服洗了脸,海岩已经把热气腾腾的面条盛在了碗里,并且用筷子搅和了几下说:“赶紧趁热吃。我用大海碗吃,辣子醋在桌子上。你看是不是缺点盐?”

多多从容接过丈夫递过来的喇叭头碗,用筷子挑了几下大惊小怪说:“哎呀,饭里有虫子。你看你多粗心。”多多端着碗走到门口,嘴里“咯咯咯咯”叫了两声。两只“澳洲黑”扇着翅膀噔噔噔跑了过来。多多把碗里的面条往地上撒了几条,两只鸡迫不及待吃了起来,几乎没有动窝就蹬蹬腿死了。一个精心策划的阴谋在不言不语中破产了,没有硝烟的战斗在睿智中结束了。不过,在铁证如山的事实面前,多多最后的一点希望破灭了。尽管海岩装腔作势,但一切都无法挽回一颗善良冰冷的心。

多多痛心地看着曾经的丈夫说:“人心隔肚皮,一搭里过日子的两口子,也是嘴上抹着蜜,手里攥着刀。”虽然海岩还在百般抵赖,但在聪明的多多面前最终土崩瓦解了。多多痛心疾首地说:“这么多年来,咱们俩像演戏哩,我演的是可怜人,你演的是丑角。”

人性的丑陋和残忍在这场破碎的婚姻里面暴露无遗,似乎故事到这里已经结束了。但是,人性的展示才刚刚拉开了帷幕,故事不但没有结束,反而继续按照作者对生活的理解,对人性真善美的追求发展下去。

往往一篇好的小说,不是让人爱不释手,就是痛心疾首。是小说中的人物在左右着读者,实际上是人性的善与恶在启迪着读者,拉扯着读者。  离婚毫无疑问变成了事实,但是围绕着离婚两家人闹得乌烟瘴气,各种表现在接下来的故事中轮番上演。

海岩父亲保义老汉是个传统正直的农民,也是一个思想保守的农民,当他知道儿子大逆不道的事情之后,伤心欲绝地说: “我生了三个娃娃,两个都是吃人饭不做人事的畜牲。海玲的工作是人家刘主任安排的。刘主任出了事情,她就翻脸不认人,良心让狗吃了?海岩在外工作,就看不起农村人,对多多不当个事,现在还要离婚,这和陈世美有啥两样?再这样走下去,你是不是还要杀父弑君,杀妻灭子?你真真地要做千人骂万人唾的罪人?我就是想不下去,我和你妈一辈子不做伤天害理的事情,为啥就养了你这个猪狗不如的畜牲?得是我的先人亏了人,缺了德,要叫我临老了不得安生来还账?老天爷,你要是可怜我,就在大秋天里打个雷,闪个电,叫阎王爷收走算了。你让我活在这个世上,没脸没皮地难受得很哩,难受得很哩,我难受得很哩……”

多多的母亲知道了这件事情的表现却是另外一番情景:“就是离婚也要先闹活一顿,让他们家理亏面子伤。民凭文书官凭印,就是离婚,也要立个字据,让他给你钱,给你一千块钱,一万块钱,把他个狗日的腾光弄净……”

多多妈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人物性格决定了故事走向。她风风火火去了海岩家,开始了咄咄逼人讨价还价的攻势:“院子房子算个屁,你要讲良心就拿钱拿粮来……”

保义老汉一个劲点头哈腰说:“能成能成。”

多多她妈嘴边唾沫星子四溅说:“还有,多多还是你家人,你要把她当女儿一样,出嫁的时候,整副陪嫁不能少,三身六床十二条腿儿,吹吹打打八口乐……”

无论是人物对话,还是故事情节,小说通篇洋溢着浓厚的关中风土人情,写出了人性骨子里的东西。每一个人物都在关中这幅农村画卷之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而且表现得入木三分。值得一提的是,小说是以悲剧开始发展的,按照一般故事发展,肯定也是以悲剧结束。可是,这篇小说并没有以悲剧结尾,而是以喜剧画了一个让人深思的句号。表现了一个农村妇女热爱生活,不向命运低头的感人行迹。当然,最后安排多多和海岩又在医院里相遇,虽然有一点牵强,但是完全可以理解作者的良苦用心。大概呼唤人性的回归是作者想表达的意思,也是作品所揭示人性最闪光的本质。话又说回来了,生活当中什么事情不可能发生呢,所以,他们相遇也就显得再自然不过了。

还有中篇小说《大户人家》,有着异曲同工的精彩,在这就不一一评析,让读者自己去剖析品读。我想说的是,作为一个作家应该怎样在生活中捕捉人性的东西,表现人物的内心复杂的情感,恐怕这是最重要的关键。赵军锋在这一点上做得比较认真,同时表现得也非同一般。品读他的作品,无论是短篇小说还是中篇小说,总能给人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这种感觉来源于作者的生活功底,写作思想,以及对生活对创作的态度和认识。纵观我们身边的作家,好高骛远,无病呻吟的作家,毫无责任感的作家比比皆是,而真正的作家是不会站在大风里红口白牙唱歌的。

见证时代的作家有很多,比如,巴尔扎克,他笔下的高老头和葛朗台;比如,托尔斯泰,他笔下的安娜和玛丝洛娃;再比如鲁迅,他笔下的阿Q。还有加西亚·马尔克斯对人对时代的探索,他笔下神奇的上校和他的家族,等等。正如法国作家阿尔贝·加缪所说,今天作家不应该为制作历史的人服务,而要为承受历史的人服务。写作光荣是因为它有所承担,承担我们共有的不幸和希望。

我常常问自己,文学有力量吗?每当读到让人从心里产生震撼的文学作品时,我觉得文学是有力量的。这种力量就来自作家的真实写作,来自作品带给你的感染力和冲击力。

正因为如此,赵军锋的作品也就更加显得难能可贵。他孜孜不倦为社会最底层的,也是最广泛的群体写作,或者说为这个群体呐喊,因为他具有一个作家应有的灵魂。

刘玉峰

二〇一七年三月

(本文作者系著名小说家,出版有长篇小说

《往西是当今山》《布哈河》《虚火》等)

内容推荐

《过活(乡土小说集)》是一部乡土小说集,可以看作是作者赵军锋在新华出版社所出小说集《乡党》的续集,收入了作者近年所写中篇小说5篇、短篇小说47篇,作品大多写作者在家乡所身经目睹的人与事,反映了关中地区农民为了追求幸福美好的生活,顽强地努力、艰苦地奋斗。有的虽然遭遇挫折和重重苦难,但仍然不屈不挠地向自己的目标追求,作品因此表现了关中地区农民勤劳、正直、善良、执着的品格,揭示了他们身上所保留的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情节都比较曲折,人物形象比较生动,作品很富有乡土风味,是一部非常接地气的作品。

编辑推荐

  赵军锋的 《过活(乡土小说集)》是一部非常接地气的作品,延续和发扬了赵树理的乡土小说风格,故事曲折生动,人物形象感人。它是《乡党》的续集。如出一辙的还是渭河两岸的小人物,还是老家的那些人和那些事。不过,《过活》最明显的特质是有几个篇幅较长的中篇小说。小说风格没有变化,但故事和人物更加厚重了,里面的人物情感的描写入木三分,更加细腻和感人了。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6 4: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