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由姜苏鹏著的《出离》既能让你得到视觉上的美的享受,又能在思想和认知上有一种久旱逢甘霖的收获。
几百年前,前人的孤独感和今人相差无几;几百年后,今人的幸福感与前人大同小异。
从西方经典油画中,体会前人的人生况味;从与大师、名家的对话中,感受今人对世象的领悟。
在人间这座剧场中,我们要以出离的心,面对生命的大戏。
当你不再执着于一件事物或一种习惯,它就失去了摆布你的能力,你就获得了自由。
最重要的人是眼下需要你帮助的人,最重要的事是马上要去做的事,最重要的时间就是当下。
| 书名 | 出离 |
| 分类 |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
| 作者 | 姜苏鹏 |
| 出版社 | 中国工人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这本由姜苏鹏著的《出离》既能让你得到视觉上的美的享受,又能在思想和认知上有一种久旱逢甘霖的收获。 几百年前,前人的孤独感和今人相差无几;几百年后,今人的幸福感与前人大同小异。 从西方经典油画中,体会前人的人生况味;从与大师、名家的对话中,感受今人对世象的领悟。 在人间这座剧场中,我们要以出离的心,面对生命的大戏。 当你不再执着于一件事物或一种习惯,它就失去了摆布你的能力,你就获得了自由。 最重要的人是眼下需要你帮助的人,最重要的事是马上要去做的事,最重要的时间就是当下。 内容推荐 由姜苏鹏著的《出离》共由72篇小文组成,每篇小文都是由对一幅国外著名油画的品味和解读,来引起对现实生活、某个事件或是某种现象的感悟和认知。这些油画大多年份久远、经典而又遗世独立。作者把油画后面想要表达的情绪,跟某些现象或个人感悟进行了完美地对接和通融,使得每篇小文看起来如行云流水般流畅,一气呵成。由于职业的缘故,作者采访过大量的外国国家元首,接触过很多文化大家和商界巨擘。她把这些职业经历和体验,跟油画后面的思想相结合,融入到这些小文里。阅读完此书,既能得到视觉上的美的享受,又能在思想和认知上有一种久旱逢甘霖的收获。 目录 章Ⅰ 情怀 单纯 选择 品味 际遇 笨拙 意义 埋藏 至上 幻象 刺点 情怀 心定 征服 省思 尊严 心悦 伤逝 疑情 冷观 魔境 悔悟 真我 隔阂 无畏 章Ⅱ 一念 遗忘 无常 距离 执迷 放逐 刻意 亡道 嚣张 蛰伏 两半 天真 忽略 守望 边缘 锋芒 控制 一念 本质 灵光 残心 情绪 权威 偏见 看透 章Ⅲ 底子 情结 静寂 假如 初心 角色 出离 持重 逆商 越尬 存在 复杂 不朽 底早 样子 希望 原来 安好 因缘 假装 彻底 状态 漠然 造作 面具 试读章节 【壹】单纯 《海湾之景》 格里斯1921年 吉他、乐谱、杯子、罐子、报刊的刊头以及纹路清晰的木板,是立体主义画家格里斯顽固不化的题材。日常的生活用品简约成几何图形,看上去不易辨识,主题多令人费解,却散发着一种单纯之美。 40岁早逝的格里斯,年轻时怀揣梦想到了巴黎,住在被称为倒霉艺术家的窝——洗濯船,一住就15年。他不在意简陋、破旧,只需与志趣相投的人为邻,而邻居里就包括毕加索。 厌恶斗牛、钟爱弗朗明哥舞、有着很深西班牙情怀的格里斯在作品中抛弃一切细枝末节,以纯粹之姿,绽放沉静的幸福。我着迷于这种优雅的喜感。 云在青天水在瓶,格里斯的《海湾之景》,洋溢着不经意的禅思。窗外,风过山不留声:窗内,痛去画不留痕。一朵白云随意袭来,一角亮光自在夺目,大病后生命的愉悦如细细潺流。 所有的惊涛骇浪都隐藏在温暖和谐中,留给世人的是平静的海面上荡漾着的一层层涟漪。格里斯的绘画气质很似丰子恺先生的《护生画集》,以寻常琐物,衬映悲天悯人。凡是有所谓大志向的人,无不希望自己的作品“不朽”,而心智纯朴的丰先生执着于“速朽”。始终烂漫的丰先生最崇仰他的老师弘一法师,曾说:“因为他是十分像人的一个人。” 穿越复杂纷乱之后的单纯,更性情。多年前偶然的机缘,我与学者李泽厚先生闲聊。见他一头乱发,我不免好奇:“不理发是个性使然吗?”他说,“是不是个性我不知道,反正我不习惯理头,不习惯那么整齐,不习惯系领带……”对有关他的种种争议他满不在乎:“骂我的人很多,中外都有,那又怎样呢?我二十几岁就习惯于被人骂,习惯于被人批。” 而我们熟知的很多理论,在李泽厚先生眼里成了吃饭哲学。“有人抨击吃饭哲学是庸俗化了的主义,其实人吃饭可不是简单的事。动物也吃饭,以维持最基本的生存。但人吃饭不同于动物。人是使用、制造工具来吃饭,工具就是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 以单纯的视角看世界,同样的字句,会有不一样的认知。就像读鲁迅,有人读出“血淋淋”,有人读出别样情致。 自称“风雪中的行脚僧”的圣严法师,被喻为稳定人心的力量。翻阅他的自传《雪中足迹》,命运炉火纯青到三个字:走下去。“我有一个不变的原则,从来不让自己留于满足或陷入失望中。我会找到办法让自己走下去,因为如果我停下来,就没有希望了。” 人生单纯到无念、无我、无心,没有走不下去的。 【贰】选择 《白色交响乐》 惠德勒1867年 商标般的白色额发、眼镜、手杖,时髦而怪异,惠德勒是19世纪第一位极富个人形象的艺术家,同时也是最受误解的美国印象派画家。让他久负盛名的作品《画家之母》,在完成后的19年间无人问津。 惠德勒一生性格孤僻,这种性格在他在西点军校求学时就已显现。最终,他由于我行我素被开除。之后他来到欧洲,并逐渐让伦敦的艺术圈对他产生好感。但他跟艺评家洛斯金之间的诽谤官司,却导致他破产。洛斯金嘲讽他为小丑,说“一盘洒在大众脸上的油彩也敢要价200坚尼”。他则在诉讼失败后,将艺评家批评他的书汇编成《温柔的坚持》。 愤世嫉俗的他从此选择了另一种生活方式,远离艺术圈,远离是非,过着隐居生活,但妻子的死打破了这一切。晚年的惠德勒充满了对自己的怀疑,七成作品被他亲手撕毁。 有人不喜欢惠德勒的作品,嫌他的人物缺少心灵的深度,但我认为他成功地表达出人类微不足道的存在。虽然人已经消逝,但影子还在:影子离开后,画面却是永久的。 人生就是不断地选择,选择幸福、选择无奈、选择平淡……读过一则鹰的故事: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年龄可达70岁。要活那么长的寿命,在40岁开始老化时,鹰就必须做出困难却重要的决定:等死或经过一个十分痛苦的更新过程。这个过程长达5个月。鹰必须很努力地飞到山顶,在悬崖上筑巢,然后用喙击打岩石,直到喙完全脱落,然后静静地等候新的喙长出来。鹰要用新长出的喙把指甲一根一根地拔出来。当新的指甲长出来后,它们便把羽毛一根一根地拔掉。5个月以后,新的羽毛长出来了,鹰开始飞翔,重新得力,再过30年的岁月。 不用在意一时的得失,选择是人生的一个积淀过程,也是一种人生态度。主持人窦文涛曾调侃53岁的《新周刊》创始人孙冕,问他为什么生活一下子就肆无忌惮了。在云南丽江像闲云野鹤般的孙冕则道出很多人心底的向往:你生活在城市就像生活在一个笼子里面,你前面有个面晕。到云南那个地方,这些全没有了,你才发现,人可以这么活着。那个地方把你变成真实的你。 其实,无论是强者还是弱者,无论是成功者还是失败者,无论是富足者还是贫穷者,无论是快乐者还是痛苦者,他们之间最重要的差别就是对人生选择的差别。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是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名言。我想,人也不能两次选择同一种人生。你以为呢? P2-7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