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民间故事丛书(江苏南通市区卷)
分类
作者 罗杨总主编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山秧子

讲述:王老道83岁狼山广教寺香伙私塾

记录:张自强43岁民间文艺工作者中师 杨问春33岁民间文艺工作者大专

1973年采录于狼山大圣殿

南通市南郊,长江边上,挨排排儿五座小山岗,从东往西,依次是军山、剑山、狼山、马鞍山、黄泥山,其中狼山名气顶大,古塔支云,晨钟暮鼓,山清水秀,景色迷人。自古以来,凡是到过狼山的人,没有一个不喊好。

海角江头,走马平原,哪里来的这五座小山头呢?说起来也许你会发笑,但信不信由你,反正从老祖宗起就是这样一代一代传下来的。

九天之上,有位玉皇大帝,一天心血来潮要新造一座天宫。无奈天上山峰太多,碍手碍脚,玉帝便召集各路神仙前来议事,要大家献计献策,把山峰搬走,腾出地方,建造宫殿。各路神仙你看我、我看你,半天没有一个人开口。什伲事?原来他们各人心怀鬼胎,都怕山峰搬到自己的地界上,占了自己的地面,所以一个个装聋作哑,一言不发。玉帝龙颜不悦,指名道姓要太白金星先说。金星素来老谋深算,眼珠一转,便是个主意。他摸着白胡子,摇头晃脑说道:“依老臣之见,何不把这些山峰搬往下界,填平东洋大海,既有了空地,又免得年年水患,百姓叫冤。”众神仙一听心领神会,齐声叫好,都说:“这真是一举两得。”谁知东海龙王不依,率领四海龙兄龙弟、龙子龙孙叩头奏本,说道:“金星佬儿使坏心,填了大海,叫我等何处安身,万千水族又怎生活命?”公说公理,婆说婆理,争执不休,吵得玉皇大帝耳烦心躁,于是下令山神,要他把三万六千山峰,统统搬到下界,一律不准丢在海中,限期七日,不得误事。山神诉苦道:“山峰太多,期限又紧,小神法力不济,请命诸神仙助我一臂之力。”玉帝遂指派担柴力士、挑水将军协助。

这担柴力士、挑水将军,一个是掌管树木的.一个是调遣河水的,搬山之事本是外行,但又不敢违忤玉帝圣旨,只好硬着头皮千这份苦差,其实心里头是十二万分不情愿,满腹的怨气全部朝山神身上发作。三位神仙出了宫门,一路上叽叽咕咕,吵吵闹闹,耽搁了不少工夫,等到了那里一看,大大小小山峰无数,不晓得从哪里下手才好。担柴力士、挑水将军又故意为难,一个要朝东,一个要往西,急得山神搓手跺脚,眼泪汪汪,不晓得赔了多少的笑脸,说了几箩的好话,总算商议好了,先把最高最大的山峰搬往西方。因为如来老佛性喜幽静,有了大山遮隔,凡人无法前往,便于安心养性、定神念经。三位神仙背的背、担的担,日夜不歇,来往奔波,好不容易把大山搬完。如今西方山多高大,原因就在于此。搬完了大山,再搬中山、小山,算算时间,已经过了五天,限期快到,三人不敢怠慢,分头行动,随手把大大小小山头丢放各处,弄得人间山峰杂乱,东一座、西一座。到了第七天,天上的山峰到底搬完了,留下一片平坦云海,此时三位神仙早已汗流浃背,筋疲力尽,硬是打足精神到天宫向玉帝完差交旨。三人来到宫外,发现时间尚早,宫门未开,便倚在门外喘气休息。突然山神发现,宫门两侧,还有十二棵小草模样的山秧子不曾搬,估计是慌忙之中没有在意,如今山秧子正在拼命长,用不了几天又会变成大山,到时候定会遭玉帝责怪。看看上朝的时间快到,三人心急火燎,手忙脚乱,将十二棵山秧子拔出,束成了一捆,山神一肩挑起,对担柴力士、挑水将军说道:“烦你二位,前后照顾,时间紧迫,只有就近丢在东海算了。”力士说:“不行,将来山秧长大,阻了海路,东海龙王要告状的。”将军也道:“那就丢在东海边上吧,眼下完差交旨要紧,管它什伲将来不将来!”说罢,三人慌慌张张上路,来到东海边上。山神疲乏已极,一着地便将担子撂下,谁知用力过猛,束绳崩断,一头的六棵山秧,五棵落在海里,一棵滚到对岸;另一头六棵,更是散落四处。这十二棵山秧子,落地生根,想拈也来不及了,再一看时间已到,玉帝就要上朝,三位神仙哪敢逗留,赶紧驾起云头,上天复旨去了。

这落在东海里的十二棵山秧子,后来都成了山。那掉进海水里的五棵,就是现在南通的狼山、军山,剑山、马鞍山、黄泥山,统称“狼五山”;滚到对岸去的,是江南的福山,另一头的六棵山秧子,落处比较分散,这就是通州境内的张芝山、九华山、观音山、钟秀山、云台山,还有一棵,落到了如皋西乡,现在的靖江县境内,独根独苗,孤孤单单,人们就叫它孤山。

再说狼五山在海里生根,不几年长出了海面,越长越大,慢慢与陆地连成一片。东海龙王见狼山占据了他的地盘,怀恨在心,赶上天宫,告了山神等人一状。幸好当时正值新的天宫落成,玉帝高兴,倒也没有过多责怪山神,只是命他下凡将十二座山秧的山根凿断。从此通州的这些山不再长高长大,几千万年过去,依然是一些土石小丘。因为当年挑水将军的汗水滴在山上,至今未千,所以五山石壁缝中时时有泉水流出,千年不涸;又因担柴力士匆忙之中,把衣服粘着的许多树种、草籽撒在土内,五山之上才得以树木葱茏,绿草如茵。

天地是怎样分的

讲述:王美英64岁农民不识字

记录:严金凤

1981年采录于闸西五接桥严宅

很古很古的时候,天和地靠得很近很近,你来我往十分方便,逢年过节,天地同乐,人神共舞。

一年正月初一,玉皇大帝在太白金星等文臣武将的陪同下,挨家挨户去收缴香火,所到的人家,都合家老幼围坐在一起,吃着雪白油亮的团粑饭。玉皇眉毛一皱,怒道:“这班百姓心肠太丑,朕赐他们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怎么送到天仓里的粮尽是金黄长毛的,而他们自己吃的却是雪样白的米!”太白金星一向老谋深算,情知玉皇谷米不分,正想寻机解释清楚,哪晓得玉皇不依,下令大力神,火速把老百姓家所有米粮全部收缴到天仓,不得违抗。

这一来就苦了老百姓,坛坛罐罐被洗劫一空,连粮种也不曾留一粒。有个胡须垂胸的老汉,无儿无女,仅饲养着一条黄狗。黄狗替他守着家园,陪他做伴。老汉吃什伲,狗也就吃什伲。老汉家里断了粮,黄狗也倒了霉。老汉在唉声叹气,黄狗也摇着尾巴,“汪汪”地叫几声,好像理解主人的心情。

又一年初一,趁天门打开之际,黄狗窜到瑶池膳食房里,看到满地八处都散落着米粒,很是眼馋,便到处乱窜。最后来到天仓,只见大囤满、小囤圆,一色是囤积的粮谷。黄狗气呼呼地朝天囤里打了个滚,浑身粘上一层稻谷,就悄悄地回老汉家。老汉如获珍宝,欢喜得没魂,马上从黄狗身上一粒一粒地把稻谷拈起来。一到开春,就把稻谷撒到田里,薅草施肥,灌水栽培,秋上头就收到蛮多。以后再把这些稻种分给穷兄弟,几年一晃,家家田里重又长起稻谷来了。

玉帝晓得之后,令雷神击死黄狗,并令龟鳖大力士把天撑得老高。从此,天和地就被隔得很远很远,但是人间还是有了稻谷。后来人间为了感谢黄狗,每逢尝新粮时,总要端一碗白米饭喂狗;家里不养狗的人家,也要盛一碗白米饭倒在路口,喂养野狗。这个风俗如今已不存在,但这个传说还是传下来了。P6-8

后记

南通地处长江三角洲东北部。她东濒黄海,南临长江,适当江海交汇之处,称江海门户;南与上海、苏州隔江相望;西与扬州毗连;北与盐城接壤。全市总面积8000.65平方公里,人口755.75万。其中市区面积120.65平方公里,人口42.85万。

南通于后周显德五年(958)建城,已有千年历史。先前,则是孤悬于江口海域的沙洲。史籍载:“(洲)上多流人,煮盐为业”(《太平寰宇记》)。后来,江海横流,沧桑巨变,沙洲与大陆涨接,这里便成了祖国东疆一块不断向东延伸的新生陆地。这一地域,向东,是浩瀚的大海和沿海而居的东夷族群;向南,长江彼岸便是吴越古文化区域;向北,与齐鲁文化区域相毗邻;向西北,则是古楚和中原之地。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和发展,凭借着开拓者无畏的胆略和勇气,追江赶海,“辟我草莱”,从四面八方来到这块新生的蛮荒之地,驾舟捕鱼,张网狩猎,垒灶烧盐,开荒垦殖,把一个原本麋鹿驰奔、凫鸥栖飞、荒无人烟的江滩海涂改造建设成良田万顷的丰饶之地。

南通,既是被国务院命名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又是我国首批对外开放的十四个沿海城市之一。历史与现实、古老与时尚、外地文化与本土文化在这里兼容并蓄、交汇互存,形成了极具特色、绚丽多姿的江海文化。

南通在漫长的“五方杂处”的岁月里,各地不同的文化传统和民俗风情汇聚到了“江尾海端”,与当地固有的本土文化交糅融合,造就了江海文化的特殊形态。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亲和力和融通性,它既有吴越和荆楚文化的古宗教影响,也有东夷信仰的遗绪和齐鲁理性文化的浸润。

南通的山水人文独具江海特色,以狼山为首的五座山峰连成“狼五山”,矗立于长江北岸,在浩瀚的长江水面与广袤的苏北平原之间异峰突出。狼山不高,因长江而挺拔;狼山不大,因平原而高峻。山上古塔禅寺,长年香火缭绕;名人胜迹,随处可觅,浓缩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南通濠河为我国保留最完整的古护城河之一。如今南通城变大了,变高了,濠河便穿城而过,绕城而走,形成了“城中有水,水中有城”的神奇与灵秀。自古文人雅士流连名山大川,亦诗亦画,南通山水同样滋养了历代文人雅士,北宋理学先驱胡瑗、明代风流才子冒辟疆、扬州八怪之一的李方膺、清代戏剧家李渔等都在南通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文化印痕。特别是到了近代,清末状元张謇潜心构建“中国近代第一城”,在南通创办了包括中国第一馆——“南通博物苑”在内的众多中国第一,同时又集聚了一大批优秀文化名人,如表演艺术家赵丹以其杰出的电影表演艺术成就,令南通名走天下。

南通的民间文学资源丰富。20世纪E80年代,广大民间文学工作者曾为收集南通民间文学资料,历时数年,投入了极大的精力,付出了极大的心血。这些资料,有少部分已经选入《中国民间文学十套集成》,但还有大部分的珍贵资料仍散落在各县(市)民协和个人手中,有的甚至已经丢失,有的尚未整理,尚未出版。

市文联、市民协积极响应中国民协启动的《中国民间故事丛书。县卷本》工程。在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羌怡芳女士的亲自推动下,《中国民间故事丛书·江苏南通卷》编纂工作历时一年,已告完成,一县(市)一卷,一套七册。编纂中参用了《南通的传说》《南通民间故事选》《张謇的传说》《黄海的故事》等文集中的部分小故事以及部分民间文艺家的作品,在此一并表示谢意。

编撰《中国民间故事丛书·江苏南通卷》,最大的困难是既要有人来做,还要他会做、肯做。而现在既熟悉南通风土人情,又擅长民间文学写作的人是越来越少,年轻人更加是凤毛麟角。值得称道但又令人扼腕的是,30多年前参加过“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的一批老民间文艺工作者,尽管都已是年逾花甲、古稀的老人,但他们接到任务后二话不说,立即重披战袍,又回到了第一线,继续担纲着《中国民间故事丛书·江苏南通卷》各分卷的主编。老骥伏枥,笔耕不辍。赤诚之心,令人钦佩,令人感动。

在各县卷本文稿基本完成以后,市文联还将各县卷本的7位主编们集中到市区宾馆,专心致志地又对文稿进行了复审。复审小组依据各地语言的共性,分成3个组进行交叉审看。南通和通州语言相似,海门和启东同为吴语区,便相互审看;海安、如皋和如东同属如泰方言区,便采取驴推磨的办法,三家循环审看。最后,再相互交付勘误记录以及建议修改的章节,并交流审看心得。事实证明,兼听则明。这种“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协力同心,取长补短的做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给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的评价是十六个字:“不求回报、含辛茹苦、坚忍不拔、默默劳作。”称赞他们是民间文化的守望者,是默默的行动者。评价得感人肺腑,动人魂魄。其实,我看用这些话来评价这些老民间文艺工作者也非常贴切。他们没有三头六臂,也没有特异功能,鞠躬尽瘁的动力靠的是自己的文化良心和文化情怀。正因为有他们的无私奉献,才使既属于中国又属于世界的文化财产得到了保护和发展。应该抢救他们!应该给他们记功!应该向他们致敬!

编者

2009年7月

目录

神话

 五山镇金鳌

 山秧子

 天地是怎样分的

 大圣借狼山

 藏剑的山

 江水不犯海水

 和合神仙

传说

 风物传说

 通州得名

 通州塔四六八

 石龟上狼山

 秦始皇游剑山

 剑山十虎桥

 鹧鸪鸟的传说

 宝塔葫芦

 半千石

 支云塔为何只有五层

 獭狸I庙

 蛤蟆井

 青香塘

 蛇鱼坟

 复土地庙

 范公堤

 通州无北门

 烈燕池

 通州贡盐

 骆宾王咏诗

 军山神钟

 禹王祠

 龙爪阁

 蓝印花布

 狼山没后壁

 军山金人

 担塔的扁担

 曹公祠和倭子坟

 南通跳面

 花露酒

 钱公祠

 长桥

 涧桥

 王氏保赤丸

 三元桥

 郑家亮月子

 韩湘坝

 坐狮子和跑狮子

 石港椒盐糕

 痘神殿

 萃景楼

 平政桥

 望仙桥

 雁滨

 陆家锣鼓

 唐家闸

 嵌桃麻糕

 南通童子

 贴门神

 倒坝潭

 关公红脸

 名人传说

 子路出题考孔子

 周仓的飞毛腿

 华佗重投师

 虎守杏林

 巧治瘦骨痨

 懒二嫂脱胎换骨

 郑板桥西寺题联

 冒辟疆慧眼识宝

 红英抗租

 草鞋讼师袁宝光

 黄朝飚造反

 李方膺两次被黜

 陈实功的传说

 梦赠神医刀

 惩治奸药商

 破解毒蕈案

 巧医夜啼郎

 回春医寓

 三遇铁拐李

 隆冬治火症

 臭味冲财气

 穷法治福疮

 会晤邋遢神

 胡长龄的传说

 狼马见君王

 胡长龄捉麻雀

 状元妻智对乾隆

 胡状元尊师

 灭门绝户和“篾门漆户”

 皇帝难状元

 胡长龄对绝对

 胡长龄吟诗作对

 张謇的传说

 戏抽状元签

 叩谢恩师情

 巧言答慈禧

 怒斥袁世凯

 归途识义侠

 金表归原主

 魁星踩金鳌

 南通通光明

 取火建通燧

 造锅资民生

 广生厂榨油

 码头三只脚

 复兴面粉厂

 治水济世人

 筑楗保太平

 寺庙改学堂

 南通建钟楼

 建造梅欧阁

 义犬墓

 鬻字助慈善

 拆渡建大桥

 庙宇传说

 白龙庙

 楚奶奶庙

 氽佛寺

 峨眉山

 军山罗汉僧

 江海神祠

 鉴真遇险狼五山

 观音山

 “摘发僧”雪藏法轮寺

 预卜扬德

 军山建寺

 化龙点泉

故事

 传统故事

 癞疤美人儿

 下马神

 “僧伽鼻”治鬼

 世上为啥光棍多

 百宝山

 书公子和老渔翁

 重阳吟醋诗

 灶君休观音

 拉屎星

 蹲半夜

 法空伏蟒

 萧筱生写《金瓶梅》

 簪花缘

 十八罗汉

 石头和狗子

 陈子春

 王灵官鞭捣潘烂头

 各有一手

 蝴蝶仙

 雕花匠

 阴债

 客店闹鬼

 靖江人敬大圣

 阿弥陀佛

 巧对春联

 生姜遇辣手

 三个女婿

 出一计救一命

 灶君和灰堆婆婆

 老和尚小和尚

 十五贯

 半鲜

 富日安

 王鬼儿

 巧断案

 伴君如伴虎

 考相公遇农夫

 小和尚智对乾隆

 仙人洞

 鸽郎与乐妹

 动物故事

 鲥鱼游不过焦山

 银鱼

 鹅吃素

 闸蟹

 龙虾没背脊

 苦丫鸟

 苍蝇搓绳

 蚶子、文蛤

 红眼鱼

 凤仙鱼

 黄鱼肚

 梭子蟹

 蛤蟆蟹

 驼背龙虾

 八哥救人

 螺儿告状

 蚯蚓和蝼蛄

 植物故事

 楝树为什么没有正头

 紫菜

 萝卜鼻祖

 芦苇上的齿印

 美人蕉

 金荞麦

 红娘子故事

 歌败吕洞宾

 铁拐李服输

 为难小篾匠

 话柄

 观音点化红娘子

 俗语故事

 五湖四海皆朋友

 路遥知马力

 黄牛朝着牯牛哭

 海水不可斗量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

 一毛不拔

 家丑不可外扬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清官明断家务事

 医嘱似圣旨

 这山望着那山高

 县官不如现管

 风俗故事

 素戒·存仓

 初七初八望穿星

 二月二带女儿

 立夏吃蛋

 五月端午吃和菜

 立秋吃西瓜

 肉店不歇夏

 挂天灯

 七月半,接玉兔

 中秋敬嫦娥

 八哥粥

 三十夜子打囤子

 戒指

 除夕画弓箭

 和喜茶

 三黄汤、虎头鞋

 送红蛋

 糖水滚蛋

笑话

 牛头不对马嘴

 鸡蛋,陈酒,老母鸡

 赌徒发誓

 苏东坡与“琵琶诗”

 四懒汉联诗

 “鼠见猫”请舅舅

 戒酒

 心里话

 双大吹

 三个女婿

 蚊子请客

 良心

 八大天地

 先生昼寝

 不像个人

 丁奶奶画“一”字

 虱子告跳蚤

 精明鬼儿

 财主失算

 时运拜年

 借豆酱

序言

人类不能没有故事

罗杨

故事,是人类对历史的记忆,它记叙和传播着社会的文化传统与价值观念,引导着社会性格的形成,构建着社会的文化形态。具有五千年文明底蕴的古老中国,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国度,有着悠久的讲故事的传统。那些“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神奇的故事,至今仍散发着迷人的魅力,澎湃着感人的生命张力。作为先人创造和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财富,民间故事中充满了民族的智慧和生命的记忆,它传承了朴素的文化血脉,是民族文化得以认同的载体。

我们每个人都是听着故事长大的。那些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讲给孩子们的故事,对于生命尊严的守护和价值观的养成,甚至比上学读书带来的影响力还要绵久和强大。民间故事中蕴含着的历史文化、理想信仰、价值观念、情感道德、生活知识等丰富内容,具有精神娱乐、知识传播和教化启蒙三重作用,不仅给人以知识和智慧,也给人以启迪和力量;不仅传播着社会价值理念,也构建着美好的精神家园。

纵观中华民族的文明文化史,我们的祖先讲着“女娲补天”的故事,开创了华夏民族的创世纪元;伟大领袖毛泽东讲着脍炙人口的故事“愚公移山”,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改革开放大潮中,我们又讲着春天的故事,跨入了豪迈的新时代。一个有故事的人生是辉煌的人生,一个有故事的民族是充满希望的民族。故事,始终伴随着我们的民族走向成熟,也伴随着我们的国家走向强大。

伟大的民族不能没有故事,强大的国家不能没有故事,复兴的时代不能没有故事。那些美妙动人的民间故事,在世代的传承中,已经内化为我们的民族精神,融入中华儿女的品格中。然而,在文明更迭、社会转型的年代,很多优秀的民间故事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把祖先留下的精神遗产抢救下来、保存下来,完整地交给后人,是几代民间文艺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为此,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把对民间故事的抢救和传承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延续了半个多世纪,并将《中国民间故事丛书》列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重点项目,常抓不懈。

除了中国,哪个国家还能有如此丰富的故事,并有如此众多的故事传承人和听众?作为一种民间文学样式和娱乐方式,民间故事或许会被人们冷落,但我相信,作为中华文明的血脉,民间文化的基因始终流淌在亿万人民的血液里,它的根不会断。

人类没有故事将会平淡无奇,世界没有故事将会索然无味。随着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我们越来越需要倾听那些本真的、自然的,充满着文化多样性魅力的故事。让我们把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美好故事世世代代地讲下去,让中国的崭新故事向人类倾诉更多的精彩。  2014年4月

(作者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

内容推荐

王宇明主编的该卷本《中国民间故事丛书(江苏南通市区卷)》收录了当地包括神话、故事、传说、笑话在内的民间故事三十余万字,这些口口相传的民间文学为读者生动地展示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与劳动画卷,卷中附有三十余幅展现当地风土人情的彩色插图,具有较强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

编辑推荐

由王宇明主编的该卷本《中国民间故事丛书(江苏南通市区卷)》里集结着散落于民间的故事瑰宝,它们是:对我国民间故事最真实、科学、全面的收集和整理;对日益流失的民间文化遗产的国家级抢救,不可复制的口述活历史;包罗万象的故事版地方百科这些原汁原味、通俗易懂,充满民族、地域特色的民间故事,融知识性、趣味性、资料性、启迪性于一体,让我们于妙趣横生中品味本土异乡风土人情,于奇思妙想中感悟世间百态、懂理明智。岁月砥砺,口耳相传。让这些美好的故事流传下去,成为世代相承的永恒记忆——向热爱讲故事、听故事、写故事的人们,致敬!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8:4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