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行云集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王伟刚
出版社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行云集》作者王伟刚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工作业绩,也有着坚实的文学功底。作为从政者的伟刚已近退休,但作为文学家的伟刚却风华正茂,正是激扬文字的青春时代。相信伟刚一定不会辜负大家的期待,不会辜负值得歌颂的祖国的大好河山、悠悠历史和灿烂文化,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来。

内容推荐

《行云集》的作者王伟刚写散文,也写诗,而且摄影还是专业水平。出版过影集、举办过影展、有的摄影作品还被国外文化部所收藏。因而他的许多散文不但拥有散文诗般优美的诗句、流畅的旋律、和谐的韵味。而且许多散文拥有明快的光感、清新的层次、严谨的构图,光影美感般的铺陈在你的眼前,萦绕在你的耳畔,回味在你的心间。这大概就是伟刚的散文能引人入胜的一个原因吧。

目录

风雅秦淮河

烟雨乌镇

幽幽芦山

亲近趵突泉

秦朝方士徐福

源头秋风

云卷潮汐

山花王后

开江絮语

古韵遗风象牙山

漫笔沧浪亭

峰回树影

阿尔卑斯山

北方的海

画中碉楼

南山竹海

日出大峡谷

火山莲

木棉正红时

上海的苏州生煎包

七月飞絮

诗意土楼

火山杨

雾看鄱阳湖

天山行

峡谷飞花

西柳西柳

说石

雪的寓言

孟庙的汉画石像

夜泊西塘

意托泰山书法

又上雨花台

雨后周庄

暮鼓余音火山群

拂去尘封的同里

楚州追思

古今景德镇

火山雨

梦中的月牙泡儿

莫愁湖边听雨

蓬莱月

沾河韵

走进角直

探访纳金口子

风送黄水河

余晖

中华门记忆

朱家角小吃

秋叶赋

不可复制的大美

客行西津渡

行云大白山

试读章节

风雅秦淮河

是从朱自清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读到了秦淮河的美。在那篇被鲁迅赞之为“白话美术文的模范”的文里,形容秦淮河的水“碧阴阴的,看起来厚而不腻,或者是六朝金粉所凝吗?”寥寥几笔,已是出神入化。

秦淮河古时名怀水。相传秦始皇驾巡于此,见怀水之上有奇彩环绕,即问为何物,随臣徐福惊恐答日:是野生王气。秦皇一怒之下,挥鞭将王气拦腰抽断,坠落金陵。由此,怀水改为秦淮。

特意选在了华灯初放时去游秦淮河。因为轻风月夜下,那桨声和灯影一定格外的真切。

城里的河,东水关到西水关便是十里秦淮。穿过几道窄窄的街,绕过几条幽幽的巷,面前就是夫子庙了。夫子庙最醒目的地标,是那尊巨大的门楼。戗顶翼角、垛石排门,匾额题就三个雄浑大字:古秦淮。

过了门楼,扇形的广场挤满了小吃、茶馆、酒楼和冷饮。广场西头,隔着半身高的防浪墙,可以清楚地看到,泊在近处的舫顶和隐约渐远的河舫、水阁、院墙和桥影。那该是秦淮河道了。就在那河道两岸,可有多少深深浅浅、苦苦乐乐尘封在历史时光里的脚印。

河那面浮漂着一抹橘红色的晚霞。淡淡的夜幕下,伴着街灯的点亮,游人多了起来。偌大的秦淮美食店里,人声鼎沸,没有空位。和夫人选了春卷、五香蛋和两碗辣煮囟干,靠着柜台,也顾不得吃相了,三下五除二,品尝完了秦淮小吃。

离美食店不足百米,下石阶上平台就是游船码头。有趣的是,正对码头的立壁上,镶嵌着一组石刻画:游灯赏淮朱明皇,七夕河神拜小姑,年少才俊吴敬梓,太子碑前桃叶渡,画菊名艳陈圆圆,说书奇人柳敬亭,杜牧低吟后庭花。刀工细腻,逼真传神,一幅幅秦淮河上的名人轶事,跃然石上。

三十元一位,登上了画舫。所谓画舫,也就是游船。可要比周庄、西塘那种普通游船奢华了许多。舱室阔大,两侧实木靠椅可容二三十人。朱红色的舱壁一圈回形格窗,窗上饰着精美的花纹。舱檐夸张地挑起,金黄色的琉璃瓦铺在舱顶上。据说旧时的画舫还要宽敞,舱室里可以轻歌曼舞。

几十条泊靠着的舫船,一律悬着灿灿的船形灯彩。最夺目的,是船尾还都撑起一盏或两盏大红灯笼。偶尔在黝黯的河面上,荡来驶去几条灯彩通明的舫船,那大红灯笼真的如同一道道划行着的火龙。

船开了,船头一轮清清的明月。

旧日舫船的“七板子”“大橹摇”以及后来的“柴油推”已被现今的“环保电动式”取代。行进起来,螺旋桨悄无声息,只听到船帮拍水的汩汩声。

夜幕落得很深。舫上的灯彩灯笼愈显抢眼。河两岸错落有致的建筑,一簇一片的树影,熙熙攘攘的人流,都被笼罩在了五彩缤纷的灯光之下。在柔美的灯光里,似乎还可以分辨出人力车夫的摇铃声,快照师傅的揽客声,导游小姐的腰麦声,广场舞曲的旋律声,还有宅门院里宠物狗的吠吠声。在那声光里,还有多少《板桥杂记》的影子呢?虽不见笙歌达旦、脂粉飘零昔日的纸醉金迷,但却是霓虹银花、画舫穿梭今朝的繁华景象。

不觉中已过了利涉桥、复成桥和文德桥。录放机慢声细语地播放着沿途的故事。由着故事的余音,和着爽爽的夜风,任凭想象的张弛,在时空中寻觅贡院科举会考的空前盛况,寻觅王献之低吟桃叶渡的清溪古坊,寻觅秦淮水亭是怎样孕育了不朽的巨著《儒林外史》,寻觅文天祥是用哪枚大笔苍劲题就“明德堂”,寻觅孙中山文德桥头演讲的讲台,寻觅《桃花扇》主人公的悲欢离合。秦淮两岸有着太多太多动人心魄的人物和故事,有的如那磐石留在了日月下,却不知有多少碾碎在了桨声灯影里。P1-3

序言

我们这一代人小的时候,书是稀缺资源,似乎不论什么样的书,拿在手上就能读得下去。现在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不仅书店里的书琳琅满目、极为丰富,而且电子读物、网络读物更是铺天盖地一般。因此,一本新书出来,如果没有相当的水准,恐怕很难让读者读得下去。因此我觉得,如果出版一本书,最起码的标准是要让人读得下去(纯理论性的除外),否则似乎就没有出版的必要了。

我的老朋友伟刚继画撰体文集《雪浪花》之后,新书《行云集》即将出版,我有幸成为书稿付梓前的第一读者。

收入《行云集》的许多散文、游记在《黑河日报》、省级和全国报刊发表过,还有一些在网上和伟刚的微信里推送出来,大部分我都品读过,的确品位很高。我曾和重伟(作家)说过,伟刚现在的散文又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不仅捕捉灵感更加洗练,对文字的驾驭更加娴熟,而且每个作品都能让人读得下去,着实引人入胜,真的可喜可贺。

伟刚写散文,也写诗,而且摄影还是专业水平。出版过影集、举办过影展、有的摄影作品还被国外文化部所收藏。因而他的许多散文不但拥有散文诗般优美的诗句、流畅的旋律、和谐的韵味。而且许多散文拥有明快的光感、清新的层次、严谨的构图,光影美感般的铺陈在你的眼前,萦绕在你的耳畔,回味在你的心间。这大概就是伟刚的散文能引人入胜的一个原因吧。

在《北方的海》中伟刚写道:“原本风动中金色的秋野,原本地气升腾油黑的土地,原本潺潺奔流的江河,似乎就在一场雪海海啸之后,戛然静止在皑皑的白色海洋里。”文中用动静对比的笔法,活灵灵地演绎了雪海的壮美。在《木棉正红时》中伟刚写道:“霸王岭的长风,同时抚育了木棉树和黎家人的刚毅;昌化江的流水,同时滋润了木棉树和黎家人的柔情。”读后,即使未见木棉红,你也会领悟那树和人之间割分不开的故情。在《蓬莱月》中伟刚写道:“几声爆竹,几羽礼花,划破了寂静的沙滩。回望宝石般镶嵌在海天之间的丹崖,凌空飞出的蓬莱阁优美的戗角,正托着一轮中天皓月。”这是伟刚在中秋之夜那天的作品。用“中天皓月”收笔,寓意深长。在《古韵遗风象牙山》中伟刚写道:“六月仲夏夜的山风凉爽无比,蛙声泉声的互动节律优美动听。清幽客栈门前的葡萄树下,支起一张方桌,拢起一簇蚊烟,尝泉水鲤鱼,酌山参老酒,与店主谈天说地,其乐融融。”寥寥数笔,感到的、听到的、尝到的、说到的,生动跃然。

近来伟刚走了很多地方,且一地一篇地高产出许多散文游记,堪称上乘之作。为什么?因为读着他的散文游记,你可以跟着作者的文字如临其境,而且会从作者独特的视角中深化你的认识,升华你的认知,勾起你随之一游的激情。这大概也是伟刚的散文引入入胜的又一个原因吧。

在《阿尔卑斯山》中伟刚写道,“在欧洲的八天时间里,有五天是沿着阿尔卑斯山脉穿行,经过四个国家。”“这条山脉并不是有一个或几个山峰,而是龙脊一般,随时都会凸起一束束直插苍穹的峰尖,不是‘乱石穿空’,而是‘乱峰穿空’。”“夜幕下的阿尔卑斯山却严严实实遮住了落日,而后又十分慷慨地让晚霞的余晖尽情释放。”“宁静的山拥揽着宁静的山城……山的曲线和山城的灯光,在湖面投出梦幻般的倒影,成双成对的水鸟,在波平如镜的倒影上飞落,不时掀起一道道银色的水线。”跳跃跌宕的描绘中,既有山的险峻,亦有山的静谧,更有城和物的灵动。在《诗意古楼》中伟刚写道:“有多少人因为看了土楼,才确信中国的乡村建筑文化是如此绚丽多彩;有多少人因为看了土楼,才确信我们祖先的建筑艺术理论是如此美妙神奇。”“几十座错落有致的土楼,依山傍水连成柔韧有余的半月形楼群。远处观望,很紧凑很有亲情。”“赵氏方形土楼的唯美,不单凝固在中华红的元素里。那古朴的大青瓦,那方沿圆口的提水井,那高门槛两旁的下马石,那丈余对开黑漆大门铜狮扣环,那挂在墙上梁上柱上的斗笠、竹筐、干菜、绳索、蒲扇、木叉、渔网,无不物化着中国魂的唯美元素。”“伫立在天井下翠绿翠绿的草坪中央,呼吸着嘉靖年间沉淀下来的乡土文明气息,凝视着老人清瘦的背影和烟雾后的故事,不能不令你感叹,土楼之所以为海内外所仰顾,不正是因为土楼意境中包容着丰富的民族历史文化内涵吗?”多么细腻的观察,多么精彩的用笔。

旅游热在中华大地蓬勃兴起,景区人满为患已是常态。游人匆匆的脚步走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但许多人走过的是“皮毛”,而伟刚深入的却是“骨髓”。在伟刚的散文游记里,有细致入微的情景描述,让你感受到作者观察的细微,文字间营造的独特魅力也弥漫开来。这大概就是伟刚的散文引人入胜的另一个原因吧。

在《火山雨》中伟刚写道:“就在此时,芦苇深处‘咕嘎、咕嘎’几声呼唤,一只母鸭率领五六只小鸭崽儿,一游三转地浮了出来。来到河心,大鸭示范着先冲洗脖颈,再梳理翅膀,然后再啄理胸前的羽毛。雏鸭们早已乱作一团。有的一个连着一个扎起了‘水猛子’,有的爬上大鸭的背上玩起了‘滑梯’,有的把翅膀扇动成了水中的‘风火轮’,那个小不点儿追逐起了河面上的雨泡泡。”在《朱家角小吃》中伟刚写道:“就说饼的大小、厚薄、酥软、内层、夹馅,真的是五花八门。阿梁状元饼用荠菜切馅,然后以腌制好的梅菜五花肉调和。酵母面包馅擀饼留出气肚,最后平锅炭烤,皮黄馅嫩出锅,香气四溢。缙云烧饼也很有名,个头宛如柿饼,买一个尝尝,一口还没咬透,酥口已经落满衣襟。还有一种更酥的饼,叫袜底酥,饼形如儿童袜底,薄薄的,薄如蝉翼……”  一篇好的作品不仅让读者享受语言之美,更重要的是让读者读后有所启发,有所感悟,有所升华,散文的魅力也恰在这里。收入《行云集》中的作品大多达到了这样的境界,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在《火山莲》中伟刚写道:“一枚火山莲在一丛芦苇裹着的礁石上鲜活盛开的时候,谁都会茅塞顿开。为什么火山莲冒着化为乌有的生命之险,也要前赴后继地探索生存之路,这不正是所有生命进化的精神所在吗?”在《峰回树影》中伟刚写道:“无论峰回多少重,还是路转多少道,树木一定相伴左右。越是在环境原生、人烟罕至的地方,越是在高处清寒、人行艰难的山峰,树的生长就愈加奔放,生长的形态就愈加完美。”在《古今景德镇》中伟刚写道:“就要惜别景德镇了,景德镇很值得朝拜。我蓦然觉得,那些琳琅满目的陶瓷所闪耀的灿烂光泽,不正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民族的生命之光吗?”在《中华门记忆》中伟刚写道:“苍天有知,苦难的中国已经过去,中华门见证了一个内乱而软弱民族的屈辱历史,更会见证一个伟大民族的复兴和强大。”

伟刚的《行云集》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我以浅读粗识谈了自己的读后感,相信每一位阅读此书的朋友都会有自己的体会,也希望各位能把真知灼见写出来与大家分享,或许这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伟刚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工作业绩,也有着坚实的文学功底。作为从政者的伟刚已近退休,但作为文学家的伟刚却风华正茂,正是激扬文字的青春时代。相信伟刚一定不会辜负大家的期待,不会辜负值得歌颂的祖国的大好河山、悠悠历史和灿烂文化,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来。

赵洪生

(作者系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党组书记、局长)

2015年10月31日于哈尔滨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16:5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