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最文摘(2018第2辑)
分类
作者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谢伶俐主编的《最文摘(2018第2辑)》是一本贴近中学生的青春成长实用文摘,精选适合青少年阅读的数十篇文章,或感动人心,或借鉴成长,或启人心智,或富含哲理,或寓意丰富,呈现成长中感动、欢愉与迷茫,指引心灵向着光亮处前行,真正用文字诉说成长,陪伴成长。选文杜绝平淡、泛泛而谈,重塑“篇篇精彩”的阅读新体验,体现高效实用的阅读新风尚。

内容推荐

时鲜美文,启迪心灵,从沉静的阅读感悟深刻的哲理;名家名篇,感知文字魅力,学习名家写作技法;思辨阅读,和思想者对话,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关照世界,训练思辨思维。

谢伶俐主编的《最文摘(2018第2辑)》是为18岁以下青少年量身打造的实用文摘。全书主要是讲述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故事,给青少年以借鉴;选取具有励志性和典型性的当下青年代表的故事,激励青少年成长;从哲理、美文、博览和生活态度等方面入手,选取当下新颖、时尚、贴切的文章。

目录

另一个世界的入口/林帝浣

晨读私享

 在一个人的村庄等旷野的风吹过

一期一会

 国家宝藏:薪火相承,凝练时光的传奇

 当冰冷与温暖相遇/佚名

 “大内总管”梁金生:我在故宫管文物/李兴丽

 风雨天一阁(节选)/余秋雨

 每个人都是文化的传承者/冯骥才

人物速写

 演说家

责任的苦楚与乐趣——记者秦博在《我是演说家》中的精彩演讲

 风尚志

余光中:乡愁,顽童,一生赤子/姚胤米 单朴 金虹羽

刘昊然:让请青春站在风中,稳步前行/汇编

最后的“凡人’巨星卡卡:我和谁都不争/王敌高京

 大师范

如果没有李白,这个世界会有什么不一样/六神磊磊

和钱钟书同学的日子/常风

思想风暴

 锐时评

于无邪诗意,呼唤不变诗心/石羚

是非观是基础教育之“底”/邓海建

善良依然是打动人心的底色/雷钟哲

一桶方便面,折射出中国社会之变/杨三喜

 哲思录

我忽然心里难过,忍不住给你打个电话/刘心武

乘火车旅行/王安忆

我懂你的知识焦虑/拾遗

小时候的许多问题,长大后啥都不是/韩大爷的杂货铺

 新世相

为什么越优秀的人越勤奋/Jenny乔

我没你们想象的那么悲伤/巫小诗

 历史控

用来选拔人才的宋朝科举都考什么题/吴钩

身为女人的慈禧/李宗陶

悦读时光

 年华本纪

面前这罐果酱特别好吃/张皓宸

那四年,上戏教我的事/张晓晗

 一页情思

有着血缘关系的陌生人/邓安庆

咸菜茨菇汤/汪曾祺

我养了一只不高兴的猫/张悦然

 妙笔生花

紫衣/三毛

我总是依靠陌生人的善意/严歌苓

我的理想家庭/老舍

 见字如面

宝贝,你们好吗?/粱启超

你是我心里顶溺爱的人/朱生豪

 文化拾忆

在从前,写字是一件大事/粱实秋

消失的年声俏复兴

 诗叶集

为时代画像,为世人求真——熊培云诗二首赏析

书香一脉

 读书茶座

《诗经》里提到的食物总是很好吃/林帝浣

 悦微知著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人类历史不只有黑暗和苦难,还有群星闪耀的瞬间

读写课堂

 名家写作课

余光中:干寻诗意入散文,文白相融万丈心,绵阳东辰国际学校高中分校彭嫦秀

 思辨考场

让道德的归道德,制度的归制度——关于道德与制度的辩证思考/苏州大学附属中学罗宽海

微观视界

 IN词

跨界命名法等

 言说

 热话题

“神童”神话:被吹起来的巨大泡沫

吹上天的“神药”,何时休!

禾花雀“极危”:口腹之欲与生态之殇

被贴上“佛系”标签的青年人生

青春手记

 夏雨时/罗子涵

 被没收手机之后,我都经历了什么/朱礼仪

 沉默与浮夸/张敏

 那个姑娘/张孖伟

 这一场雨落下了/张孖伟

试读章节

大师印象

李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李白的诗雄奇飘逸,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泻千里的气势。其诗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营造出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对后世诗人产生了巨大影响。

如果没有李白,这个世界会有什么不一样

文/六神磊磊

有一个问题:如果没有李白,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

似乎并不会受很大的影响。没了李白,屈原会没有了传人,“饮中八仙”会少了一仙,后世的孩子会少了几首启蒙的诗歌,仅此而已。《全唐诗》大概会变薄一点,但也程度有限。

不过,我们倒可能会少一些网络用语。比如一度很热的流行语“你咋不上天呢”,最先是谁说出来的?答案正是李白:“耐可乘流直上天?”叉比如“深藏功与名”,则出自李白的《侠客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如果没有李白这首诗,金庸也不会写出武侠小说《侠客行》来。《倚天屠龙记》多半也悬,灭绝师太的这把“倚天剑”,是古人宋玉给取的名,但为这把剑打广告最多、最给力的则要数李白:“擢倚天之剑,弯落月之弓”“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

除此之外,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还会遇到一些表达上的困难。

比如对于从小一起长大的异性好友,你将没有词来准确形容他们的关系。你不能说他们“青梅竹马”,也不能说他们“两小无猜”,因为这都出自李白的《长干行》。

你也无法形容两个人爱得刻骨铭心,这个词也出自李白的文章:“深荷王公之德,铭刻心骨。”

扬眉吐气、仙风道骨、一掷干金、一泻千里、大块文章……要是没有李白,这些成语都不会有了。此外,蚍蜉撼树、春树暮云、妙笔生花……这些和李白相关的成语,也将统统没有。

没有了李白,我们还会遇到一些别的麻烦。

当我们在社会上际遇不好,没能施展本领的时候,将不能鼓励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我们遭逢了坎坷,也不能说“长风破浪会有时”;当我们和知己好友相聚,开怀畅饮的时候,不能说“人生得意须尽欢”;当我们在股市上吃了大亏,积蓄一空的时候,不能宽慰自己“干金散尽还复来”。这些都是李白的诗句。

而那些我们印象中很熟悉的名胜古迹,也会变得渐渐模糊起来。我们将不知道黄河之水是从哪里来的,不知道庐山的瀑布有多高,不知道燕山的雪花有多大,不知道蜀道究竟有多难,不知道桃花潭有多深。白帝城、黄鹤楼、洞庭湖,这些地方的名气,大概都要略降一格。黄山、天台、峨眉的氤氲,多半也要减色许多。

看一个文学家的伟大程度,可以看他有多大程度融入了本民族的血脉。

李白,这位唐代的大诗人,已经化成一种基因,和每个华人的血脉一起流淌。

哪怕一个没有什么文化和学历的中国人,哪怕他半点都不喜欢诗歌,也会开口遇到李白,落笔碰到李白。童年邂逅李白,人生时时、处处、事事都被打下李白的印记。

不知道李白在世的时候,有没有预料到这些?

他这个人经常是很矛盾的:有时候说自己的志向是当大官。轰轰烈烈千一件大事;有时候叉说自己的志向是搞文学,做研究,“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干春。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

前一个志向,他没有实现,但后一个志向,他是超额完成了。

所谓“垂辉映千春”,他已经辉映了1300多个春秋了,还会继续光辉下去。

(有删改)

大师印象

钱钟书,江苏无锡人,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他精通多种语言,能背诵无数诗词和文献,经史子集随手拈来、头头是道。他还是个幽默大师,健谈善辩,口若悬河,舌璨莲花,隽思妙语,常常令人捧腹。

和钱钟书向学的日子

文/常风

1929年。我考入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

第一次碰见钱钟书是在冯友兰先生的逻辑学课上。冯先生河南口音很浓,讲课时口吃特重,所以记他的笔记很不容易。比如,他讲到亚里士多德时,总是“亚、亚、亚里士多德……”,坐在我右手边的这位同学忽然从我手里拿过我的笔记本,刷刷地写开了。我当时有些不高兴,心想这个人怎么这样不懂礼貌呢。可是当时也不便说什么。冯先生讲完课后,这位邻座就把笔记本还给了我。下课后他走他的,我走我的,出了教室,我也未向他道谢。我看了笔记本才发现,他不但记下了冯友兰先生讲的亚里士多德,还把冯先生讲课中的引语、英文书上的原文全都写了下来,这着实让我吃了一惊。

当天下午有人来找我同宿舍的许振德,来客就是在我笔记本上写笔记的那位同学。老许介绍说,他叫钱钟书,他俩在同一个英语班上。我和钟书就这样认识了。

钱钟书看见我书桌上的书就翻开了。他看见《国学概论》一书(钱穆著),前边有钟书父亲钱老先生写的序,就说:“序是我写的,只是用了我父亲的名字。”后来他叉看见别的书,其中有爱尔兰作家乔治·穆尔写的《一个青年的自白》。他很惊讶地问:“你看这本书吗?”我说:“以前看过郁达夫介绍这本书,所以来到清华后就到图书馆借了出来。”这样,我俩就聊了起来,这就是我与钟书友谊的开始。

我们两人是同年出生,生日也很相近,但他的博学多才与勤奋都是我望尘莫及的。

钟书放假回老家探亲返校后,带来了苏州糖果、无锡有名的古老肉(排骨肉),同时还带来他父亲钱老伯赠送给我的一本书——《韩愈志》,我也很礼貌地写信感谢钱老伯。此后,钱老伯还陆续给我寄过几本书。

钟书这个人性格很是孩子气,常常写个小纸条差工友给我送来,有时塞进门缝里,内容多为戏谑性的,我也并不跟他较真儿。

后来,我宿舍对面房间的一位同学搬走,钟书就搬下来与他的老乡同学同一宿舍住。经常能听到他与这位老乡同学吵嘴,他吵完后又嘻嘻哈哈的,这位老乡向学很宽容,并不跟他翻脸。

钟书用英文写了一篇《论实验主义》的论文。哲学系给高年级学生开讨论会,教师和学生都参加。每次开会时冯友兰院长都派他的秘书李先生来,请钟书参加。每次开会,钟书回来后都十分得意,因为他总是“舌战九儒”,每战必胜。据我所知,享受这种殊荣的人,只有钟书一人。

钟书搬到我对面后,我才对他的读书方法有所了解。他是一个礼拜读中文书,一个礼拜读英文书。每礼拜六他就把读过的书整理好,写了笔记,然后抱上一大堆书到图书馆去还,再抱一堆回来。他一直就是这样的习惯,看了书每天要写笔记。他的大作《谈艺录》和《管锥编》都是在这个时期就打下基础的,他当时的看法后来有些由他自己纠正了。

1932年5月初,学校里忽然召集紧急大会,梅校长说,接到北平行营的紧急通知,昨日我国和日本的谈判已经破裂,跟日本人将在北平打仗,学校要停课疏散学生。于是,散会之后,在新大楼宿舍外突然之间来了许多小汽车和三轮车之类,大家就纷纷地离校。我的大学生活就这样在动乱中马马虎虎地结束了。

P16-17

序言

另一个世界的入口

文/林帝浣

一个做企业的朋友,有一次去海岛旅游,在海边钓上了一些小鱼,竟然像中邪一样爱上了海钓,一发而不可收。

他的梦想是要钓上一条两斤重的石斑鱼。他花了大量的时间,研究矶钓装备和鱼饵,在短短时间里,成了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的专家。

后来,有一次我和他去珠海的海岛上钓鱼,在大海中一块孤零零的礁石上过夜,用便携小煤气炉煮鲮鱼和方便面当晚餐。天微微亮时,朝霞红透了无边无际的海面,海浪拍打着脚下的礁石,数不清的海鸥绕着小岛飞舞。日出光芒万丈,浮云开合。

这是不是很有诗意的场景呢?其实我们不过是为了钓一条两斤重的石斑鱼而已。

那次,鱼依旧没钓到,但那天壮丽的海上日出,是平时很难看到的。

对那个朋友来说,诗和远方都可归结成一条鱼——那个等鱼上钩的孤独身影,就是诗;而那些为了钓鱼而涉猎的天文、地理知识,则成了他的远方。

我们知道,大气气压高的时候,水中氧气充分,鱼儿食欲旺盛,爱咬钩。我那个朋友每次跟客户谈生意、签合同之前,总要先观天象,挑个气压高的日子。

我们也知道,天文大潮时,鱼儿活跃,情绪高昂,不爱摄食,只想狂游。我那个朋友每次开激励员工的大会时,都要找个天文大潮的时间。

当然,钓鱼说不上多“高大上”,但这点小小的爱好,却可以打开另一个世界的入口。

只要有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能让你不顾功利地沉迷进去,你就有可能成为有情趣、有诗意的人。

可以做木工,为了打造一把完美的小凳子,耗上你所有的业余时间;可以去拍昆虫,为了等一只蝉蜕壳,在森林里蹲上三天;可以玩烹调,为了做出一道完美的冬阴功汤,跑遍整个泰国搜集香料;可以练书法,为了写好欧体,把《九成宫醴泉铭》里的每个字勾描下来写上一万次;可以为了喝到一杯好茶,把茶马古道徒步走上一遍……

这些事情,不需要辞职去旅行,不需要等你辛苦存到1000万,只要心里长了草,马上就可以开始做。不敢说这样做的人一定是十分有趣的人,但至少在独处时,他们的内心是丰富充盈的。不需要刷存在感,不需要呼朋唤友,不需要纵横于酒池肉林。因为那些“烧脑”的爱好,已经足够塞满所有的思考空间。我相信,用很多的耐心和微笑,去等一朵花开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4:4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