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勒·加布里埃尔·凡尔纳一生写了六十多部大大小小的科幻小说,总题为《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漫游》。他以其大量著作和突出贡献,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主要作品有《海底两万里》、《八十天环游地球》、《神秘岛》、《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地心游记》等。
儒勒·凡尔纳编著的《环绕月球(全译本)》是“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令人震惊的幻想杰作,一个乘坐炮弹飞向月球的伟大实验,情节惊险,充满超人的想象,《环绕月球(大字版)》中凡尔纳的科学设想竟与现代宇航员的真实经历相差无几,令人震惊。
| 书名 | 环绕月球(全译本)/外国文学经典名家名译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 作者 | (法)凡尔纳 |
| 出版社 |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儒勒·加布里埃尔·凡尔纳一生写了六十多部大大小小的科幻小说,总题为《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漫游》。他以其大量著作和突出贡献,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主要作品有《海底两万里》、《八十天环游地球》、《神秘岛》、《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地心游记》等。 儒勒·凡尔纳编著的《环绕月球(全译本)》是“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令人震惊的幻想杰作,一个乘坐炮弹飞向月球的伟大实验,情节惊险,充满超人的想象,《环绕月球(大字版)》中凡尔纳的科学设想竟与现代宇航员的真实经历相差无几,令人震惊。 内容推荐 凡尔纳编写的《环绕月球(全译本)》是《从地球到月球》的续集。美国巴尔的摩城大炮俱乐部的主席巴比凯恩、船长尼科尔和法国探险家米歇尔阿尔当,三人怀着美好的向往和无比激动的心情坐进了空心炮弹。他们希望这颗“炮弹车厢”能够搭载着他们的梦想和憧憬一同到达那个美妙的月球世界。他们忘记了困难,忘记了危险,忘记了后果,甚至忘记了生命……幸运的是,“炮弹车厢”里预先装好的缓冲装置保护了三人的性命,在炮弹发射时的瞬间,他们只是被强大的作用力震得昏厥了一会儿。因此三人有幸欣赏到了地球人所看不到的美丽的宇宙景象。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从晚上十点二十分到十点四十七分 第二章 最初的半小时 第三章 他们安顿下来了 第四章 学点代数 第五章 空间的酷寒 第六章 问与答 第七章 陶醉的时刻 第八章 远离地球七万八千一百一十法里 第九章 偏离轨道的种种后果 第十章 月球的观测者们 第十一章 幻想与现实主义 第十二章 山岳的形态 第十三章 月球风光 第十四章 三百五十四个半小时的漫漫黑夜 第十五章 双曲线或抛物线 第十六章 南半球 第十七章 蒂索峰 第十八章 严重的问题 第十九章 与不可能进行搏斗 第二十章 “苏斯格安娜号”的探测 第二十一章 J.-T.马斯顿被召唤来了 第二十二章 救援 第二十三章 尾声 试读章节 “这是一间牢房,”他说道,“但却是一个飞行的牢房,要是有权将鼻子伸到窗外的话我就会订上一个百年租约!你笑什么,巴比凯恩?你脑子里是不是有别的想法?你是在想这个牢房可能成为我们的坟墓?就算是坟墓,我也不会用它来换穆罕默德的坟墓,他的坟墓只能在空间飘浮,不能动弹!” 当米歇尔·阿尔当这么谈着的时候,巴比凯恩和尼科尔在做着最后的准备。 当三位旅行者最后关在炮弹车厢里时,尼科尔的精密计时器正指着晚上十点二十分。这只精密计时器与默奇森工程师的计时器校对过,两只表误差大概只有十秒。巴比凯恩看了看计时器。 “朋友们,”他说道,“现在是十点二十分。十点四十七分时,默奇森将要把与哥伦比亚炮的火药的电线通上电流。在这一确定的时刻,我们将飞离地球。因此,我们还要在地球上待上二十七分钟。” “二十六分十三秒。”一丝不苟的尼科尔回答道。 “嗯!”米歇尔·阿尔当心情极其愉悦地大声说道,“二十六分钟够我们干多少事呀!我们可以讨论讨论最重要的道德问题或政治问题,甚至能够解决这类问题!二十六分钟如果很好利用的话,比什么都不干的二十六年还有价值得多!帕斯卡尔或牛顿的几秒钟比一群终日无所事事的蠢货的一辈子都更加宝贵……” “你这是在做总结吧,滔滔不绝的演说家?”巴比凯恩主席问道。 “我的结论是我拥有二十六分钟。” 阿尔当回答道。 “只有二十四分钟哦。”尼科尔说道。 “你说二十四分钟就二十四分钟吧,较真的船长,”阿尔当回答道,“我们在二十四分钟里可以深入讨论……” “米歇尔,”巴比凯恩说,“在飞行途中,我们将有足够的时间深入讨论最最困难的问题。现在嘛,我们得考虑出发的问题。” “我们不是准备就绪了吗?” “是的,没错,不过,为了减轻可能出现的开头的撞击,还得采取一些预防措施!” , “装有易碎材料做的隔板的排水装置不是弄好了吗?它的弹性不是很好,将足以保护我们吗?” “但愿如此,米歇尔,”巴比凯恩和颜悦色地回答道,“但是,我的心里不踏实!” “啊!你真是马后炮!”米歇尔·阿尔当大声嚷嚷道,“都这时候了,你还说什么‘但愿如此’……!‘心里不踏实’……!你这是有意等我们都被关在笼子里才说这种倒霉的话!行了,我不干了,我要退出。” “怎么出得去呀?”巴比凯恩反诘道。 “是呀,怎么出得去呀!”米歇尔·阿尔当说道,“很难出去了。我们已经上了车,司机在二十四分钟之前就拉响了汽笛了……” “二十分钟前。”尼科尔更正道。 有一会儿工夫,三位旅行者互相之间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随后,大家便开始将带来的一些装置逐一检查了一遍。 “所有的东西全都安置妥当了,”巴比凯恩说,“现在须决定一下的是,我们应该采取什么姿势能最有效地承受住发射时的撞击。对所采取的姿势不可掉以轻心,必须尽可能地避免血液突然过度地涌入脑袋里。” “说得对。”尼科尔说。 “那么,”米歇尔·阿尔当边模仿边回答道,“我们就像大马戏团里的小丑,头朝下,脚朝上!” “不,”巴比凯恩说道,“我们应该侧身躺着,这样就能更好地承受撞击。要注意,在炮弹发射的那一时刻,我们无论是在炮弹内还是在炮弹前面,差不多都是一回事。” “如果只是‘差不多’的话,我就放心了。”米歇尔·阿尔当回答道。 “你同意我的看法不,尼科尔?”巴比凯恩问道。 “完全同意,”船长回答说,“还有三分半钟。” “这个尼科尔,不像是个大活人,倒像是一只带擒纵机构并有八个轴孔的秒表……”米歇尔大声嚷道。P2-3 序言 几年前,全世界为一次科学史上前所未有的科学实验大为震惊和激动。美国南北战争结束之后,在巴尔的摩成立的枪炮俱乐部的成员们,突发奇想,意欲接触月球——没错,就是要上月球——准备往月球发射一枚炮弹。俱乐部主席巴比凯恩——这个创举的发起者,为此征询了剑桥天文台的天文学家们之后,便立刻为保证成功而做下了必需的一应准备,而这一实验为大多数资深的科学家所赞许,认为可以成功。为此,巴比凯恩发起公众募捐,聚集了近三千万法郎,于是,他开始为这个巨大的工程运作起来。 根据天文台的科学家们收集的资料,发射炮弹的大炮应该安置在南北纬的零度到二十八度之间,以便瞄准天穹间的月球。炮弹必须具有每秒一万二千码的初速度。炮弹在12月1日晚上十一点差十三分二十秒发射的话,即可在12月5日午夜时分准时到达月球,也就是说,月球刚好是在它的近地点,即离地球最近的地点——离地球八万六干四百一十法里。 枪炮俱乐部的主要成员——巴比凯恩主席、埃尔菲斯顿军医、马斯顿秘书,以及其他一些专家学者多次进行讨论,研究了炮弹的形状和成分,以及大炮的安放位置和性能,还有需要使用的火药的质量和数量。会议做出以下决定:一、炮弹应为金属铝制成,直径为一百零八英寸,弹壁厚度为十二英寸,重一万九千二百五十斤⑤;二、大炮为哥伦比亚铸铁炮,长九百英尺,就地浇铸;三、装填的炸药为四十万斤火棉,能够在发射时产生六十亿升的气体,足以将炮弹射向“黑夜星球”。 这些问题解决之后,巴比凯恩主席在工程师的协助之下,来到了佛罗里达北纬二十七度七分和西经五度七分的一个地方。随后,就在这一地点完成了一项土木工程,极其成功地铸造了哥伦比亚炮。 各项准备进行至此,突然出现一个意想不到的事,致使这一事件更加引起关注,兴趣倍增。 一位法国人——一位异想天开的巴黎人,也是一位既聪明又大胆的艺术家——要求进入这颗巨型炮弹,飞往月球去研究这颗地球卫星。这个勇敢无畏的冒险家名叫米歇尔·阿尔当。他来到美国,受到热烈的欢迎;他主持大会,受到胜利的欢呼;他让巴比凯恩主席与死对头尼科尔摒弃前嫌言归于好;同时,作为和好的保证,阿尔当决定让他俩同他一起进到那颗大炮弹里飞往月球。 二人接受了阿尔当的提议。于是,众人便对炮弹的形状进行了改造,使之变成一个圆锥体。同时,又在这种“炮弹车厢”里装上了强有力的弹簧以及易碎隔层,以减小发射时的反作用力。随后,在“炮弹车厢”装上了够一年食用的食物,够几个月饮用的水以及够用几天的煤气。“车厢”内装有一个自动装置,可以制造和提供给三位旅行者吸入所需的空气。与此同时,枪炮俱乐部还在落基山的一座最高峰上安装了一台巨型望远镜,可以跟踪观察炮弹全程的运行情况。一切均已准备就绪。 11月30日,“炮弹车厢”在规定的时刻,在人山人海的观众的目睹下发射了,而这可是第一次有三个地球人怀着必须到达目的地的坚定信念,飞向宇宙空间。这三位勇敢无畏的旅行者——米歇尔·阿尔当、巴比凯恩主席和尼科尔船长——将进行这趟九十七小时十三分二十秒的飞行。因此,他们到达月球表面的时间只能是12月5日午夜的满月时分,而不是像几家消息不灵通的报纸所说的12月4日。 但是,意外的情况发生了:哥伦比亚炮发射时的巨响,立即产生了大量的气体,聚集在大气层中。这一意外激起了众怒,因为月亮被云雾遮住了,好几个夜晚人们都观赏不到月球。 可敬的J.一T.马斯顿,这个三位旅行者的最勇敢的朋友,在剑桥天文台台长J.一M.贝尔法斯特的陪同下,来到落基山朗峰观测站,那儿架设着的一台天文望远镜,可以将月球的距离缩短到两法里。枪炮俱乐部的这位可敬的秘书,要亲自观测他的那三位勇敢无畏的朋友的“飞行器”的状况。 12月5日、6日、7日、8日、9日和10日,大气层聚集了厚厚的云层,阻碍了观测,人们甚至认为观测得延期到明年的1月3日,因为到11日,月球便成了下弦月,其光亮的部分变得十分少,难以清晰地追踪“飞行器”的踪迹。 然而最后,天公作美,人人欣喜:一场飓风在12月11日的夜晚到12日凌晨,将云层驱散,大气层透彻了,半圆的月亮清亮地挂在夜空。 就在当晚,J.一T.马斯顿和贝尔法斯特便从朗峰观测站向剑桥天文台的科学家发送了一封电报。 那么,这封电报到底说了些什么? 电报上说:贝尔法斯特先生和J.一T.马斯顿先生在12月11日晚八点四十七分,发现了哥伦比亚炮在乱石岗发射出去的炮弹,不知何故,炮弹偏离了方向,并未到达目的地。不过,炮弹已经非常接近月球,仍受到了月球的引力作用,炮弹的直线飞行已改变成了一种圆周运动,因重力作用而在月球周围进行沿着椭圆形轨道运行,变成了月球的卫星了。 电报里还说,这个新的星球的数据尚未测算,因为必须从三个不同的观测点对它进行观测,才能测定它的数据。接着,电报里又指出,“飞行器”和月球表面的距离“可能”有两千八百三十三英里左右,即四千五百法里。 电报里最后提出两种假设:一、月球的引力最终可能将它吸走,那么,旅行者们就可能登上月球;二、炮弹可能会在一个固定不变的轨道绕着月球运行,直到世界末日。 如果出现后种结果,旅行者们的命运将会如何呢?没错儿,他们尚有食物,可以撑上一段时间,但是,即使他们的冒险之举得以成功,那他们如何返回地球呢?他们还有可能返回来吗?我们能够获悉他们的消息吗?当代的最博学的科学家在报刊上进行着论争,激起了公众们的极大兴趣。 在此,我们应该提出一个建议,让过于性急的观察者们好好深思。一个科学家向公众宣布一种纯属揣测性的发现时,往往不是很谨慎的。谁都没有强迫谁去发现一个行星、一个彗星或是一个卫星,但你若是弄错了的话,就必然会遭人耻笑。因此,最好是你好好考虑清楚,而急脾气的J.一T.马斯顿在向全世界发表这封电报之前,本是应该三思而后行的,可是,他在电报中却对这一科学壮举先下了结论。 确实,这封电报如后来证实的那样,犯了两种错误:一是关于炮弹与月球表面的距离上的观测错误。因为12月11日根本无法观测到炮弹,而J.一T.马斯顿所观测到的或者他以为观测到的不可能是哥伦比亚炮发射的炮弹。二是关于炮弹的命运的理论性错误,因为设想炮弹成为月球的卫星,是绝对违背理论力学原理的。 朗峰的观测者们只有一种假设可能会实现,即这三位旅行者——如果他们还活着的话——能够借助月球的引力到达月球表面。 其实,这三位睿智而勇敢的旅行者,在炮弹发射时那可怕的撞击下,能够侥幸活着,已经是万幸了,而他们乘坐炮弹车厢旅行的壮举的最精彩最奇特的细节倒是值得大书一笔的。本书叙述的这个故事将大大地消弭许多的幻想和预测。但是,它也将让我们对这一壮举的种种波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而且也将突出巴比凯恩的科学理想,尼科尔的睿智以及米歇尔·阿尔当的幽默大胆。 另外,这个故事也将证明,他们的可敬可爱的朋友——J.一T.马斯顿专心一意地对着巨型望远镜观测月球在宇宙空间运行,实在是浪费时间。 儒勒·凡尔纳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