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0往事(小院里的童年)》的作者雪儿是一位纯情善良具有独立思想的美女作家,曾在内地担任过五年电视台主持。
这部自传体小说,从小女孩“我”的视角切入,以作者童年生活的小院为载体,向您讲述一个个颇为伤感的故事。揭示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中国的小人物,在大时代下的生活写照,他们的挣扎和无奈,沧桑和泪水。
这是浮躁时代下的清新文字。语言简洁流畅,自然朴实,如小桥流水般娓娓漂来,而女性细腻的笔触又给小说增加了一抹温柔和明丽的色彩。全篇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即便有,作者也似有意避开,而直接进入悲剧平息之后的漫长岁月中,这创伤给人带来的巨大的痛楚,一如伤口一路渗血,直至生命的尽头。小说中,“马大夫的女儿”,一个如此美丽鲜活的生命,如一朵娇嫩欲滴的花,正在尽情绽放的年龄,被一只污秽的大手粗鲁地商下,生命瞬间枯萎。她虽还活着,已与死无异,人们看到的只黾一具残缺的躯壳,灵魂早已死去。
《七0往事(小院里的童年)》系作者雪儿首部半传体短篇小说集,由《寂寞的童年》《马儿你慢些走》《梅姑姑》《东风一街》等十余篇组成,试图从女童"我"的视角切入,以童年生活的小院为载体,记录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国社会现状,揭开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的命运,表现他们的悲欢与无奈,沧桑和泪水。被沙叶新等名家誉为"现代版的《城南旧事》"。
一 寂寞的童年
(一)
在小院里,有个废弃的夹道,一端封死,入口在黄陈两家之间。夹道又细又长,依次经过黄家、陈家、我家和许家,像根带子绕了小院半个圈。夹道内杂草丛生,隔壁院内的大树,树枝越过院墙,伸到夹道里,树枝上坠着吊死鬼,在空中摇晃。
夹道入口处有一条很粗的丝瓜秧子,紧贴着黄家院墙根。盛夏,雨后,丝瓜疯长,一夜间,干裂的老藤伸出好多条绿色丝蔓,打着卷儿地斜向空中。院里的大人找来一根废弃的竹竿随便往墙根一靠,没几天,竹竿上就缠绕了不少细藤。又过几天,看不见竹竿了,它被丝瓜叶子裹起来了。最后,丝瓜藤爬满了黄家院墙,藤蔓在墙和竹竿间交错缠绕,快把夹道口堵上了,要用手拨开缠 绕的丝瓜藤子才能进到里面。但我更喜欢了。
一到傍晚,外婆会喊:“蓓蓓——,去家后(夹道)拾鸡蛋。”
“噢——!”我爽快地应着。
声音没落,人已钻进了夹道,一瞧,鸡窝里果真卧着个鸡蛋,一摸还热着呢。外婆买了两只芦花鸡,就养在这夹道里,她说我正在长身体,要保证每天吃一个鸡蛋。
我六岁那年,妹妹还未出生,我是家里唯一的孩子,爸妈下放农村,把我丢给外婆带。
这小院是婆婆们的世界,不是孩子们的。院里的陈奶奶有两个儿子,虽不是大人,但比我大很多,已上中学,自然是不屑与我玩的。许奶奶呢,她有两个孙子,年龄倒是和我相仿,哥哥比我大四岁,弟弟只比我大两岁,按说可以玩到一处,可他们不常住这里,和他们父母另有住处,只有假期或者周末才回到小院。平日里这院子就只我一个小孩,无聊时,家后的夹道便是我最常去的地方。
尤其那有丝瓜和牵牛花的入口。一到夏天,那里热闹呢!就说牵牛花吧,它纤细的丝蔓缠绕在丝瓜藤上,一路往上爬,一路开着小喇叭。有的丝蔓打着卷儿向前伸展,一路向前却又左顾右盼,生怕随时会遇到危险,只向着空中生出一截儿,又急急地往回羞涩地绕在自己的身体上,最终不敢向前了。可那些稍粗一些的花茎,似乎勇敢许多,老长了,没有找到可以攀附的东西,它也不回头,就伸着脖子。一阵风吹过,它颤抖着,好像在让我帮它找一个依靠似的。我小心翼翼地把它绕在近旁的丝瓜藤上,这下它放心了,可以一个劲儿地爬了,想爬多高就爬多高。过几天看吧,那满墙密密的丝瓜叶的缝隙间,就俏皮地开出一朵朵小喇叭,安全而快乐!
牵牛花是不寂寞的,我想,它有丝瓜陪着,它们是最好的朋友。牵牛花那细细的丝蔓一碰到丝瓜藤,就立刻缠绕上去。丝瓜呢,它爬得更高,爬过陈奶奶家的窗台,又爬过墙头,竟爬到陈家的房顶上去了,还在上面接了个大丝瓜。那丝瓜越长越大,它趴在房顶上,看上去不像是从这根藤子上结的,大人们够不着了,他们站在屋檐下,伸着脖子指着陈家的房顶说,看,屋顶上那个大丝瓜,说完就去做别的事了。
院里的奶奶们洗碗时有时会提起,她们说,啥时候上房顶把那个老丝瓜摘下来,洗碗用。可也就这么说说,并不真的做。那丝瓜就自己待在房顶上,终日风吹日晒雨淋。小丝瓜吃了一茬又一茬,老丝瓜还趴在那房顶上,估计早就烂掉了吧!
丝瓜和牵牛花是快乐的,它们互相做着伴。
可我呢——
我有谁来陪呢——
……
P17-19
2011年香港《明报》月刊举办“中国文化人心路历程”主题活动。我和死党白桦、陈钢被邀在城市大学演讲。讲毕,一年轻女子上来要与我合影并送我一书《白纸黑字》,上有她的大作,让我提意见。
这名女子芳名马雪蓓,和我同族,回族;又有同好,文学艺术:和我的故乡南京也有过密切关系。于是与她相识。
我于她,亦师亦友,她是美女,我是老朽,彼此只是忘年之交.相互无有妄念之求。她的文章我看,我的剧本她瞅。以文联谊,以艺结友。
我曾多次说过,女子是天生的作家。女子最重感情,女子最重细节。而感情和细节,是文学最基本的两个要素!
“雪蓓”即雪中的花朵,天生丽质,也天生素质(文学素质)。我认真读过她不少的文章和小说,也时不时地做过即兴的点评。总体印象:她的作品情感真挚、文字朴质、风格清丽、颇见功力。更为可喜的是,她极重细节的笔触,使得她的作品极富画面感,甚至不但能见其形,还能闻其声,嗅其香……阅读中,眼前不断浮现的是一幅幅颇具时代烙印的照片,字里行间,无处不在的是一个受惊的孩子睁大的眼睛,这双眼睛或躲在妈妈身后,或独自躲在墙角,颤栗着面对成人的世界,她的样子很模糊,唯有脸上那双睁大的眼睛,发亮的黑眼珠,却无比清晰。所以,她有心写出现代版的《城南旧事》,这不是没有希望的。
在香港的浮华都市,读这样的作品,如在酷暑中畅饮一杯冰泉,在尘嚣中窥见一道风景。
沙叶新
2013年3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