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萨特--顺乎本性自在天堂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孙金燕编
出版社 黄山书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无论在古希腊,还是在当代中国,生活的中心问题永远是一样的:善与恶、爱与恨、动荡与稳定、幸福与责任、自由与安全,而古往今来那些伟大的心灵与头脑用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各种方式来诠释和面对,他们提供了足以穿越时空的、生生不息的伟大智慧。

孙金燕编写的《萨特--顺乎本性自在天堂》告诉我们这些智慧之言,定能引导我们在萨特的幽默和哲思中回顾来时的路,镜照未来前行的方向。

内容推荐

萨特毕生致力于用锐利的笔锋和深刻的思想捍卫人类的尊严、自由和良心,留下了包括小说《恶心》、专题论文《存在与虚无》、戏剧《死无葬身之地》等著作在内的大量作品。因此,他也被誉为人类“思想战线的守夜人”。萨特的著作中既有对社会大环境的批判,更有对为人处世、人生选择、日常行动等每个人都绕不开的生活课题的探索。孙金燕编写的《萨特--顺乎本性自在天堂》告诉我们这些智慧之言,定能引导我们在萨特的幽默和哲思中回顾来时的路,镜照未来前行的方向。

目录

斜目而视的天才(代序)

第一章 青春的智慧

第二章 处世的哲学

第三章 选择的困惑

第四章 思想的魅力

第五章 行动的力量

试读章节

小心你的过去

过去成为一种凌驾于现实之上的现实:它轮廓分明、固定不变:现在则是无可名状、躲闪不定的,它很难与这个过去抗衡:现在满是窟窿,通过这些窟窿,过去的事物侵入现在,它们像法官或者像目光一样固定、不动、沉默。(《关于<喧哗与骚动>·福克纳小说中的时间》)

我能在哪里保存我的往昔呢?不能将它揣在口袋里,必须有房子来安置它。我只拥有自己的身体。一个孤零零的人,只拥有自己的身体,他是无法截住回忆的,回忆从他身上穿越过去。我不该埋怨,我追求的不正是自由吗?(《恶心》)

拥有温暖的回忆是一件幸福的事情,然而,仅仅沉浸在回忆里度过余生的人,注定不会拥有美好的未来。珍惜过去的同时,请不要停止对未来的探索。记住昨天。如果不是为了激励明天的进取,那就不如忘却。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昨天我干得不好,那是昨天的事:而今天我已经预感到明天我对自己严厉的评判。总之,不能挨得太近。我对自己的过去敬而远之。少年,中年,刚消逝的去年。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已属旧时代。新时代此时此刻宣告诞生,但决不固定下来,因为明年就要把它彻底埋葬。(《文字生涯》)

不必活在过去,耿耿于怀没有得到的,而忘了眼前的美好和未来的无限可能。因为过去的已经过去,我们能够改变的只有未来。

人们攻读法律或参加哲学类教师资格会考,以为自己到四十岁时就会有一间公证人事务所,到六十岁时能领取一份教授退休金。真不知道这些人头脑里在想些什么。他们未来还有一万或一万五千个夜晚将在咖啡馆度过,将食用四千份摊鸡蛋,享受二千个寻欢作乐之夜!如果他们离开一个自己喜欢的处所,他们很可能寻思:“咱们明年再来,或者十年后再来!”事实上,人们总不能遥遥隔着四十个春秋来调度自己的生活啊。(《自由之路》)

人生固然需要规划,但不要想得太远。因为计划赶不上变化,很多东西不会完全按照你的心意来,而很多人更不会等你那么久。

活在当下,想做就做,生活也许会更精彩。我看到了未来,它在那里,在街上,比现在稍稍更苍白。它为什么非要实现不可呢?那会给它增加什么呢?老妇人步履蹒跚地走远了,不一会儿又停下来,理理从头巾下遁出的一绺灰发。她走着,刚才她在这里,现在她在那里……我开始糊涂了。我是看见还是预见了她的姿势?我再分不清现在和将来,然而它在持续,它在逐渐实现。老妇人在僻静的街上走,摆动着脚上那双肥大的男鞋。这就是时间,赤裸裸的时间,它慢慢来到存在中。它让你等待,可是当它来到时,你感到恶心,因为你发现它早已在这里了。老妇人走近街的拐角,成了一小堆黑衣服。对。不错,这是新事,因为刚才她不在那里。但这种新事褪了色,凋谢了,永远不会使人惊讶。她要拐弯,她在拐弯——无止境的时间。 (《恶心》)

从年轻到年老是一个逃不开的过程,需要我们慢慢战胜自己内心的软弱,承受衰老的骨头发出的摩擦脆响。彼时,唯有关于年轻岁月的放纵与追逐的记忆,才能温暖我们的衰老之躯。

序言

巴黎,1914年的一个寻常夜晚,一位右眼斜视的9岁孩子正入神地“用未来人的眼睛”,张望他10年后的人生:“在这10年之间,我从未离开过我的书桌,我矮矮的个头,也像我父亲那样留着小胡子,我爬在一大堆辞典上面,我的小胡子渐渐发白,我的手在不停地写着,本子一本接一本掉落在地板上。夜已深了,人类沉睡了,我的太太和我的孩子们也都睡着了,我的房东太太也进入了梦乡,睡意抹去了我的所有记忆,这是何等的孤独,20亿人都躺下睡着了,只剩下我这个唯一的哨兵在他们上面,监视着……”(《词语》)

此后的66年中,这个曾经的孩子在他的人生中承担了各种各样的角色:教师、记者、杂志创刊人、主编、电影编等等。而更重要的是,这个9岁就立志通过写作来拯救人类的孩子,用一生践行了自己的理想,用锐利的笔锋和深刻的思想捍卫着人类的尊严、自由和良心,留下了包括小说《恶心》、专题论文《存在与虚无》、戏剧《死无葬身之地》等著作在内的大量作品。因此,他也被誉为人类“思想战线的守夜人”。这个曾经的小男孩儿,就是后来名动天下的法国存在主义大师:让·保尔·萨特(Jean—Paul Sartre,1905一1980)。

正如萨特所自诩的那样,这是一位天才。他看待世界的方式,从来与众不同。

在这位天才的一生中,他似乎从未掩饰过眼睛的缺陷,这在他所有的照片以及给终身伴侣波伏娃(simonede Beauvoir。1908一1986)的书信中都能看出来。1916年,班里新来的同学保罗·尼赞与萨特结为好友。萨特称:“他跟我一样,也是斜白眼,不同的是,我朝外白,他朝里白,看起来更逗。”(《他人就是地狱:萨特自由选择论集》)早在三岁时,萨特的右眼就因为角膜翳而引起斜视,这或许正是他日后能以不同于常人的视角看待世界的最初原因。

萨特一辈子都保持着“双重阅读”的习惯:既读“大人的书”,也不割舍“儿童的书”。即使在已成为举世瞩目的思想家的晚年,他仍然会一边阅读高深艰涩的哲学著作,一边着迷于《祸不单行》等侦探小说,它们同时提供给萨特抽象和具体、深奥和形象、推理和幻想等几种截然不同的思考方式。正是这种矛盾性,使萨特既能在抽象思维方面成为法国现代史上颇有成就的哲学家,又能在形象思维创作方面成为现代文学史上颇有影响力的小说家和剧作家。

更有意思的是,五六岁时即学会阅读的萨特,一直坚持认为书本中虚构的世界比生活中的现实世界要真实得多。萨特觉得,现实中的人们总是像戴着笑脸面具一样地彬彬有礼,他们之问的关系持久不变,很少甚至从来不犯错误,即便有所冲突,也是那种干篇一律、微不足道的小冲突,实际上的问题是早已解决了的。“这里只有平淡而褪色的人生与空乏且虚伪的人性,苍白,缺乏人情味,使人大倒胃口。”而书本中的世界却充满了跌宕起伏,浪漫,诗意,难以捉摸并且有戏剧张力,那里有更为激情的“人性”——无论是恶或善,它都是真实的。他们独自闯荡在那个世界,与人相爱,与人冲突,生或死都充满了故事。多年以后,正是这种认知引导着他,坚持“以写作介入生活”的信念与实践,用自己的生活智慧启迪和影响更多的人。

除此之外,还有数不清的矛盾集中在他一个人身上。他追求平等,却也偶尔显得自负狂妄;他重视名誉,却又毅然拒绝诺贝尔奖;他热爱写作,却也上过战场;他当过老师,但也蹲过牢房……种种相互冲突的迹象都在告诉我们,萨特虽然超凡脱俗,但也并非完人:有值得我们仰视的长处,也有需要我们引以为戒的不足。或者正如萨特说的那样:“人,只是以一生讲述一个平常的故事。”

在这个不愿成为偶像的偶像的故事里,“书”和“写作”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萨特说:“没有任何东西能比一本书对我更重要。”书就是萨特的“宗教”。在他一生所留下的令人炫目的作品中,有他的理想、他的血液、他的机智与风度、他的绝望与希望、他的冷静思索与热情行动。它们具有启示录似的价值,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和行为,也必将带给我们深刻的思考和有益的启发。

本书从萨特的众多作品中,选取了和我们时下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慧言妙语。希望这些智慧之音,能带领我们领略萨特斜目而视的哲学智慧与人生风范,并以此回顾我们来时的路,镜照我们前进的方向。那么,何乐而不为呢?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16:4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