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建著的《张三丰》以真实人物张三丰为原型,以其云游四海的人生轨迹为主线,以历史事实与民间传说为创作素材,真实地再现了张三丰真人深藏道法、广具神通、嫉恶如仇、普度众生的“活神仙”形象,同时将张三丰祖师的太极拳理、丹功要诀、诗文道论以及各地的名山宫观、风土人情等知识有机地融入到小说之中,极大地拓宽了读者的视野,增强了作品的知识性与趣味性。这对于传承和弘扬道教文化具有积极的意义。
| 书名 | 张三丰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作者 | 陈春建 |
| 出版社 | 中州古籍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陈春建著的《张三丰》以真实人物张三丰为原型,以其云游四海的人生轨迹为主线,以历史事实与民间传说为创作素材,真实地再现了张三丰真人深藏道法、广具神通、嫉恶如仇、普度众生的“活神仙”形象,同时将张三丰祖师的太极拳理、丹功要诀、诗文道论以及各地的名山宫观、风土人情等知识有机地融入到小说之中,极大地拓宽了读者的视野,增强了作品的知识性与趣味性。这对于传承和弘扬道教文化具有积极的意义。 内容推荐 《张三丰》是陈春建创作的国内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反映张三丰的成长、成就和亲民爱民的历史小说。本书立意高远、内涵丰富、艺术精湛,人物性格鲜明,故事引人入胜,且在故事中融进了大量的道教知识、内外丹功知识,给我们描绘了一个真实丰满而又玄奇的张三丰。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林淑梦幻生贵子 云庵授功助目明 第二章 张云庵悉心传艺 张君实奋力登攀 第三章 豪强恶霸害庶民 造福百姓梦难圆 第四章 踏平坎坷寻仙翁 走进终南拜火龙 第五章 太极拳一鸣惊人 玄玄子修得正果 第六章 张三丰传授致富经 沈万三施惠穷苦人 第七章 朱元璋登基皇位 沈万三流放滇南 第八章 洪武帝欲求长生术 张三丰遁隐山水间 第九章 滇南山中会万三 金台观内立木柱 第十章 战乱毁了炼真宫 化缘重建路漫漫 第十一章 黄河岸边情暖心 金天观内指迷津 第十二章 永乐帝慕求三丰 张君实不移初心 第十三章 虐待母亲走厄运 义养老妪得福报 第十四章 天谷洞中写华章 石龙街旁助孝子 第十五章 土匪冲散朱家人 玄玄妙寻又团圆 第十六章 武当山上大兴土木 舞阳河畔架起石桥 第十七章 茅台村玄玄救百姓 五夫镇活佛骗钱财 第十八章 活佛净宅险丧命 玄玄绝招惊魄魂 第十九章 蒲团飞送离人归 骨肉团圆泪纷飞 第二十章 三丰救助有德人 朱棣罢免杨知府 第二十一章 残害百姓为哪般 拯救黎民言大道 第二十二章 张三丰巧点鸳鸯谱 癞头女喜嫁财主郎 第二十三章 恶到尽头终有报 善善归至炼真宫 尾声 试读章节 云庵授功助日明 林淑梦幻生贵子 元朝贵由汗元年(1246)农历四月,辽东懿州度过了漫长难耐的冬季,迎来了阳光和煦、万物生长的春天。源于懿州境内察哈尔山的绕阳河,宛如一条丝绒带,灿然闪烁,婉转萦回。河两岸那盛开的桃花,粉雕玉琢;那雪白的梨花,洁白如玉;那娇艳的杏花,胭脂万点;那依依杨柳,随风舞动……树下杂草生花,蜂飞蝶舞,暗香浮动。宽阔明静的水面,倒映着蓝天白云和五颜六色的花草。从南方不远万里翩翩而来的鸥鸟、白鹤在水面上嬉戏着,欢唱着。啊,这一切构成了诗情画意般的春景图,令人心旷神怡! 绕阳河之畔,起起伏伏的丘陵,延绵不绝。站在高高的丘陵上,放眼远望,隐隐约约能看到一段丘陵似龙形一般,栩栩如生。 龙形丘陵的前方不远处,一片茂盛的松林掩映着二十多户人家。村头有一处不起眼的四合院,户主叫张居仁。 张居仁的父亲叫张裕贤,人称裕贤公,是道教天师张道陵的后人。裕贤公年轻时曾拜过江西星象大师杨真为师,潜心学习星象卜卦。南宋后期,知天下王气将从北起,便携家眷,长途跋涉,从江西龙虎山迁徙到懿州安家落户,希望张家人丁兴旺,飞黄腾达。 懿州是辽太平三年(1023),辽圣宗以四千户陪嫁的奴隶,连同辽阳河畔的这块沃土一起赐给三女儿槊古公主。槊古公主的女儿、辽道宗的皇后萧观音,将其贡献给朝廷而成为行政州,取名懿州。元朝以来,懿州经济发达,百姓富庶,学堂林立,寺院众多,成为辽东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然而,张裕贤的美好愿望也颇有遗憾之处。他的儿子张居仁在元太宗组织的招才考试中被录用,谁想儿子做官一段时间后,厌倦官场,毅然辞职过起了日出而作日暮而归的田园生活。正是:晨夕看山川,事事悉如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张居仁二十三岁时,取林淑为妻。一个玉树临风,一个如花似月,真是天生一对,地生一双。夫妇恩恩爱爱,相敬如宾。林淑先后生下了四个男孩子,依次取名为遨、游、逍、遥,都因病不幸夭折了。一而再,再而三地丧失爱子,使夫妇俩的身心受到了严重的摧残,未老先衰,鬓发如霜,肌瘦面黄,一副老态龙钟的模样。 哀莫大于心死。此时,夫妇俩都是四十好几的人了,气血大衰,再生子的希望十分渺茫,渐渐地,夫妇俩彻底绝望了。 1246年农历四月的一天上午,张居仁和林淑正在自家的宅院里做家务活,忽然一个脸庞黑黝、五官清秀的道人走进来,笑吟吟的施礼道:“施主,我乃察哈尔山斗姆阁徐春道人。去年冬季的一场罕见大雪,把斗姆阁大殿压塌了。值此春暖花开之际,重修殿堂,为此前来化缘。打扰啦!” 张居仁起身问道:“请问师父,共需要多少银子?” 徐春道人微微笑道:“共需二百五十两纹银。” 张居仁听了,没有吱声。他踱着步想,父亲生前占卜算命积攒了三百多两银子,一直存放着,原准备让孩子们上学、成家立业所用,可如今已断子绝孙了,还存着有何用呢?不如全部捐出来,积点阴德,求两口子健康平安,无疾无痛,岂不更好? 想到这里,他走过去对林淑说了自己的想法。她黯然思忖片刻,觉得言之有理,便点头应之。 这时,张居仁折回来对徐春道人说:“师父,修缮费我们全拿了。” 徐春吃了一惊,愣愣地望着眼前这对衣着朴实的夫妻,不可思议道:“全出了?二百五十两?” “嗯!”张居仁点了点头,郑重道,“我们全出了。” 徐春这才深信不疑,忙频频施礼道:“谢谢二位施主慷慨捐助,让贫道不胜感激!”稍顿,又说:“这么多银子,我如何拿得动啊?” 张居仁款款笑道:“一会儿用马车送过去。” “善哉,善哉!”徐春忙又施礼道,“夫妇心肠如此之好,斗姆娘娘一定会保佑你们平安健康,心想事成。” 当下,他们把银子装到车上,便一起直奔察哈尔山。P2-4 序言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影视剧《太极张三丰》《少年张三丰》的播出,不少当代人,尤其是年轻一代,才知道明代有位武学泰斗张三丰。之后,学术界开始搜集和研究张三丰的遗迹和史料。 翻开明史,方知真相。一些影视剧和文学作品中的张三丰,多为戏说。张三丰入道后,不进宫门,不喝酒吃肉,不谈情说爱,不淫欢作乐,严守道家的清规戒律。而一些影视剧和文学作品,却把他写成一个和凡人不无两样的道人,无疑是践踏了张三丰的形象,亵渎了张三丰的人格。还有的小说为吸引眼球把张三丰写成皇帝的幕僚,显然违背了历史的真实。以讹传讹,颠倒是非,混淆黑白,极大地误导了后人对张三丰的正确认识和理解。 《明史》表明,明代确有一些道人已经严重地世俗化了。他们出入公卿之门,与士大夫和上层社会人士密切交往,动辄计较利益的厚薄,又无诚心办事,甚至喝酒吃肉,娶妻生子,淫欢作乐,耍流氓无赖,背离了道人的戒律和宗旨。 然而,张三丰却出污泥而不染,洁身自好,始终坚持弘道传教,济世度人,足迹踏遍大半个中国。明代皇帝朱元璋、朱棣屡屡遣臣访求张三丰,并大兴武当山,敕建遇真宫拜候,终未如愿。翻阅《二十四史》,会发现没有一个道士不以受皇帝的诏见为荣,而张三丰却不忘初心,隐而不见,富贵尊荣不动其心,其品格之高尚,令朝野上下为之赞叹,仰之。于是在全国各地为张三丰建庙、塑像,供奉他为“真仙”“真君”,顶礼膜拜。 作为一个炎黄子孙,若不了解一个真实的张三丰,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春建同志怀着一种使命感,沿着张三丰的行迹,遍历了辽宁、云南、湖北等地,采访了许许多多道人、民间老艺人,收集了大量的素材,翻阅了大量的史料,经过归纳整理,去伪存真,创作了这部长篇历史小说。既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又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旨在唤起社会对生命的关爱,旨在弘扬社会道德,弘扬社会仁爱。 张三丰道德崇高,元微莫测,隐世济世,高真上圣,莫过于此。他斐然的成就早已成为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他是中国六百多年来最有影响力的高道,也是继吕祖之后最富有传奇性和艺术光彩的人物。 小说成功地刻画了张三丰的形象,他说话含蓄谦和,风趣幽默,往往以童真般的言行,出人意料地解决了不可思议的难题,显示出其巨大的神通和高超的本领,似疯似癫中隐藏着无限的机智,让人在惊讶和笑声中佩服得五体投地。同时,小说还成功地刻画了张云庵、张广德、郭芳实等一系列性格鲜明、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绘制了明代大幅风俗画卷。总之,这是一部好看的书,引人入胜的书,教化众生开启智慧的书。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