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利他之心(善意的演化和力量)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作者 (美)戴维·斯隆·威尔逊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利他之心(善意的演化和力量)》是演化生物学家戴维·斯隆·威尔逊站在演化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人类利他行为背后的理论,提出了一个非常有说服力的观点:真正的利他行为可以在许多社会性动物身上发现,特别是在人类身上。利他性和一个社会单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个社会单元就是“功能性组织”。“无节制的利己有可能损害公共利益”他写道,因此,“利他组战胜利己组”。人类必须优先考虑他们的利他倾向才能组成功能性的组织长久存在。换句话说,人类应该传播爱,才能长久存在。

内容推荐

利他之心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比如为别人开门

利他之心是鲜有人做到的大爱,比如英雄主义的自我牺牲

利他之心是公司对于环境的保护,社会对于人民的关爱,国家对于灾难的援助,世界对于和平的追求……

利他之心在个人,在公司,在国家,甚至在全世界处处可见。

但有人说,这些行为背后,只不过是人类出于自我考量的外在表现,并不是真正的利他。

那么,利他主义真的存在吗?还是人类的本性是完全自私的呢?《利他之心(善意的演化和力量)》是著名进化生物学家戴维·斯隆·威尔逊以演化生物学的最新进展为基础,为这个问题提供了新的答案。

威尔逊认为,从演化学的立场来看,在所有社会性物种中,利他主义都在演化,这一点简单而清晰。利他主义要求我们作为一个组成部分并入比我们更大的整体之中,只有这样,每个个体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目录

译者序

前言

致谢

第一章 有效的社群

第二章 利他主义的演化

第三章 等效性

第四章 从非人类到人类

第五章 心理学的利他主义

第六章 利他主义和经济学

第七章 日常生活中的利他主义

第八章 病态利他主义

第九章 星球级利他主义

注释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假如有这样一个纯粹的利他主义者,她只关心让世界越来越美好而丝毫不在意自己的利益,除非自己的利益也是世界整体利益的一部分,并且她知道她的理想是可以实现的,但是有一个问题:能够实现这个乌托邦的人,不需要别人对待他人或自身的想法和感受跟她一样。她需要试着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来实现她的利他主义理想。

一个纯粹的利他主义者会做出这样的妥协吗?在我看来,她似乎别无选择。如果她坚持自己的思维方式,必然会妨碍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这个思维实验提示我们,必须把利他主义的两个概念加以区分。第一个概念是人们的行为表现。如果让纯粹利他者来描述她的完美世界,她描述更多的会是人们的行为,而不是人们的思维和感受。在较小的尺度上,抢劫、强奸、谋杀的行为会被禁止,遇到麻烦的人会得到帮助;在较大的尺度上,战争将会消失,国家之间再无贫富分化,日益加剧的全球变暖和环境污染也会因为人性的力量而被改善。要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就不能忽略人们的行为。

第二个利他主义的概念是促使人们做出利他行为的逻辑思维和心理感受。人们的思维和感受有的是为了他人和全社会的福祉,有的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行为表现和思维感受这两个概念看起来是密切相关的。让人们的思想和感受更加无私,世界自然就会变成更美好的人间。如果世界上的每个人都像我们的这位纯粹利他者一样的话,乌托邦确实是能实现的。

现在让我们联想得更多、更复杂一些。一个行为有可能是很多种不同的内心思维和感受的结果。我帮你的原因可能是:①我觉得这样做是对的。②你的好心情会让我愉快。③帮助别人是去天堂的门票。④这可以让我的名声更好。⑤我希望你欠我人情。⑥有人付钱让我帮忙。很难说以上这些思维和感受哪个更接近利他主义,也很难说最利他主义的思维和感受是否就能产生效果最好的帮助行为。比如,名誉机制也许比自愿利他更有效,或者也可能就像经济学家所说的,市场驱动比内在动力对社会的经济发展帮助更大。

这种复杂性迫使我们必须认清行为和产生这种行为的心理活动之间的一对多的关系,也让我们认识到我们对某些思维和感受的倾向主要取决于它们引起的行为。除此之外没有理由把利他主义的思维和感受凌驾于自私的思维和感受之上。

在这一章,我们开始在行为层面上回答“利他主义是否存在”的问题,思维层面的利他主义在之后的章节中会再做讨论。如果泰德为了帮助玛莎而必须承受一定的损失,那么这种行为就是利他的,不论泰德到底是什么心思。行为上的利他主义,与群体层面的功能型组织很像。人们帮助他人是因为我们是一个社会群体,有很多事情一个人无法单独完成,互相帮助必不可少。在农耕社会出现以前,互助行为包括抚养后代、打猎采集、防范猛兽,以及人类部落之间的战斗。农耕时代的到来,产生了资源生产和社会分工互相催化的良性循环,发展成为如今现代化的庞大的社会体系。今天的我们非常依赖于他人的行动,单独的一个人会像一只离开蚁群的蚂蚁一样无法生存。

当一堆部件能以合理的方式来工作,并完成一个既定的目标时,这就是一个功能型组织。生物的细胞器和多细胞生物的器官都是自然选择的杰作,是为了实现生存繁衍这个目标的功能型组织。开罐器的不同部件被功能性地组织在一起是用来打开罐头的,而不是用来砍木头的——任何人只要用开罐器试一下这两件事自然会明白。P1-3

序言

利他主义与演化

利他主义是一种无私地为他人谋求福利的行为,这种行为通常需要付出时间与精力,有时甚至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比如为别人开门,也需要利他者消耗一定的时间与精力。而在另一个极端,当一个人救助别人的生命时,常常也会让自己的生命安全承受极大的风险。

表面上看,利他主义的行为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从简单的日常礼节到英雄主义的自我牺牲,这些都可以看作利他主义的表现,把利他主义是否存在作为一本书的主题似乎很没有意义。而事实上,利他主义并不存在的说法在哲学、政治学、经济学以及生物学领域由来已久。质疑利他主义的存在,并非是否认表观利他主义行为的存在,而是在怀疑这些行为是否确实出自利他的动机。即使是纯粹的利己主义者也有可能会把帮助他人作为手段,来达到自己自私的目的。这种行为不能将他们划为利他主义者,因为他们并不以他人的福祉作为自己行为的目的。

也许利他主义不存在的观点让人难以接受,所有人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听起来也太过极端。但有一点值得一提,“利他主义”这个词其实是在1851年才被法国哲学家奥古斯特·孔德(Auguste Comte)创造出来的。如果利他主义真的存在,那么这个词(或其近义词)怎么没有在人类的历史中早早出现呢?

而当我们考虑到利他主义在宗教思想中所扮演的角色时,情况就变得更加复杂了。大约10年前,约翰·坦普尔顿基金会(John Templeton Foundation,JTF)曾委派两位杰出的神学与宗教学家,雅各布·纽斯纳(Jacob Neusner)和布鲁斯·切尔顿(Bruce Chilton),组织了一次全球性的宗教会议来讨论利他主义的问题。在他们的安排下,会议开始时先由他们的同事威廉姆·史考特·格林(William Scott Green)给利他主义提出一个规范的定义,以便所有与会者都可以在自己的宗教体系中进行研究。格林综述了利他主义的纷杂定义,提出了一个简洁的版本:“在己方无利可图或者有所损失的基础上,着意为他人谋求福利的行为。”

简而言之,利他主义是否存在并不是一个无所谓的问题,这个问题会启发我们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在本书中,我会用演化论来引导我们的思索。在达尔文主义思想中,利他主义是一个很显眼的麻烦,因为我们很难用自然选择来解释它的存在。自然选择倾向于保留使生物更容易生存繁衍的特征,而利他主义的个体靠自我牺牲来提高其他个体生存繁衍的概率,在这种前提下,利他主义的特性是怎么在演化中保留下来的呢?这个问题从达尔文时代起就被演化论者和哲学家反复讨论,直到现在仍无定论。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我将在本书中呈献给大家。

本书是坦普尔顿出版社(Templeton Press)和耶鲁大学出版社(Yale University Press)共同推出的丛书“大题小做”中的第一本。“大题小做”的理念是启发与约束,内容力求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就像通往知识殿堂的快车道,使广大读者免于陷入烦冗细节的泥淖,同时也希望能够对专业人士有所助益。我能有此机会对利他主义“大题小做”深感荣幸,原因有三。

第一,历史上那些被争论不休的问题,往往需要长达几十年的对峙与沉淀,但即使再大的争论,答案在现在看来往往也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哥白尼的日心说、达尔文的演化论,还有大陆漂移说。展开历史的画卷,我们会诧异于这些充满智慧的人居然需要这么长的时间才能在这些知识体系中达成共识。而现在,正如同这些曾经旷日持久的争论,利他主义的演化问题也即将被解决。人们在半个世纪的分歧之后回望过去,同样会诧异如此显而易见的问题何来的争议。本书将从反观历史的视角进行阐述,以期在有限的篇幅内解析利他主义的演化。

第二,人们对于利他主义的多数思考并没有从演化论的角度来进行。利他主义的基础观念是由达尔文之前或与达尔文同时代,但并未充分理解演化论的人建立的,而且即使是现代的学术文献,也大多没有从演化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其中的缘故我会在书中解释。这些文献难以在利他主义的问题上切中要害。换句话说,这些文献混淆了某些概念,而从演化论的角度看会发现将其区分开来是至关重要的,比如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当我们基于演化论进行分析的时候,有些曾经重要的问题变得无足轻重,而有些曾被忽视的问题反而成为重中之重。就好像有人向你还钱时,可以用现金或是支票两种方式进行支付。你也许倾向于其中的一种方式,但其实对你最重要的是拿到钱。我们可以看到,在很多文献中,有些占据着理论中心的对人类利他主义的定义,其实只是像付款方式一样无关紧要的因素而已。这些因素可能确实存在,但是还有其他的思维方式和感受方式同样重要。概括地说,我想要展现给大家的,是用演化论的思维方式在利他主义的问题上切中要害,或是切中更多要点。

第三,从演化论的角度理解利他主义,不仅有着智慧的趣味,同时也很有现实意义。纽约的宾汉姆顿市(Binghamton,New York)是我的家乡,2006年我开始对这里的日常生活进行利他主义的研究,我所追寻的问题也变得更加实际。一年后,我协助建立了演化研究所(Evolution Institute),这是第一个从演化论的角度协助规划公共政策的智库,使我对经济学和商业等领域有了更好的理解。这些领域都有一个相似的理论基础,就是人类行为的根本动机完全是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我们会看到,基于这种理论的实践行动有着破坏性的后果。同时,如果我们不考虑演化论的基本思想,对利他主义的一味鼓励也会引起畸形的后果。利他主义的终极目标就是让世界变得更美好,而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演化论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在本书的最后读者能够充分理解这一点,那将是对本书最大的肯定。

书评(媒体评论)

弗朝斯·德瓦尔(FransdeWaal)

荷兰皇家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代表作《黑猩猩的政治》《共情时代》

“利他主义永恒的问题是:它是真实的还是在根源上是自私的?这取决于怎么提出这个问题,戴维·斯隆-威尔逊对厘清不同的答案有着毕生的经验,在本书中以生动易读的方式进行了阐释。”

迈克尔·鲁斯(MachaeI Ruse)

弗罗里达州立大学科学历史与哲学项目主任

“作者对于重要问题有着敏锐的嗅觉,他的作品总是有趣叉刺激。如果你打算只读一本利他主义的书籍,那就选择这本吧。”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4:2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