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经典名作温暖相伴,百名特级教师倾情导读,百位画师精心绘图,温暖心灵,滋养人生。亚洲首位“雨果奖”获得者、《三体》作者刘慈欣献给孩子的科幻故事。
《微纪元(名师导读美绘版)》收录了刘慈欣优秀的短篇科幻小说,包括《流浪地球》、《乡村教师》、《梦之海》、《诗云》、《赡养上帝》、《微纪元》。刘慈欣的作品宏伟大气、想象绚丽,构思巧妙,想象力纵横恣肆,将坚实的科学基础和厚重的人文情怀隐藏在灵动精致的故事结构中,代表了新时期以来中国科幻的最高成就。
| 书名 | 微纪元(名师导读美绘版)/暖心美读书 |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
| 作者 | 刘慈欣 |
| 出版社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百年经典名作温暖相伴,百名特级教师倾情导读,百位画师精心绘图,温暖心灵,滋养人生。亚洲首位“雨果奖”获得者、《三体》作者刘慈欣献给孩子的科幻故事。 《微纪元(名师导读美绘版)》收录了刘慈欣优秀的短篇科幻小说,包括《流浪地球》、《乡村教师》、《梦之海》、《诗云》、《赡养上帝》、《微纪元》。刘慈欣的作品宏伟大气、想象绚丽,构思巧妙,想象力纵横恣肆,将坚实的科学基础和厚重的人文情怀隐藏在灵动精致的故事结构中,代表了新时期以来中国科幻的最高成就。 内容推荐 《微纪元(名师导读美绘版)》是专为青少年读者打造的独特选本,收录了刘慈欣最具有代表性的科幻作品。刘慈欣的作品宏伟大气、构思巧妙,想象力纵横恣肆,将坚实的科学基础和厚重的人文情怀隐藏在灵动精致的故事结构中,对于培养孩子的科学精神、激发其想象力、拓展视野和知识面,都有所裨益。 目录 流浪地球 乡村教师 梦之海 诗云 赡养上帝 微纪元 试读章节 《末日三部曲》之一 流浪地球 刹车时代 我没见过黑夜,我没见过星星,我没见过春天、秋天和冬天。 我出生在刹车时代结束的时候,那时地球刚刚停止转动。 地球自转刹车用了四十二年,比联合政府的计划长了三年。妈妈给我讲过我们全家看最后一个日落的情景,太阳落得很慢,仿佛在地平线上停住了,用了三天三夜才落下去,当然,以后没有“天”也没有“夜”了,东半球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有十几年吧)将处于永远的黄昏中,因为太阳在地平线下并没落深,还在半边天上映出它的光芒。就在那次漫长的日落中,我出生了。 黄昏并不意味着昏暗,地球发动机把整个北半球照得通明。地球发动机安装在亚洲和美洲大陆上,因为只有这两个大陆完整坚实的板块结构才能承受发动机对地球巨大的推力。地球发动机共有一万二千台,分布在亚洲和美洲大陆的各个平原上。从我住的地方,可以看到几百台发动机喷出的等离子体光柱。你想象一个巨大的宫殿,有雅典卫城上的神殿那么大,殿中有无数根顶天立地的巨柱,每根柱子像~根巨大的日光灯管那样发出蓝白色的强光。而你,是那巨大宫殿地板上的一个细菌,这样,你就可以想象到我所在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了。其实这样描述还不是太准确,是地球发动机产生的切线推力分量刹住了地球的自转,因此地球发动机的喷射必须有一定的角度,这样天空中的那些巨型光柱是倾斜的,我们是处在一个将要倾倒的巨殿中! 南半球的人来到北半球后突然置身于这个环境中,有许多人会精神失常的。比这景象更可怕的是发动机带来的酷热,户外气温高达摄氏七八十度,必须穿冷却服才能外出。在这样的气温下常常会有暴雨,而发动机光柱穿过乌云时的景象简直是一场噩梦! 光柱蓝白色的强光在云中散射,变成无数种色彩组成的疯狂涌动的光晕,整个天空仿佛被白热的火山岩浆所覆盖。爷爷老糊涂了,有一次被酷热折磨得实在受不了,看到下大雨喜出望外,赤膊冲出门去,我们没来得及拦住他。外面雨点已被地球发动机超高温的等离子光柱烤热,把他身上烫起了一层皮。 但对于我们这一代在北半球出生的人来说,这一切都很自然,就如同对于刹车时代以前的人们,太阳星星和月亮那么自然,我们把那以前人类的历史都叫作前太阳时代,那真是个让人神往的黄金时代啊! 我在小学入学时,作为一门课程,教师带我们班的三十个孩子进行了一次环球旅行。这时地球已经完全停转,地球发动机除了维持这个行星的这种静止状态外,只进行一些姿态调整,所以在从我三岁到六岁这三年中,光柱的光度大为减弱,这使得我们可以在这次旅行中更好地认识我们的世界。 我们首先在近距离见到了地球发动机,是在石家庄附近的太行山出口处看到它的,那是一座金属的高山,在我们面前赫然耸立,占据了半个天空,同它相比,西边的太行山山脉如同一串小土丘。有的孩子惊叹它如珠峰一样高。我们的班主任小星老师是一位漂亮姑娘,她笑着告诉我们,这座发动机的高度是一万一千米,比珠峰还要高一千多米,人们管它们叫“上帝的喷灯”。我们站在它巨大的阴影中,感受着它通过大地传来的振动。 地球发动机分为两大类,大一些的叫“山”,小一些的叫“峰”。我们登上了“华北794号山”。登“山”比登“峰”花的时间长,因为“峰”是靠巨型电梯上下的,上“山”则要坐汽车沿盘“山”公路走。我们的汽车混在不见首尾的长车队中,沿着光滑的钢铁公路向上爬行。我们的左边是青色的金属峭壁,右边是万丈深渊。车队是由50吨的巨型自卸卡车组成,车上满载着从太行山上挖下的岩石。汽车很快升到了5000米以上,下面的大地已看不清细节,只能看到反射的地球发动机的一片青光。小星老师让我们戴上氧气面罩。随着我们距喷口越来越近,光度和温度都在剧增,面罩的颜色渐渐变深,冷却服中的微型压缩机也大功率地忙碌起来。在6000米处,我们见到了进料口,一车车的大石块倒进那闪着幽幽红光的大洞中,一点声音都没传出来。我问小星老师地球发动机是如何把岩石做燃料的。 “重元素聚变是一门很深的学问,现在给你们还讲不明白。你们只需要知道,地球发动机是人类建造的力量最大的机器,比如我们所在的华北794号,全功率运行时能向大地产生150亿吨的推力。” P1-3 序言 刘慈欣的双重世界 叶开 2015年8月,刘慈欣以长篇小说《三体》的第一部获得“第73届雨果奖”。 中国科幻作家获得世界科幻文学最高奖这个消息,如同三年前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一样,具有了超越文学的力量,激动中国人心,潮汐般在各大媒体和各类社交网站中冲刷而过。这个奖,是刘慈欣的长篇小说《三体》三部曲面世之后获得的各种荣誉中的一个,而且广受赞誉。 如同一个合唱到了高峰,“雨果奖”恰到好处地来临。 有些人把这个荣誉看成是中国科幻小说重达鼎盛的一个标志,实际上,这个荣誉与其说是奖励中国科幻小说界,而不如说是奖励刘慈欣个人。在“第三代科幻小说群”中,刘慈欣的创作一枝独秀,而其他第二层级的作家,完全无法跟上他的步伐。《三体》之外,没有《三体》,这才是中国当前科幻小说界的真实状况。 刘慈欣的太空史诗《三体》系列诞生在一个不太合适的时期。欧美科幻界在八十年代之后,已经把目光转向人工智能等领域,而不再把最多兴趣放在太空史诗类题材上。即便如此,基于“黑森林理论”的《三体》,仍然以质朴的中国式叙事,强烈的“文革”政治背景,而异军突起,与一群早期的高端读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进而辐射到较为宽泛的读者界,最终以“雨果奖”做了一个金色的收尾,留下的是一个长达七八年的科幻小说“空白地带”。虽然也有越来越多的新一代科幻小说家开始进入科幻小说的写作,但是这个“空白”仍然有待填补。 总体来说,即便是短篇科幻小说,也是“硬科幻”气息最浓的刘慈欣的作品最有想象空间和可读性。《诗云》虽然只有短短一万多字,但是刘慈欣以宏大的视野,根据于现代超级科技的想象,创造出与古代结合的特殊科幻景观。 当时读完《诗云》这篇小说,我居然有一点感动,这种感动是小说的叙事魅力带来的,而不像《带上她的眼睛》那种天然带有煽情色彩的结构导致的被感动。《诗云》小说结尾“你们很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是我很熟悉的童话结尾。在一位信奉“黑森林理论”,把整个宇宙描述为一个可怕的弱肉强食世界的作家笔下,能出现这样一种温和与善意,有这样一种人道主义的美感,的确令人敬佩。 这篇一万多字的小说里有各种瑰丽的想象。技术之神拆解了整座太阳系,在太阳的废墟上,建造了一座直径达百万公里的诗云存储器,“吟诵”出了人类可能有的所有诗篇(起码李白是这么认为的),但他碰到了另外一个终极难题:如何把这些诗歌检索出来呢?怎么鉴赏这些诗词呢? 正如恐龙大牙仰天长问那样:“智慧生命的精华和本质,真的是技术所无法触及的吗?” 这里我们且不管能不能真正触及,但作者体现出了一种对智慧生命的尊重,即使是恐龙大牙和技术之神“李白”眼中只能称为虫子的卑微人类生命,也有自己的不可替代的尊严。这是人道主义的最新、也是极好的解释。 刘慈欣在《诗云》中思考了人性的终极问题,在这个终极问题下,技术成了次要的东西。技术与艺术在这里形成了正反面,技术以压倒一切的气势,压倒了恐龙大牙和“虫子”人类伊达。这位技术之神可以瞬间从银河系这一端跃迁到另一端、能够让太阳随意变换颜色、能用纯能制造有形物质。简单地就克隆了人体的这位大神化身为克隆人“李白”,他的记忆体里贮存了地球人类以及银河系的所有知识,却在“虫子”人类这里遇到了重大挫折:他用了最正确的书案、砚台、墨条、毛笔、宣纸,甚至制造出了酒,却无法憋出一句唐诗。好吧,这个“梗”设计得还不错,不能再不错了。人类无法在技术上望其项背,但人类有唐诗。可以说,唐诗不仅挽救了伊达,还挽救了人类的未来——那些被吞食帝国的恐龙们当成家禽饲养的人类,重新具有了做人的机会。 我个人很欣赏的是,在这里,作者显示出了轻松而有内涵的幽默感:用唐诗来抵抗黑森林般邪恶的宇宙?好吧,试试看。 刘慈欣的科幻想象空间很庞大,可以填入更多的物质。他在《乡村教师》这篇小说里,以短短的篇幅,描写了一个乡村教师在一节普通的乡村物理课上,不经意地挽救了地球的故事。而那些负责清除宇宙空间垃圾的银河舰队,也因为这个不经意,而放过了微小的地球。在《流浪地球》里,刘慈欣则想象出太阳即将爆炸,而人类发明了超级发动机,推动地球偏离轨道,离开太阳系,躲避太阳爆炸带来的毁灭性灾害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创意卓绝,但是在人文上,刘慈欣也推到了极致:小说中,那些推动人类离开太阳的先知,被一群不相信太阳会爆炸的暴民杀害了。而在他们杀害了“先知”之后,太阳开始爆炸。 这是房龙在《宽容》里写到的“先知”的命运吗? 不知道刘慈欣还有什么惊人的计划,但是,即便不是恢密的《三体》三部曲,他的短篇小说都非常值得推荐。 二〇一七年一月十八日 书评(媒体评论) 刘慈欣的小说,有非常深厚的修养。他利用深厚的科学知识作为想象力的基础,把人间的生活、想象的生活,融合在一起,产生独特的趣味。 ——莫言 这是中国科幻走向世界的一大步,必将写入中国科幻史册。 ——《三体》获“雨果奖”颁奖词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