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繁花满树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王立
出版社 北岳文艺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妲己:千秋骂名美女无辜

后来我才读到司马迁的《史记》。《史记》既是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又是传记文学的发轫之作,故鲁迅赞誉《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在《史记·殷本纪》中以史笔手法写到了纣王与妲己的关系:(纣王)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从这段描述来看,妲己能够让纣王宠爱到言听计从的地步,我想不外乎有两个必备条件:容貌美艳,能歌善舞。

纣王应是一个智勇天子,颇具雄才大略,“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他征战东南,开疆拓土,把中原文明传播到了淮河下游、长江流域,为统一古代中国奠定了基础。

但是,纣王有致命的缺点:好酒淫乐,又十分残暴。

纣王为了与妲己饮酒取乐,倾一国之财力,化七年之时间,建造了富丽堂皇、豪华盖世的鹿台。其中有沙丘苑台,设酒池肉林,纣王携妲己等宠臣爱妃,遣使一班男女裸体追逐游戏,狂歌滥饮,长夜不息。如同夏桀建“倾宫”,与妹喜日日宴饮,夜夜笙歌;周幽点烽火以戏诸侯,博美人褒姒一笑;纣王为了取悦妲己、追逐享乐而构筑的鹿台,敲响了成汤江山的丧钟。在美女面前,贵为天子的一国之君为纵情声色而不顾江山,自古以来屡见不鲜。昔日读(《红楼梦》,看到贾宝玉使晴雯撕扇子,以博千金一笑,想起夏桀在“倾宫”中每日命人撕裂丝绸、摔碎美玉,以供妹喜取乐,不禁顿生感慨:宝玉所为与帝王所为,应是如出一辙。幸好宝玉是个富家公子,最多也只是败了家业而已;宝玉如若是个帝王,为了美女,必亦会视江山如儿戏。所以,对于男子而言,持家与治国一样,千万不能乱了心性。

在纣王构造鹿台这样一个宏大工程中,妲己起到了怎样一个作用,已不可知。但是,妲己虽然不能左右帝王的决策,她还是负有一定的责任。明知纣王宠爱自己,言听计从,若是具有美德之心,妲己应该凭自己的魅力,吹吹枕边风,设法劝阻纣王的过度放纵,以维护锦绣江山。可惜的是,妲己也是一个贪图享乐的美女,而不是一个具有政治远见的宠妃。也许她丝毫没有想到江山社稷这一层,反而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而推波助澜。说到底,她只是一个颇具美色的凡俗女子罢了。

后宫中的妲己,她的政治影响力应是微乎其微的。因为纣王是一个强势的帝王,而不是一个懦弱的帝王。为了消除异己,他以重刑治之。凡有异己、反叛者,纣王决不宽容,或上刑炮烙,或剁成肉酱,或晒成肉干,无不令人发指,毛骨悚然。

纣王对文武百官、各地诸侯施以暴政酷刑,就是对皇亲国戚的重臣也决不心慈手软。如孔子称为“殷有三仁”的微子、箕子、比干,日:“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因为纣王的暴虐,而走向不同的命运。微子是纣王的庶兄,因纣王无道,屡次劝谏无果,惧祸出走。箕子是纣王的叔父,官职太师,在位期间,纣王拒谏饰非,其志不得。后箕子装疯卖傻以求自保,还是遭到纣王囚禁。在商周政权交替之后,他远走朝鲜,建立了“箕子朝鲜”,这是朝鲜半岛历史上第一个王朝。而比干是纣王的皇叔,位居丞相。二十岁时就以太师高位辅佐帝乙,后又受托孤重辅帝辛,乃朝中元老。《史记》载:“纣愈淫乱不止。微子数谏不听,乃与大师、少师谋,遂去。比干日:‘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争。’乃强谏纣。纣怒日:‘吾闻圣人心有七窍。’剖比干,观其心。”比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死谏君的忠臣。后周武王封比干为“国神”。春秋时期,孔子亲率弟子凭吊比干墓,挥剑刻下“殷比干莫”四字,立石于墓前。据专家考证,这是目前国内发现的孔子唯一真迹。

纣王之败,实是败在他的荒淫无道,残暴施政。在殷末衰世、天下将危之际,奸佞当道,残害忠臣,民心尽失。所以当周武王率诸侯攻打朝歌、讨伐纣王时,纣王的命运注定走向了终点。众叛亲离的纣王败至鹿台,赴火自焚,其宠妃妲己被杀。享福作乐的鹿台,最终成为一代帝王的葬身之地。

司马迁在《史记》中,没有妲己参政乱国的记载,这应该是真实的历史。许仲琳在《封神演义》中,以小说家言,把妲己妖魔化成一个惑君祸国的女子,以诠释“最毒妇人心”之观念,这是文人泼向女人的一盆污水。P11-13

后记

文学,一直让我痴迷。即使有人认为“执迷不悟”,我也依然坚持,我以为“执迷不悟”这个成语,在这里应该拆分开来,执迷,是固执地迷恋其中;不悟,思量起来确实汗颜,自从十八岁开始从事业余写作以来,历经三十多个春夏秋冬了,依然难悟文学艺术之道。

所谓“悟”,民间说法是“开窍”,当然没有那么容易。《红楼梦》中有一剂“开窍通神散”的药,是贾母用来医治宝玉“痴呆”病的,曹雪芹知道这世上没有这样一剂神药,所以就写到宝玉是佯狂发病的,为的是留住黛玉,不让主仆回到苏州去,可见宝玉对黛玉用情之深。

悟,应该是天赋与努力的结果。凡是热爱一门艺术的人,或许都有那么一点儿天赋,也曾努力付出过,但是距离恍然大悟的境界,实在是遥不可及。所以,世上真正的文学大师、艺术大师,若按总人口的比例,用得上“寥若晨星”这个成语。数不胜数的就是我们基层的文学爱好者,日常状态是白天忙忙碌碌谋生计,晚上则沉下心来爱文学,在这样的处境之下,如得悟道,殊为异数。

即使不悟,依然痴迷。这是唯一让我值得欣慰的。多少文学青年因为不够痴迷,写作的才华如同昙花一现,顿然悄无声息,转入了另一种生活轨道。

其实,痴迷于文学,是寂寞而又艰辛的事儿。

文学需要寂寞独处,静思冥想,尽管书写的文字带着作者灼热的情感与温度,但也只是无声无息地与这个世界交流和对话,更多的文字如同一滴水融入了沧海,没有涟漪,亦无踪影。文学界只有极少数、极少数的精品佳作名垂千古。

文学之路又是艰辛的,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在深井里挖掘金子。唐代苦吟诗人贾岛曾经感叹道:“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这写诗比农民耕田种地还要艰辛,大多数尘世中人一定是难以理解的。唐代诗圣杜甫说过:“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文人往往是有洁癖的,是完美主义者。两行诗句都要经过三年推敲,这是极端完美的典型。清代作家曹雪芹把时间全部耗在了那部没有写完的《红楼梦》上,“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致使书未成、人已亡,给世人留下了千古遗憾。然而,曹雪芹作为一名文学大师,他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宁可精雕细作未成之书,也决不粗制滥造一部全稿。现代作家沈从文的中篇小说《边城》,按黄永玉的回忆,沈从文握着一管毛笔,先后修改了一两百次。

因此,一个真正热爱文学的人,把文学视为生命,甚至比生命更重要,无怨无悔地付出了一生的心血。所以,这已不仅仅是艰辛,而是悲壮。

从事流水线:机械化工作的人,在辛劳一天之后,当天的工作全部结束了,身心可以彻底放松,经过一夜酣睡,体力恢复了,便又精神饱满地重复上一天的工作。  然而,对于文人来说,文学艺术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日思夜想,牵肠挂肚,始终处于焦灼、忧虑的境地。一旦从事了文学创作,便永远没有结束的这一天。

文人用艺术作品照亮了芸芸众生的精神世界,然而他们的心灵宇宙往往是悲悯情怀、苦难意识、悲观主义相互交织的精神图景。因此,几乎所有的文人都具有忧郁气质。

《红楼梦》中有歌日:“我所居兮,青梗之峰;我所游兮,鸿蒙太空;谁与我逝兮,吾谁与从?渺渺茫茫兮,归彼大荒!”这可以视为文人的精神写照:高蹈而又孤独。

那么,为什么依然有无数的人追逐文学的梦想?

印度文学大师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说过:

当文学的魔棒一触到细小的生命——一朵野花或一片绿叶时,

其强烈的光亮让帝王们黯然失色。

瞧,文学是如此美好!这就是我热爱文学、痴迷文学的理由。

即使笔下无法绽放出高贵的牡丹、鲜艳的玫瑰,所有的努力只是茫茫原野里的朵朵无名野花,然而,荒郊野外的满树繁花,以其生动而又明媚的姿态,一样怒放出春天的灿烂。

就这样,继续执迷不悟,痴迷不悔。

于乙未梅雨时节

目录

第一卷 绝代女子

 西施:沉鱼之美沉江之殇

 妲己:千秋骂名美女无辜

 貂蝉:惊世出场黯然谢幕

 唐婉:欲笺心事独语斜阑

 祝英台:生死相许化蝶双飞

 林黛玉:肠断白萍泪尽沅湘

 秋瑾:秋风秋雨碧血花开

第二卷 人文风韵

 来过,便不曾离开

 丰子恺与缘缘堂

 西湖之美

 姑苏情韵

 古越魂魄

 民国第一镇的历史风云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上海随笔

 南京,秦淮河畔的疼痛

 瓜洲古渡识沧桑

 纸上的三峡

 睡莲周庄

 无锡记忆

 海天佛国普陀岛

 中西合璧的澳门

 在维多利亚港眺望

 江南有个桂花村

 水乡泽国白荡漾

 大麻览胜

 扬子鳄,与人类同行

 港澳旅行笔记

第三卷 缤纷情怀

 浙江文人

 徐志摩:毕生行径都是诗

 博尔赫斯的月亮

 亲爱的普希金,我的好兄弟

 顾城:走不出童话的诗人

 轮椅上的“科学之舞”

 我叹文人

 再叹文人

 又叹文人

 书中识文人

 人体之美与道德幽灵

 文学与性:情与欲的舞蹈

 女性文学的风景

 从题目制作看写作的堕落

 书香芬芳润我心

 生命真好

 灯下随笔(十三则)

后记

序言

王立的文章,只要写旧文人,其笔端有绘声绘色处。不仅绘声绘色,还绘出光影与光阴,更绘出了自己的心影心迹。

王立文章有对故时的迷恋。因为迷恋,如此不合,如此怅惘。在文字里,旧人风流与今朝风月凝结成晶。

王立行文仿佛流水,读他的某些散文,感觉像流水漫过肌肤,触体或温热或清凉。王立借人迹写出内心的动情与铭心的记忆,文笔优美清新,叙述上情切感人,糅进了大量细节和议论,文章有跳脱之灵。他的散文对空泛抒情的散文和卖弄学问的散文也是突围,打破窠臼,创出蔚蓝。

散文在今天,也的确需要打破窠臼,创出蔚蓝。

优秀散文家的事业就是为了打破窠臼,优秀散文家的目标就是为了创出蔚蓝。

当代人写散文,容易闲情逸致,或者金刚怒目。闲情逸致是好事,但闲情多了,未免绵软;金刚怒目亦是好事,但怒目久了,则显沉重。

王立的有些小品,让我想起王力的有些小品——议论颇沉,不是沉重不是沉潜不是沉郁不是沉着,是手提重物的掌心一沉。龙虫并雕斋里的文章一篇篇如沉木沉香。好的书,握在手里,掌心一沉。这是感觉,好文章不过感觉。我感觉王立的文章不错。是为序。

2016.9.8,合肥,作我书房

内容推荐

王立著的《繁花满树》介绍:于旖旎繁华、面目可疑的尘间俗世,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的诗意妙境,已只是现代人一个遥远的梦想,一份内心的期待,一种人生的姿态。

在滚滚红尘中,或山水做伴,向美丽的山水间寻觅幽深清远的人文情怀;或坐拥书城,在馥郁的书香中感悟动人魂魄的艺术魅力。这一份氤氲着安谧的静好,总是带来不期而遇的欢乐。

编辑推荐

王立著的《繁花满树》介绍:王立的文章,只要写旧文人,其笔端有绘声绘色处。不仅绘声绘色,还绘出光影与光阴,更绘出了自己的心影心迹。

王立文章有对故时的迷恋。因为迷恋,如此不合,如此怅惘。在文字里,旧人风流与今朝风月凝结成晶。

王立行文仿佛流水,读他的某些散文,感觉像流水漫过肌肤,触体或温热或清凉。王立借人迹写出内心的动情与铭心的记忆,文笔优美清新,叙述上情切感人,糅进了大量细节和议论,文章有跳脱之灵。他的散文对空泛抒情的散文和卖弄学问的散文也是突围,打破窠臼,创出蔚蓝。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12:2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