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尘著的这本《公司人格论(以公司担保制度为中心)》主要研究的是公司法律制度中一个重要的制度,即公司担保制度。我国现行公司立法中构建的这一制度并不十分完善,与世界各国的立法发展趋势也并不相符。为深入研究公司担保制度,本书论述了公司人格权的一些基本内容。之所以作此结构安排,其目是想为论述公司担保制度时作理论铺垫。在对公司人格权一些基本理论进行研究后,本书对公司法中的担保制度进行了比较研究,力图找出决定这一制度模式的经济因素、社会因素,从而为我国这一现行制度的完善提供理论支持。同时,在立法机关对现有的公司担保制度修改之前,本书力图利用法解释学的方法,对现有的法律规定进行法理解释,以厘清司法实践中由于这一制度的模糊规定造成的司法困惑。
《公司人格论(以公司担保制度为中心)》共分七章。先论述公司法人具有人格的前提,接着论述公司法人人格权的具体内容。在前述论述的基础上,接着论述公司法人的人格特点,然后论述如何依据公司的人格特点来分析判断公司法人法律行为的效力,最后再论述如何修改完善我国公司担保制度的现行立法。由于公众公司对于社会影响面大,本书笔者余尘还就公众公司作了特别的说明。
绪论
一、本书选题背景介绍
二、研究意义
三、外研究现状综述
四、本书创新点
五、研究方法
第一章 法律确认公具有主体人格原因分析
第一节 人格和人格权的定义及历史内涵的演变
第二节 从个体人格到团体人格
第三节 法律赋予公人格的前提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公人格权的具体内容
第一节 名称权
第二节 名誉权
第三节 信用权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我国公的法律规定及法实践
第一节 我国公法律规定概述
第二节 公现实法困境
第三节 部门法中有关公制度立法背景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公意思表示的法理学解释
第一节 团体法律行为的法理学解释
第二节 国家民主学说对团体法律行为学说的影响
一、公历史及其意思表示
二、国家意思形成机制及民主国家国家意志形成方式
三、民主国家民主政治理论及实践对公治理模式影响
第三节 公法人机关意思表示的形成模式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公财产与相关方利益考量
第一节 公财产与公本身的利益关系
一、公财产权性质之争
二、公财产客体范围及公资本制度
三、公财产权对于公法律人格之意义
四、公对于公利益之影响
第二节 公财产与股东利益关系
一、股权性质辨析
二、公的形成或有债务对股东权益影响
第三节 公财产与公债权人利益关系
一、公资产与公债权人关系
二、公对公债权人利益的影响
第四节 公众公财产的社会属性特别分析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公的法理学解释
第一节 公的权利能力法理思考
一、权利能力及行为能力理论产生及发展
二、公法人的权利能力及行为能力的特点
三、公应当具有的权利能力
第二节 公意思表示生成过程中的国家强制
一、公从事经营行为应当具有意思自治权利
二、公法中意思自治与国家强制的平衡
三、我国公制度中的意思自治与国家强制的平衡
第三节 公效力要件分析
一、公法律行为的特点及构成要件
二、公法律主体意思表示的相关理论
三、公行为的法律性质分析
第四节 决议的性质及法律效力分析
一、公决议的性质
二、公决议对内法律效力分析
三、公决议对外法律效力分析
第五节 现行公法律制度及其成因
一、理论争议及法困惑
二、理论分歧及法困惑成因
第六节 常见病态公协议效力的学理分析
类型一:公章 程就规定缺位,未经内部机构决议的合同效力认定
类型二:公章 程就规定缺位,但经过内部机构决议的协议效力认定
类型三:决议违反公章 程规定,协议效力认定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完善我国公制度的立法建议
第一节 制度经济学关于交易费用的学说
第二节 中国现行制度的缺陷及成因
第三节 各国公制度的比较法考察
第四节 重构我国公制度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第五节 关于现行公制度修改的建议
一、应明确设立权人的表面审查义务
二、应当建立合同的公告或登记制度
三、公众公法律制度重构
四、现行法律制度的协调与统一
本章小结
本书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