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点燃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傅敏
出版社 线装书局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点燃》是一部描写林州慈善事业的纪实类文学作品。作者傅敏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向我们展示了林州慈善的发展历程,反映了林州慈善组织及其工作者的精神风貌和人文情怀。书中每个故事都是作者的真情流露,每个人物都是有血有肉的平凡人。作者把无数感人的瞬间用笔描写下来,真实而生动地记录着林州大地上一个个平凡人做的一件件“小事”,全书文字细腻,刻画生动,读者能从中感受到感受到林州人以慈善的名义点燃自己生命激情的点点滴滴。

内容推荐

一部全面反映林州市慈善工作,展示林州慈善成果,颂扬慈善工作者风采的长篇纪实文学《点燃》是林州作家傅敏历经数年、潜心创作的又一部力作。

本书分三部九章。全书以平实隽美、情感饱满的笔调,从慈善总会成立以来所走过的历程、取得的成绩,通过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动人的场面,深入浅出地进行了叙述。生动地再现了慈善总会全体成员、慈善义工组织、慈善爱心人士为林州慈善事业励精图志、无私奉献的博爱情怀。读者通过《点燃》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到,一个山区城市慈善事业从弱到强,从小到大,从林州走出河南走向全国,正在创造“慈善的红旗渠”这样一个历史时段。从而,也进一步颂扬了红旗渠故乡人古道热肠、大爱无疆的传统美德。

目录

序 林彬

引言

第一部 引燃精神薪火开启慈善阀塞

 第一章 一个暖词切入一族人的生活

 第二章 一个人的慈善棋局

 第三章 一条路从一群人的脚下走出

第二部 真情暖意融冰寒大爱林州美名远

 第四章 生命霜季苦不堪东风不语送春暖

 第五章 于无声处听春风慈善花开遍林州

 第六章 情系桑梓故土助力家乡慈善

第三部 无疆大爱赢赞誉慈善再提新标杆

 第七章 慈济众生大林州无垠善爱传九州

 第八章 思善扬善传播爱走出大山天地宽

 第九章 慈善模式引关注盛誉之下树新标

后记:见证点燃

试读章节

困难群众生活片段之四

2012年的11月23日,本已寒冷的天气里窜着一股股的北风,让人觉得这个季节的开头有些唬人,而在这天的林州市慈善总会小会议室,却室暖、心暖、气氛暖。当市慈善总会领导接过一面被救助对象赠送的锦旗之际,一位十七八岁的小伙子“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磕三个响头,口里不住地连声道谢!身边一位年长者擦着老泪说:“真没想到,真没想到啊!爷爷不亲慈善亲,慈善救了俺外孙的命。你们比俺的亲人还亲,是俺外孙的救命恩人呀!”

说这句话的那位年长者就是那个十七八岁小伙的姥爷,那个跪地磕头致谢的小伙叫付帅朝。在这样天寒地冻的日子,他们为什么冒着寒冷来给慈善总会送旗致谢意?这事还得从头说起。

付帅朝系林州市采桑镇付东沟村人,原本有个幸福的家。爷爷早年曾在外承揽过工程,手里攒下些积蓄,父亲常年在外打工辛苦一年下来也多少有个富余。平日里,他和小妹安心上学,母亲操持家务。一家人过着平静安稳的日子,在周围人眼里是个美满幸福的家庭。

帅朝自幼聪明好学,2010年中考成绩优秀,从乡下考入市实验中学,全家人为此高兴了好一阵子。他们甚至瞳憬帅朝美好的未来。2011年的元月,学校组织月考,帅朝全身心投入。那些天,他却常常感觉发烧、疲惫、四肢无力。为了考试,他勉强支撑着,直到走出考场,他才长长松了口气。然而,他的身体已力不能支,就连教室的台阶他都迈不上。母亲闻讯赶来,以为他感冒了,就带他到附近的医院简单看了看,抓了点常用药,几天过去了,仍不见好转。为了认清病因,母亲带着帅朝前往市人民医院就诊,帅朝安慰母亲说:“我平时身体很好,不会有什么大病。”

那一天,医院走廊里看病抓药的人特别多。约莫两个小时,帅朝才完成了尿检、抽血等常规性检查。帅朝疲惫地靠在走廊的排椅上等结果,不一会儿,母亲从走廊的拐角处出来,表情有些僵硬。强作笑脸地走过来说:“帅朝,没什么大事,医生建议再到大医药彻底看看。”在乘车回家的途中,母亲坐在后排,帅朝不解地问母亲:“娘,我得的啥病,还得去大医院看?”母亲说:“比感冒严重些。恐怕要耽误些你的学习。”帅朝一听说要耽误学习,心里有些不情愿,便回过身去转着脸看向车窗。母亲强压着情绪不想被眼前的儿子看到,泪水悄然滴落。

作为女人,一个十七八岁儿子的母亲,她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含辛茹苦生养的一个刚刚步入成年的孩子,他这一生才刚刚开始,咋就一下子遭遇这样大的劫难。当医生告诉她,帅朝患上的是白血病时,她一再恳求医生再仔细查查,会不会搞错。医生说:“你可以再到郑州看看,希望你能接受事实。”

帅朝的病情如一枚重磅炸弹,炸在这个平静的寻常之家。按正常估算,在骨髓配对成功的情况下,住院治疗,做骨髓移植手术全部费用下来50万元左右。而付家现有的家底还不到这个数的十分之一。这时,有人建议问问他爷爷能不能尽些力。

帅朝的爷爷早年在外承揽过几年工程,手里上百万元的积蓄可能没有,但要拿个几十万元、十几万元应该没啥问题。再说,帅朝是他的亲孙子,别人摊上这事管不管都无所谓,自己的亲孙子,自己的血脉,他肯定要管。这样,大家就把希望寄托在帅朝的爷爷那边。

帅朝的爷爷早年丧妻,后来又从外地找了个老伴儿,老两口常年在外地生活,没什么事通常不回老家。这天,帅朝的父亲通过电话向远在外地的父亲叙说了帅朝患病的情况,电话那头的老父亲听了很伤心,他说:“我们在这边商量一下,看看怎么帮助。”听起来蛮有希望,但此事不能等。帅朝的父母在家里一边东凑西借地筹备医疗费,一边与帅朝的妹妹商量去做骨髓移植手术检查。

帅朝的妹妹刚上初中,她做梦都没想到与自己朝夕相处的哥哥会患上这种让全家人揪心的病。她虽年龄小,但对哥哥有着很深的感情,当母亲与她商量,想用她的骨髓来救哥哥时,她毫不犹豫地说:“只要能救活哥哥。我就是拿命来换也应该。”母女俩抱在一起失声痛哭。

亲朋好友、左邻右舍能借的都借了,离手术的费用还有一大截。这时候,帅朝已住进医院,每天需要支出昂贵的医疗费,帅朝的父亲有些沉不住气了,便再次向父亲打电话求援。父亲一开始支支吾吾、言辞闪烁,再后来干脆连电话也关了机。一家人这才意识到帅朝爷爷那边遇上了问题,全家人傻了,咋办?帅朝躺在医院里,病不等人,这样大的费用空缺去哪儿找呀!这时,帅朝的一个本家叔叔想到通过吸引新闻媒体来向社会求助。林州报社一位记者在了解到付帅朝的情况后,在最短时间拟了一篇新闻稿件,在《林州报》刊登,从此引起社会关注。

恰在此时,林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慈善总会会长翟建周,在通过报纸获悉付帅朝的情况后非常重视,他专门批示慈善总会在最短时间内调查核实。最终经过了解,付帅朝的妹妹与他配型成功,全家已凑了近40万元手术医疗费用,还差10万元就能做移植手术。翟建周和慈善总会几位领导通过研究,决定由慈善总会拿出10万元善款,对付帅朝进行施救。这一消息对付家来说是天大的喜讯,有了这10万元钱,帅朝就能做骨髓移植,一个活脱脱的生命就会从死亡线上唤回来。

兴许是众望所归,让死神也望而却步。付帅朝在医务人员的精心努力下,移植手术做得非常成功。一个被白血病折磨得几近绝望的十七八岁小伙子奇迹般地又回到了这充满关爱和温暖的社会大家庭。

那个远在他乡,久不见音讯的爷爷内心愧疚难当。有一次来电话了,他在电话里向家里的亲人承认了一千个不是,最后说明自己多年积蓄被“家里人”管着,他说服不了“家里人”,希望老家的亲人能体谅他的难处。事已至此,原谅不原谅已没有多大的意义。

付帅朝生活中少了一个薄情寡义的爷爷,却多了一群给他爱给他温暖的慈善人。他从天津出院后要办的第一件事就是,到林州市慈善总会来向他的救命恩人当面致谢。

付帅朝说:“慈善总会就是我的家,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我的亲人,我会刻骨铭心地记在心中。”付帅朝的姥爷老泪横流,激动地说:“爷爷不亲慈善亲,慈善救了俺外孙的命啊!”

P94-97

序言

林彬

做慈善的人常常会被问到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要去做慈善?”

我的答案是,不忍心,不愿意,不希望。不忍心需要帮助的人在困境中孤立无援,不愿意对他人的苦难置若罔闻,不希望我们的社会变得麻木不仁。或许这也是每一个胸怀慈善的人都会有的心声,面对弱势群体,面对不完美的社会,一股不能平息的恻隐,渴望美好的愿景促使一代又一代的慈善工作者勇往直前。

我国的慈善文化源远流长,但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慈善事业仍如新生事物一般在摸索中前进。近年来随着“汶川大地震”、“青海玉树地震”、“四川雅安地震”、“云南鲁甸地震”等一系列突发性自然灾害的发生,激发出空前规模的全民慈善热,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巨大潜力。然而,慈善热情的忽冷忽热也反映出了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不稳定性,如何使慈善工作持续有效地进行仍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市县慈善事业的发展,更是一项艰巨且无典范参照的工程。但林州人却用自己的智慧,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用行动述说了慈善的真谛,让慈善如潺潺的红旗渠水一般,持续不断地滋润着林州大地。

善始于心。自2010年林州慈善总会成立以来,这些最朴实的林州儿女,以满腔热情,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慈善的道路上积极探索、大胆创新、高效运作,使林州慈善事业迅速发展壮大。他们一直不懈地寻找最适合林州的慈善模式,通过不断地改进,让慈善在林州更好地生长。林州人始终以“红旗渠精神”严格要求自己,短短五年时间,便将林州慈善打造成了一方楷模,成为林州又一张响亮的名片。

政府是怎样,他代表的人民就是怎样。林州慈善事业的显著发展,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正是在各个部门通,力合作,有效部署和积极引领下,逐渐形成了先进的慈善理念和多样的活动形式,建立了高度透明的信息披露机制和运作机制,搭建了广泛的公众参与平台。林州慈善可以说是在党的带领下进行的一场酣畅淋漓的战役,一群看似平凡的人,完成了令人惊叹的变革。

前总理温家宝曾说,任何一项改革都将艰苦卓绝,需要社会各界觉醒、参与和支持。慈善事业作为一项社会事业,迫切需要广泛的参与,大力的支持。无数的小流才能汇聚成江河,波澜壮阔的江河才能更有力地奔腾向前。林州各界坚定的支持,是慈善事业不断攀升的不竭动力。捐资助学,带动就业,帮扶病困,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温暖的双手。从领导干部牵头身体力行做慈善,企业家反哺家乡,以多种形式投身家乡建设和帮扶,再到全民共同践行慈善义举,林州人一步一个脚印,在慈善的原野中结结实实地踏出了一条林州大道。他们倔强正直,相信慈善的力量,不抱怨,不着急,融合各方支流,激起更多的反响。

《点燃》这部作品,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向我们展示了林州慈善的发展历程,反映了林州慈善组织及其工作者的精神风貌和人文情怀。书中每个故事都是作者的真情流露,每个人物都是有血有肉有哭有笑,如你我一般的平凡人。无数感人的瞬间,被作者用笔尖凝固下来,赋予其永恒的生命。作者真实而生动地记录着林州大地上一个个平凡人做的一件件“小事”,透过他细腻的文字和对事实深入的刻画,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每件不起眼的“小事”其实都是最重要的“小事”,感受到林州人以慈善的名义点燃自己生命激情的点点滴滴。作者本人也是林州人,是林州慈善发展的见证者,更是林州慈善的参与者,是林州全民慈善的缩影。他代表了广大文艺工作者独有的慈善参与方式:以笔尖书写慈善变迁,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慈善、关注慈善、参与慈善,让林州慈善的声音更加嘹亮,响彻世界。

五年来,千千万万的林州人以红旗渠精神为标杆,积极寻找着慈善工作的每一处落脚点,始终坚持“为民”理念和“务实”作风,在继承中发扬,在发扬的同时不断创新。红旗渠作为林州人用双手开凿的奇迹令世人赞叹,如今,林州人又将慈善浓墨重彩地写入新时代的篇章。

我们看到,随着行动规模的增大,形式的多样化,林州慈善的影响也在不断扩大。但无论飞得再高,走得再远,出发点仍是最开始的那一抹感动。爱和不忍,始终是一直以来的力量源泉。口号抵不过行动,林州人始终认为,爱家乡,爱生活,就必须真真切切地团结起来,行动起来,切切实实地解决一个又一个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让慈善发生,才能让慈善更有力的发声。

慈善,功在当下,利泽千秋,是每个人,也是整个社会最为柔软也最为敏感的触点。但是柔软,也可以成为改变这个社会的力量。随着慈善事业的不断发展,爱意必将植入更多贫瘠的心灵,成为滋养慈善生长的养料。以善养善,必将催生出一代又一代推动慈善发展的动力,涌现出一幕幕更为感人的事迹。

感谢林州,为我们演奏了一曲关于慈善,关于爱的赞歌。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副主任,河南省企业社会责任促进中心主任,《新慈善》杂志总编辑。

后记

见证点燃

五年前,也是这样一个明媚的春日。一块红色的绸布被徐徐拉开,署有“林州市慈善总会”的金色匾牌跃入人们期待的视线。从此,这件还显得陌生新鲜的事物,将以光明和温暖的名义,平添在红旗渠畔204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注加在105万林州人的生活中。

许是善缘所使,意料之外地被抽调到慈善总会来做专职宣传,从此便把很多的时日、很多精力、很多的笔墨投放在慈善这项温暖的事业中。也因此,我将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传播林州慈善,经历感悟林州慈善。

如果不是慈善的开启,可能不会有多少人知道。因为一种顽疾的缠绕,他们,那群尿毒症、白血病、脑瘫等疾病患者,那些遭遇横祸的不幸家庭,因为债台高筑无力自救,正处在煎熬中;也没有多少人会知道魏于皓、王志平、徐江英、付帅朝、牛生草、任向兵、德勇、户改香、杨勇等遭遇厄运的人所面临的困境。慈善如一根薪火,在他们生活的黑洞中引燃,以救助的形式为他们照亮了光明,送去了温暖,把他们从黑洞里牵引了出来,让他们重见天日,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

如果不是慈善的引导,他们的激情何以能燃烧成焰,积爱成山。慈善总会成立之前,林州的社会贤达、爱心人士,有善心、怀善情却常常找不准施善的时机和对象,偶尔为之也是零零星星、片片段段,发挥不了多少作用,达不到好的效果。林州市慈善总会“高规格筹划、高频率活动、高效率运作”的工作模式,给众多的社会贤达、爱心人士搭建了施爱的平台,点亮了施善的标灯,找到了精神的乐园。涌现出了李文顺、郝合兴、万福生、李建明、蔡彦周、李卫星、刘文现、闰东山、吴国强、石梅平、郭彦明、于江海等慈善家;涌现出了魏向荣、秦先启、张凤娥、杨山栋、牛玉珠、申满仓、杨蔚增等慈善人士和巾帼慈善义工服务队、慈善助医扶贫服务队等慈善组织。他们高扬慈善大旗,足迹踏遍林州大地,在红旗渠畔协奏出了一曲激情飞扬、和谐温馨的慈善浩歌。

也因为慈善的引燃,开启了林州百万民众慈善的心灵阀塞。在浓厚慈善氛围影响感染中,林州百万城乡百姓起善念、动善情、出善举,纷纷参与慈善、支持慈善、投入慈善,在全市上下掀起一波波慈善热潮。取得了全市群众参捐率80%以上、捐款累计1.86亿元、发放救助款1.69亿元、受益人数30.8万人的慈善业绩。同时,越来越多的林州人加入到慈善组织中,目前,已发展慈善义工队39支,义工人数30000人。慈善已成为美善林州的一张靓丽名片,引起越来越多的人关注。

星星之火燎燃林州,慈善之花遍开林州。在全国的慈善大视野里,林州慈善作为一个独特的现象,她的模式、她的机制、她的创新之举、她的更高远的目标和美好愿景,正在引起高端的慈善机构、慈善领导专家的关心关注,也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慈善公益单位慕名前来参观取经。一项接一项的荣誉和社会方方面面的口碑,验证着林州慈善事业的繁荣景象。

作为专门从事慈善宣传的一名慈善人,五年的所见所感,五年的慈善历史、五年的慈善业绩,五年慈善人的风雨兼程,尤其那些为林州慈善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慈善领导、慈善成员,他们一个个的身影如同一把把火炬,在我的脑际里燎燃。

几多因素使然,成书的念头愈加强烈。然而,林州慈善五年来经历的事情太多太多,感人的故事诉说不尽,需要彪炳颂扬的人物和事迹,实在不是一册书所能为。也正基于此,对于成书一直缺乏足够的勇气和信心。真诚感谢林州慈善的引领者翟建周会长和慈善总会其他领导一直不断地关爱、鼓励,才让我坚持完成了这项美好的使命。真诚感谢成书过程中帮我提建议找不足,提供资料、线索的慈善总会副会长元太红、秘书长郝云梅等慈善同事。还有在成书过程中提供其他帮助支持的领导、友人,在此深表感谢!

由于成书时间仓促,加之本人才疏学浅、笔力不见工夫,定会有错漏不足之处,诚望读者见谅!本书在编著过程中,借用了《慈善大院》《林州慈善工作探索与实践》《红旗渠慈善故事》等书籍资料,一并对各位编著者表示谢意!

作者

2015年3月25日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16: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