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闪闪的红星/红色儿童文学经典读本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作者 李心田
出版社 广东教育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红色儿童文学经典读本》展现了一代少年儿童在艰苦岁月里乐观向上、不屈不挠和舍生忘死的民族精神,描绘了红孩子们艰难曲折、可歌可泣的成长历程。作品闪烁着光明、崇高和美好的爱国主义、理想主义、英雄主义光华,是一代代中国孩子必读的成长励志读本。

让我们打开这些红色经典吧,一起回到那战火纷飞、旗帜招展的年代,回到星星和火炬光芒闪耀、少年壮志不言愁的年代……

李心田著的《闪闪的红星》是丛书之一,讲述了少年潘冬子在战争的岁月里历经风雨,坚强地成长为一个红军小战士的故事。

内容推荐

《闪闪的红星》是当代著名作家李心田为孩子们创作的儿童小说名著,根据这本小说拍摄的同名彩色故事片,家喻户晓,影响过几代少年儿童。

小说讲述了少年潘冬子在战争的岁月里历经风雨,坚强地成长为一个红军小战士的故事。小说充满了崇高、乐观和积极向上的励志精神,闪烁着一种明亮的理想和信念的光华。

目录

写给小读者的话

正文

《闪闪的红星》的书外故事

试读章节

唱着唱着,我想起那天给地主胡汉三戴高帽子游乡的事情来了。歌里不是有“打倒土豪分田地”吗?我就向椿伢子说:“你当土豪,我来打你,把你拴起来游乡吧!”

“把你拴起来游乡!”椿伢子不愿意当土豪。

我说:“你当土豪,我拿绳子来拴你。”说着我真的到家里拿了根小绳子出来,抓住椿伢子的手要拴他。

“我不当土豪,我不当土豪!”椿伢子一个劲儿地摇晃着手,并且抓起绳子的一头来拴我。我见他不愿当土豪还要来拴我,就猛一推,把他推倒了。他哭了起来,爬起来就向家里走,大声地喊着:“妈妈!”我知道把事做错了,爹是不许我欺负人的。就在这会儿,我爹来了,他从地上把椿伢子抱起来,给他擦了擦眼泪,问他:“怎么把你摆弄哭了?”椿伢子说:“他叫我当土豪,我不当。”爹笑了起来,又问:“你为啥不当土豪哩?”椿伢子说:“土豪是坏种!”爹哈哈地笑起来,说:“对啦,土豪是坏种!”正在这时,修竹哥来了。他的脸色沉沉的,走到我爹跟前说:“胡汉三跑了!”

“跑了?”爹的眼瞪得老大,忙把椿伢子放下,抽出他腰间的盒子枪,“往哪儿跑去了?我把他追回来!”

修竹哥摇了摇头:‘看样子是夜间跑的,说不定是跑县城去了。”

爹气得直跺脚,说:“早把他崩了就好了,他这样跑了,可是个后患呀!”

爹说的意思我懂一些。听大人们说,胡汉三有好几百亩田,他家里的粮食,都是穷人从田里收的,够他家吃几十年都吃不完,他还有一个儿子在外当白狗子,是个最坏最坏的大土豪。要是上一回叫他游乡之后,把他一枪崩了多好,怎么叫他跑了呢?我看看修竹哥,修竹哥对爹说:“唉,怨我们不小心,放走了一只狼。”爹拨弄了一下枪说:‘不论他跑哪儿去,我一定要把他抓回来!”说着转身要走。修竹哥拉了他下说:“现在顾不得抓他了,白狗子进攻彭岗,上级要我们赤卫队到桂溪去牵制敌人。”说着他递给爹一张纸条。爹看了看纸条,说:“好吧,我们马上出动。”他再没顾我和椿伢子,就直奔赤卫队队部去了。

在我们柳溪就能听到彭岗那边传来的枪声。我一听到一声枪响,就问妈妈:“这一枪是我爹放的吧?”妈点头说:“是的。”我听到这些枪声,心里很高兴,心想,爹一定能打死很多很多白狗子。妈这两天也特别忙,她和一些妇女们照顾那些从前方抬下来的受伤的红军叔叔,给他们喂饭呀,喂开水呀,夜里都不回家。

第三天早上,我和妈妈正在家里吃饭,忽然西院的吴三姑走来,在妈耳边小声说了些什么,妈丢下饭碗就向外走。我喊妈,妈也没理我。我也丢下饭碗跟着跑了出来。妈直奔胡家大院,我想,一定是有动手术的了,红军的医生就在那里。

我跟着妈妈跑进大院的东屋一看,见架起的门板上躺着一个人,那正是我爹。爹见我们来,一折身坐了起来,我见他一下子瘦了很多,眼睛显得更大了。妈急促地问:“你受伤了?”爹点点头:“没什么,左腿上钻进去个子弹。”说着他把身子翻了一下,把左腿向上搬了搬,这时我才见到他的左面裤腿全让血染红了。我哇的一声哭了起来。爹见我哭,有点烦,说:“哭什么?别哭,再哭就出去!”我想不哭,可是又止不住,便偎在妈妈的身边,嘤嘤地哭着,怕爹撵我出去。妈妈轻轻地卷起爹的裤腿,我见爹的小腿上缠着纱布,纱布也让血染红了。这时,一个红军医生走了进来。他和妈一起把爹腿上的纱布解下来,然后看了看受伤的地方,又摸了摸,向爹说:‘幡队长,你腿里的这颗子弹要取出来呀!”爹说:“取嘛,在里面又不能生崽。”说着还笑了笑。医生让妈妈站开了点,他就动手给爹洗伤口,要取出那颗钻在腿里的子弹。我躲在妈妈的身后,又想看,又不敢看。

P004-006

序言

写给小读者的话

徐鲁

亲爱的少年朋友们,当你们打开这套书,看到的是一代代早已远去的少年的背影,是生活在烽火岁月和艰苦年代里的一代代中国少年的成长传奇。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经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精神特征,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理想追求。但无论是处在哪个时代的少年人,有一点却是共同的,那就是:都拥有梦想,都富有朝气和力量,都追慕和崇拜英雄人物,都愿意以美德为邻、与高尚为伍,都深深地爱着我们美丽的祖国母亲……

在那些异常艰难的生活环境里,在兵荒马乱、炮火连天的岁月里,在凄风苦雨、长夜漫漫的成长道路上,这些曾经和自己的祖国、民族、亲人们一起受苦受难的孩子,他们一个个从懵懂、幼稚而渐渐走向成熟,由胆怯、弱小而变得勇敢、坚强,直至成为敢于战斗、勇于担当的少年英雄,成为富有远大理想、富有崇高信念的“红孩子”。为了保卫自己的家乡和亲人,为了民族的自由和解放,为了新中国的到来,他们用各自殷红的少年热血和无私的心灵,谱写了一曲曲壮丽澎湃的生命之歌。

这套书精选了当代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们在不同年代里创作的,大多以“红色少年”为主人公的,包括《闪闪的红星》《长长的流水》《两个小八路》《小英雄雨来》《小游击队员》《微山湖上》《小砍刀的故事》《绿色的远方》《刑场上的婚礼》《野妹子》等10部儿童小说名篇。

小读者们今天来阅读这些作品,不仅可以看到在新中国诞生前,我们的祖国和人民在外国侵略者的践踏和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下,所经受的种种苦难与艰辛,也可以认识和感受到凝聚在那一代少年儿童身上的一种乐观向上、不屈不挠和舍生忘死的民族精神,认识和理解生活在旧中国的一代代同龄人艰难曲折的成长历程。

我们崇拜英雄、呼唤英雄、寻找英雄,首先应该正确地认识和理解英雄。真正的英雄,永远是热爱自己的祖国和人民的人,是敢于担当、勇于奉献、无私而无畏的人!他们不仅因为拥有坚强的毅力而伟大,也因为承受过太多的艰辛和困苦而伟大。

当然,这样的生活,这样的童年经历,不可能再在今天的孩子们身上发生了。但是,“忘记了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让今天的孩子们重温过去的峥嵘岁月,勿忘我们的祖国和民族曾经有过的屈辱和苦难,牢记我们的祖辈和父辈为之奋斗的那些理想和信念,却是十分必要的。阅读这样一些“昨天的故事”,孩子们将懂得,今天的和平、安宁和幸福的日子是多么的来之不易,祖国的新生,人民的幸福,大地上的和平,还有孩子们的欢笑……都是无数的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用自己的生命换来的。

选进这套丛书里的每一部作品,都是主题积极向上、故事感人、语言优美、对话生动的儿童文学名篇,是影响过新中国几代小读者的“红色励志经典”。这些作品的作者对战争的年月和苦难的童年都有着亲身的经历和体验,其中许多故事都来自作者和他的少年伙伴们真实的经历。因此,阅读这些作品,我们会感到格外的真实、格外的可信。在这些红色少年身上,也正体现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舍生取义、不畏强暴、敢于担当、善良无私的崇高品质。透过这些作品里曲折离奇的故事,我们将看到闪耀在苦难的年月里的,中华民族那温暖和明亮的人性的光华。

中华民族从来就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是一个团结友爱的大家庭,热爱祖国,团结齐心,热爱理想,热爱劳动;自强不息,助人为乐,勇敢自信……既是伟大的祖先留给我们的美德,也是一代代“红孩子”留给我们今天的同龄人最好的精神财富。这些伟大的美德、高尚的心灵和感人的励志小说故事,就像珍贵的金子一样,将伴随着今天的孩子成长,长成富有美好的感情、坚强的毅力,富有智慧、力量、理想和信念的一代新人。“红色少年别样红”。什么是无私和崇高的精神?什么是伟大的信仰和理想?这些红色少年的故事可以告诉我们一些最真实、最完美的答案。

那么,请打开这些“红色经典”,让我们一起回到那战火纷飞、旗帜招展的年代,回到星星和火炬光芒闪耀、少年壮志不言愁的年代……

后记

《闪闪的红星》的书外故事

李心田

1961年,我在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了《两个小八路》。责任编辑李小文同志约我再给孩子们写一本书。我答应了。于是便开始了《闪闪的红星》的创作。

写这本书,当时有这样几个依据:

一、我在部队文化速成中学当教员,军区司令员许世友的儿子许光、政治部主任鲍先志的儿子鲍声苏,都曾跟我学文化。他俩都是长征前留在家乡、全国解放后找到父亲的。

二、江西根据地有一位红军,长征时给家中留下一顶帽子,帽子里有他的名字。后来,这位红军的儿子拿着这顶帽子找到了他的父亲。帽子上那颗红星紧紧地吸引了我。

三、抗日战争期间,胶东地区有一个女青年,她十七岁便入了党。就在她入党的第二天,为了开辟新区,和敌人作了英勇斗争,后来被捕了。敌人把她吊在树上用火烧,她高喊口号,壮烈牺牲。虽然她只有一天的党龄,但她的生命闪着共产主义光辉。

四、在一本杂志上读到董必武同志对青年们的谈话,其中提到毛泽东同志原有三个孩子,长征时丢在白区,曾在上海流浪过,后来经过组织上的努力,三个孩子只找回两个,其中一个丢失了。

这一辈人的童年,充满着多少挣扎与苦斗啊!为了不忘记这一些,并把它告诉给后人,就是我写作《闪闪的红星》的初衷。

那时,我是部队文化速成中学的教员,在“高等教育教师进修班”教“文艺理论”和“中国古典诗歌”两门课,工作紧张而又吃力,业余时间极少,所以这本书稿一直写了两年多,到1964年才完成。稿子誊清后,题名《战斗的童年》,寄给了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当时,李小文同志不在社内,过了一段时间,由另一位同志给我写了封信,谈了修改意见。此时,我已调到军区前卫话剧团任编剧,被派到部队当兵,代职,一去就是九个月,也就无暇改稿。到了1965年,“文革”前夕,楼中风满,已是山雨欲来了。我考虑到我这部小说中有不少是写“人情”“人性”的,怕遭到批判,便连写两封信给中国少儿社,要求把稿子退还我。社里当时已很谨慎,便把稿子退还我了。

不久,“文化大革命”就开始了。当时文工团规定,所有人员的作品一律上交,不许私留一个字,违者受党纪处分。我面对自己的一堆书籍和手稿,很是惶恐,又十分爱惜自己花两年多时间写的《战斗的童年》。为两全计,在交这部稿子时,我把手稿交了,把誊清稿留了下来。那时兴烧书,我怕一把火烧了,几年的心血就化为灰烬了。

果然,交上去的稿子,连同别人的书籍、文字,在院子里堆成一堆,全烧了!烧时,我亲眼看到的,心中还说:“文章误我,我误青春。”以后再不写了!

“文化大革命”期间,因我是新到话剧团的,又长期深入部队,革命群众对我意见不多,没受多大折磨。1970年,军区成立“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我任创作室副主任。初夏的一个上午,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编辑谢永旺同志(后曾任《文艺报》主编)来约稿,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把劫后余生的《战斗的童年》交给了他。他当时在下榻的山东宾馆看了,第三天即明确地向我说,他个人认为可用,但要带回去研究。

……

因为国务院文化部有人写大字报揭露这件事,以致传到国外,法国的“笔会”给我国发来一份明码电报,要声援被迫害致死的李心田。

事情传到了总政文化部,他们向济南军区打听,回答说,李心田活着,没事。怎么把李心田生存的消息披露呢?就找来摄影记者吴云龙为李心田拍深入生活照,并很快把这些照片在《解放军画报》上整整发了一大版。

唉,说起来也真叫人后怕!一部文学作品会有这么曲折的命运,这不也正是那个时代的写照吗?

二十多年过去了,《闪闪的红星》经受了时间的考验。作为电影,它是百部爱国教育影片的一部,不断与观众见面。1982年3月4日,《文学报》在《我国优秀文学作品走向世界》中报道,《闪闪的红星》有十种外文版,是有译文的最多的一种。去年,我的一位朋友去南非,他说在那儿见到西班牙文的《闪闪的红星》,那就又添了一种译文。在国内,除人民文学出版社有三种版本外,1991年,江西的21世纪出版社的“红领巾书架”印了两版。1996年,花山文艺出版社出了一套“代代读儿童文学经典丛书”,《闪闪的红星》也收入其中,已印了多次。1999年,建国五十周年的时候,《闪闪的红星》获“新中国建国五十周年山东省优秀儿童文学奖”特别奖(奖金五千元)。

为了向建国五十周年献礼,上海歌舞团将《闪闪的红星》改编成大型舞剧,由著名舞蹈家黄豆豆扮演潘冬子。国庆节期间,《闪闪的红星》作为献礼节目在上海演出了数场,观众反映良好。为了使这部舞剧更臻完美,该剧组正进一步加工提高。不久,《闪闪的红星》将以另一种艺术形式出现在观众面前。

不论走到什么地方,四十岁左右的人都会向我说:“李老师,我们是看你的《闪闪的红星》长大的。”接着就说起读小说、听广播、看电影的情形,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这是对作者最大的奖励。每逢此时,我都由衷地说声:“谢谢!谢谢!”

1999年12月28日,济南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12:2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