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才集”的出版,确定了以高素质青年学者为写作对象的方向,又首创了集、传结合的编撰方式,为优秀的青年古典文学学者们搭建了一个极为难得的展示平台。
丛书选择的人物必须是真正的文学艺术奇才,既有奇文、奇画,还得有奇事,又得在文学艺术史上站得住脚。
这本刘芸著的《奇才嵇康--卓绝何为》是其中一册,讲述了他的故事。
| 书名 | 奇才嵇康--卓绝何为/奇才集 |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 作者 | 刘芸 |
| 出版社 | 山西教育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奇才集”的出版,确定了以高素质青年学者为写作对象的方向,又首创了集、传结合的编撰方式,为优秀的青年古典文学学者们搭建了一个极为难得的展示平台。 丛书选择的人物必须是真正的文学艺术奇才,既有奇文、奇画,还得有奇事,又得在文学艺术史上站得住脚。 这本刘芸著的《奇才嵇康--卓绝何为》是其中一册,讲述了他的故事。 内容推荐 嵇康善文,工于诗,风格清峻。他注重养生。曾著《养生论》。有《嵇康集》传世。他的作品反映出时代思想,并且给后世思想界文学界带来许多启发。其人格魅力令他在当时亦属名士,被袁宏称为“竹林名士”之一,他的事迹与遭遇对于后世的时代风气与价值取向有着巨大影响。在他身上集合了政治人物、文化人物等多重属性,后世学者对他的解读也趋于多元化。 这本刘芸著的《奇才嵇康--卓绝何为》讲述了他的故事。 目录 第一章 无羁少年 第一节 三国鼎立谁争雄 第二节 嵇山灵秀育名士 第三节 襁褓丧父赖母兄 第四节 博学多通好老庄 第二章 崭露头角 第一节 嵇喜从军四言送 第二节 明帝托孤遗隐患 第三节 每思郢质遇秀安 第四节 论养生子期作难 第三章 锋绽洛阳 第一节 洛阳玄谈正始音 第二节 声无哀乐驳秦客 第三节 联姻曹氏始入仕 第四节 钟会初访挪著作 第五节 曹爽夺权弦欲绝 第四章 竹林之游 第一节 遇涛籍契若金兰 第二节 竹林嘉友遗世游 第三节 宅有吉凶忆东野 第四节 典午之变嘉会散 第五章 非薄周孔 第一节 时世艰危卜心疑 第二节 废司马夏侯殒命 第三节 擅行废立专自由 第四节 曹髦论学议管蔡 第五节 淮南三叛魏势竭 第六章 避难河东 第一节 钟会再访埋祸端 第二节 辞征召避难河东 第三节 隐世游仙侣孙王 第四节 千里寻师历艰辛 第五节 慈母辞世返故居 第七章 广陵绝响 第一节 曹髦被弑潜龙殇 第二节 绝交山涛明立场 第三节 吕安事件受牵连 第四节 狱中幽愤述中怀 第五节 临终殷勤诫幼子 第六节 东市临刑广陵绝 第七节 千年遗响有知音 试读章节 随着实力的增强,曹操在朝廷礼仪方面所获得的优待也与日俱增。汉建安二十二年(217)四月,汉献帝诏令曹操设置只有天子才能使用的旌旗,出入皆依天子之礼,所经道路设侍卫警戒,禁止行人通行。同年十月,献帝又诏令曹操头戴像天子那样悬垂有十二根玉串的礼帽,乘坐只有天子才可乘坐的金根车,前驾六马,车后跟随五时副车。可以说,这时的曹操虽无帝王之名,却有帝王之实,距离帝王之位仅有一步之遥。在古代,帝王之尊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啊。如今,曹操要夺取帝位,宛如捅破一层薄薄的窗纸,只要伸出手指,轻轻一戳,帝王之位便唾手可得。 然而,直到曹操去世,他也没有将众人所觊觎的帝位据为己有,而是以一个汉朝臣子的身份走完了自己波澜壮阔的一生。曹操为何至死都没有称帝?也许谙于权谋的曹操深知,在传统的忠君思想面前,贸然称帝将会给政敌一个舆论上的借口,使自己陷人“不忠”的被动局面;又或者正如他多次自明本志所言,曹操并无代汉自立之心,只不过想辅佐汉室,做个“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周文王罢了;再或者,对于一向讲求实际的曹操而言,只要掌握了朝政实权,区区一个皇帝的虚名又算得了什么呢?不管曹操是出于何种心思,总之,如今那近在眼前的帝王之位,成了留给继任者的最醉心的诱惑。 ’并不是每个臣子都甘于屈居人臣之位,更何况,现今的皇帝汉献帝早已名存实亡,而曹操的继任者魏太子曹丕则凭借其父打下的基业,成为国家的实际掌权者。是取而代之,还是屈居下位,这是曹丕无法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也许,这个问题对曹丕而言,根本就不成为问题,因为时间很快便给出了答案。建安二十五年(220)正月,曹操病逝于洛阳。同年十月,曹丕便自导自演了献帝禅让这一出好戏。曹丕觊觎皇位,又不想自己落下篡逆的名声,于是逼迫汉献帝仿效古代尧舜禹禅让的故实,以禅让的形式,让位于己,有名无实的献帝只得听命。曹丕受禅称帝,改国号为魏,定都洛阳,延绵了四百余年的刘汉王朝由此终结,中国历史正式进入三国时期。 回眸那渐行渐远的大汉身影,纵然满目疮痍,纵然生灵涂炭,纵然分崩离析,历史依然要坚强地向未来延展。它悲怜地看了看这广袤大地上不时燃起的战乱纷争,沉重地叹了口气,又抬头望了望这无垠的苍穹,终于又挪动笨重的脚步,向着统一安定的远方艰难走去。告别了大汉时期那高昂矫健的步伐,历史的步调显得有些步履维艰,恰如一个身患重病的青年,足音中满是深沉的叹息。可是尽管如此,它依然不肯放弃,坚忍执着地向着心中的方向前进。 魏国建立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221年,汉皇室后裔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因为其政权主要以蜀地为根据地,所以多被称为“蜀”,又称之为蜀汉。魏黄初三年(222),为加强孙曹联盟,孙权请曹魏封自己为吴王,名义上作为曹魏藩国的吴国由此建立,黄龙元年(229),孙权称帝,国号吴,三国鼎立的局面最终形成。曹魏雄踞北方,推行屯田制,兴修水利,安抚流民,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军事力量不断增强;蜀汉以天府之国成都为中心,经略西南,制服蛮夷,抗衡曹魏;孙吴则以中国东南为重心,发展经济,充实武力,或联蜀以抗魏,或合魏以拒蜀。三国鼎立,逐鹿中原,“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盛衰无常,分分合合,谁才是最终笑傲群雄的王者,历史将冷眼以待。 魏文帝黄初四年(223),历史的足迹步人三国时期已有四年之久。这一年,或多或少,都将成为历史应该记住的一年而载人史册。 这一年四月,蜀汉的开国皇帝刘备在永安宫病逝,成为三国中第一个驾崩的皇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孙权联合曹操阻击关羽,结果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最后被孙军所擒杀。关羽是刘备的心腹,为了给关羽复仇,建国不久,刘备即挥师南下,发兵讨伐东吴,这就是夷陵之战。可惜刘备虽然复仇心切,战事却屡战屡败,损失惨重,最后不得不退至永安。黄初四年四月,刘备还未来得及返回成都,就在白帝城附近的永安宫中病逝,留下智力未全的太子刘禅和忠心耿耿的贤相诸葛亮。P3-5 序言 四年前的深秋,出版人孙轶女士约我去北京,参与一套史书的策划。有两天时间,大家聚在东四八条的一座四合院里商议,吃过晚饭便沿着胡同走走。临行前,又遇到了山西教育出版社的雷社长,孙女士拿来纸笔,要我给教育社再策划一套选题,我就写了“奇才集”三个字,又开列了一串古人的名录。没想到两位老师一看便认为可行,史书的事后来暂缓,这套“奇才集”倒排上了日程。 丛书的策划要点在于选准要写的人物,回昆明后我再三斟酌挑选,以确保所选名录品质。标准必须是真正的文学艺术奇才,既有奇文、奇画,还得有奇事,又得在文学艺术史上站得住脚。精选出来的十多位人物均为一流,数量上已具丛书规模。 我做个策划案容易,孙老师他们组起稿来就费劲了。之后的一两年她都在操持这件事情,确定了以青年学者为班底,以前所未有的集、传结合的方式来编撰,既是原创,又兼顾阅读的雅俗,还可推出一批新面孔,显示一种新笔法,创造一个新方式。 以往有关中国古典文学的出版,都是集、传分开的,集是集,传是传。这次我们将集、传结合,非但形式新颖,重要的是能满足更多读者的实际需求,让他们一册在手,便能读到一位天纵文艺奇才的人生与作品。 选择青年学者来撰写,是想呈现一种新面貌。老学者有功底,学f.-j扎实,他们的研究与书写偏重的是历史和政治,行文严肃。而青年学者注重的是品读和鉴赏,是文学和艺术本身。加之网络时代到来,写作和阅读都要有相应的快感,活泼的语言对读与写来说,均必不可少,这也是青年学者们的优势。 在策划案通过的两年之后, “奇才集”的书稿陆续出现在我面前。前十部稿子,均由我逐字逐句地修改删补,每改完一部还要写几百字的审读意见。从书稿的情况来看,基本上达到了策划的要求,青年学者们清新活跃的笔调,一改史传人物生平考证和背景说明的繁杂、沉闷,让读者把注意力更多集中到了人物的生活与创作的情节上来。 文艺家与政治家或企业家不同,尤其是被称为“奇才”的天才诗人、哲人和画家,他们往往个性张扬,注重自我,个人生活也富有戏剧性。政治家与企业家的人生,与社会、现实和历史关系密切,他们的“作品”,就是他们在社会历史现实中的作为。而文学家、艺术家们的人生,却大都在孤独中进行着自己的文化创造,社会历史现实对他们而言,关系时常并不是很直接,或者只是他们的人生与作品的注脚。 “奇才集”的出版,确定了以高素质青年学者为写作对象的方向,又首创了集、传结合的编撰方式,为优秀的青年古典文学学者们搭建了一个极为难得的展示平台。而山西教育出版社编辑们过硬的职业素养,那种为一个字查遍所有诗词版本的功夫,更确保了这套丛书的品位和质量。 张宇光 2016年5月于昆明翠湖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