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国走笔:日本文化之旅》是日本文学翻译家陈德文阶段性日本文化之旅的结集,亦包括其旧作《我在樱花之国》《花吹雪》和《樱花雪月》中部分有关日本题材的游记散文。陈老将目之所见、心之所感述之于文,让人体会到一位日语翻译家对中日友好和文化交流的热忱之心。
| 书名 | 岛国走笔(日本文化之旅)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作者 | 陈德文 |
| 出版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岛国走笔:日本文化之旅》是日本文学翻译家陈德文阶段性日本文化之旅的结集,亦包括其旧作《我在樱花之国》《花吹雪》和《樱花雪月》中部分有关日本题材的游记散文。陈老将目之所见、心之所感述之于文,让人体会到一位日语翻译家对中日友好和文化交流的热忱之心。 内容推荐 《岛国走笔:日本文化之旅》是陈德文阶段性日本文化之旅的结集,收录了其1978年起的精彩纪游文字,包括其已出版散文集《我在樱花之国》《花吹雪》和《樱花雪月》中部分有关日本题材的游记散文。 陈德文的足迹遍布日本各地,所到之处多与日本经典文学作品、作家颇有渊源,所见所思亦多从文学、文化角度出发,是一部有深度、有文采的散文集。 目录 富士山纪行 镰仓秋思 京都风情 熏风暖雨奈良城 浅草漫记 姬路记胜 鹫羽山听涛 千曲川文学漫步——追寻岛崎藤村的踪迹(一) 春风骀荡木曾路——追寻岛崎藤村的踪迹(二) 古殿的秋祭 我想起小诸 岛国一月游 小石川后乐园记 唐招提寺一日 信浓之旅日记 在日本看相扑 乌鸦 五月春日井 漫步上野 伊豆散记——川端康成诞生100周年祭暨文学研讨会巡礼 伊豆温泉记 琵琶湖和比睿山 嵯峨野漫步 岛国八月半 拼死吃河豚 夏游热海 从东京到箱根 暮秋,在广岛和平公园 冲绳掠影 秘境北海道 伤心春帆楼 福冈志贺岛记 古都掇拾 飞舟保津川 奈良鹿话 神户的须磨 松江游记 津和野一日 闲话地铁 铁路王国 风雨移情阁 伊势散记 南信州之旅 下吕一瞥 欧风小豆岛 温泉的意趣 感受雪国 长崎情思 四国行 记住历史的一瞬——广岛、长崎“原爆”遗迹巡礼 悠悠但马 日光四题 小诸,我的记忆 畅游日本海 高原散策 九州杂记 红叶香岚溪 夏威夷日记 三保松原畅想 访藤野严九郎纪念馆 后记 试读章节 镰仓秋思 潇潇夜雨,洗净了盛暑的余热,江南的气候变得凉爽多了。当我合上书页,从案上抬起头来的时候,忽然,一片潮润润的树叶飘到我的面前。我转眼眺望窗外,天空云消雾散,月朗星稀。楼房前的银杏,一树金色,那玉扇坠般的叶子不时被秋风吹到屋内来。这秋夜美景,触动着我心中的无限情思,我不由联想起两年前访问日本古都镰仓的欢乐日子。 那是十一月中旬,我们由横须贺经逗子去镰仓。日本友人为了使我们尽情浏览这湘南风光,特地把车子开得很慢很慢。遇上好地方,我们干脆随意徜徉,或爬一段山岭,或钻一阵丛林,心情十分快活。 镰仓位于神奈川县的湘南海岸,同京都、奈良等地方一样,是历史悠久的古都,也是著名的游览胜地。这座古城给我的第一个印象是寺院和古迹甚多,真可谓神光壮丽,洋洋大观。仅我记得的就有“镰仓五山”、鹤冈八幡宫、镰仓大佛、长谷观音等景胜之地。走进这些古色古香的寺院,你会感到正像《洛阳伽蓝记》中记述的那样:“丹素炫彩,金碧垂辉”,“飞梁跨阁,高树出云”,真有些使人目不暇接呢。日本朋友说,在古代,每逢祭祀、过年或其他喜庆之日,寺院里常常举行法事和各种纪念活动,宝马雕车,不绝于途;晓钟暮鼓,声闻遐迩。最富有佛教色彩的莫过于高德院的青铜大佛了。这座铜雕高约十一米,重约一百二十吨。整个佛像趺坐在两米多高的台基上,意态安详,若有所思。传说七百年前,有个僧人名叫净光,募集民间资金,花了十五年工夫,筹建了这座阿弥陀佛像。佛像左侧有小门通人佛体内部,佛体中空,备有扶梯,可同时容纳四五十个游客,援梯而上,登达佛顶。整个雕像工艺精巧,形象生动,特别是那纹理清晰的服饰,衬托着饱满、丰盈的体态,疏密有致,相得益彰,充分体现了日本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 告别大佛像,踏着鹅卵石铺成的光洁的道路,我们来到热闹非凡的鹤冈八幡宫。说来凑巧,那天正赶上“七五三”节。在日本,每年十一月十五日,七岁的女孩和五岁、三岁的男孩都换上节日的盛装,由父母带领到附近的神社参拜、游玩。一进大门,我就看到一辆色彩缤纷的食品车,停在“圣水”池旁边。老板穿着白制服,热情地招徕顾客。短幔上绣着“日中友好——天津甘栗”的字样。暮秋时节,银杏树金黄的落叶撒满了庭院。我们夹杂在喧闹的孩子中间,沿着香烟萦绕的石阶跑上跑下。这时,我看到一个女孩子,穿着红色的绣花和服,束着高髻,头发上盘着红珠子,脚上趿着红木屐,简直是个红孩子,蹦蹦跳跳,像一团跃动的火焰。 钟声在浩渺的秋空里回荡,当我离开“国宝馆”的时候,衣角被人牵动了一下,回头一看,正是那个红衣女孩!她深深地向我鞠了一躬,问道:“中国叔叔,让我们合影留念,好吗?”“当然好呀!”我不禁脱口而出。红孩子一声呼唤,别的孩子也一齐围了过来,像快乐的小鸟在我们身边欢叫。于是,我们每人都得到了一张颇有意义的纪念照。红孩子又飞跑出去,过了好一阵,才拿着胀鼓鼓的“祝袋”来到我们面前,兴奋地说:“请把这带回去,送给中国小朋友尝一尝,愿两国小朋友团结起来,为日中友好运动贡献力量。”我打开一看,嗬,糖炒栗子!还热乎乎地直冒气哩。红孩子告诉我,她的父母都是神奈川县日中友协的成员,十多年来,父亲为发展两国人民的友好事业东奔西走,他亲自在街头炒卖天津栗子,向日本人民宣传新中国的革命和建设成就。那一天,他刚从广州交易会归来,一放下行李就驾着货车来卖货了,听到这里,我对那位在大门口卖栗子的日本朋友产生了由衷的敬意。这一颗颗板栗呵,华北平原的风霜雨露,滋润你长大成林,日本人民辛勤的劳动,使你变成人人欢迎的食品。祖国的小朋友呵,尝尝这袋糖炒栗子吧,尝尝两国人民的友谊有多香,有多甜! 傍晚,我们沿海滨返回横须贺,车窗外面,秋水长天,一望无垠。夕阳映照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形成一条五颜六色的彩练,随着我们的汽车飞动,飘舞。呵,这光辉灿烂的海景,不正象征着中日友好事业的锦绣前程吗? 1978年6月 P4-6 后记 《岛国走笔》是我目前阶段性日本文化之旅的结集,包括《我在樱花之国》《花吹雪》和《樱花雪月》中部分有关日本题材的游记散文。《我在樱花之国》1993年6月由译林出版社出版,前辈散文名家刘白羽先生为之作序,收入1978年至1993年间的作品。此书印数很少,发行范围也很小,几乎没有走向社会,一部分作为赠阅,局限于朋友熟人圈内。但我对它有所偏爱,因为初期外访,处处充满新鲜和好奇;白羽先生的序写得热情洋溢,本身就是一篇范文,虽说有意提携后学,有些话却是说到我的心里,使我很受鼓舞。散文家郭风先生读罢《在东山魁夷家里做客》,因具有同感而著文推荐,同样是难得的鞭策和激励。 《花吹雪》成书于新世纪初,2001年12月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内容比较驳杂,我将其中记游部分摘人本书。当时我已受聘来日担任爱知文教大学专任教授三年之久,观察日本社会和人事的角度变了,程度也有所加深。有些是当作抒情散文着意写成的。例如《乌鸦》《五月春日井》等,我自己也比较满意。 《樱花雪月》问世于2010年,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老友谢大光作序。内容几乎都是记游文字,原来的题名就是《岛国走笔》,出版社大概嫌这一书名太一般,建议用《樱花雪月》。老实说,我有些保留,觉得这名字过于俗艳,但也就默认了。 我自幼喜欢文学,尤爱散文。我的译作中散文占了很大比重。有些日本名家的译作,如川端康成的《我的伊豆》、东山魁夷的《听泉》和《一片树叶》,以及德富芦花、永井荷风的许多篇章,被选人各种语文教材,受到广泛传扬,我为此深感欣慰。 至于我自己的散文写作,不值一提。但我有个癖好,新到一个地方或经历一件事情,目有所见,心有所感,觉得应该记录下来,于是就述之于文,力争发表出去。 《岛国走笔》中只有写夏威夷的那篇例外,但想到夏威夷也是岛,没有离题,也就安心了。 流光无端催人老,黑发少年,朝如青丝暮如雪。喜寿无喜事,生来忧烦多。仅以自作自献,聊慰吾心。 最后,我深深感谢任利剑教授和金鑫荣社长,在他们二位先生热情的关照、督促和协助下,此书始得以顺利出版。 陈德文 2016年岁暮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