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贪婪时我们恐惧,别人恐惧时我们贪婪。成功的投资与其说取决于智商,还不如说取决于自律。
晨天编著的《崛起之沃伦·巴菲特》是关于沃伦·巴菲特的一部自传,本书从初始、创业、崛起、守护四个阶段来展示 沃伦·巴菲特,他是全球著名的投资家,从事股票、电子现货、基金行业。
| 书名 | 崛起之沃伦·巴菲特 |
| 分类 |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
| 作者 | |
| 出版社 | 汕头大学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别人贪婪时我们恐惧,别人恐惧时我们贪婪。成功的投资与其说取决于智商,还不如说取决于自律。 晨天编著的《崛起之沃伦·巴菲特》是关于沃伦·巴菲特的一部自传,本书从初始、创业、崛起、守护四个阶段来展示 沃伦·巴菲特,他是全球著名的投资家,从事股票、电子现货、基金行业。 内容推荐 晨天编著的《崛起之沃伦·巴菲特》结合巴菲特投资伯克希尔、GEICO、《华盛顿邮报》、可口可乐、吉列等企业的经典案例,从客观的角度分析其投资理念与原则,展示巴菲特如何依靠自己独特的投资策略,创造巨额财富,给予读者启示。 目录 初始 家族的影响和父母的熏陶 卖可口可乐的小商贩 8岁开始了解股票 聪明勤奋的学生 13岁离家出走 中学时的金融冒险 本·格雷厄姆的启发 创业 失意格雷厄姆·纽曼公司 合伙公司的成立和解散 买个价值49美分的账簿 早期合伙经营公司阶段 在崩盘前解散合伙公司 初次接触伯克希尔 雪茄烟蒂式的投资 不断进行收购的伯克希尔公司 伯克希尔的发展 五位数的股票价格 令经纪人难堪的股价 “高不可攀”的股票价格 格林内尔学院:投资方面的一场教育 卖掉10%英特尔原始股 9·11中损失22亿美元 伯克希尔·哈撒韦保险 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光身子 浮存资金所具有的价值 保险和再保险公司 巴菲特的“赔本”生意 崛起 永远投资“高概率事件” 不熟不做,不懂不买 投资最为重要的东西就是“价值” 保住本金的关键——“安全边际” 三个神奇的滚雪球故事 可口可乐:投资13亿美元,盈利70亿美元 政府雇员保险公司:投资0.45亿美元,盈利70亿美元 华盛顿邮报公司:投资0.11亿美元,盈利16.87亿美元 吉列公司:投资6亿美元,盈利是37亿美元 大都会美国广播公司:投资3.45亿美元,盈利21亿美元 中国石油公司:投资5亿美元,到2007年持有5年,盈利35亿,增值8倍 守护 一夜暴富的可能性 耐心等待机会 成功的投资取决于自律 恐惧与贪婪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试读章节 家族的影响和父母的熏陶 1930年8月30日,天气闷热潮湿。6磅重而且早产了5周的沃伦·爱德华·巴菲特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沃伦·巴菲特的父亲霍华德·巴菲特有三个孩子——大女儿多丽丝,小女儿罗贝塔,巴菲特排行老二,是唯一的儿子。 在巴菲特两岁时的照片上,他是个结结实实、皮肤白皙的小家伙。他穿着系白鞋带的小靴和白色短袜。一只手里握着一个立方体形的积木,浅浅的笑脸,深深的双眸。 巴菲特说:“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各方面的条件就很优越。我的家庭环境很好,因为家里人谈论的都是趣事;我的父母很有才智;我在好学校上学。我认为,我的父母是世界上最好的。这非常重要。我没有从父母那里继承财产,我真的不想要。但是我在恰当的时间出生在一个好地方,我抽中了‘卵巢彩票’。” 巴菲特认为,父母的影响和家庭熏陶对他的一生影响极大,他在恰当的时间出生在一个恰当的地方,就好像他抽中了“卵巢彩票”一样。 关于这一点,必须从他的家族尤其是他的父母谈起。 17世纪,巴菲特的祖先为了躲避宗教迫害,从法国逃到美国,在美国亨廷顿从事种植业,后来则从事纺织业。几代人过去后,这个家族迁移到刚刚成为铁路枢纽中心的奥玛哈,在这个小镇上开了第一家杂货铺,专门经销水果、蔬菜、体育用品等。巴菲特家族待人和蔼、薄利多销、恪守信用,深受当地百姓欢迎,生意越做越大。 巴菲特的爷爷欧内斯特·巴菲特出生于1877年,不到16岁就在他父亲(巴菲特的曾爷爷)开的杂货铺里站柜台,经商头脑在当地小有名气。他曾经在一封信中说:“我可能提到过,巴菲特家从没人留下过一大笔资产,但也没人什么都不留下。他们从未花光他们挣到的所有钱,总是保留了一部分。如今,这让所有的一切发展得相当顺利。” 不难看出,“挣的比花的少”、“不借债”这两大特点在今天的巴菲特身上依然表现得非常突出。 与普通商人见钱眼开不同,内斯特·巴菲特的妻子即巴菲特的奶奶很有眼光,一心一意培养孩子读大学。为此她处处省吃俭用,即使用今天巴菲特的眼光看,奶奶当时掌握的家庭开销标准也是相当苛刻的。后来她的4个儿子和1个女儿全都大学毕业,其中还出了1个化学博士。 巴菲特的父亲霍华德·巴菲特排行第三,出生于1903年。他从小就当报童,穿的衣服都是两个哥哥的旧衣服,和其他兄弟一样平时在家里和商店里都是必须干家务的。他在大学里学的是新闻,参加过校报《内布拉斯加日报》的采编工作,先后担任体育记者和编辑。 在当时的美国,有权有势家庭的孩子都对政治感兴趣,而出身于商人家庭的父亲则把这一切看得比较淡。大学毕业时,父亲虽然对钱不是真正感兴趣,但还是在他父亲(巴菲特的爷爷)坚持下,放弃了收入较低的新闻行业和读研究生机会,开始从事保险销售工作。(P3-4) 序言 沃伦·巴菲特1930年8月30日出生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他从小就极具投资意识,1941年,11岁的巴菲特购买了平生第一张股票。1947年,巴菲特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财务和商业管理。两年后,巴菲特考入哥伦比亚大学金融系,拜师于著名投资理论学家本杰明·格雷厄姆。 在格雷厄姆门下,巴菲特如鱼得水。1956年,他回到家乡创办“巴菲特有限公司”。1964年,巴菲特的个人财富达到400万美元,而此时他掌管的资金已高达2200万美元。1965年,35岁的巴菲特收购了一家名为伯克希尔·哈撒韦的纺织企业,1994年底已发展成拥有230亿美元的伯克希尔工业王国,由一家纺纱厂变成巴菲特庞大的投资金融集团。他的股票在30年间上涨了2000倍,而标准普尔500家指数内的股票平均才上涨了近50倍。多年来,在《福布斯》一年一度的全球富豪榜上,巴菲特一直稳居前三名。 巴菲特是当之无愧的“股神”。他几乎白手起家,靠着非凡的智慧和理智的头脑,在50多年的时间内,创造了惊人的巨额财富。他已经成为世界投资史上的一个最伟大的传奇。他的成就令人瞠目结舌之处在于,他从未使用过复杂的财务杠杆,没有绞尽脑汁地去投机,更不曾去冒无谓的风险,而是单纯地依靠最为传统的长线投资获得成功;他重新挖掘了纯粹资本主义的内涵,教导了一代人该如何去定位经营;他证明了投资股票不仅只凭运气,而是一种理性的事业,与企业背后代表的经营业务一致。在以获取短期收益为目的的交易型投资盛行的年代里,他将投资变成了人与人之间的良性纽带,甚至几乎成为了社会契约。 巴菲特的投资理念主要有两条:第一,价值投资,长期持有。第二,冷眼旁观,拒绝跟风。道理并不深奥,问题是,有多少人做到了呢? 2008年,股神巴菲特栽了一个跟头,他在国际油价接近高点时加仓,将对美国康菲石油公司的持股从1750万股增至8490万股。“这一投资失误给公司造成数十亿美元的损失。”(巴菲特语)。 有人说,巴菲特走下神坛了。但是,在中国股民的眼里,走下神坛的巴菲特依然是神。他的一举一动依然有着巨大的影响力。有人说,做管理的人,一定要读一读德鲁克的专著,做投资的一定要了解巴菲特,这样一个集企业管理和投资智慧于一身的传奇人物。然而,中国大多数人对巴菲特的理念都是一知半解,甚至还有很多误解。学习巴菲特不是为了复制他,而是要做回自己,根据他的理念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相信阅读本书,会帮助你找到这样的方法。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