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弗兰克著的《安妮日记/品味经典悦读世界名著》是对战争影响的描述最为现实和聪慧的记载之一。这是一本代表了六百万(犹太)人心声的书,纵使这不是什么雄壮伟大的史诗,只是一本普通小女孩的日记。
是一本人生必读的励志名篇,改变无数个生命历程的经典巨著。
| 书名 | 安妮日记/品味经典悦读世界名著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 作者 | (德)安妮·弗兰克 |
| 出版社 | 学习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安妮·弗兰克著的《安妮日记/品味经典悦读世界名著》是对战争影响的描述最为现实和聪慧的记载之一。这是一本代表了六百万(犹太)人心声的书,纵使这不是什么雄壮伟大的史诗,只是一本普通小女孩的日记。 是一本人生必读的励志名篇,改变无数个生命历程的经典巨著。 内容推荐 《安妮日记/品味经典悦读世界名著》是作者安妮·弗兰克遇难前两年藏身密室时的日记。真实记录了那充满恐怖的密室生活和情感,成为德军占领下犹太人民苦难生活的目击报道。作为一名成长中的少女,她在日记中吐露了青春期的困惑及对性的好奇。两年后安妮被送去集中营,不幸遇难,战后,《安妮日记》经其父修改出版,成为世界上仅次于《圣经》的畅销书。本书为少儿改写本。 目录 正文 试读章节 1942年6月12日 星期五 亲爱的凯蒂: 前天早上,我六点钟就醒了。你可别觉得奇怪,因为那天是我的生日。爸妈平时不准我起得这么早,所以我只好老实地待在床上,克制着好奇心,想象自己会收到什么样的生日礼物。 好不容易捱到快七点,我赶紧起来,飞快地跑到厨房。第一个迎接我的,是我那可爱的小猫木希,接着是妈妈,她笑眯眯地带我去客厅看我的生曰礼物。 桌上的礼物摆得满满当当。我第一个看见的是你,我的笔记本,这肯定是最漂亮的礼物。然后,我看到了一束玫瑰、一棵仙人掌、几枝芍药,这是我最初的鲜花祝福。父母和朋友们太宠爱我了,他们送给我很多很多礼物,其中有一组拼图、一枚胸花、一大包巧克力糖果、一套风景明信片,书籍有约瑟夫·科恩写的《荷兰民间故事》、《暗箱》和一本引人入胜的《黛西的山中假日》,还有一些零用钱。我用这些钱买了《古希腊、罗马的神话与传说》,真是太棒了! 在所有这些漂亮的礼物中,我最喜欢的还是你。你有特别考究的包装,封皮上用飘逸的斜体字写着我的名字。你的出现让我惊喜不已!要知道,我一直都在寻觅一个能写下自己喜怒哀乐的日记本,现在,我终于如愿以偿了。 我沉浸在生日的喜悦中,直到莉丝来找我,才想起该去上学了。课间休息时,我请同学们品尝我带来的巧克力糖果。每个人在接过糖果时,都给了我真挚的生日祝福,我非常高兴。 现在,我把生日那天的事情都记录下来,作为对你这个新朋友的欢迎仪式吧。 你的安妮 1942年6月15日 星期一 亲爱的凯蒂: 周五那天,爸爸妈妈对我说,如果我愿意,可以在周末举行一个生日聚会。我谢过爸妈之后,开始打电话通知所有的朋友,周日下午来家里参加聚会。 来参加聚会的有男生也有女生。我们放了一部电影,名叫《守灯塔的人》,其中有狗演员林丁丁。同学们都非常喜欢这部电影。大家一起说说笑笑,唱唱跳跳,过得特别开心。 我发现妈妈正悄悄地向同学打听谁是我的意中人。平时她一提起这件事儿,我都会敷衍过去。现在逮到机会了,她保准会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我相信,如果她知道我交往的人是彼得的话,一定会大吃一惊的。 其实对我来说,男朋友并没有那么重要。我身边有好多无话不说的闺蜜。我和莉丝、桑妮从小就在一起,已经是很多年的好朋友了。上初中后,我和莉丝都进了犹太文科中学,桑妮转学去了别的地方。不过,在学校里,我认识了尤碧,我们很投缘,很快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你的安妮 1942年6月20日 星期六(一) 亲爱的凯蒂: 我已经有好几天没写日记了,因为我要先思考一下为什么要写日记。我不觉得日记就得天天写。如果像记流水账一样,写一堆没有意义的文字,那该多没意思啊。 这是我的第一本日记,我想认真地对待它。我认为,应该把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感受毫无保留地记录下来,作为自己的成长日记。 俗话说:“纸比人更有耐心。”当我开始认真思考写日记的目的和意义时,才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 前段时间,我常常会莫名其妙地伤感,双手托着头,百无聊赖。虽然我有一大堆朋友,也有不少崇拜者,但我还是经常感到孤独。我决定把日记本当做最好的朋友,和她无话不谈。我给她起名叫“凯蒂”,这样一来,当我给凯蒂写信时,别人就不会猜到这其实是我的日记,也不会好奇我在写什么了。 太好了!就这么办!我为自己的奇思妙想而欢呼。 那么凯蒂,现在就让我来向你介绍一下我自己吧。 我们全家都是犹太人。我的父母结婚时,父亲三十六岁,母亲二十五岁。1926年,姐姐玛格特在德国美茵河畔的法兰克福出生。三年之后,我也出生了。本来我们都是德国公民,但自从希特勒上台颁布反犹太法令后,我们犹太人的苦难就开始了,我们不断受到排挤和压迫。(P2-5) 序言 在13岁生日那天,住在荷兰的女孩儿安妮·弗兰克收到一本硬皮笔记本,这是所有礼物中最让她高兴的。于是,她开始在上面写日记,津津有味地谈起自己、朋友、学校的考试、年老的数学教师,还有那个让她朦朦胧胧地感到羞怯的16岁小伙子——哈里。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轻松。在这些最早的日记里,她俨然是个家教良好、天真烂漫的孩子。然而,她来自一个犹太人的家庭,她的父母是1933年从德国移居到这里的德裔犹太人。1942年6月在阿姆斯特丹,他们必须佩戴黄色的大卫星,不能坐电车,不能进电影院,不能骑自行车,晚8点钟后不能坐在花园里。但这一切都没能吓住安妮,生活宛如晴朗的日子一样使她着迷,即便身临险境,她也仍是那样快乐与活泼。 不久,厄运降临了。在盖世太保的“召集令”下,一家人必须躲藏起来。逃难时,安妮收拾的第一件随身物品,就是她的日记本,同时还有她的卷发筒和学校课本。 几个月以来,她父亲一直在为全家准备藏身的地方——荷兰的很多老房子里都建有密室,这些密室面朝花园或天井,与外界隔绝。安妮父亲办公的旧楼里就有两层密室。这时,公司已经交给两个荷兰人打理。这些荷兰朋友凭着忠诚的友谊和勇敢接纳了弗兰克一家,使他们得以暂时躲过纳粹的搜捕。于是安妮和她16岁的姐姐玛格特以及她们的父母,就深藏在这个不见天日的密室里。 几天后.另一家人也躲到了这里——凡·达恩夫妇和她们不满16岁的儿子彼得,再后来又添了一位名叫杜塞尔的牙医。从此,密室中的八个人整天提心吊胆,轻言慎行。对于一个生机勃勃的小姑娘来说,这样的日子要比大白天逼她上床睡觉还要难熬。原本各自生活的两家人在如此令人紧张和烦躁的情况下被强行拉到一起,自然会因琐事产生摩擦,使日子更加难过。 她和家人、朋友在密室里与恐惧相伴,整整度过了两年零两个月。在这漫长的幽闭日子里她都做些什么呢?她如饥似渴地读书学习,尝试着写作,还有就是写日记。这个小姑娘具有快活的天性,当初在上课时,因为爱讲话,老师罚她写一篇以“话匣子”为题的作文。现在她只能把日记当做最亲密的朋友,对她打开话匣子,倾诉一切不幸、烦恼、希望和梦想。 随着盟军反攻日子的来临,她想,或许到秋天她就可以告别这座充满死寂和饥饿的囚牢,重返课堂了。 确实,在秋天来临之前,她真的离开了密室,可惜的是,她去的不是校园,而是纳粹的集中营。1945年3月,就在荷兰解放前两个月,在她16岁生日的前三个月,她被折磨死在集中营里。 密室留下一片狼藉中,在幸存的书报中,人们发现了这本日记。四个月前她曾在日记里写道:“我想活下去,即使在我死后。”战后,《安妮日记》得以出版,并且在欧洲和世界上许多国家畅销不衰。千千万万个少年和成年人阅读了这本日记,安妮终于在她的日记里活了下来。 安妮是个天生的作家。她以生动的笔触写出密室那几间毫不舒适的房间,房间里压抑的气氛,夜间连续几小时遭遇轰炸的恐怖.小偷的频频光顾,八个人同处一室的无奈与尴尬。她用天性中的活泼与幽默描绘出这些不可思议的场景。与她分享房间并有一点怪癖的牙医杜塞尔先生;她的善良而富有魅力的父亲,她说话带刺、缺乏耐心的母亲;她聪明、好心的姐姐;爱激动和生气的凡·达恩夫妇以及可爱、敏感、内向的彼得;她都以自己的细微观察,将他们描写得栩栩如生。在生死未卜、风云莫测的日子里,她心里翻涌着捉摸不定的情感;青春期少男少女对友谊和爱情的渴望,感情生活中的种种烦恼、焦虑和喜悦,她都能用贴切而又动人的词语表达出来。 安妮的日记坦率、透明,没有装腔作势,没有无病呻吟。虽然她只是个少不更事的小姑娘,但已学会经常反省和审视自己。就这样,一个在学校里因性格活泼而受人欢迎的孩子,在无人称赞的环境里学会了为人处世,学会了克制自己和宽容别人。当父母不理解她的时候,她表现得很冷静,反复掂量、思考,最终与父母达成谅解。她写下了和少年彼得的友情,两个孤单的少年,从羞怯走向亲昵,她记下那种刻心铭骨的心灵撞击,也试着理智地分析这种感情的未来。我们看到,仅仅两年多一点的时间,这个女孩子在内心成长的路上走得多么远。她的日记就是这种成长的忠实告白。 尤其可贵的是,日记表达了对人类的正义、和平与自由的向往。作为灾难深重的犹太民族的一员,她小小年纪就深刻感受到了强加给他们的残暴和压迫,但她没有失去希望。她和姐姐、彼得勤奋地学习着一切可能学到的知识,用人类文明的成果充实自己,盼望着在和平到来时有所作为。她在日记里深切同情同胞们的苦难,谴责纳粹的反人类暴行,赞美荷兰人民的善良和勇敢,为盟军的每一个胜利而欢呼。1944年6月6日,她怀着狂喜的心情记下了盟军的登陆,热切盼望着民族解放和自由的太阳能重新回到人间。这本日记是“二战”历史的一份真实的见证,也是战争对少年心理影响的一份真实记录。埃莉诺·罗斯福说:“这是一本精彩绝伦的书……是在我所读过的有关战争及其对人类造成的影响中最明智感人的一本书。” 《安妮日记》是对那些曾经为了和平、现在仍为和平而奋斗的人们的精神纪念。对安妮的同龄人来说,阅读此书将是一段丰富而受益匪浅的体验;从安妮身上,人们可以汲取面对困难的勇气、智慧与力量,以珍惜今日,创造未来。 书评(媒体评论) 在我曾阅读过的书籍中,这是对战争影响的描述最为现实和聪慧的记载之一。 ——美国政治家 埃莉诺·罗斯福 在历史上众多在重大痛苦和损失之时为人性尊严发言的人当中,没有谁的声音比安妮·弗兰克的更铿锵有力。 ——美国总统 约翰·肯尼迪 这是一本代表了六百万(犹太)人心声的书,纵使这不是什么雄壮伟大的史诗,只是一本普通小女孩的日记。 ——苏联作家 伊利亚·爱伦堡 《安妮日记》细致而充满自信,简约而不失真实地描述了一个孩子转变为成人的心态。 美国著名诗人 约翰·贝里曼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