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难之时显身手
初登王位的亚历山大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当时,北部边境的野蛮民族以及希腊各邦都想借腓力二世被刺之机有所行动。
面对周围虎视眈眈的强敌,亚历山大审时度势,决定先行巩固北部边境防线。前335年,亚历山大率军北上,闪电式出击北部野蛮民族,在多瑙河流域击溃特里巴利部落。之后,他转战马其顿西北部边境,征服了那里的伊里利亚人。至此,马其顿北部和西北部的边境才得以安宁。
巩固北疆这一战略目标实现后,亚历山大又把目光投向了希腊同盟。此时的同盟几乎名存实亡,当初腓力二世虽然打败了希腊人,却并未彻底征服他们,以至现在摆在亚历山大面前的是一个混乱不堪的局面。就在亚历山大着手整顿同盟之际,底比斯人造反了,雅典人随即表示支持。亚历山大迅速将军队从伊里利亚直接调往底比斯,中间未经马其顿。
当底比斯城下突然出现马其顿大军时,底比斯人仍坚持强硬态度,拒绝亚历山大的和谈条件。战斗打响后,虽然底比斯人作战顽强,但终因寡不敌众,最后城池失陷。亚历山大为将希腊同盟中的城邦国家震慑住而不再起反叛之心,下令屠城。命令一出,底比斯城瞬间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与底比斯人的遭遇相比,雅典人的命运则好得多。
说起雅典和马其顿,二者还真算得上是一对冤家。
马其顿王国位于希腊北部,公元前4世纪,当这个山地王国悄然崛起时,希腊的辉煌时代已经过去。
在此之前的公元前5世纪,雅典首席将军伯里克利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振兴了雅典,把希腊推向了繁荣的顶峰。但是,雅典与斯巴达人之间长期残酷的战争使它日益衰亡。希腊诸邦之间谁也无力统一希腊,而战乱却日甚一日。与此同时,城邦内的阶级矛盾也日益激化,经济出现了萧条。在亚洲,波斯的触角也伸进了巴尔干半岛,干预着诸城邦的内部事务。希腊富有民主的传统,而人们却开始怀疑民主的价值,对自己的体制丧失了信心,对于专制统治的优点他们开始发掘并加以颂扬。总之,历史在此时呼唤一个勇猛专横但又不乏圣明的专政者出现,以统一希腊,使希腊文明能够远播四方,恩泽世界。
似乎在响应着历史的召唤,此后马其顿开始繁荣昌盛,出现了几个英明的国王,亚历山大之父腓力二世便是其中之一。
综观腓力二世一生的作为,他无疑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军事领袖。他在即位以前,曾经在当时最强的希腊城邦底比斯当人质。在那里,他受益匪浅,不仅熟悉了希腊的形势,并且从底比斯军事家艾巴密朗达那里学得了“方阵”战术。他做了君主之后,便招募马其顿的牧民和农民,仿照底比斯的军事体制组织了一支强大的军队。这支军队是步兵与骑兵混合的纵队,而当时希腊各邦尚未有骑兵。腓力二世也着手改革了币制,施行“双金制”,银本位币与金本位币并用。当时,银币雄霸希腊各邦,金币为波斯所采用,而腓力二世则使银币与金币并行,降低了金币的价格,这极大地刺激了马其顿经济的发展。
P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