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怡(1901—1980),原名沈景清,字君怡,嘉兴人。历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教授兼工学部主任及实业计划研究所主任,“中国工程师学会”理事长,“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长及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沈怡自述》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国文献丛刊”系列丛书之一,描述了作者求学、从政、家庭生活等方方面面的内容。
| 书名 | 沈怡自述/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国文献丛刊 |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 作者 | 沈怡 |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沈怡(1901—1980),原名沈景清,字君怡,嘉兴人。历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教授兼工学部主任及实业计划研究所主任,“中国工程师学会”理事长,“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长及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沈怡自述》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国文献丛刊”系列丛书之一,描述了作者求学、从政、家庭生活等方方面面的内容。 内容推荐 《沈怡自述/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国文献丛刊》作者沈怡在自述中描述了求学、从政、家庭生活等方方面面的内容。作者是一个技术官僚,不在政治核心圈,但本书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读者可以从中窥见民国时期政治、社会生活的点滴,自细节中感知历史,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那个离我们不远的时代。 目录 序 王开节 我的父母 我的童年 就学青岛 转学上海 五四运动与少年中国学会 留学考试落第 初次做事在南通 应征北京交通部 出洋留学 在德国德兰诗顿四年 首次访问新大陆 回国 北伐时期在武汉 上海市工务局 结婚 二度赴欧 中国工程师学会 抗战时期一段经济建设促动的经过 广州三个月 资源委员会 甘肃水利林牧公司 被征调到重庆 未到任的大连市长 两年南京市 联合国远东防洪局 “交通部”七年 金婚忆往 试读章节 我的父母 沈氏原籍浙江吴兴,我家这一支在元末明初始迁竹墩,明正统年间,相当于十五世纪中叶,继迁嘉兴,至今我还保存着一本父亲手抄的家谱,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根据家谱一世祖以实公号竹隐,卜居南湖,一名鸳鸯湖,有烟雨楼,为嘉兴名胜之一,传至五世汝桐公,号晖阳,初居轿坊里,后避乱迁朱家村,再传至十世政枢公,名璇,生三子,天桂公最幼,号林一,是我曾祖,娶黄太夫人,生三子一女,祖父少林公,名炽,最幼,经商,居东栅口,娶陶太夫人,生子女十人,其第六子行九,名秉钧,字衍清,号叔和,是我的父亲。 我父生于清同治五年,时科举未废,初在杭州求是书院读书,于光绪十六年应科试入泮,两年后,又应岁试及第,光绪二十六年乡试,因拳乱改在次年举行,称庚子辛丑并科,父亲考中第一百三十三名举人。戊戌政变,虽告失败,但影响所及,科举已成弩末,我父自此也就绝意仕进,置身文化教育事业,历任嘉兴新丰公塾及秀水县学堂教习,并被推为嘉兴劝学所总董。光绪三十二年应聘为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积劳得肺疾,于民元回里休养,民国五年卒于上海。 我父在商务印书馆任职七年,曾独力校订《资治通鉴》,及参预《新字典》与《辞源》二大辞书的编纂,工作甚是繁重,所得薪水月不过四五十元,虽清末民初生活无今日之高,但论待遇,即在当时亦属少得可怜,那时祖父早已去世,家道中落,父亲身负家庭重担,为生计所迫,不得不接受这种事实。我犹记得民元父亲养病在家,中华书局正告成立,以重金聘父,于是商务也竞以同样甚至数倍于前的待遇来相挽留。我尝想一个人的学问能力固然无法用所得的薪水来衡量,但如父亲的能力以及他在工作上的贡献,应当有此报酬,则过去他们何以不能稍稍从优,竟如此忍心酷待,眼看他无限制的工作而把身体拖倒。可是当中华和商务彼此竞聘的时候,父亲已病不能兴,不但无法就中华之聘,连商务工作,体力也不能支持下去了。 我父一生为人正直,做事从不苟且,同里朱仙槎先生为编纂《嘉兴县志》,搜集我父事略,曾不胜赞叹的对我说:“叔和先生真可当得‘孝廉方正’四字而无愧。”父亲生平除读书外一无嗜好,最多只是空下来喜欢下下棋,喝点酒。这样常年离家,住在商务编辑所的宿舍里,几乎没有固定办公时间,无分昼夜的工作,当局不但不知欣赏,反疑心他自己有所写作,几次三番不声不响地站在父亲背后来侦察。一日被父发觉,未免有点气愤,但父一向以恕道待人,遂亦一笑置之。 民国三年,商务发行的《新字典》问世,这是继《康熙字典》后我国第一部辞书,为当时出版界的一件大事。《新字典》共有七位编辑,父亲乃其中之一,其余六人为陆尔奎、傅运森、蔡文森、方毅、张元济及高凤谦。与《新字典》出版的同时,商务就宣布发行《辞源》的消息,由高凤谦所撰《新字典》缘起中可以看出这两部辞书的关系: 戊申游广州,与陆君炜士(按即陆尔奎)谈辞书之关系,所论大洽,归以语张君(按指张菊生元济),乃要陆君主其事,又得傅君伟平、蔡君松如、方君叔远辈相赞助,至今年(按即民国元年)而脱稿,命之日《辞源》,又刺其单辞先付手民,命之日《新字典》。P1-3 序言 文献史料是认识和研究历史的基础,民国史研究自不例外。为了给民国史研究者和爱好者提供史料利用上的便利,我局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等学术机构合作,推出“民国文献丛刊”。 “民国文献丛刊”首批图书中,经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授权,列入了原属“传记文学丛书”和“传记文学丛刊”的一些作品,包括《刘汝明回忆录》、《银河忆往》、《逝者如斯集》、《颜惠庆自传》等十九种。 由于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和作者个人的政治立场的影响,一些作品中存在着比较明显的时代局限和政治色彩,一些个人视角的描述与评论,难免有不符合事实之处,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各派政治势力和社会组织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我们除了作必要的技术处理外,基本保留了作品原貌。希望各位读者在阅读和研究的过程中,着眼于其文献价值,辨析真伪,而获得本真的历史事实。 中华书局编辑部 二○一四年七月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