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海山主编的《中国民间故事丛书(河北保定唐县卷)》里集结着散落于河北省保定市唐县的故事瑰宝,它们是:对我国民间故事最真实、科学、全面的收集和整理;对日益流失的民间文化遗产的国家级抢救;不可复制的口述活历史;包罗万象的故事版地方百科。这些原汁原味、通俗易懂,充满民族、地域特色的民间故事,融知识性、趣味性、资料性、启迪性于一体,让我们于妙趣横生中品味本土异乡风土人情,于奇思妙想中感悟世间百态、懂理明智。
岁月砥砺,口耳相传。让这些美好的故事流传下去,成为世代相承的永恒记忆——向热爱讲故事、听故事、写故事的人们,致敬!
本书适读人群:家长、孩子;老师、学生;讲故事、写故事的人;文学、历史、民俗等爱好者。
韩海山主编的《中国民间故事丛书(河北保定唐县卷)》收录了河北省保定市唐县的包括神话、故事、传说、笑话在内的民间故事300多篇。这些口口相传的民间文学为读者生动地展示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与劳动画卷。卷中附有二十余幅展现当地风土人情的彩色插图,具有较强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
樊梨花招亲
采录:张庆学53岁唐县旅游局副局长
2007年8月采录于唐县大石峪
在唐县大石峪,当你攀上摩天崖、越过七星潭往上走不远,就会看到一方十几米长三米高的巨石,当地人称它是“点将台”。提起点将台,人们就会说到唐代樊梨花招亲的故事。
点将台的北侧最高峰就是樊梨花驻守的樊家寨。樊梨花的父亲樊洪是番邦的一员大将,膝下有两儿一女,都是北国的重要将领。樊梨花从小武艺超群,仙法多端,有移山倒海之术,有撒豆成兵之能。师傅梨山老母告诉她,日后将与唐朝小将薛丁山结为夫妇。
这天,探子来报,有一股唐军征西路过这里。樊梨花赶紧召集将领在点将台前集合,点兵出战。当得知这唐军正是薛丁山父子挂帅,可乐坏了樊梨花,她心里说:“我与薛丁山成亲的日子到了!”于是,亲自出马应对。
当对方打马冲过来时,樊梨花一看这薛丁山果然是一表人才,心中暗喜。薛丁山见樊梨花也不由心中一亮,心想:我夫人窦仙童虽说很美,但和她差远了,妹子金定也比不上她,可家已有二妻,此心休生!一声“番女看刀!”便砍过去。樊梨花架住刀说:“你就是薛丁山?奴奉师傅之命,说与你有宿世良缘,我父兄虽为番将,你若从婚,我就告知父母一同归降助你西征。”
薛丁山骂道:“贱人!历来只有男人求婚,谁见过大姑娘自己找男人!我薛丁山乃唐朝大将,岂肯要你这不知羞耻之人?放马过来,快束手就擒!”
樊梨花心中大怒,打马冲杀过来。二人大战三十回合不分高低,只见樊梨花念动咒语,顷刻之间,天空昏暗,乱石滚滚,薛丁山被活捉押回寨中。樊梨花问:“薛将军,你已被擒,若肯联姻就饶你不死!”
薛丁山觉得难脱身,便假装应允说:“难得小姐一片痴心,我回去请求父母应允,再找媒人前来提亲。”樊梨花让他赌誓,薛丁山说:“我要辜负了你,就被挂在峭壁之上,没有存身之处。”赌完誓樊梨花便放了他。
谁知薛丁山刚被放走不到一箭之地便拨马而回,大骂樊梨花:“你个不知羞耻的贱人,刚才中了计被你擒住,休想与你成亲!”樊梨花也大骂:“你这不讲信誉之人!”挥刀迎战。刚战两个回合,樊梨花就边念咒语边诈败上山,薛丁山在后追赶,到了半山腰,忽听霹雳一声,眨眼不见了樊梨花,而四面都是高山没了去路。薛丁山被困谷内,叫天不应,喊地不灵。这时,只见山顶松林之中,一老汉在砍柴,薛丁山求救。老汉笑着问:“小将军,你怎么跑到那里去了?”薛丁山说:“不瞒你说,我因追赶番邦之女迷路在此。”老汉说:“你把绳子系在腰上我抻你上来。”薛丁山照办。可那老汉扯到半空,就将绳子挂在松树叉上,把薛丁山吊在半空。薛丁山问:“为何将我吊在空中?”老汉说:“你善于骗人,自己就受着吧!”说着去了。这时,只见两只松鼠从树上顺绳子下来,在薛丁山头顶抱着绳子咬起来,绳子眼瞅着就被咬断了两股。薛丁山往身下一看,不由倒吸一口凉气:若绳子被咬断,掉下这万丈深渊,岂不粉身碎骨!嗨,早知如此就该答应这门亲事!这时,崖上出现一个仙女般的女子,问身边的丫鬟:“这崖下吊的什么人?问问他为何被吊在这里?”薛丁山把刚才受到樊梨花仙法捉弄的经过如实讲来,小姐说:“我有一事,你若应了就救你。”薛丁山说:“只要你救我上去,我什么都应你!”
被扯上山顶后,薛丁山被领进小姐的客厅,小姐说:“樊梨花是我的表姐,她是梨山老母的徒弟,梨山老母早推测她与将军有宿世姻缘。你若同意我就做个媒人,你要不从,今天也休想出去。”薛丁山说:“家中已有两房夫人,这事断然难以从命!”那小姐大怒:“你这忘恩负义之人,我好心救你上来,你却一点儿也不给面子。丫鬟们,把他捆起来!”忽听一声霹雳,花园不见了,薛丁山被困在囚车里。只见樊梨花凑上前来说:“不应允我就斩了你!”薛丁山说:“你放我回去,我一定给父母说娶你为妻。”樊梨花说:“你刚才赌了咒还不算数哩,叫我还怎么信你?”薛丁山说:“我若再反悔,就身投大海而死!”樊梨花见再次发誓,就叫人打开囚车放他出来。
薛丁山出了囚车骑上马就走,刚走不远就又骂道:“我今天被你两次羞辱,休想与你成亲!”樊梨花早就料到他会来这手,便念咒施法,薛丁山突觉面前昏暗,还没搞清怎么回事就又被活捉,被扔进大海。只见樊梨花飞马过来问:“薛丁山,你今次被擒,还敢欺骗吗?”薛丁山说:“再也不敢了,求小姐放我回去,立刻找媒人来提亲。”樊梨花说:“今天我诚心对你,你却屡次反悔,我已几次被你戏弄欺骗。你两次发誓都已遭报应。要我放你,你还得发个毒咒。”薛丁山说:“这次我再反悔,就死于刀剑之下!”
这下,樊梨花亲自为他松绑,千叮咛万嘱咐,你回去后快与父母说定来提亲,我也尽快说服父兄早日归降。
之后,为与薛丁山成亲,樊梨花弑父杀兄,献关招亲。为救薛丁山,樊梨花多次挂帅破阵,两次救了薛丁山的命。但是由于薛丁山的误解,樊梨花却又三次被休,直到后来唐高宗急需樊梨花挂帅西征,在老帅程咬金的努力下,樊梨花与薛丁山才得以奉旨完婚。
P68-70
人类不能没有故事
故事,是人类对历史的记忆,它记叙和传播着社会的文化传统与价值观念,引导着社会性格的形成,构建着社会的文化形态。具有五千年文明底蕴的古老中国,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国度,有着悠久的讲故事的传统。那些“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神奇的故事,至今仍散发着迷人的魅力,澎湃着感人的生命张力。作为先人创造和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财富,民间故事中充满了民族的智慧和生命的记忆,它传承了朴素的文化血脉,是民族文化得以认同的载体。
我们每个人都是听着故事长大的。那些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讲给孩子们的故事,对于生命尊严的守护和价值观的养成,甚至比上学读书带来的影响力还要绵久和强大。民间故事中蕴含着的历史文化、理想信仰、价值观念、情感道德、生活知识等丰富内容,具有精神娱乐、知识传播和教化启蒙三重作用,不仅给人以知识和智慧,也给人以启迪和力量;不仅传播着社会价值理念,也构建着美好的精神家园。
纵观中华民族的文明文化史,我们的祖先讲着“女娲补天”的故事,开创了华夏民族的创世纪元;伟大领袖毛泽东讲着脍炙人口的故事“愚公移山”,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改革开放大潮中,我们又讲着春天的故事,跨入了豪迈的新时代。一个有故事的人生是辉煌的人生,一个有故事的民族是充满希望的民族。故事,始终伴随着我们的民族走向成熟,也伴随着我们的国家走向强大。
伟大的民族不能没有故事,强大的国家不能没有故事,复兴的时代不能没有故事。那些美妙动人的民间故事,在世代的传承中,已经内化为我们的民族精神,融入中华儿女的品格中。然而,在文明更迭、社会转型的年代,很多优秀的民间故事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把祖先留下的精神遗产抢救下来、保存下来,完整地交给后人,是几代民间文艺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为此,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把对民间故事的抢救和传承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延续了半个多世纪,并将《中国民间故事丛书》列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重点项目,常抓不懈。
除了中国,哪个国家还能有如此丰富的故事,并有如此众多的故事传承人和听众?作为一种民间文学样式和娱乐方式,民间故事或许会被人们冷落,但我相信,作为中华文明的血脉,民间文化的基因始终流淌在亿万人民的血液里,它的根不会断。
人类没有故事将会平淡无奇,世界没有故事将会索然无味。随着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我们越来越需要倾听那些本真的、自然的,充满着文化多样性魅力的故事。让我们把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美好故事世世代代地讲下去,让中国的崭新故事向人类倾诉更多的精彩。
2014年4月
2006年5月,我们唐县民间社团组织唐尧文化研究会会长韩海山在列席保定市文联的一次会议时,接受了《中国民间故事丛书·河北保定·唐县卷》的编纂任务。经征得主管县长和业务主管单位同意后,于6月6日在本会内刊《唐尧文化》上发出征稿通知。但到征稿截止日期时,仅收到五六十篇资料。2008年初,保定市文联老主任耿保仓又具体指导,并送我们“丛书编纂出版计划”和“编纂细则”及县卷示范本,使我们对“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意义,丛书编纂目的、要求和编选范围等,都有了明确的了解。尤其是“编纂计划”讲的“除现有的资料之外,希望每个县再从民间收集各类民间文学资料,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有代表性的有流传价值的县卷本”,给我们明确了编纂唐县卷的方向和方法。
于是,我们又扩大编辑队伍,吸收新的工作骨干,正式成立编委会,再次在《唐尧文化》上刊登继续征稿通知和示范作品,编印“采录民间故事辅导材料”,分发全县各学校、老干部活动组、文学爱好者,并请文体教育局向广大师生、请老干部局向各位离退休老干部下达征稿“指标”。与此同时,编委会成员分头到农村、学校、社区,边采访边督促指导。经过精心组织、广泛发动,到2008年年底,共新征集故事资料2100多件。尽管这些资料中有一些是敷衍之作,但有一定价值的民间故事仍有四五百篇之多,更有一批颇具唐县地方特色的作品,在20世纪80年代普查征集活动中也是非常鲜见的。
编选已有资料时,一、坚持以1987年版《唐县民间文学集成》里的故事为基础,兼收并蓄本次“抢救工程”征集的优秀作品。二、把握内容的全面性,旧有的、新征集的作品全部作为本卷编纂资料,“从前”和“当前”的、具有不同时代特点和有点敏感性的、红色的和有点荤味的民间口传故事都是本书编选的对象。三、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顾及讲述者、采录者的广泛性。四、尽量多选唐县名人、著名景观、重要事件的口传故事,把唐尧传说排在卷首,突出唐县特色。五、在故事的语言方面,保留讲述者、采录者的“原汁原味”;但普通话已推广多年,唐县人说方言土语的越来越少。为利用本卷保存一些还在少数老年人中间使用的唐县方言土语,特编选了两篇纯方言土语的故事放在卷末附录内。六、按照民间故事要有代表性、科学性、口传性、流传性的要求,对所有征集到的作品统一分类、同类比照、选优汰劣、去伪存真。
在本书的整个编纂过程中,全体编委出于对民间文学的热爱,出于对国家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强烈使命感,在没有任何报酬的情况下,不畏严寒酷暑下乡采访,不厌其烦地逐篇登记、筛选、分类;主编和副主编又夜以继日地整理作品,斟酌每一个字句和标点,每人分别统稿、校订三遍,力争编成一本高质量、高水平的唐县卷。 当然,因为我们的编辑水平所限,肯定会有谬误和不当之处,敬请专家和读者指正!
在唐县卷成书之际,我们向每一位故事讲述人、采录者和当年为《唐县民间文学集成》付出心血的所有同人深表敬意!向协助我们征集资料的文体教育局、老干部局的同志谨表谢忱!向具体帮助我们编印工作的县委办公室、财政局、文体教育局和信息产业局的领导表示感谢!
2009年中秋
我们每个人都是听着故事长大的。那些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讲给孩子们的故事,对于提升生命的尊严和价值观的养成,甚至比日后上学读书所带来的爆发力还要绵久和强大。随着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我们越来越需要倾听那些本真的、自然的,充满着文化多样性魅力的故事。
——罗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