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著的《中国的男人和女人》以轻松幽默的语言,对中国两性关系,婚姻制度,男女形象及人格进行了深刻剖析。全书涉猎多种学科,援引大量史实,是以随笔体优美文风创作学术性专著的典型范例。
易中天以详实的史料雄辩地剖析了中国的性崇拜与中国的祖先崇拜的关系?为什么中国的传统婚姻没有爱情?为什么中国的传统是“美女配才子”,而西方的传统是“美女配英雄”?……
| 书名 | 中国的男人和女人/品读中国书系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作者 | 易中天 |
| 出版社 | 上海文艺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易中天著的《中国的男人和女人》以轻松幽默的语言,对中国两性关系,婚姻制度,男女形象及人格进行了深刻剖析。全书涉猎多种学科,援引大量史实,是以随笔体优美文风创作学术性专著的典型范例。 易中天以详实的史料雄辩地剖析了中国的性崇拜与中国的祖先崇拜的关系?为什么中国的传统婚姻没有爱情?为什么中国的传统是“美女配才子”,而西方的传统是“美女配英雄”?…… 内容推荐 易中天著的《中国的男人和女人》讲述了女人有母性,有女儿性,所以女人爱英雄。 英雄孔武坚强、成熟可靠,能满足女人的女儿性;英雄爱犯错误、易受伤害,能满足女人的母性。 男人喜欢的也正是一半像女儿一半像母亲的女人。 女人像女儿,可以让男人觉得自己是成功的英雄;像母亲,则可以让他们觉得自己是受伤的英雄。 成功也好,受伤也好,好歹都是英雄。 目录 第一章 男人 一 奶油小生 二 江湖好汉 三 忠臣孝子 四 大老粗与小白脸 五 寻找男子汉 第二章 女人 一 贤妻良母 二 弱女子与女强人 三 淫毒妇与贞烈女 四 嗲妹妹与假小子 五 二十世纪新女性 第三章 性 一 神圣祭坛 二 从禁忌到贞节 三 从图腾到祖宗 四 等级与配额 五 设男女之大防 第四章 夫妻 一 形式与内容 二 所谓“明媒正娶” 三 无爱之婚 四 无性之恋 五 恋丈夫与怕老婆 第五章 姬妾 一 妻与妾 二 妾之地位 三 “妻不如妾” 四 妒妇与宠姬 五 “妾不如婢” 第六章 娼妓 一 起源与类别 二 青楼的功能 三 “婢不如妓” 四 风雅与才情 五 铜臭与血腥 第七章 情人 一 “妓不如窃” 二 怀春与钟情 三 私奔与私通 四 偷情种种 五 捉奸心理 第八章 闲话 一 荤话与风话 二 微妙关系两种 三 孤男寡女 四 离婚与再婚 五 “窃不如说” 原版后记 新版后记 三版后记 试读章节 事实上,在中国,确有不少观众喜欢这类角色,尤其是中国南方的女人,也包括部分南方的男人。《白蛇传》之类的戏久演不衰,便是证明。这类戏曲节目,曾被某些“理论家”好心地界定为“爱情的颂歌”,但我们实在看不出其中的男主角有什么“可爱”之处。他们之所以能“颠倒众生”者,无非姣好的面庞和柔弱的性格。不是齿如白玉,面若桃花,便是腰似杨柳,声如雏凤,地地道道的“女里女气”。这类形象,在西方或阿拉伯世界中,只怕就没有什么“市场”,然而中国人却爱看。不但女的看了芳心暗许,便是男的看了,也我见犹怜,或恨不如他。 认真说来,这种爱好,实在不是什么好事。女人喜欢,证明她们已多少有点不像女人。男人喜欢,同样只能证明他们也多少有点不像男人,甚至还有“同性恋”嫌疑。因为这类身材纤小、皮白肉嫩、没有胡子的男性形象,是多多少少有些像“娈童”的。而自古有“龙阳之好”的男人,其性爱对象便多半是这类“小白脸”。不过这些问题,我们以后再说,现在无妨先分析一下这类男人或这类角色,是怎样的和为什么“不像男人”。 这类人物的第一个共同特点,是“胆小怕事”。《天仙配》中的董永就是。他在去财主家“打工”的路上,碰见了七仙女,首先想到的是“老父亲生前在世曾对我说,男女交谈是非多”。为了避免“是非”,他采取了“绕道走”的办法:“大路不走我走小路。”实在绕不过去,才只好硬着头皮上前交涉:“大姐,你为何耽误我穷人的工夫?”谁知七仙女一句话,便把他顶得哑口无言:“大路朝天,各走各边,难道你走得,我站也站不得么?”上帝保佑!幸亏这位董郎遇到的是仙女。倘若拦路的是强盗,他又该若之何呢? 这样胆小怕事的人,当然也就谈不上主动追求爱情和幸福。事实上,他与七仙女的结合,完全是对方的“一厢情愿”,甚至带有强迫性质。他自己则一推再推,一躲再躲,直到最后“神迹”出现,老槐树“开口说话”,作媒作证,才接受了这桩“做梦都想不到”的婚姻。这说明他只相信“天意”,对于自己的能力,则完全没有信心。所以,当后来七仙女为了少受一些奴役(将长工期限由三年缩短到百日)而与财主打赌织锦时,他不但一点忙都帮不上,反倒还在磨坊里一个劲地埋怨“娘子多事”。埋怨“娘子多事”,正好证明他自己“胆小怕事”。 胆小怕事,可以说是此类人物的“通病”。在中国戏曲舞台上,我们实在不少见这样的场面:一事当前,女方要挺身而出去作斗争,那丈夫却躲在她身后,或拦在她面前,浑身乱颤,双手直摇,连连叫道:“使不得,使不得,娘子,使不得的呀!”要不然就是双眼圆睁,牙关紧咬,脸色惨白,大叫一声,昏死过去,直挺挺地倒在地下。《白蛇传》中的许仙,就这样吓死过一回,害得白娘子只好带着身孕,去盗仙草。 《盗仙草》是《白蛇传》中很好看的一折戏,常可作为折子戏单独演出,但可惜人们往往忘了,这台“好戏”却是以一个男人的胆小和无能为背景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胆小怕事的,也不只是这几位,差不多也是咱们的“通病”。因为咱们中国人从小受的教育,就是“吃饭防噎,走路防跌”,不要多管闲事、招惹是非。连吃饭走路这样的小事,尚且不敢放手去做,更遑论其他? 这类人物的第二个共同特点,是“少有见识”。中国有句老话,叫“头发长,见识短”。其实中国的男人,也未必比女人有见识。在历史上、现实中,或者在文艺作品里,我们常不难看到这样的“大老爷儿们”:他们平日里颐指气使、威风八面,一副安邦治国、出将人相的样子,一旦真格的有了什么事情,对不起,不是要老婆拿主意,便是向丫环讨办法,一点见识也没有了。甚至如唐高宗(李治)这样的皇帝,干脆把朝政也交给老婆(武则天)去处理。“万岁爷”尚且如此,我们又怎么好去苛求小民? 至于现在要说的这类角色,当然也都不会有什么了不起的见识。在这类人物中,《西厢记》中的张生张君瑞,要算是最有胆识的一个了。他有胆,敢于追求自己的意中人,追求自己的爱情与幸福,更敢于为此追求,在危难之际挺身而出,解普救寺之围,退孙飞虎之兵。他也有谋,能够想出种种办法,来接近莺莺;而解救崔家厄难,也全靠他的缓兵之计。这就颇有些侠肝义胆,又能运筹帷幄,比起董永、许仙辈来,是能干多了。 然而,即便这位风流才子,救难英雄,在红娘面前,也只是一个“傻角”。他在普救寺,不过无意中见了莺莺一面,便“魂灵儿飞在半天”,只听见崔莺莺娇语一声,便大叫“我死也”,“小生便不往京师去应举也罢”。及至第二次见了红娘,便忙不迭地自报家门:“小生姓张,名珙,字君瑞,本贯两洛人也,年方二十三岁,正月十七日子时诞生,并不曾娶妻”云云,简直是傻得可以,当然也就被红娘抢白了一通,弄得灰头灰脸,好没有意思。事后,红娘向小姐学说此事时,也还要评论说:“姐姐,我不知他想什么哩,世上有这等傻角!” 如果说张生这时的“傻”,尚且傻得可爱,那么,当老夫人悔婚之后,他的一筹莫展,便只能让人着急。他没有半点办法来对付老夫人,只好跪在红娘面前,一面承认自己“智竭思穷”,一面哀求道:“小娘子怎生可怜见小生,将此意申与小姐,知小生之心,就小娘子前解下腰带,寻个自尽。”这就颇没有见识了。难怪红娘要教训他:“街上好贱柴,烧你个傻角。” P2-4 后记 原版后记 本书自1996年10月开始写作,今日始告完成。其中甘苦,惟自知也。 本书的写作,除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是最重要的指导性参考书外,许多研究这一问题的著作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其中最主要的有:福柯《性史》,莫里斯《裸猿》,唐娜希尔《人类性爱史话》,费孝通《生育制度》,刘达临《中国古代性文化》,闵家胤主编《阳刚与阴柔的变奏》,吴诗池、李秀治《中国人的婚姻观与婚俗》,姜绪源《中国妻妾》,孔庆东《青楼文化》,其中尤以刘达临先生的《中国古代性文化》资料最为翔实,极具参考意义。此外,还引用了周国平《守望的距离》和杨东平《城市季风》两书部分观点。限于本书体例,参考引用部分不能一一注明,只能依照国际惯例,开列书目在此,并致谢忱。 本书主要是写给普通读者而非专家看的,许多观点都未能深入展开论证。读者如有兴趣深究,请参看拙著《艺术人类学》(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和《闲话中国人》(华龄出版社1996年版)。 本书除对中国人的两性状态和两性关系进行了描述和剖析外,第三章还对人类和中国人两性关系的历史用作者自己的眼光作了回顾和检讨,第九章则对男女关系以及爱情、婚姻、家庭、人性等问题发表了作者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因为仅仅只是作者自己的回顾和检讨,观点和看法,所以并不强求读者同意。知我罪我,一任诸君。 1997年2月6日 丙子年岁末除夕夜记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