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天地白鹿魂永存(陈忠实纪念文集)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雷涛主编
出版社 太白文艺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忠实”走了 忠实永在

赵正永

2016年4月29日7点多,陈忠实先生永远地走了。友人第一时间告知消息,我正在北京履新,文坛一颗巨星陨落,我深感悲痛,因不能返回西安吊唁,特委托送一花圈表达哀思。

此后数日,全国各大媒体、手机微短信纷纷刊播社会各界的缅怀、评论文章,既有出自大家之手,也有来自平民之作,我都认真读了;《陕西日报》的专版我一一留存,很多文章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我深为忠实先生看似朴实无华、实则熠熠生辉的一生所敬佩,深为忠实先生拥有如此厚重的读者基础、得到读者如此广泛自发的敬重而折服。上自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唁电、花圈,下至普通群众各种各样的自发悼念、灵堂吊唁,无不为陕西文坛乃至中国文坛少了一位高擎大旗的主将而惋惜。陈忠实的离世,凸显了一个近年来少有的文学与人民、作家与读者融人之切的社会现象。

陈忠实先生为什么得到社会如此广泛的敬仰和厚爱?为什么会拥有如此多的关注者、追思者?通过我和陈忠实先生的几次接触和交流,我想答案只有一个:人如其名,在于他“忠”“实”的文学成就和人格魅力。他一生忠于生养之地,忠于现实生活,忠于自己独特的思考,忠于与之相伴生活的人民,以自己对文学的孜孜追求、艺术造诣、深切思考,给社会和人民留下了不朽的精神财富;他一生本分实在做人,踏实勤恳做事,守望人格,原汁原味、不改初衷,毫无掩饰、不事假象,将中国文化的积极价值熔铸在自己的一生光阴中。

2013年4月,在清涧路遥纪念馆内路遥、陈忠实、贾平凹等人的合影照片前,我伫立许久,追思着陕西文学人的一个艰难而美好的时代,感念着那个时代所培育的路遥、陈忠实、贾平凹们,给社会、给人们所提供的精神食粮和文学力量,自审着我们能否再创好环境,让文学陕军再出发。责任所在,我于省作家协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上做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致辞,得到包括忠实先生在内的文艺工作者的赞许,我们共同做了一些事情,期待着“文学陕军”后继有人,高潮迭起。

我也不止一次拜读了忠实先生的《白鹿原》和《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白鹿原)创作手记》,每每读后,都有一种犹如站在高山之巅,俯瞰千峰万谷的苍凉感与壮阔感。我想,作为一名人民作家,能留下优秀的传世作品是一种荣耀,能获得千百万读者的喜爱,更是最大的褒赏。《白鹿原》为忠实先生立起了一座高耸的丰碑。他怀着书写“一个民族的秘史”的追求,在近现代史的宏大背景中,联结重要的历史事件,讲述了清末至1940年代内战期间,渭河平原白、鹿两个家族的起落沉浮与历史风云之间的纠结,给人们展示了一个大变革时代的场景及这个场景中的沧桑、个人命运和人性交割。为了完成这部史诗式的巨作,忠实先生“打开了自己”,花费数年时间,熟悉历史资料和生活素材,大量查阅县志、地方党史和文史资料,进行深入的社会调查,学习和了解中国近现代史以及心理学等多方面知识,选读国内外重要流派的小说作品,吸纳古今精华,博采众家之长。正是他的这种保持地气的特质和严谨的精神,为小说奠定了坚实基础,成就了作品的厚重与博大。《白鹿原》不仅是忠实先生留给社会、奉献人民的精神财富,也是一本启迪后人的生动历史教科书。我相信,时间将证明,《白鹿原》是一部历久弥新的经典作品。

忠实先生一生的创作实践,始终保持着对现实和人民的热切关注,心贴着大地,情系着民众。他生于关中农村,做过人民教师,当过公社干部,一生的行迹都和关中大地密不可分。他在《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白鹿原)创作手记》中说道:“我对乡村生活的自信,不仅在于生长于兹,不仅是看着我的父亲怎样把黄牛归集体,而且我是作为最基层的一级行政管理干部,整整在其中干了十年,又把土地和牲畜分到一家一户。我不是旁观者的观察体验,而是实际参与者亲历的体验。”他用自己的人生追求,用文学的笔触反映社会生活,记录时代风云,始终将自己的人生和创作融入时代主流和人民的实践之中。他是关中人,写关中大地、关中人事,写出了这块热土骨子里的精神。在我看来,他的《白鹿原》,是一种立于历史高端,对社会、对历史“大我”的洞察观照。正如忠实先生所说:“作家要把握的是一个时代人的精神心理,普遍的一种社会精神心理。在那个时代,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制度解体了,但在中国人精神心理上的遗留不会随着皇帝退位而消失……我想要尽可能把握那时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结构和精神历程。”正是在把细微的人性洞察、大时代下的社会变迁融入鲜活的个体群像过程中,他向读者充分地展示了关中地区独特的地域风情和文化底蕴,也用凝重之笔写下了自己深邃的历史思考和深厚的人文关怀。我记得一位作家谈到自己第一次读《白鹿原》的体验:“几乎每读一章,我都要站起来走动,在院子里乱转,以平息激动的心情……作品通过对关中乡村生活的提炼和概括,形成了极强烈的思想冲击和穿透力。”从这个意义上说,陈忠实不仅是一名作家,也是一位人文思想者。

文学只有远离喧嚣,才能沉积厚重。读《白鹿原》,最为突出的感受就是“厚重”。这种厚重,既源于忠实先生对于时代人生的内修外化,更在于他始终保持着一颗摒弃浮华、淡泊名利的超然之心。陕西文坛向来有苦心孤诣、甘坐冷板凳的传统。当年,柳青为写作《创业史》,辞去长安县委副书记的职务,定居皇甫村长达十余年。路遥创作《平凡的世界》,在陕北潜居六载,呕心沥血。陈忠实选择了与柳青、路遥同样的道路,从繁华的城市回到农家小院,开始写一本“死的时候可以放在棺材里做枕头”的大书。为了潜心创作,他背馍回乡,住在祖屋,一桌、一凳,一坐就是数年,把所有的心血都倾注在《白鹿原》的创作中。功成名就,甫任陕西省作协主席,陈忠实也没有得之欢喜,反而先后两次辞官,请求只做一名专业作家,以为文为乐。“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在陈忠实的世界里,世代祖居的老屋、淳朴宁静的农村、麦地辽阔的白鹿原才是心灵得以从容的归宿。正如他所说:“我现在又回到原下祖居的老屋了。老屋是一种心理蕴藏……我站在我村与邻村之间空旷的台地上,看‘三九’的雨淋湿了的原坡和河川,绿莹莹的麦苗和褐黑色的柔软的荒草,从我身旁匆匆驰过的农用拖拉机和放学的娃娃。粘连在这条路上倚靠着原坡的我,获得的是宁静。”人在原上,宁静致远,其淡如菊,其香弥远,这是陈忠实的境界。P1-3

后记

永远的丰碑和标识

——写在《天地白鹿魂永存》付梓时

雷 涛

倏忽间,我所敬重的老朋友、老搭档,中国文坛巨擘陈忠实先生离我们而去整整一年了。回想一年前那个难以描述的宏大庄严的送行场面,那个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的人们的苦楚神情和不断抛洒泪水的模样,我内心深处无尽思念的琴弦又一次被沉沉地拨动。记得忠实兄过世不久我陪一位老领导去看望他的遗孀王翠英大姐,在十分简约的客厅里,我们凝视着故人的遗像,竟然好久无语静坐,只能以默哀的方式再次表述我们的情谊和追思。

去年4月29日,陈忠实主席过世的噩耗传出,众多的热心读者和亲朋好友皆神情木然,不相信是真实的消息。当他们从失魂的状态下醒过来之后,都纷纷拿起笔或在网上书写悼念文字,数以千计万计。他们都是以真挚的感情来回忆、来思念、来讲故事的。这是陕西文坛乃至全国文坛极少见的情形。之后,省作协、省文学基金会和太白文艺出版社的同仁们萌生了一个想法:结集出版一部怀念先生的书来寄托哀思。这个想法得到时任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著名剧作家陈彦先生和省作协黄道俊书记的支持。随后,王芳闻等热心人便在数百篇文章中反复严格筛选有真情实感的文章,还有许多志愿者都以不同方式给予配合帮助。摆放在读者眼前的这本《天地白鹿魂永存》怀念文集,正是广大读者和所有热爱陈忠实的人们心声表露,它定将和我们时代一起同行,在思念悠悠中见证属于陕西,也属于中国文坛的文学精神。

忠实先生谢世后,胡锦涛和习近平前后两位总书记送来花圈,众多的中国政要和各行各业的名人发来唁电,更有数以千万计的读者自发地以各种形式举行悼念仪式。这是近现代中国文化史上极少见的现象。其所以产生这种现象,除了忠实先生为人做事的个人修为和他独特的魅力之外,就是他呕心沥血数年所创作的鸿篇巨制《白鹿原》的巨大影响。这部长篇小说征服了千千万万个读者,被普遍认为是当今中国文坛无与伦比的作品,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杰作。这部作品放于当下的世界文学之库,也会发出夺目的奇光异彩。

《白鹿原》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究竟在哪里?论说者无数。但趋于一致的看法是:这部作品如同《百年孤独》具有巨大的思想震撼力和穿透力。他把中国人骨子里边的精神沉淀和文化蕴合描述透了。这种精神沉淀和文化蕴含,到底包含些什么内容?我个人概括为:仁义但却争胜;良善但却心勇;温顺但却执拗;尚文但却崇武;包容但却嫉恶。而从品质和修为而言,陈忠实就是这样一个中国男人、中国作家、中国上士。

我坚信,不论网络和现代媒介如何发展变化,纸质经典的历史作用和独特感受都不可能过时和被替代。《白鹿原》将作为一个新的文化经典留存于世。再过若干年,当后世学者们再读这部作品时,一定会感受到不同于今的强烈的思想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而《天地白鹿魂永存》这部书中收录的纪念文章均写于忠实先生去世后不久,经过一年时间的沉淀,再细细去品味其中的真情实感,对《白鹿原》和忠实先生也许能够有一些新的诠释和解读。

目录

序 梁 桂一告别陈忠实一一陈忠实生平悼词

赵正永 “忠实”走了 忠实永在

白阿莹 忠实的胸怀

忽培元 大山倒地亦巍然,万民为你吼老腔

陈彦送别陈忠实

贾平凹 怀念陈忠实

雷涛哭忠实

白 烨 他与《白鹿原》一起活着一一悼念亦师亦友的陈忠实

肖云儒 陈忠实,我们时代的一个文化Logo

高建群 文学是一碗强人吃的饭一一纪念陈忠实

白 描 陈忠实:不能永远穿着没有后跟的破鞋走路

雷达 忠实兄永在我心

周 明 回望忠实

阎 纲 我不说“别了”,说“再见!”一一陈忠实的身影

李 星 你是一座大山一一陈忠实和我的点点滴滴

吴克敬 在高山顶上一一祭陈忠实先生

何启治 永生的忠实

莫 伸 与忠实兄最后的日子

王蓬 痛悼忠实

和 谷 陈公已在云深处

李康美遥望南原觅白鹿

冯积岐 怀念恩师陈忠实

冷 梦 文学楷模:忠实先生不死

张 虹 我们的文学圣父一路走好

朱鸿 悼陈忠实:先生之正,馨必飘远

梁向阳 我与陈忠实老师交往的二三事

王宜振 用生命浇铸的人生

党益民 遥祭恩师陈忠实

刘兆林 白鹿原下樱桃红一一亿陈忠实先生

王若冰 痛别一位可亲可敬的老人

朱文杰 心中的陈忠实

程 海 偏向冷处问生涯一一悼念陈忠实先生

王志强 大师风范永存

周燕芬 我当先生是一座文学靠山

邢小利 陈忠实的最后日子

秦 岭 叫一声老汉你快回来一一悼陈忠实

高平缅怀陈忠实

畅广元 “作家的生命”一一记与忠实的一次谈话

刘炜评 悼念陈忠实:世道人心的一面镜子

张艳茜邻家大哥陈忠实

仵 埂 生命的深情一一悼念我心中的陈忠实

谢恩主 美德之树长青一一沉痛缅怀陈忠实老师

杜光辉 铭记恩师陈忠实先生

夏坚德凝眸陈忠实

杨海蒂 注目南原觅白鹿

王盛华 永远的陈忠实

周养俊 永远的陈忠实

庞进 音容宛在感念不已

陈若星 四月天 去远方

贺绪林永远的陈忠实

孔 明 哭陈忠实老师

远 村 好人陈忠实走了

赵 安 和陈忠实相处的日子

萧 迹 先生走了,文学依然神圣!

杨则纬 文学的力量一一纪念陈忠实老师

孙亚玲远去的雪茄

邢小俊 先生一去 天地寂寥一一一个父亲一样的人走了……

霍竹山 白鹿走了一一缅怀陈忠实先生

吴兰兰 忠实兄,你站在白鹿原上

王锋 先生归矣,灞柳风雪

贾 妍 无语凝噎泪别陈老师

雷 涛 永远的丰碑和标识一写在《天地白鹿魂永存》付梓时

序言

告别陈忠实

——陈忠实生平悼词

梁桂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当代杰出的作家,陕西文化艺术界的领军者,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名誉主席,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共陕西省委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委员会候补委员陈忠实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6年4月29日7时45分在西安逝世,享年七十四岁。

陈忠实1942年8月出生于西安市灞桥区西蒋村。1962年毕业于西安市第三十四中学,196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到1982年在西安市灞桥区先后担任人民教师和文化战线领导工作。他成长初期接受传统文化熏陶和革命理想教育,投身家乡教育事业,桑梓育人,造福乡邻。身居于劳动生产第一线,献身于社会主义建设,对劳动人民追求幸福的愿望感同身受,为陕西的基层文化建设,文学队伍的培育和打造奠定了基石,做出了贡献。

陈忠实同志1982年调入陕西省作家协会任专业作家,1985年到1993年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党组成员,1993年到2007年担任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党组成员,2007年至今担任陕西省作协名誉主席、党组成员,2001年起担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1987年10月当选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92年10月当选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88年5月当选中共陕西省委第七届委员会候补委员,1993年5月当选中共陕西省委第八届委员会候补委员,1998年5月当选中共陕西省委第九届委员会候补委员。

陈忠实同志将自己的一生献身于文学事业。他1965年开始文学创作,迄今已出版《陈忠实文集》《陈忠实小说自选集》《白鹿原》《生命之雨》《告别白鸽》《原下的日子》《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白鹿原)创作手记》等著作百余种。他的短篇小说《信任》获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报告文学《渭北高原,关于一个人的记忆》获1990到1991年全国报告文学奖,长篇小说《白鹿原》1998年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2007年陈忠实同志荣获由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颁发的首届陕西文艺大奖艺术成就奖。《白鹿原》等多部(篇)作品被翻译成英、法、俄、日、韩等语种文字出版。《白鹿原》被教育部列入“大学生必读”系列,被评为“改革开放三十年影响中国人的三十本书”,在权威的“改革开放三十年十部长篇小说”评选中名列第一。《白鹿原》已被改编或移植为电影、电视剧、话剧、舞剧、秦腔、绘本、雕塑等多种艺术形式,是当之无愧的文学经典,征服了万千读者。

陈忠实同志是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具有长期自觉的党性历练,拥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旗帜鲜明地拥护党的方针政策,对社会主义事业、共产主义理想无限忠诚。陈忠实同志忠于党的文艺事业,一贯坚持党的宣传、文艺工作方针,坚持正确的创作导向,讲政治、讲原则、讲正气,他的创作紧扣民族历史命运和奋斗前进的方向,呼应改革开放、科学发展道路,展示了人民群众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理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始终发挥正能量。陈忠实同志是献身于党的文学事业的忠诚战士。

陈忠实同志胸怀坦荡、光明磊落,忠实于自己从广大人民群众、社会生活实践中获得的思考和启迪,坚持真理。他生活朴素,廉洁奉公,实事求是,严于律己,不计个人得失,淡薄功名利禄,毕生坚守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人格,追求人生的大气度高境界。他为人正直、诚朴、谦和、热情,具有宽厚仁爱之心,在工作、创作和生活言行中,充分体现出追求真理的执着和忧国忧民的情怀。言为士则,行为世范,忠实同志在广大作家和广大人民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声望和影响,他的人格力量和人格风范,堪称中国作家的表率。

陈忠实同志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心。“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反映社会生活,记录时代风云,始终将自己的人生和创作融入时代主流和人民事业的伟大实践之中。他以文学为神圣,几十年如一日,坚韧不拔、精益求精,毕生献身文学,勇攀艺术高峰。他的创作继承优秀中华美学精神,显示出沉厚的现实主义品格和浓郁的中国气派,同时又以开放的视野,吸收借鉴世界优秀文学成果和当代世界文学先进经验,注重独立思考和创新发展。代表作《白鹿原》,厚积薄发,深沉博大,具有史志意蕴和史诗品格,作品豪放雄浑,深沉慷慨,波澜壮阔,丰厚隽永。在对历史的沉思中,在对中国传统伦理文化和世界文明的冲撞融汇中,找寻中华文明、中国精神的根由和动力,讴歌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屈、勇往直前的精神品格。这部长篇和当代其他优秀长篇小说一起,把当代我国长篇小说的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构成了当代中国文学的艺术标杆和精神标志。二十多年中,《白鹿原》经受住了历史的检验、艺术的考量和读者的筛选,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的经典作品,具有无可争辨的经典意义。

陈忠实同志长期担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和陕西作协领导工作,在文学创作的同时把大量的精力和心血投入到文学事业组织管理当中。他对当代中国文学的繁荣,对陕西的文化建设和文学发展,都有宏观的思考和践行。他质朴平易、倾心爱护、帮扶青年作家成长,在传承发扬陕西文学精神,建设陕西文学队伍,催生精品力作方面,情深意浓,呕心沥血,殚精竭虑。他具有宽广的文化情怀,参与陕西历史文化和革命文化的研究弘扬工作,投身大学的人文教育,为民族文化的承传,文学的普及和传播倾注了大量心血。在生命弥留之际,忠实同志还关心陕西经济社会的发展,鞠躬尽瘁,令人感泣动容。

陈忠实同志的一生,是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一生,是坚持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写作的一生,是以文学为神圣,不断攀登艺术高峰的一生。他把自己的创作,与土地,与人民,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自觉地结合起来;与改革开放、民族图强的道路紧密联系在一起。他始终遵循社会主义的文艺方向,为繁荣和发展当代中国的文艺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陈忠实同志的文学遗产,是中国文学的宝贵财富。陈忠实同志逝世后,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关切,委托中国作协和陕西省委送来了花圈,对陈忠实同志的不幸逝世,表示哀悼,向家属表示诚挚的慰问。这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文学情怀,更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文学事业的高度重视。中国作协、陕西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领导,社会各界代表、文学爱好者、普通读者到陈忠实同志家中和省作协吊唁大厅悼念,寄托对这位人民作家的深深哀思。

陈忠实同志的逝世,是中国文学的重大损失,是陕西文学艺术的重大损失。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努力工作,团结奋进,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努力创作精品力作,为繁荣陕西文学事业,为文学梦、中国梦的共同理想而努力奋斗。

世间已无陈忠实,天地白鹿魂永存。

陈忠实同志,安息吧。

2016年5月5日

内容推荐

雷涛编著的《天地白鹿魂永存(陈忠实纪念文集)》收录了陈忠实先生去世后,社会各界人士所撰写的纪念文章百余篇。文章记叙描写了作者与先生交往的点滴珍贵记忆,以此来慰籍先生走后广大读者孤寂的心灵。其中有故事,有抒情,有思考,皆鲜活生动,弥足珍贵,多角度折射了陈忠实先生的人格魅力。

编辑推荐

去年四月二十九日,陈忠实先生过世的噩耗传出,众多的热心读者和亲朋好友皆神情木然,不相信是真实的消息。

当他们从落魂的状态下醒过来之后,都纷纷拿起笔或在网上书写悼念文字,数以千计万计。

他们都是以真挚的感情来回忆、来思念、来讲故事的。这是陕西文坛乃至全国文坛极少见的情形。

摆放在读者眼前的这本雷涛编著的《天地白鹿魂永存(陈忠实纪念文集)》怀念文集,正是广大读者和所有热爱陈忠实的人们心声表露,它定将和我们时代一起同行,在思念悠悠中见证属于陕西,也属于中国文坛的文学精神。

在这本书里,你将了解到有关《白鹿原》写作的各种细枝末节,你将看到众人眼中的陈忠实,一个生活中的陈忠实,不一样的陈忠实。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20:4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