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孟主编的《中医养生治病一本通》是一本集经络导引、穴位按摩、生机食疗为一体的全方位养生保健书。以《黄帝内经》外调内理的养生理念和养生方法,运用图解的方式,告诉你如何运用经络按摩与生机食疗,以积极的日常身心保健和饮食管理,从根本做起,里应外合,力行最健康、自然的养生之道,提升免疫力不生病。
| 书名 | 中医养生治病一本通 |
| 分类 | 生活休闲-养生保健-健康百科 |
| 作者 | |
| 出版社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曾子孟主编的《中医养生治病一本通》是一本集经络导引、穴位按摩、生机食疗为一体的全方位养生保健书。以《黄帝内经》外调内理的养生理念和养生方法,运用图解的方式,告诉你如何运用经络按摩与生机食疗,以积极的日常身心保健和饮食管理,从根本做起,里应外合,力行最健康、自然的养生之道,提升免疫力不生病。 内容推荐 曾子孟主编的《中医养生治病一本通》这本内容丰富而实用的健康长寿学大全,集经络导引、穴位按摩、生机食疗,告诉你如何运用简易、特效的经络穴位与生机食疗,全方位帮助读者从根本做起,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益寿延年,力行最健康、自然的养生之道,真正实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长命百岁不生病。全书深入浅出,图文并茂,一看就懂,一学就会,适合于居家疗养、自我保健。 目录 Part 1 人体养生篇:健康靠自己 第一章 解码人体健康 一、健康的本质:平衡阴阳 二、健康三宝:保精、养气、守神 三、血气充盈,生命之本 四、人体健康要“充电”和“放电” 五、人体科学的最高境界:中医经络体系 六、人体的生物钟:经络十二时辰养生法 第二章 不生病的智慧 一、以正抗邪,协调阴阳不生病 二、饮食正常,形神兼具 三、按时作息,保养心神 四、劳逸“中和”,有常有节 五、六邪七情:病从“邪情”中来 六、防病长寿:长命百岁少生病 Part 2 经络外调篇:敲开健康的大门 第三章 人体经络与穴位 一、认识人体经络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与分布 三、经络循行与病症的表现 四、导引按摩VS现代医学 第四章 通经络,好生活 一、经络导引法 二、经络按摩法 三、足疗足浴 第五章 健康百岁特效穴 一、五脏和谐长青穴 二、四季平安长寿穴 三、男人养生性福穴 四、女人保健养颜真经 Part 3 饮食内理篇:为健康注入活力 第六章 吃得健康活得长 一、生机饮食决定健康 二、生机饮食与人体基本物质 三、生机饮食怎么吃最好 第七章 用饮食改善你的体质 一、阴虚体质 二、阳虚体质 三、阳盛体质 四、气虚体质 五、气郁体质 六、血虚体质 七、血瘀体质 八、痰湿体质 第八章 做自己的营养医生 一、青色食物:生命元素大本营 二、红色食物:心脑血管保护神 三、黄色食物:免疫力堡垒 四、白色食物:人体营养基石 五、黑色食物:抗衰老圣品 Part 4 保健抗病篇:三分治,七分养 第九章 大众常见病症疗养 一、感冒、咳嗽 二、咽炎 三、鼻炎 四、痤疮 五、肥胖 六、便秘 七、腹泻 八、失眠 九、牙痛 十、脂肪肝 十一、痔疮 十二、消化性溃疡(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十三、肾虚 十四、痛风 第十章 两性常见病症疗养 一、月经不调 二、痛经 三、更年期综合征 四、乳腺炎 五、白带异常 六、阳痿 七、 早泄 八、前列腺炎 第十一章 儿童常见病症疗养 一、小儿感冒、咳嗽 二、小儿厌食 三、小儿腹泻 四、小儿疳积 五、小儿贫血 第十二章 中老年常见病症疗养 一、糖尿病 二、高血压 三、高血脂 四、颈椎病 五、哮喘 六、脱发 七、盗汗 八、脑动脉硬化 九、骨质增生 十、慢性气管炎 十一、脑梗死 十二、冠心病 十三、关节炎 试读章节 子时——胆经当令 子时就是夜里11点到凌晨1点,我们现在用小时来表示,过去用的是时辰,一个时辰就是两个小时。夜里11点到凌晨1点“胆经当令”,即胆经值班。古代养生非常重视该时辰,因为子时是一阳初生,从这一时刻起,人体阳气开始生发。我们常常在八九点感到困倦,但是到了11点以后又精神了,也是这个原因。那么,“胆经当令”时,我们要做些什么呢?很简单,就是睡觉,因为这个时候养的是刚刚生发的阳气,如果你在半夜还不睡觉,第二天会无精打采。 丑时——肝经当令 丑时是凌晨1点到3点,这段时间是肝经值班,也就是我们说的“肝经当令”。中医讲“肝主藏血”,肝不仅具有造血功能,还具有储藏血液和调节血液的功能,也就是疏泄功能,人体的生发之机全都仰赖于肝的疏泄功能。比如,你总是生气或者郁闷,就会抑制肝的疏泄和生发功能,就会产生气郁。肝的第二个功能是“主筋”,所谓筋,就是连缀人体四肢百骸的有弹性的筋膜。当人体的弹性出现问题,如阳痿(肝经是绕阴器而行的)、痔疮都是“肝主筋”功能出现问题。“肝经当令”,我们要做的还是睡觉。《黄帝内经》说肝是将军之官,是主谋略的,只有肝气养足了才能够“谋略出焉”。 寅时——肺经当令 寅时是指凌晨3点到5点,这段时间为肺经值班。肺经在《黄帝内经》里被称为“相傅之官”,相就是宰相,傅就是师傅,就是皇帝的宰相或老师。所以在人体内,只有肺的位置高于心(君主之官)。人体气机也是从肺经开始的,它“主一身之气”,“主治节”。而在寅时,也就是凌晨3点到5点,人体气血需要重新分配,如心需要多少、肾需要多少,都要由肺经来调配,而这个重新分配的过程一定要在深度睡眠中完成。因此,这个时间应该是人睡得最香的时候,如果这个时候醒来,说明人体气不足。我们都知道,老人最容易在凌晨醒来,其实也就是这个原因。另外,心脏病人常死于该时间,是与肺经重新分配人体气血密切相关的。这段时间,人体各部开始由静转动,各部分对气、血的需求量增加,这会增加心脏的负担而出现危险。因此,如果家里有老人或者心脏病人,一定要叮嘱他慢起床,避免晨练,以免刚刚分配完的气血再度上调而出现猝死。 卯时——大肠经当令 卯时是指早晨的5点到7点,是大肠经当令的时段。很多人都有早起排便的好习惯,其实这正是顺应了人体气机的自然走势。古语将早晨叫作“开天门”,卯时天已经亮了,所以要“开天门”,那么与之相对应的地户也要打开。地户就是中医所讲的魄门,也就是肛门,肛门开了,自然是要排便的。 大肠经还有一个特性,就是中医所说的“肺与大肠相表里”。表里就是外表和里面,这就好像中国的传统夫妻,男子在外面奔忙,女子在家里料理家务,男子在外面特别忙的时候,女子在家里也不能清闲。所以,大肠的排便功能与肺也有一定关系,当排便不畅时,应该憋一口气,而不是攥拳头,拳头与排便是不相干的。有时候发现大便很细,这实际上是气出了问题,这个气就是肺气。肺气虚则推动大便无力。 辰时——胃经当令 辰时是指早晨7点到9点,是胃经当令。此时,太阳已经完全升起,天地之间一片阳的景象。而人体阳气在该时段也已经从子时的一阳初生而完全生发起来。因此,身体应该补充一些属于“阴”的东西,食物属阴。前面都是阳气在运化,吃饭就是对人体的补充。所以,早饭一定要吃,而且要吃好。爱美的人士为了保持身材常常不吃早饭,其实早饭不会让人发胖。因为上午是阳气最盛的时候,也是人体阳气气机最为旺盛的时候,此时吃饭最容易消化。而到了9点之后,即到巳时,则脾经当令,脾经会通过运化将食物变成精血并输送到五脏,因此,早饭不会使人发胖。 巳时——脾经当令 巳时是指上午9点到11点,是脾经当令。脾主运化,和肺一样都属于太阴经。所谓太阴,是指他们都具有分配的功能。不同的是,肺分配的是气血,而脾分配的是胃中腐熟食物所生成的水谷精微。脾将这些水谷精微分配到肌肉腠理之中。另外,脾还主一身肌肉,脾的功能强劲,则肌肉发达,反之则萎缩,现代医学所讲的重症肌无力实际上就是脾病造成的。在五脏之中,脾就像个使唤丫头,看起来无关紧要,但是如果这个使唤丫头不干活了,我们的身体就会出现麻烦。所以这段时间要养脾,怎么养呢?我们说“脾在志为思”,所以脾功能发达的人,头脑一定很灵活。但是,如果思虑过度,就会伤脾,脾的运化功能就会受到影响,人也会变得消瘦,这就是“思伤脾”。所以,要思虑适度,不司过于劳神。 午时——心经当令 午时,顾名思义,就是中午,也就是11点到13点,是心经当令。心为君主之官,也就是“天子”、“皇上”,它主统血脉,因此又被称为“血之府”。心气推动血液使其在脉中运行,流注全身,从而发挥营养和滋润作用。 要让“心”这个君主之官不失去其统摄地位,就要在午时适当休息。为什么呢?午时与子时是对应的,子时是一阳初生,午时则是一阴初生。阴阳交替的关键时刻,人最好处于休息状态,不要干扰阴阳的变化。练功的人都十分重视子午功,就是常说的心肾相交。其能力越强,人就越精神。所以练功之人总要借助天地阴阳转换的时机来获取对身体有益的能量。那么,不练功的人如何达到心肾相交呢?很简单,就是睡觉。深度睡眠的时候就是心肾相交的时候。因此,子时和午时都要注意休息和睡觉。现代人都忙于工作和各种生活事务,午时的深度睡眠多数不能实现,那也要稍微休息一下,即便睡不着,闭上眼睛养养神,对心经也是有好处的。 未时——小肠经当 令未时是指下午的13点到15点,是小肠经当令。中医讲小肠是“受盛之官,化物出焉”,是说小肠收受很多东西,但是它自己并不享用,而是要交出来。小肠的功能就是先吸收脾胃腐熟后的食物精华,然后将这些食物精华分配给各个脏器。小肠在吸收食物精华的同时,也会吸收大量的水液,所以小肠主水液。小肠的病变首先要观察小便,如出现小便涩痛、浑浊、尿血等,则需要引起注意。 小肠既然主吸收,那么午饭自然要吃好。这个“好”是指营养和口味都要好,重要的是要易于吸收。如果不易于吸收,即使吃再好的东西,最终也无法变成水谷精微。另外,心与小肠相表里。心为火脏,其火易旺,心火常常会影响小肠分清泌浊的功能,所以会出现小便的改变。 申时——膀胱经当令 申时是指下午的15点到17点,是膀胱经当令。膀胱经是一条很重要的经脉,它起于晴明穴,并上沿至头部。古语说“朝而授业,夕而习复”,这句话的道理与膀胱经有着很大关系。在申时,气血容易沿膀胱经上输于脑部,学习效率很高。所以,申时是学习的最佳时段。 膀胱经上沿至脑部,实际上是指后脑,所以如果你感觉后脑痛,那可能是膀胱经出问题了。另外,膀胱与肾相表里。肾主一身之水,而膀胱则是存储水液的地方,也就是说,膀胱受肾的管制。如果小便不通畅,那可能是肾出了问题。 此外,膀胱经是人体最长的一条经脉,就像与之相对应的申时的猴子可以上蹿下跳一样,既可以到达最高处,也可以到达最低处。膀胱负责存储水液,“气化则能出焉”。意思是说,人的肾好比一个水池,水池里的水要想上升,就必须得到太阳的气化功能。膀胱经的气化功能好比太阳,气化功能好,就能把深水带上来,口里就有了唾液,就不会口干舌燥。所以,对于那些患有干燥症的患者,不妨从调补肾阳和膀胱经的气化功能入手进行治疗。 酉时——肾经当令 酉时是指傍晚的17点到19点,是肾经当令。中国人自古就对肾十分重视,肾主藏精,精是人体当中最具创造力的原始力量,它是支持人体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物质。所以,我们要特别注重补肾。俗话说“人活一口气”,这口气就是元气,而元气藏于肾。肾好比我们做饭用的煤气罐,罐里煤气少,就要少用火,这就是养;但是即便煤气罐内煤气很足,如果一味浪费,早晚也会肾气大伤。有些人会在酉时,也就是下午17点到19点的时候发低烧,可能就是伤了肾气。 元气是维系人体生机很重要的物质。那么我们依靠什么调动元气呢?这就是盐,我们每天都会吃盐,虽然看似平常,但正是盐使我们的生活能够正常有序地进行。但是要注意一点,就是“咸入肾”,中医讲成味是走肾的,因此,吃盐不可过多,否则会伤元气。还有肾精,人活着,每天都在消耗肾精,要想养精,就不可纵欲过度。如果纵欲过度,就是“明耗肾精”,如同釜底抽薪,对身体危害很大。 戊时——心包经当令 戊时是指晚上19点到21点,是心包经当令。前面说过,心是不受邪的,那么就要找一个“替罪羊”,这个“替罪羊”就是心包。心的病变,首先表现在心包上,当你感觉心慌或心脏“扑通,扑通”狂跳的时候,多半是心包出了问题。 心包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喜乐出焉”,当我们感觉特别郁闷或者生气的时候,常常会有一个习惯性的动作——拍胸脯。表面上看我们是在拍打胸脯,而实际上是在拍打膻中穴。该穴主喜乐,而它就位于心包经上。另外,古人还认为,晚上19点到21点,也就是酉时,是“阴气正盛,阳气将尽”的时刻,所以主张男人应在这时与女人在一起共同娱乐。 亥时——三焦经当令 亥时是指晚上21点到23点,是三焦经当令。对于“三焦”,中医本身也有不同的解释,一种解释是三焦是人的体腔,心和肺是上焦,脾胃是中焦,肝肾是下焦。另一种解释是,三焦是连着心、肝、脾、胃、肾的部分,如筋膜、脂肪或其他连缀物等。“三焦”的性质是温的,而且为小火,是说人体要保持不温不火,就要依靠“三焦”。三焦通畅,人体就健康;三焦不通,人就会生病。 “亥”字在中国的文字里极具特殊意义,在篆书中,“亥”字上面是一阴一阳,下面则是一个男子抱着一个女子在睡觉,而这个女子又怀孕了。这说明什么呢?说明从这时起,生命的轮回重新开始。 那么,在一天的最后一个时辰,我们如何养生呢?还是睡觉。亥在十二生肖中代表猪,猪的形象不就是懒吗,吃饱了就睡,也就是到了亥时你就要懒,要享受,这样才能让子时的阳气生发。所以我们说最好的休息方法,就是晚上11点前入睡,而且要睡得像猪一样香。 P8-11 序言 ——外调内理,永续健康 我们常说“健康是人生的最大财富”,但财富是需要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而健康是每一个人与生俱来就应该有的,好比一笔存在银行里的活期存款,在有生之年任凭支取,但是透支之后再也无法存进去。所以说,健康是人生只可透支而不可储蓄的活期存款,拥有它,你才可以获得人生的最大幸福! 也正因为如此,人们对自身健康的关注程度更是前所未有。按理说,一方面我们对自身健康更加重视,一方面现代医学技术又不断发展进步,每一个现代人都应该“身体倍棒,吃嘛嘛香”的。可是结果呢?在医学发达的今天,大医院、名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小诊所门庭若市,无论上哪儿,除了看病贵之外,还难——看一次病,不仅病人受折磨,家人也跟着承受忙前跑后的身心考验,让我们不得不感叹“有什么都别有病”!然而,事与愿违,过去的某些“疑难杂症”还没有解决办法,如SRAS、甲型H1N1流感等新的“疑难杂症”又来了。我们想方设法与疾病作斗争,可是在面对一些疾病的时候,我们又束手无策。所以面对如影随形的疾病,我们多少还是心存恐惧的。 其实,我们也不必太担心!《黄帝内经》告诉我们:“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违反了阴阳四时的法则,身体就会出问题,就会生病。反之,自己养生,调养、保养身体,就可以改善体质,提高免疫力而不生病。基于此,《黄帝内经》提出了“治未病”的最高养生之道。所谓“治未病”,就是要“未病先防、先病服药、既病防变”。而实现“治未病”这一最高养生之道的方法,纵观《黄帝内经》,无非是“外调经络、内理脏腑”,这也就是“外调内理”的养生理念与养生方法,可以达到“有病治病,无病养生”的目的。 事实上,健康并不是很难实现的!——只要我们知道为什么会生病、疾病是怎么来的,平时运用外调内理的方法,采取积极的日常身心保健和饮食管理,“擒贼先擒王”,把源头掐断,就可以一劳永逸,百病不生,永续健康,享受生活。 不过,我们也知道,人们生活紧张、工作压力大,加之缺乏适度的运动、不良的饮食方法和习惯,往往一不小心,大大小小的病痛就悄悄上身了!但面对疾病一定要有信心,我们完全可以运用外调内理的方法,来激发身体的自愈潜能,带病长寿。 鉴于此,本书以《黄帝内经》外调内理的养生理念和养生方法,运用图解的方式,告诉你如何运用经络按摩与生机食疗,以积极的日常身心保健和饮食管理,从根本做起,里应外合,力行最健康、自然的养生之道,提升免疫力不生病。 编者 2015年春 于京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