诞生,死亡的开端
胎儿在母亲的子宫里并非温顺地等候着喂食,而是狼吞虎咽地自胎盘增生血管,钻进母体内吸取养分。母亲与未出世的婴孩下意识地为母体应供给多少养分争个不停。正如演化生物学家戴维·海格(David Haig)所言,怀孕是一场拔河赛:双方拉得吃力,绳中央的界旗却几乎纹丝不动。存在就是一场竞赛。
人类已存在了25万年,这期间有900亿人生了又死、死了又生。你是目前地球上的65亿人口之一,身上99.9%的基因与他人无异,差别只在于剩下的0.1%,亦即千分之一的DNA核苷酸碱基。
我们出生时有350根骨头(长的、短的、扁的、不规则的),成长时骨头逐渐接合,到了成年只剩下206根。你的体重大约有70%是水的重量,与地表的水陆比例相去不远。
新生儿心跳平均每分钟120下,为了从舒适的羊水中顺利过渡到寒冷的大气环境中,呼吸次数为成人平均次数的50倍。我出生时是臀位分娩,这情形的危险在于,婴儿的头部(我的头)最后才出来,因此颈部(我的脖子)遭脐带缠住的机率大增。于是我头上脚下栽进这世界,又在医院的保温箱里度了一星期的假,我父亲则像个守门员似地守在外头,不许任何人靠近我一步。据说,假如我直挺挺躺着不动超过几分钟,他就会开始敲打玻璃箱。我还活着啊,老爸,只是眯一下而已。我这辈子一直假装在追求寒冷的大气环境(危险刺激),但其实吸引我的,还是那舒适的羊水(安全稳定)。
记得有一次,我因为游乐场的铁门上了锁便没有进去。母亲为此赞许了我一番,父亲却因为我没有爬墙而深表不满。美式足球场上,身为外接员的我总是东弯西绕,跑到球场中央无人之处挥舞双手,要队友传球过来。我从未漏接球,但若是友队球员擒抱过猛,我通常就会应声倒地,而手中的球也不翼而飞。从前我是小区里最厉害的垒球员,但长大后当大家玩起高压式投法的快速棒球,我就成了缩头乌龟。每当我敲出滚地球之后,我总是刻意放慢奔跑速度,好让传回一垒的球在我跑到垒包之前抵达,我才不会被回转的球打个正着。打击时,我还会担心被投手的球K到;守备时,我也怕被在内野乱跳的球打中。我跑百米只要10.8秒,但田径教练看我一双长腿,坚持要我转跑障碍赛;只是我在每个跨栏前都会顿步以确定能否跨过去,于是就跑了最后一名。我没学过跳水,每次都是双脚先入水。于是游泳教练拖我到跳板边缘,帮我摆好手脚姿势,再把我举起来丢到池子里。但在最后一刻,我别过脸,落水时水花四溅,好像跌进一张铺满电针的床。我在怕什么?为什么我老是这么怕痛?
在印度教经典《薄伽梵歌》中,人体是被开了九个洞的伤口。
客观来说,新生儿一点都称不上美。脸颊没肉,下颚缺牙齿支撑。顶上若有毛,也细软得貌似秃头(白人小孩尤其如此)。婴儿全身覆盖一层称为胎儿皮脂的奶状物质,可保护婴儿那发红、湿润、皱巴巴的皮肤。通过产道时,挤压产生的肿胀也可能使婴儿的鼻子暂时变形、双眼发肿,或把头形拉得又长又怪。婴儿头骨发育尚未完全,有些地方的骨头未完全接合,大脑也仅有软组织保护。婴儿受母亲荷尔蒙的刺激,外生殖器不分性别都大得不成比例,而且乳房也微微肿胀,甚至分泌一种叫做“巫奶”的乳水。婴儿的虹膜呈淡蓝色,眼睛真正的颜色则要长大后才看得出来。头部占身体比例大半,颈部力道不足以支撑头部,而臀部极小。(P3-5)
作者不拘一格的解读方式加上独特的个人见解,使得这场有关生死的冥想得到升华,同时带给读者愉快且深刻的阅读体验。
——《出版人周刊》
前言:给父亲的信
婴儿期及幼儿期
诞生,死亡的开端
衰落与凋亡·一
男孩和女孩·一
物种起源
即将消失的乐园
号外!号外!我们都是动物!
篮球梦·一
母性
黄金期或小孩为什么不喜欢吃辣
性与死亡·一
篮球梦·二
明星的血统·一
青春期
响尾蛇湖
男孩与女孩·二
篮球梦·三
母狮为何喜欢深褐鬃毛的公狮或为什么男女都喜欢低沉嗓音
超级英雄
篮球梦·四与五
死了一点点
唯心唯物老问题
性与死亡·二
篮球梦·六
成年与中年
衰落与凋亡·二
明星血统·二
男孩与女孩·三
性改变(一切)
死亡预兆
食物真麻烦
我所知道的一切都是从背痛学来的
记一方小区水池
性与死亡·三
篮球梦·八
老年与死亡
衰落与凋亡·三
关于生命,就是我们都会死
男孩与女孩·四
预知死亡纪事
死亡乃美丽之母
生命赋予了生命意义
篮球梦·九
如何长生不老·一
如何长生不老·二
临终遗言
明星血统·三
性与死亡·四
从头到尾,最后一次说这个故事
临别访谈
给父亲悼文的笔记
前言:给父亲的信
就让我们开始这场角力赛吧!以我的故事迎战他的故事。
这是一本关于身体的传记:我的身体、我父亲的身体,还有我们身体的解剖学。尤其是我老爸的身体,他那强韧的身体。
这也是我的研究,我所知的一切:我将呈现存在的残酷事实,以及肉体生命赤裸的脆弱与短暂。我将揭示人类不过是带着两只脚的皮囊,并展现出人体的美丽与哀愁,包括我的身体、父亲的身体和所有人的身体。
接受死亡,我似乎总是这么说。
接受生命,这是父亲清楚明白的回答。
我才刚满51岁,为什么却已几乎爱上死亡所带来的静谧?诚如英国小说家马丁·艾米斯(Martin Amis)所说:“没人知道这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但它就是发生了。突然间你发现自己开始不停地和人道别。死亡变得十分醒目,你得用力别过头才能不去注意它。以往我们可以轻易就忽略的事实,现在却不断浮现。你早知道自己有朝一日会死,但从未有过如此真实的感受。”身为父亲,我那精力充沛的14岁女儿更加深了这样的感受。我已经不再是运动健将了(我有严重的背痛问题,这我们之后再谈),但娜塔莉却是个运动小将。本季某次足球赛后,友队的球员家长甚至上前对她说:“转战职业足球吧。”
那么,为什么我那97岁的父亲会如此着迷于长命百岁,只要能活下去就好?对我而言,他是如此生气勃发、风趣幽默,但我也不愿过度美化他。他的生命力旺盛得像一部生存机器,彻头彻尾地令人筋疲力竭。要他安息?实在让人难以想象。
美国作家马克·哈里斯(Mark Harris)赞誉索尔·贝娄(Saul Bellow)为当代最杰出的作家时解释道,贝娄就是比其他人更有活力。我父亲就是这样。有人说英国作家劳伦斯(D.H. Lawrence)生前活得潇洒,仿佛未受这身皮囊的限制。我父亲也是如此,我不断劝他披上人皮,但他总是拒绝。
我似乎有种恋母情结的冲动,想用一堆死亡数据埋葬他。为什么我想要提早送他进棺材?他既强壮又软弱,而我既恨他又爱他。我既希望他长生不老,又希望他明天就死。
戴维·席尔著的《人生谢幕前请全力以赴(精)》父亲年过90,依旧热爱生命,精力旺盛得有点过了头,身体比正值壮年的我还皮实。他9岁时被电倒在铁轨上大难不死;成年后历经严重车祸、失业、忧郁症及丧偶的打击仍奋力活着;86岁时在球场上心脏病发作又延迟就医却逃过一劫;年过90岁依旧满脑子性幻想……
我对父亲的生命既迷惑又着迷,这平凡的血肉之躯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奥秘?为此,我写下这本生命之书——以老年的父亲、壮年的我和青春期的女儿的肉体为蓝本。我不能说自己参透了生命的奥义,我只是想说——
生命仅有一次,我们只有活得义无反顾,才能活得无可替代。希望我们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能纯粹而热烈地活着。
戴维·席尔著的《人生谢幕前请全力以赴(精)》是《纽约时报》年度畅销书!《芝加哥晚报》年度畅销书!鲍威尔书店员工选择奖!
生命仅有一次,我们只有活得义无反顾,才能活得无可替代。
97岁的父亲与51岁的儿子探讨肉体的生命之书!
当你感觉生活无意义的时候,请拿起此书,它能让我们重新认识生命,活出不一样的人生!
《当呼吸化为空气》读者不容错过的经典之作,一场关于生命与死亡的冥想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