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发现未知的自己(拥抱内心受伤的小孩)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作者 隋岩
出版社 中国法制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年幼时的我们如果在心理上无法从父母那里获得足够的爱和关注,内心就会藏下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内在小孩。等我们长大了,内在小孩会在我们遇到挫折、心灵受苦、丧失勇气时出现,拖着我们沉浸在心灵的苦海之中。如果你想要挣脱内心小孩的枷锁,不再受命运捉弄,从向他人索取爱、不敢爱、拒绝爱变成一个能够爱人、关怀爱、肯定爱的人,由隋岩著的《发现未知的自己(拥抱内心受伤的小孩)》这本书正是你需要的。

内容推荐

你是否以为自己早已遗忘了童年的经历?一次父母的言而无信,被老师的质疑,来自同学的孤立……你不知道,正是这些被你淡忘的童年创伤成为你内心受伤的小孩,潜伏在潜意识中,不知不觉地影响你的生活。当我们无法面对挫折,当我们感到受威胁时,我们会本能地反弹,孤独、焦虑、愤怒、恐惧……这些都是内心受伤的小孩带给我们的困扰。

由隋岩著的《发现未知的自己(拥抱内心受伤的小孩)》吸收了大量个案经验,从父子、母子、夫妻关系等方面分析家庭系统对一个人的重大影响,帮你挣脱内心小孩的枷锁,不再受命运捉弄,找到获得幸福的方法。

目录

Chapter 1 伤在童年的孩子

 身体里的另一个你

 谁是你的内在小孩

 你不是孤单一个人

 容易受伤的baby

 最致命的是孤独

 三岁真能看八十

 父母施加的挫败感

 暴风骤雨来临时

 爱与被爱的能力

 溺爱始于自我宠爱

 童年创伤影响一生

Chapter 2 如此混大成人

 永远的权宜之计

 笑容下的狰狞

 焦虑感与控制狂

 扮演受害者角色

 梦想着改造父母

 戾气、力气、利器

 被自动化思维左右

 灵魂上有一个空洞

 长大不囿于成见

Chapter 3 成长路上的心酸

 不忍回忆的恐怖

 爱在恐惧下遁逃

 小孩哭给大人听

 语言化身一把刀

 谁来给我安全感

 爱幻想的小女孩

 戒不掉心中的瘾

 找到爆表的自信值

Chapter 4 不懂爱的父母

 父母的不安会传染

 如果从来没有我

 父母双全的孤儿

 背离家庭的冲动

 熊孩子为什么熊

 婚姻中的小男孩

 不见伤口的暴力

 被忽视的情感乱伦

Chapter 5 重塑亲子关系

 治疗你的内在小孩

 个人哀伤的仪式

 妄把罪责推给父母

 我原谅你了,爸爸

 我原谅你了,妈妈

 父母到孩子的改变

 安全感与神经症

 爱意下的自由

Chapter 6 找回真正的自己

 你真的爱自己吗

 沟通内在小孩

 把悲伤留在过去

 用爱抚平心之伤

 自怜到自爱的距离

试读章节

谁是你的内在小孩

小柯是一位20岁的女孩,正值青春年华、大好时光,可是她却被一位爱炫耀的朋友害苦了。

“她那个人吧,对人挺好的,心地也挺善良的,但就是太爱夸她自己了,让人听着心烦。”小柯口中的“她”是她的室友,也是她最好的朋友。“聊天的时候,她并不会直接说她爸妈有多厉害,年薪赚多少,有多少车子,多少房产;她自己有多牛,拿过哪些大奖,获得哪些荣誉,去过哪些地方旅行。但是她会刻意把话题绕到自己身上,然后夸耀一番。这种话,听一次两次也就算了,时间长了,她还是这个样子,我就非常反感,觉得她很做作。”小柯内心有些反感,但是在其他方面,她与这位朋友相处还算融洽,因此特别苦恼,希望得到心理老师的帮助。

从言谈中看得出来,小柯的确为这个问题感到痛苦。“我自己也分析过,为什么她会这么喜欢炫耀?我很狭隘地觉得是因为她没什么朋友,又迫切需要得到他人的肯定,于是逮到机会就和我炫耀一番,反正她身边除了我也没有别人,她不对我说,只能对她自己说了。”

“你为此感到烦躁吗?”心理老师问。

“当然,我都快烦死了。如果她不是我最好的朋友,我肯定会说,你烦不烦啊,你的事情和我有什么关系?关键是,一件事吧,听一次我肯定没有意见,一个星期听四五次,谁能受得了?”

“朋友的话,触动了你的内心吗?”心理老师继续问。

“触动内心是什么意思?”

“就是说,朋友炫耀的话为什么会让你觉得烦躁,觉得不舒服?”

“这个嘛,我想一下,”沉默片刻,小柯说,“被比较的感觉。”

“你不喜欢被比较吗?”

“我觉得,应该没有人喜欢被人拿出来比较吧。”

“那你有被比较的经历吗?”

“当然有了,我从小就是在比较中长大的。”说到这里,小柯变得兴奋起来,开始讲述她在比较中成长的血泪史。

小柯有一位比自己年长一岁的表姐,从小到大,妈妈和姨妈就比较着她和表姐的成长。如果小柯考试没考好,妈妈就会说:“你看看表姐的成绩单,再看看你自己的,你学习这么差,以后找不到工作,到街上要饭去呀?”

妈妈和姨妈不仅比较二人的学习成绩,还比较谁的身材好,穿衣服好看,比较谁的朋友多,谁在学校更受欢迎。上大学之后,表姐交了男朋友,姨妈和妈妈炫耀,妈妈就会逼迫小柯说:“看你表姐都交男朋友了,你怎么还不抓紧呢?”小柯特别不能理解,前一年还在耳提面命地要求她不许早恋的老妈,态度怎么会180°大转弯,后来才知道,一切的根源都在表姐。

可能从小在比较中长大,小柯的好胜心特别强。她勤奋,肯吃苦,除了太过优秀的表姐,小柯很少被比下去。以前小柯会为了超过表姐埋头苦读,等真的超过了表姐,她发现也没什么好开心的。上大学之后,小柯努力让自己变得平和起来,不想把大把时间放在与他人的比较上面,谁知道遇到了一个爱炫耀的朋友,把小柯的小宇宙给搅和爆发了。

“被比较了这么多年,我已经累了,所以她让我特别烦恼。”讲完了她的个人史,小柯再次表达友情带给她的甜蜜负担。

心理老师问:“妈妈在拿你和表姐比较时,你是什么感觉?”

“就会很着急呗,生怕被比下去。不过还好,现在我考上了一本,比表姐读的学校好,妈妈现在也不怎么比了,就是偶尔念叨念叨。”

“那些年,妈妈的比较对你来说是一种激励吗?”

“算是吧,但是我过得并不开心。”

“都有哪些不开心,能举个例子吗?”

“比如说,我明明很努力了,可妈妈还说我做得不好,那让我超火大的,心里暗暗打算,你不是小看我吗,我一定要让你刮目相看。”说到动情处,小柯的声音有些哽咽。

“在你暗暗打算时,似乎带着愤怒和委屈呢。”

“是的。”

“你有没有想过,妈妈为什么会那么爱比较?”

“因为她身边都是爱比较的朋友啊。那些阿姨特别喜欢攀比,到我家里聊天,谈论的不过是工作、老公和孩子,所以妈妈也只能这样要求我吧。”

“对,这是妈妈学到的生活方式,也是她对你表达爱的方式。你觉得你的朋友为什么会喜欢和你炫耀呢?”

“她可能也是在被比较中长大的吧,和我一样。”

“对,你的朋友可能和你有着相似的经历,而且她并不觉得这样的生活方式有什么不妥。”

“可能是吧。”

“如果可以重来,你希望妈妈怎么对你?”

“重来?怎么可能,时光又不能倒流。”

“设想一下,如果可以的话呢?”

“我希望妈妈可以多夸夸我,肯定我的付出,而不是一直拿我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较。不过,现在也挺好,如果不是被妈妈逼得那么紧,我也考不上这所学校。”

“对你的朋友,有什么话说呢?”

“我觉得她挺可怜的,和我一样,现在想想,她的那些话也没有那么讨厌了。以后觉得她烦的话,不理她就是了。”  正值青春的少年也好,历经沧桑的老人也好,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孩子。我们并不知道他是脆弱的、是敏感的、是自怜的,还处在恐惧当中。他的年龄比我们认为的还要小,他时而哭,时而笑,有时渴望得到拥抱,有时对人大吼大叫。内在小孩是我们的童年时期因为受伤而破碎的心灵,他埋藏在内心深处,比任何人都清楚我们真正的需要。

即使外在的身体长大、成熟,内在小孩却不再成长,他停留在无助可怜的小朋友阶段,与已为成人的我们发生冲突。我们想要奋勇向前时,他却表现得退缩、胆怯;我们想要铆足劲儿奔向目的地时,他却一再挽留你的脚步,躲躲闪闪。有的内在小孩以焦虑和不安发出求救信号,有的内在小孩则以孤单和愤怒表达自己。当内在小孩的能量转移到身体上,疼痛、不适便接踵而至。如果内在小孩彻底躲起来,切断联系,带走感觉,留下来的便只是一副空荡荡的躯壳。

在与内在小孩接触之前,认识他是最重要的。谁是你的内在小孩?他是一个胆小的小家伙,还是一个孤单的小朋友?他在担忧被抛弃,还是在担忧自己不够优秀?内在小孩往往是敏感的、警觉的,唯有接纳和支持,他才会坦诚地表现自己。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认知自己,不仅包括外在的行为、言语、人格特质,还包括隐藏着的内在小孩。认知他、接纳他、照顾他,与内在小孩对话,这是一个漫长的、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的过程。

P7-12

序言

年幼时,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经历:期待了许久的一份礼物,爸爸始终不肯买回来:妈妈答应的事,从来都是不了了之,没有一次信守诺言。在大人看来,这不过是琐碎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对孩子来说,这却可能是影响人生的大事。至于引起强烈情绪波动的生活事件,如家庭破碎,亲人去世、频繁搬家、身心虐待等,对孩子的影响更是终生的。

年幼的我们,如果心理上没有得到满足和安慰,无法从父母那里获得足够的爱和关注,内心就会藏下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一一内在小孩。内在小孩具有孩子般的敏感度、好奇心和想象力。他没有随着我们身体的长大而发生改变或消失。等我们长大了,内在小孩会在我们遇到挫折、心灵受苦、丧失勇气时出现,拖着我们沉浸在心灵的苦海之中,做出对人生幸福不利的事情。

长大之后,身在“江湖”的我们被大环境裹挟着,从富有生命活力的个体变成一个个麻木不仁的机械生物,人最初的信任、自由和柔软的内心被遮蔽起来。你看行走中的张张面孔,只能看到广告标示、交通指示灯和僵硬的天际线,他们看不到别人,也看不到自己。

如果你想要挣脱内心小孩的枷锁,不再受命运捉弄,从向他人索取爱、不敢爱、拒绝爱变成一个能够爱人、关怀爱、肯定爱的人,这本书正是你需要的。本书吸收了大量的个案经验,从父子、母子、夫妻关系等方面分析家庭系统对一个人的重大影响。从原生家庭到次生家庭,家庭成员之间有着强烈的精神纽带,牵连着彼此的情绪情感,与此同时,也有一些难以根治的难题,困扰着家庭的一代人、两代人、三代人。

看完本书,你可能觉得90%的说法都是对的,但人生终究要自己过,路要靠自己走。无数案例证明,产生改变自己的冲动容易,做出改变的行动困难,至于完全跳出命运循环,找到喜悦的、信任的、富有创造力和生命力的自己,恐怕还要靠天分和上天的恩惠。

禅师在修行时,不会把修行局限在蒲团上的几个小时。坐在蒲团上,’闭上双眼,感觉自己的呼吸,或许是发现自我,培养宁静内在的不错方式,但是静心还有更广阔的解释。拥抱内在小孩也是如此,它不是一蹴而就的心理治疗。而是一种生命状态、一种生活方式。当我们将发现自我、拥抱自我当作一种生活方式,不再刻意地改变什么或得到什么,内在小孩就得到了足够的关照。

发现未知的自己,拥抱内在的小孩,这些都是过程,而不是目的。如同心理学之于人类的意义一样,各学派的理论、方法,其终极目的是为了让人们进行深度的灵魂探索,相信自己。并且诚实勇敢地面对自己。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19:0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