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报告: 当下中国文学发展中的几个问题(荣跃明 王光东 曹晓华)
一、现状与思考
1 六分天下:今天的中国文学(王晓明)
2 论新世纪“中国文学”的复兴(刘涛)
3 近五年散文创作的六个关键词(周红莉 丁晓原)
4 长篇小说阅读札记(2012—2017)(张丽军 田振华)
5 城市化一代与城市文学(黄 平)
二、文学的“世界视野”
6 读王德威《“世界中”的中国文学》(陈思和)
7 理论新向:海外与本土双重视野的建构(王 进)
三、当代文学的“本土文化经验”
8 改革开放以来新诗写作之反思(食指)
9 新世纪散文对中国传统的承继与发展(王兆胜)
10 《繁花》里的两个时代及其美学(陈晓明)
11 神话资源融入当下中国文学创作的路径及经验反思(姚晓雷)
12 鲁迅传统在今天的回响(金理)
四、网络文学新趋势
13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网络文学新趋势(黄发有)
14 网络文学的大数据分析(一鱼数据)
15 《镇墓兽》创作谈(蔡骏)
16 我的“工业情怀”及“网络工业小说”书写(齐橙)
17 网络文学影视改编的四种类型(李缙英)
18 网络小说影视改编得失谈(刘俐莉 闫铭)
五、文学传播多元化与城市精神
19 结缘《收获》(莫言等)
20 “悠游”《上海文学》(2017)(来颖燕)
21 上海的“文化名片”:思南读书会系列活动一览(孙甘露 李伟长 王若虚)
22 上海民间诗社现状分析(班易文)
由荣跃明主编的《上海文学发展报告(2018当代文学的中国经验)/上海文化发展系列蓝皮书》系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组织编写的上海市文学发展年度报告。全书以专题论文的形式,从总览整个上海文学事业发展的角度,对相关政策进行解读和分析,对于年上海文学创作状况与文学主题、文学创作人才的发展做了研究,同时对上海的文学阅读、文学研究、消费市场做了调查和研究。此外,报告还对上海的公共阅读推广服务平台建设、文学及其相关产业发展战略和人才储备等情况做了具体的论述与考察。“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新时代”历史背景下,当代文学的生产、传播和样态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此数十年的发展,今天我们大致可以对当代文学此一“巨大而陌生的存在”做一整体性的体察。
《上海文学发展报告》(2018)聚焦主题为“当代文学的‘中国经验’”。这体现为两个方面:一、随着世界范围里中国经济的迅速成长及其带来的文化自信,当代文学创作越来越重视“本土文化经验”(无论是丰厚的传统文化资源的开掘,还在复杂的当下社会现实的摹绘);二、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网络文学的海量生产、付费阅读、产品再开发基本成熟和定型。本土特质、中国气息成为当代文学的一个显著特点。本书就此一主题,邀请了陈思和、王晓明、莫言、食指、孙甘露、陈晓明、黄发有、蔡骏等一批当代作家和研究者,就当代文学版图的重构、当代文学的“世界视域”及“本土文化经验”、网络文学写作和产业新趋向、文学传播多元化与城市精神的建构等问题加以讨论和分析。既有批评家的理论概括,又有作家的夫子自道;既有文本本身的分析,又有“文本之外”的考察,既有现状的梳理,又有问题的探讨。
由荣跃明主编的《上海文学发展报告(2018当代文学的中国经验)/上海文化发展系列蓝皮书》系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组织编写的上海市文学发展年度报告。全书以专题论文的形式,从总览整个上海文学事业发展的角度,对相关政策进行解读和分析,对于年上海文学创作状况与文学主题、文学创作人才的发展做了研究,同时对上海的文学阅读、文学研究、消费市场做了调查和研究。此外,报告还对上海的公共阅读推广服务平台建设、文学及其相关产业发展战略和人才储备等情况做了具体的论述与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