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里的俄国
孙郁
一
鲁迅不懂俄文,他对俄国的认识多从日文、德文而来。因为资料有限,俄国的绘画、摄影作品则成为其了解俄国文化的另一途径。我们现在看到的鲁迅所藏俄国的美术品,多是1912年以后所购置的,一部分是图书的插图,一部分是明信片,一部分乃版画集,还有诸多的漫画作品及油画作品。其中照片的数量也十分可观,多是夹杂在俄国图书之中。他特别欣赏俄国的图书里的插图,那些版画作品在格式与内蕴上,都有中国文化所少有的遒劲、阳刚与忧郁的品格。这些作品一方面是社会写真的,一方面有革命的内容,还有儿童作品,童心中美丽的面影流露于此。从范围和内容看,都是相当丰富的。
这些俄国影像,对鲁迅认识俄国多有帮助。他一方面把它们置于自己所编写的图书中,一方面编成图书,以期在世间流布。这些艺术作品,从多个方面折射出俄国社会的基本形态。日常生活、历史沿革、建筑风格、民俗意味、革命话语等,均折射出重要的思想信息。
认识俄国生活,了解那些看不见的场景,以及一些细节,对鲁迅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从鲁迅收集的版画中,能够感受到俄国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些生活为人带来认知的提示,是不懂俄语的人的最好的教科书。比如毕斯凯莱夫《农耕图》乃俄国底层生活的一种写真,农民耕作的原始性与凄凉感扑面而来,有古俄国生活的缩影,历史的亮度也含在其间。他从中读出农村的艰辛不亚于中土的农民,是自然的。画家还画过纺织者工作的情景,百姓的意识结构与中国颇为接近。毕斯凯莱夫对乡野的表现极具力度,那幅《割草》的恢宏的场景,让我们一唱三叹,乃版画中的妙品。我们中国的古人只有田园之歌与农家之唱,这里却多了神秘的灵光,精神是高远的。此外,画家冈察洛夫也是生活画的高手,他笔下的图景是五光十色的,服饰、家具、房屋、音乐演出、军人风貌都有。冈察洛夫对旷野的描述,对野民的扫描,都有意思,一个民族的心史也于此得以呈现。
城市画面在许多画家那里亦有特点。关于斯拉夫人的都市生活,多有诗意,这在中国的都市作品里不易见到。古泼略诺夫《熨衣的妇女》,能够窥见俄国生活的片影;密德罗辛《街》对城市风景的勾勒,看出一个国度现代化的程度。就城市的规划与建筑风格而言,莫斯科与圣彼得堡的庄严与秀美,折射着斯拉夫的梦幻之思。涅瓦大街的歌声与冬宫外的雪,都给人诸多的联想。鲁迅曾感叹,中国没有城市诗人与城市的美学,不是没有原因,在对比里,他的感叹多少有一些凄苦。
有许多绘画留下了俄国历史的侧影,那些能够看出知识人记忆里的苦痛。莫托林所作《帝俄狱歌集》插图,地狱与天堂之间的宏阔、伟岸的气韵流动着。俄国绘画的神奇之美,其实与东正教的传统有关。但鲁迅没有从这个角度看到内在的基因。他感受到了其间的不凡之气,而那深层的原因是什么,也不是没有引起他的思考的。鲁迅还从画家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诃夫的作品插图里感受到俄国古老历史的脉息。那历史的沉重的一面,他不是没有意识到的。朔尔为陀思妥耶夫斯基《魔鬼》所作的插图,就颇有鬼气,民族心灵里灰暗之色缭绕其间。伊凡·潘夫洛夫为《契诃夫回忆录》所作插图,幽雅、高远的气象里,有忧思飘来,读之为之一震。读者在这些画面里一定能够感受到灵智力,一种心灵内在的悸动在冲击着一切。绘画与文字间的互动,对不了解这个国度的读者而言,其作用可想而知。
俄国革命后的情形,是艺术家表现的主题之一。他收集的俄国版画作品与摄影、漫画作品,大多数是表现俄国革命后的历史的,这些都有阔大的内涵。他晚年赞美苏联,除了文学与信念的原因外,俄国艺术所达到的审美效果,给他带来的兴奋是重要的因素。恰是那些对革命的热情的作品,使鲁迅意识到新生的苏联的非同寻常的意味。
比如,朔尔《文盲之消灭》,让人感受到百姓生活的变化。这也是中国最需要解决的问题。罗达各夫《集体农场生活》,对牛与孩子的表现,童心与爱心俱在,野趣能够让人心碎。奥尔洛娃·莫察罗娃所作《采蘑菇》,清秀的田园意味可以醉人。鲁迅还藏有大量工厂生活的作品,电站、码头、机器前工作的人们,都有一种热情。有几幅关于探险的生活的作品,在立意上让人关注。考勃莱夫《柴留斯金探险记》,对科学家的形影的记录颇为传神。考古队在野外的大漠惊沙间的身姿,轮船在巨浪里迎风而上的场面,背后是毅力与信念。鲁迅在这类图片中所得到的快慰,当可以想见一二。
许多政治家的肖像画在鲁迅的藏品里占有一定比例。列宁、斯大林、托洛茨基、布哈林等画像,都有用力的一面。列宁主义的传播,斯大林的影响力,还有苏联作家的信息,都能够从诸多的艺术画面感受到。
与那时候的俄国社会比,中国在艺术、科技和工农业诸方面,都存在差距。鲁迅在这些有限的宣传品里,得出了一个生气勃勃的俄罗斯文化的形象。对于渴望行动的鲁迅而言,俄罗斯不仅有静思的艺术,还是活的变动的国度,那里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革,这对渴望中国的变革者来说,提供了一种参照,而且坚定地意识到中国变革的重要性。从这些艺术品之中,鲁迅的感受,有浪漫化的一面,引起过度想象的地方也不是没有。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图像里的俄国,显然提供了许多外国作家所没有描述过的俄国的诸多资料。那些神秘的、带着精神隐喻的存在,恰是鲁迅希望得到的。通过艺术来认识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状,在鲁迅是一种趣情。而那时候资料来源的渠道有限,战乱中的环境,使许多沟通的工作显得十分困难。由于历史环境的特殊,俄国的真实情况,他知之有限,并无全景的可能。这些资料也误导了他的某些判断。俄国内部的复杂性,在版画作品里的表现,还是十分有限的。
鲁迅藏品里关于俄罗斯负面描绘的作品不多,他看到的多是精品之作,国外描述俄罗斯的图片资料他有时是故意忽略的。因为那些对俄罗斯的漫画的表现,他并不喜欢。就国内的情况而言,国民党主办的刊物对俄罗斯的绘画是意识形态化的,他颇有反感。通过艺术品去了解一个国度,不失为一个视角,且能够唤起一种审美的冲动。但这些远远不够。不过恰是这样有限的接触,倒使鲁迅把俄罗斯的想象扩大了。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