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家道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作者
出版社 海潮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老子的道德经,是关于天地的学问。家道名日天伦,其理略同。自古以来,“家为国本”的观念深入人心,古人对家庭治理很看重,便形成了治家之道。

家道有其客观规律,但不是一成不变的。家庭是从无到有的一个过程,一旦家庭建立起来,就要有建立与维护家庭的道理了。建设家庭与维护家庭并非高深的哲理,也许在你长期的家庭生活中,能总结出一定的经验,能渐渐明白一些的诀窍,能慢慢悟出一定的道理……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大至国家之强盛,社会之祥和,小至个人生活之幸福、事业之兴旺、身体之健康,均有赖于和谐的家庭。在举国上下齐心建立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今天,相信袁丽萍编著的《家道》能为我们家庭建设与家庭维护提供有益的帮助!

内容推荐

袁丽萍编著的《家道》融合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传承了圣贤思想,汲取古今家庭经营的成功经验。分别从伦理道德、传统礼教、子女教育、家庭建设、人身修养等方面,阐述了治家、持家、居家、兴家的基本道理。号召每个人在家庭中,为家庭的和谐和家族的兴旺尽其本分、各正本位、各行其道。

目录

第一篇 治家之道

 第一章 孝——孝悌之道

孝悌之道1:“孝”道,一条古老的修养之道

孝悌之道2:家庭需要孝心

孝悌之道3:孝心体现在行动中

孝悌之道4:孝敬父母要趁早

 第二章 和——和气之道

和气之道1:家庭,守得住“和”才好

和气之道2:家庭成员要遵循家庭伦理规范

和气之道3:女人在和谐家庭具有凝聚作用

和气之道4:包容——家和的助推器

 第三章 爱——关爱之道

关爱之道1:夫妻要相互敬重,以爱为根

关爱之道2:亲情,血源之情*浓

关爱之道3:子女要关爱父母

关爱之道4:父母要关爱孩子

第二篇 兴家之道

 第四章 家德

家德之道1:德是兴家的*好风水

家德之道2:德高,家族才能长盛不衰

家德之道3:教育孩子,重点要抓“德”

家德之道4:家庭教育不能“重智轻德”

 第五章 家风

家风之道1:家风,塑造人的无形力量

家风之道2:家风:影响孩子一生

家风之道3:自古文人重“家风”

家风之道4:家风之根在德行

 第六章 勤俭

勤俭之道1:有勤有俭方能持家

勤俭之道2:勤俭——品质和修养的体现

勤俭之道3:勤俭——立业兴家的重要基石

勤俭之道4:勤俭节约要践行

 第七章 恒心

兴旺之道1:做事要有恒心,才能把事做好

兴旺之道2:真本事,持之有恒的果

兴旺之道3:事业有成,贵有恒

兴旺之道4:教孩子做事要有始有终

 第八章 谦逊

谦逊之道1:人败两字——傲与惰

谦逊之道2:为人要谦逊

谦逊之道3:“谦”,才是处世的根本

谦逊之道4:谦逊,一种风度,一种雅量

 第九章 礼仪

礼仪之道1:礼仪,“修身齐家”的基础

礼仪之道2:对待父母要有礼仪

礼仪之道3:同辈亲戚相处礼仪

礼仪之道4:夫妻相处礼仪

礼仪之道5:家庭成员礼仪

第三篇 相处之道

 第十章 夫妻相处之道

相处之道1:夫妻相处的包容之道

相处之道2:夫妻相处的理解之道

相处之道3:夫妻相处的妥协之道

相处之道4:夫妻相处的忍耐之道

相处之道5:夫妻相处的距离之道

 第十一章 父母与子女相处之道

相处之道1:子女与父母的相处之道

相处之道2:父母与子女的相处之道

相处之道3:亲子沟通之道

相处之道4:老人与子女的相处之道

 第十二章 婆媳相处之道

相处之道1:婆媳相处六原则

相处之道2:婆媳相处的六大铁律

相处之道3:与婆婆相处的十个注意点

相处之道4:婆媳应保持距离之美

 第十三章 亲戚相处之道

相处之道1:亲戚交往的融洽之道

相处之道2:亲戚相处的禁忌之道

相处之道3:亲戚相处的气量之道

相处之道4:亲戚相处的距离之道

 第十四章 邻里相处之道

相处之道1:邻里相处时,要讲礼节规范

相处之道2:邻里相处要与人为善

相处之道3:德不孤,必有邻

相处之道4:邻里关系要互帮、互容、互让

 第十五章 朋友相处之道

相处之道1:对待朋友不可苛求

相处之道2:尊重个性,保持距离

相处之道3:保持友谊,善始善终

相处之道4:朋友相处的禁忌之道

第四篇 居家之道

 第十六章 持家之道

持家之道1:持家的干净整洁之道

持家之道2:持家的厨艺之道

持家之道3:持家的消费之道

持家之道4:持家的家务之道

持家之道5:持家的“中庸”之道

持家之道6:持家的柔情之道

 第十七章 教子之道

教子之道1:养不教,父之过

教子之道2:言传身教,潜移默化

教子之道3:修身明德,齐家治国

教子之道4:循循善诱,教子之道

教子之道5:教育儿女要读书

教子之道6:顺其自然,顺其之性

教子之道7:教育孩子,要培育良好的家风

教子之道8:教子要讲方法

 第十八章 家道语录

家道语录1:老人道语录

家道语录2:父母道语录

家道语录3:夫妻道语录

家道语录4:丈夫道语录

家道语录5:妻子道语录

家道语录6:婆媳道语录

家道语录7:子女道语录

家道语录8:兄弟姐妹道语录

家道语录9:姑娘道语录

家道语录10:朋友道语录

试读章节

第一章孝——孝悌之道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一个人能够孝顺,说明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之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

孝悌之道1:“孝”道,一条古老的修养之道

“孝”道是我们现在常常说的孔孟之道的起始点。孔子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国家要有明君才有贤臣,有了慈父才有孝子。家族关系的伦理纲常是双方面的,只有父慈子孝、夫唱妇随、兄友弟爱才能组成一个完美幸福的家庭。如果没有孝悌,家庭就会没有规矩。没有孝悌,就没有了上下尊卑,人类也就没有了道德,那也就与低级动物没什么区别了。人在生物学中被称为动物,那也是高级动物。人是理智的,是有良知的,有慈爱的,绝不像别的一些动物一样带大了自己的幼子,幼子长大就会离开自己的母亲,从此,互不相顾了。作为儿女来说,一定要记得父母的养育之恩,这样怎么能够不孝呢?作为兄长,从小一起长大,朝夕相处,这样又怎么能够不“悌”呢?孔子从伦理纲常出发,劝人们先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然后再扩大到为国家、为整个人类而奉献。历史上说“忠臣必出孝子之门”,如果首先不孝顺自己的父母,就很难做到爱国了。如果人人尽孝,天下必然大治,国泰民安。

关于“孝”,在历史的传统建制中,有一种“个人一家族国家”层层上推的结构。“孝”与“忠”紧密联系,“父”对“子”的血缘关系被推衍到“君”对“臣”的政治关系,因此“父”对“子”的伦理合理性被作为“君”对“臣”的政治合法性的基础。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

曾皙是曾参的父亲。在曾参七八岁的时候,他看见父亲正在地里锄草,于是他也拿把锄头跟在后面学,把瓜秧都锄断了,草却都留着。曾皙一看,生气了。这瓜秧可是从吴国拿回来的种子,珍贵得很,可曾参却弄断了瓜秧,于是父亲就训了他几句。哪知曾参却回上嘴了,说什么瓜秧断了接起来照样开花结果。曾皙看他顶嘴,就拿起锄把照着他一顿好打。可是,由于父亲下手过重,没几下就把曾参打晕了。

父亲一看儿子被打晕了,后悔莫及,扑上去就使劲摇晃曾参,这才使曾参慢慢醒了过来。曾皙以为,这次曾参肯定会又哭又闹起来了,因为这样才像一个正常撒娇的小孩子。但是没有想到的是,这个七八岁的孩子竞露出了灿烂的笑容,直笑得父亲全身发毛:坏了,坏了,该不是刚才下手重,将他脑子打坏了吧?

然而,曾参却微笑着温柔地对父亲说:“以前我犯了错误,父亲大人您打得我好痛。但今天,我本该重重地挨板子,可是父亲您却下手如此无力,莫不是年纪大了身体不好了吧?这样吧,您再打几下,我心才安啊。”  一听孩子这样说,曾皙想:这孩子的脑子可能真的给打坏了,刚才明明把他打昏在地,他还说打得不重。曾参为了给父亲证明自己并未被打坏,还特意走进卧室,弹起琴来,以证明他安然无恙。

等长大以后,曾参对父母更是加倍地孝顺,成为了一位尽人皆知的孝子。

有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这时,在外面砍柴的曾参忽然觉得心疼,心想一定是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起柴薪迅速地返回了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于是曾参接见了客人,并以礼相待。

后来,曾参随从孔子到了楚国,但他再一次感觉到了心里的疼痛。于是,他急忙辞别孔子回到家中探望母亲,母亲一见到儿子就说:“我太想念你了,你又远在千里,愁于无奈,再次咬了自己的手指。我儿果然回来了,我十分欣慰。”

曾参是孝的楷模。他不仅著有《孝经》,规范世人的言行,而且还身体力行,并提出了“慎终”、“追远”的主张。据《论语·学而》载,曾子日:“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意思就是,要慎重地对待父母的死亡,对于老人的丧事,只要心诚且符合礼仪就行了,不必追求排场。关键在于,你是否在父母在世时进行了“厚养”,厚养胜于厚葬。因此,曾参在其父死后并未大操大办,被后人奉为厚养薄葬的典范。

另外,曾参还要求人们对亡故的老人常存思念之心,应经常记住父母的恩德,不要因时间的流失而忘却父母的养育之恩。古今孝道是相同的,而孝行则要因时、因人而异。我们不去考证故事的真伪,不去考察心灵的感应,不去验证“母子连心”是否属实。让我们联想到的应是:在千里之外儿子疾步回家的急切心情,仅仅是因为母亲的想念!P3-5

序言

老子的道德经,是关于天地的学问。家道名日天伦,其理略同。自古以来,“家为国本”的观念深入人心,古人对家庭治理很看重,便形成了治家之道。

家道有其客观规律,但不是一成不变的。家庭是从无到有的一个过程,一旦家庭建立起来,就要有建立与维护家庭的道理了。建设家庭与维护家庭并非高深的哲理,也许在你长期的家庭生活中,能总结出一定的经验,能渐渐明白一些的诀窍,能慢慢悟出一定的道理……

为了我们更好、更快地掌握建设家庭与维护家庭的道理,我们编著了此书。本书融合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传承了圣贤思想,汲取古今家庭经营的成功经验。分别从伦理道德、传统礼教、子女教育、家庭建设、人身修养等方面,阐述了治家、持家、居家、兴家的基本道理。号召每个人在家庭中,为家庭的和谐和家族的兴旺尽其本分、各正本位、各行其道。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大至国家之强盛,社会之祥和,小至个人生活之幸福、事业之兴旺、身体之健康,均有赖于和谐的家庭。在举国上下齐心建立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今天,相信本书能为我们家庭建设与家庭维护提供有益的帮助!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23:0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