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述
文理交融的学术路
从科学史吸取智慧
从傅鹰的一句名言说起
逻辑·几何·亚里士多德
实验·归纳·培根
怀疑·数学·笛卡尔
公鸡归纳法与数学归纳法
近代自然科学之父:伽利略
牛顿:站在巨人的肩上
微积分的诞生
揭开微积分的神秘面纱——极限论的建立
紫罗兰在春天将到处开放——谈牛顿与莱布尼茨的微积分发明权之争
从天王星之谜到海王星之发现
X射线是怎么发现的——伦琴:诺贝尔奖的第一位获得者
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发现——抓住实践检验理论这一环节
DDT兴衰史的启示
祖率:数学史上的一座丰碑——纪念祖冲之诞生1500周年
蔡元培:科学救国的代表人物
蔡元培倡导“融通文理”
纪念历史功臣 推动科学发展——读《科学救国之梦——任鸿隽文存》有感
数学与文化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力量
马克思与数学及其独特的精神休养法
现代数学的新特点
科学与哲学
哲人科学家:科学与哲学的融合
牛顿:“哲学中的推理法则”
莱布尼茨: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
傅立叶:一首数学的诗
马赫与他的“思维经济原则”
庞加莱:卓越的科学家和科学哲学家
历史的教训——记20世纪40年代苏联的自然科学批判运动
21世纪的哲学与科学
科学方法论
方法论研究的新视野
模型:现代科学方法的核心——科学研究中的模型和原型
已知和未知新探
对部分与整体的若干讨论
对复杂与简单的思考片断
战略学的方法论意义
从“判决性实验”引起的思考——实践检验真理的若干问题
“思路决定出路”——学习桂育鹏的创新经验
自然科学方法与社会科学方法的相互借鉴和结合
科学与社会
“科学、技术与社会(STS)”:文理交融的研究领域
可续发展与科学发展的相互促进
可续发展与新型全球伙伴关系
数字地球与数字中国
必须重视我国精神产品的质量问题
服务:一个崇高的概念
总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