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大中国志沙哈鲁遣使中国记/世界著名游记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葡)曾德昭//(波斯)火者·盖耶速丁
出版社 中国旅游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作者曾德昭希望《大中国志沙哈鲁遣使中国记》将受到某种重视和信任——如果不是因其外表庞大,至少也是因它真实可靠。因为作者所记述的,都是作者亲眼所见,尽管它并不一定非常之敏锐,但仍然具有经常反复观察的便利。正如一个人的长时间观察,即使他的眼光不是最好的,但比那些眼光虽佳却匆匆观看的人,一般都能看到更多;作者在22年的时间中,有机会观察中国的所有方面,肯定作者所写的即他所见到的,必定比那些没有仔细观察它们的人所写的东西,更为确实,即使略输文采。

内容推荐

曾德昭著的《大中国志沙哈鲁遣使中国记》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包括中国的实质部分,这就是省份、土地及出产;同时在某种意义上,也包括正式的部分,那就是人民,他们的学术及风俗。第二部分则是从那里的基督教开始,它的发展,所受到的迫害,以及最后作者从那里动身,离开它时的情况。

目录

中译本序

致读者

前言

第一部

第一章 中国总述

第二章 诸省详述,先谈南方的省份

第三章 北方诸省

第四章 中国人的品貌,他们的性格、才智和嗜好

第五章 他们的服饰

第六章 他们的语言文字

第七章 他们学习的方式及入场考试

第八章 他们考试的方式及学位的授予

第九章 博士学位

第十章 中国人的书籍和学术

第十一章 他们的科学,特别是他们的艺术

第十二章 中国人的礼节仪式

第十三章 中国人的宴会

第十四章 中国人玩的赌博

第十五章 他们的婚姻

第十六章 中国人的丧葬

第十七章 太后的葬礼

第十八章 中国的教派

第十九章 中国人的迷信和献祭

第二十章 中国的军队和武器

第二十一章 鞑靼人对中国的战争

第二十二章 中国的皇帝和皇后以及太监

第二十三章 中国皇帝的婚姻

第二十四章 中国的贵族

第二十五章 中国的政府及官员

第二十六章 十三省的政府

第二十七章 曼达林的荣誉标记,即徽号

第二十八章 中国人的监狱、审判和刑法

第二十九章 中国为便利和完善统治而采取的特殊措施

第三十章 中国的摩尔人、犹太人及其他民族

第三十一章 许多世纪前基督教已移植中国,近期发现一块可作为证明的古碑石

第二部

第一章 在中国传布福音的开端

第二章 抵达南京前神父们的活动及受到的迫害

第三章 以后发生的事,迄至神父们进入北京

第四章 神父们进北京并在那里定居

第五章 韶州教堂的进展和失败

第六章 基督教在南昌和南京两地的进展及利玛窦神父之死

第七章 皇帝赐的葬地,以及迄至南京迫害前基督教的发展

第八章 南京的基督徒受到一场猛烈迫害

第九章 迫害继续下去,及神父们被逐出中国

第十章 迫害后形势开始平静,及几处驻地的建立

第十一章 南京的第二次迫害,及名叫安德烈的基督徒的殉难

第十二章 事情开始平静和安定,神父们奉曼达林之命赴朝

第十三章 李良博士的生平和逝世及本书的结束

试读章节

第十六章 中国人的丧葬

中国人在很多事情上,特别是在生活的管理上,与欧洲哲学家的意见相同,但他们在对待死亡的态度上,看法却大不一样。因为其他的民族不重视或者很少重视肉体的埋葬,而中国人则非常重视,他们生时已尽一切能力为死亡做好种种准备;同时,他们的儿子在其父死后,把后事安排妥当,这是表示他们孝道的最佳方式。

全国有一个普遍的风俗,不赤裸埋葬任何人,哪怕初生才两天的婴儿。每个人都按他的地位和财力有他的一口箱子,即棺材。因而富人(尽管中国人非常节俭和吝啬)为此尽力用高价寻求棺木,达到极端的程度。

太监做得最过火,因为他们没有子嗣继承遗产,常常出500~1000克朗购买棺木,实际上这些木料并不值那么多钱。这样的事多次发生:他们去找一个售卖这种货物的商人,商人定下价钱,向他们索要500~600克朗;但又告诉他们,如要买1000克朗的好木料,眼下没有,要等些时候,每天都可以去看棺木何时到来,如买主不十分着急,请过几天去,将会有供应。这时,商人不再干什么事,只需把木材上贴着价钱的纸条换掉。当太监再去时,他发现木材上的价钱正是他需要的。棺材表面用金、漆及其他珍宝装饰美观,他们把它放在家里,经常放在他们睡觉的同一间卧室内,这才心满意足。如果相反,棺材几年没有制好,他们就一直郁郁不乐。这确实给子女带来了麻烦和负担,如果他们为年老的父母还没有准备好棺材的话。

这是全国的一般做法,但是,因为相信印度的宗教,他们有的也采取后者的仪式和迷信做法。有三种埋葬方式,即在自然死亡之前就举行地葬、水葬和火葬(日本人至今仍这样做)。有的从高处摔下,有的脖子上套着石头投入河里,等等,还有其他种种我们在这里不予叙述的方法。中国人当一息尚存时不敢如此做,但穷人死后如无钱买棺材,他们就用火葬,把骨灰埋掉。在四川省,他们把尸体焚烧,骨灰放进土罐,罐顶密封,再投入河里。

继棺材之后,是墓地的事。因为城内不许埋葬,每人都为自己和子孙准备了一块城外的墓地。他们很重视墓地。有的墓地内有供使用的房屋,外面反锁,空地种植松柏(这是他们常种的植物)及其他当地出产的树木。墓地的面积通常不怎么大,但如他们的占星家判定某处是福地,造化家族,那就要花很多钱购买,因为如果没有占星家的意见,谁都不选择墓地。

在埋葬时,他们遵循如下的顺序:把家庭的主要成员安排在上首,然后按等级把其余人排在两旁。他们在墓的顶端放上很多石头装饰物,前面竖立几种动物的石像;(特别是有)墓志铭,刻有赞颂死者铭文的石碑。大人物,尤其是宦官,有另一种花费更大的方式。他们在这些地方修建华丽的庙堂,其下有类似墓地的大厅,那里有安放死者棺材的龛。这些庙堂接待来人;而在悼念死者的那天,全家都会齐聚作祭奠。至于穷人,他们不能有特别的墓地,于是通常在每座城镇设立公墓。

他们一定要把每个人都埋在他的墓地,哪怕他死的地方离那里十分遥远。官员常常是这样,因为他们被派到国内许多省去当官,往往死在远离本乡之地,为此要把他们运回家乡安葬。这种风俗不乏理由,因此雅各和约瑟也有同样的做法。

死后第一件事是,当死者吐出最后一口气前,他们用床垫或被褥把他送到外厅,让他在那里死去。我不知道这种风俗是为什么,它也不是都被采用,因为如果死者是有地位的人,他们让他单独留在床上。当他断气时,他的长子取掉他头上的布帽,把床放下来,把床单和帐子随便翻过来,半撕半裂地把每件东西扯下来,用以包裹尸体。如死者是妇女,则妇女留下;如果是男人,则男子留下,按他们的风俗给死者洗沐身子。当洗完后,他们把尸体用一块精麻布包裹;如果没有布的话,就用一匹丝绸。然后,他们给死者穿上他最好的衣服,在身上放置他的官阶标记,如此把他打扮,再放进棺材。棺材用很厚的木板制成,组合严实。在棺材内部他们涂上两层厚厚的称作沥青的Manos,再涂上一层漆,以防有异味从中渗出。P101-103

序言

述遥远的事情,几乎总有许多不便之处,以及种种不小的缺陷;因而,我们看了很多书,其作者,因其个人的品德,可以值得信任,而这却不能同样地适用于他们的撰述。至于那些记述中国的作品,我曾熟读其中几部,它们几乎缺乏所有真实的东西,任意在全然神话的故事中遨游;原来这个国家是那样遥远,一直非常慎重地避免与外邦人的一切交往,格外地留心,只让他们自己知道本身的事。所以其结果是,除了传人广东(中国的一部分,葡萄牙人曾获允去那里)边境消息之外,其他则一无所知,以致有关这个国家最内部、最秘密的情况,要么限于本国人所知(他们颇懂得如何隐藏它),要么限于那些有良好意愿发现它的人——他们差不多已忘记其本性、其语言、其风俗及生活方式,并且使自己同化于中国的物质文明。

现在,后者,因神意注定归于耶稣会的教士,他们虽然晚近才来为教会耕耘,但仍然,从使徒圣托马斯(Saint Thomas)在世上那些遥远地方耕耘后,终于荣幸地加入前者。

他们在这个远方的土地上劳动,迄今有58年,为使那里的灵魂归化,在那里竭尽努力而奋斗。他们认为,那是在为上帝服务,而且是处在永远拯救众生的重要时刻,这时,从事任何其他工作,都是明显的盗窃。迄今,尚未有人去撰写这个国家的史实,即使有人有意去做,也不会得到批准;例外的是金尼阁神父(Father Nicolaus Trigalzius)①,在他获允离开中国的布道工作,从那里返回欧洲之后,撰写了一部记述中国的书。

基于同样的情况,我对它做了简要叙述,至少足以教导那些想知道那些地方消息的人。目前不再作更详细的叙述,而是留到以后去写;当我们有可能返回那个庞大的国家,将携带大量新的劳动者,那么我们当中几个最有权威和经验的人,就可以有时间和条件去作一个完整的报道。

目前,尽可能缩短这篇报道,为了使世人满意,不让叙述产生混乱,我们把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包括中国的实质部分,这就是省份、土地及出产;同时在某种意义上,也包括正式的部分,那就是人民,他们的学术及风俗。第二部分则是从那里的基督教开始,它的发展,所受到的迫害,以及最后我从那里动身,离开它时的情况。我希望本书将受到某种重视和信任——如果不是因其外表庞大,至少也是因它真实可靠。因为我所记述的,都是我亲眼所见,尽管它并不一定非常之敏锐,但仍然具有经常反复观察的便利。正如一个人的长时间观察,即使他的眼光不是最好的,但比那些眼光虽佳却匆匆观看的人,一般都能看到更多;我在22年的时间中,有机会观察中国的所有方面,肯定我所写的即我所见到的,必定比那些没有仔细观察它们的人所写的东西,更为确实,即使略输文采。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19:5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