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显微镜下追梦人丛玉隆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袁桂清编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山东胶东半岛招远,背靠大海,依山傍水,是人杰地灵的地方,这里就是丛玉隆的祖籍所在地。

这是一个以盛产“龙口粉丝”和黄金而闻名的地方,素有“金城天府”“中国金都”之称。其父母早年随爷爷进京,1947年5月2日,丛玉隆出生,在北京度过了一段独特的童年生活。然而,早年丧父的不幸突降年仅15岁的丛玉隆身上,家庭的困顿,儿时的梦想,从一开始就成为了两股最直接和强大的冲击力量,冥冥之中为他推开了未来人生职业生涯的从医之路。

第一节 寻根问祖 祭奠先辈

招远,地处山东半岛西北部,东接栖霞市,西靠莱州市,南与莱阳、莱西两市接壤,北以龙口市为邻,西北濒I临渤海。地处胶东低山丘陵地带。山丘连绵,沟壑纵横,东北部的罗山山脉高为群首,有“势压登莱百万峰”之说。招远历史悠久,新石器时期已有人类聚居,1131年(金天会九年),始置“招远县”,隶属历经演变,1983年由烟台地区辖县改为烟台市辖县。这里黄金资源遍布全境,储量丰富,开采历史悠久,素有“金城天府”之称,是全国第一产金大市(县),2002年1月被中国黄金协会命名为“中国金都”。同时,招远还是誉满中外的“银丝之乡”,是龙口粉丝的发源地和主要产地。

招远人杰地灵,代有英才。历史上,有三国曹魏名臣王基、宋代状元王俊民、明朝算学家李笃培、翰林院学士杨观光、甲午海战殉国将领宋清海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文教界有著名画家王道远(号友石)、著名元曲研究专家隋树森,军政界有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总政治部副主任王瑞林上将等。

丛玉隆的老家位于招远丛家村。丛家村地处招远城北部15公里,位于群山环抱之中,全村共有近千户人家,民风纯朴,崇文尚武,历代英才辈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丛家村就走出了数十位省军级、地师级军政显赫人物。

据记载,丛姓的先祖源于匈奴族,出自西汉时期车骑将军金日殚,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据史籍《池北偶谈》记述,金日?当时为匈奴休屠王的太子,在十四岁时即为汉军大将霍去病所掳,成为汉武帝刘彻廷下一名马夫,以后为汉武帝所赏识。后因金日殚指挥匈奴俘虏为大汉王朝铸金人以祭天,所以汉武帝特赐其为金氏,名日?,封为车骑将军。汉武帝去世时,遗诏金日?与霍去病之子大将军霍光共同辅佐汉昭帝。金日?尽忠职守,不敢怠惰,后因功被封为砣侯。他的子孙后代从此累世在大汉朝廷为官,传历七代,直至王莽篡权、西汉灭亡之时方逐渐衰落。举族东迁经过四十余载之颠沛流离,于东晋太始元年辗转来至不夜(文登故名)丛家岘,他们大部分东渡高丽,延续了金日?的后裔子孙,后来逐渐迁居于丛家岘(今山东威海文登),遂以居地“丛家岘”之“丛”字为姓氏,称丛氏,世代相传至今。著名的新罗金氏王朝,因不愿意离开故土,就在东海岸居住下来,因为思念草原大漠、丛山、丛林,也是为了逃避朝廷的追杀,就将金姓改为丛姓,史称丛氏正宗。因此,丛氏族人大多尊奉金日?为得姓始祖。而招远丛家是明代由丛朝礼从文登迁至,落户丛家村。

登高远望,环顾俯视这个鲁西北的小山村,人们不禁感叹当年丛氏族人在选择村址时的讲究。丛家村四面环山,山峰独特,草木葳蕤,聚灵秀之气,草木茂盛的山峰彰显着地气充沛。地气充沛不仅滋养草木,更滋养哺育了代代丛氏子孙。同时,丛家村的山峦矿脉清晰,有眼光的人一见便知这山是宝山,富含金矿,来这里安村扎寨,即使不会富甲天下,也会富足安康。此外,丛家村位置隐蔽,有山有水,有地有粮,山上还长有各色草药,足可以逍遥自在,颇似世外桃源。

P1-2

目录

第一章 青春岁月 励志梦想

 第一节 寻根问祖 祭奠先辈

 第二节 童年时光 放飞梦想

 第三节 坎坷的青春 无奈的抉择

第二章 发奋求学 寒窗苦读

 第一节 独辟蹊径 迷茫中奋起

 第二节 求知若渴 厚积薄发

 第三节 邂逅恩师 指点迷津

第三章 “文化大革命”风暴酣 避风求学苦钻研

 第一节 隐身陋室成一统 管他冬夏和春秋

 第二节 恩师教诲 重塑人生

 第三节 回归事业梦想 天仙下凡人间

第四章 学无止境 有志者事竞成

 第一节 小荷初露尖尖角 只是未到怒放时

 第二节 厚积薄发 扬帆起航

第五章 踏进北大医院 独撑一片蓝天

 第一节 重任在肩 执掌北大医院检验医教研

 第二节 春天努力耕耘 秋天必然收获

第六章 人生大转折 新的平台新风采

 第一节 编列解放军总医院 圆解放军兵哥梦想

 第二节 新的平台 新的挑战

 第三节 夺取人才高地 突破人才困境重围

 第四节 通向罗马的深造 如虎添翼的未来

 第五节 培养青年骨干 展现学术风采

 第六节 跟踪国际发展趋势 领跑中国实验室标准化

 第七节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第八节 创新管理模式 促进学科建设

第七章 临床科研创新 从常规中突破常规

 第一节 突破常规思维定势重围 破解临床科研创新思维困境

 第二节 开创新参数临床应用研究 全面提升常规血液诊断水平

 第三节 坚持十年磨一剑 开展血细胞参考值调查先河

 第四节 开拓血细胞分析质量研究 融科研成果于临床和教学之中

 第五节 开拓干化学筛选研究 规范显微镜过筛标准

 第六节 传承传统经典技术 呼唤形态学检验回归

第八章 研究出凝血疾病三十载 引领学术前沿成果丰

 第一节 临床实践偶然发现 促使改变临床科研方向

 第二节 瞄准临床需求 打造特色优势学科

 第三节 突出血栓与出血性疾病研究 开拓专业国内领先水平

第九章 领跑中国ISO15189国际认可 推动我国实验室与国际接轨

 第一节 创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推动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

 第二节 全国首家获“国际通行证” 实现检验结果全球认可

 第三节 从国际标准到国家标准:跟上国际化步伐

 第四节 实施奥运保障医院培训 确保北京奥运医疗安全

第十章 力推引入国际标准 促进IVD产业国际化

 第一节 把握检验技术装备走势 引领IVD产业创新驱动

 第二节 力推GB/T22576国家标准 加快IVD产业标准化

 第三节 强化国标要求 抢占IVD国际市场

 第四节 实验室认可与IVD企业结合 共促检验医学协调发展

 第五节 找准位置 演好角色

 第六节 相互依存 互补双赢

第十一章 创新驱动向未来 引领全军检验促发展

 第一节 牢记军队使命 引领军队检验跨越发展

 第二节 培养学科领军人才 促进全军检验人才队伍建设

 第三节 创新工作方法 营造和谐团队

第十二章 培育人才队伍 打造和谐团队

 第一节 铸就检验医学团队文化 营造团队和谐氛围

 第二节 发现人才和培养人才 扶植中青年人才成长

 第三节 铺路搭桥 不负使命

第十三章 执掌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帅印 促进我国标准化跨越发展

 第一节 瞄准方向 构建标准化体系基础

 第二节 精益求精 保证标准质量

 第三节 建设一支团队 培养一批人才

 第四节 构建交流平台 促进全面发展

 第五节 建章立制 规范管理

第十四章 发挥学术平台作用 引领学术发展航向

 第一节 健全组织 凝聚力量

 第二节 以学术交流为中心 促进学术发展

 第三节 注重学术导向 引领学术航向

 第四节 推行以患者为中心 检验与临床相结合

第十五章 开创检验医师职位 培养检验医师人才

 第一节 创立检验医师分会 培养检验医师人才

 第二节 制订检验医师系列培训计划 完善培训制度机制和基地

 第三节 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促 进检验医师学术交流

 第四节 宣传检验医师作用 促进检验医师队伍成长

第十六章 抗击“非典”战役 谱写防病新篇章

 第一节 SARS疫情肆虐 各地实验室告急

 第二节 临危受命 领衔SARS诊疗方案课题

 第三节 奋战临床一线 开展防治研究

第十七章 搭建“产-学-研-用”平台 促进大检验发展

 第一节 临时受命 背负重托

 第二节 著书铺路 填补空白

 第三节 深入调研献良策 牵线搭桥谋发展

 第四节 倡导“大检验”概念 引领学术发展方向

第十八章 风雨同舟50载:丛玉隆教授谈我国检验医学发展历程体会与见证

第十九章 同事和学生眼中的丛老师

 第一节 同事王成彬主任:倾心检验事业 书写精彩人生

 第二节 学生王云云:传道授业 大家风范

 第三节 学生李莉:师徒情 赤子心

 第四节 学生匡慧慧:我心中的高富帅

第二十章 媒体视野中的丛玉隆教授

 第一节 创新:从小处起步

 第二节 标本在我眼里是生命

 第三节 在“不起眼”的领域做“起眼”的事

 第四节 访丛玉隆:从医学检验到检验医学

 第五节 时代造就了我 不能愧对时代

 第六节 大医精诚

 第七节 两代师徒同台领奖 检验医学薪火相传

序言

岁月沧桑,时光荏苒。时光年轮篆刻着五十四载,在这漫长的时空长河中,他始终追逐着一个梦,儿时的初梦,为患者解除病痛的良医之梦。怀揣初梦,立志圆梦,只为这个梦,追逐半个多世纪。依稀回眸,转瞬即逝,但足迹依旧……

他,难忘初心,追逐梦想,一步一个脚印,落地有声,默默坚守,学而不厌,钻研不止,锲而不舍。他像耕牛,耕耘着、开拓着、奉献着、驾驭着……五十四年,春华秋实,痴心不改,认准临床“血尿便三大常规”,从不起眼的常规起步,扎根卧底,从不起眼到非常起眼,从小临检到大事业;秉持科研立足临床,落脚患者,坚持在常规中冲破重围,从常规中寻求突破,坚守临床科研要接地气,贴近患者,选题立足实用、简便、急需、快速、适宜、省钱,这就是他秉承的“朴实临床科研创新思维”。就是这样,从不可能到可能,从常规中冲出了突围,从初梦到圆梦,获得多项科技成果奖和荣誉,发表几百篇研究论文,编著出版几十部学术著作;从常规中走出了著名专家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著名学术/学科带头人、检验医学领域领军人物和学术领袖,从小化验员到将军(文职中将)。追根溯源,还是初心依旧:心中装着患者、事业、奉献和责任担当。这就是丛玉隆……

本书编著的指导思想和切入路径是,以丛玉隆教授从事检验医学五十四年的学术人生脚印为寻觅方向,以我国检验医学五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为主线,在揭示和呈现丛玉隆其学术人生、精神境界和成长脉络的同时,展示我国检验医学发展历程,两者兼顾融合,旨在给检验学人,特别是后来人以借鉴。读者可在书中寻觅丛玉隆教授成功的奥秘和科研思维方法,也可以在书中探寻我国检验医学发展历史、成就和不同时代专业特征。可以说,本书集人物性、学术性和史料性于一身,力求给读者以启迪、借鉴和思考。

由于笔者水平所限,加之仓促执笔,书中错误在所难免,敬请读者赐教!

袁桂清

2017年2月26日于北京

内容推荐

袁桂清编著的《显微镜下追梦人丛玉隆》以我国著名实验诊断学家丛玉隆教授从事检验医学五十四年的人生历程和学术人生足迹为寻觅方向,以半个世纪以来我国检验医学发展历程为主线,在呈现丛玉隆教授其人生奋斗历程、梦想、追求和学术人生的同时,展现其临床科研思维方式、临床医教研成果、学术交流活动、学术理念创新,以及在推动学科/学术发展、人才队伍培养方面的贡献。本书同时呈现和展示了我国检验医学发展历程,两者兼顾融合,旨在给检验学人,特别是后来人以借鉴。读者可在书中寻觅丛玉隆教授成功的奥秘、临床科研思维方法、实验室管理理念、严谨求实和勇于奉献的精神,也可在书中探寻我国检验医学学科发展的脉络、学科特点、学科成就和不同时代的专业特征。

本书图文并茂,集人物性、学术性和史料性于一身,力求给检验医学相关研究人员和读者以启迪、借鉴、思考和正能量。

编辑推荐

岁月沧桑,时光荏苒。时光年轮篆刻着五十四载,在这漫长的时空长河中,他始终追逐着一个梦,儿时的初梦,为患者解除病痛的良医之梦。怀揣初梦,立志圆梦,只为这个梦,追逐半个多世纪。依稀回眸,转瞬即逝,但足迹依旧……

他,难忘初心,追逐梦想,一步一个脚印,落地有声,默默坚守,学而不厌,钻研不止,锲而不舍。他像耕牛,耕耘着、开拓着、奉献着、驾驭着……

本书为袁桂清编著的《显微镜下追梦人丛玉隆》。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8:3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