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时,我们是箭,是别人的儿女,带着生命的渴望勇往直前地飞:如今,我们又成了弓,需要将自己的儿女送向未来之路。
好弓需要有柔软度和坚韧度,能够弯曲的弓才能帮助孩子拥有一个展翅飞翔的空间。
那么,我们愿意并有能力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吗?
有一次,我带接纳力的体验营,设计了一个环节让学员们互相教练,每位学员都是另外一位学员的孩子,每位学员也都有自己的教练妈妈。
神奇的是,任何一位学员做教练妈妈时,这个角色定位会立刻让她进入一种包容,以自己的孩子为焦点,无论如何支持孩子成长的状态。无一例外。
感恩我们对孩子天然的爱和责任感,让我们有机会允许自己的生命走向柔软。
几乎每一位职场精英都拥有这样的能力:善于发现问题,及时指出症结所在,并立刻采取行动去解决。职场的打磨让我们如箭矢一般力求稳、准、狠,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凡事追求更快、更高、更好。
而作为父母,则要求我们拥有完全不同的能力,即接纳力。如同良弓的特质一般,虚、弱、柔是接纳力的呈现。
所以,当我们在育儿中体会到自己的生硬刻板及过激的情绪反应,当我们带着情绪说“你怎么可以这样”的时候,也许我们就需要检视下自己为人父母的接纳力了。
蓉妈就是看不惯5岁的蓉蓉向别的小朋友索要礼物。有一次,蓉蓉邀请她最好的朋友熙熙来家里玩。两个小姑娘一起玩手偶游戏。全套手偶都是熙熙带来的,有灰太狼、喜羊羊、美羊羊……蓉蓉特别喜欢关羊羊,就央求熙熙送给她。熙熙还没有说话呢,蓉妈已经怒了!她厉声道:“怎么可以要小朋友的东西?”结局是,蓉蓉哭了,熙熙提出要回家。送走了熙熙,蓉妈责怪女儿道:“手偶是一整套,你要了一个,人家就不配套了!你怎么可以这样!”当晚,蓉蓉很不开心。
没想到,过了几天,蓉妈竟然在蓉蓉的玩具柜里发现了美羊羊!那一刻,蓉妈头脑一片空白,第一感觉竟然是女儿偷拿了别人的东西。
面对孩子,若你相信生命如波,再看这个事件时就会明白,蓉蓉的行为和感受只不过是波形当中流淌的一个点而已。如果这个事件能引发你的情绪或者反应,只能说明这个点对你有意义。弓箭手既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弓。你可以理解弓箭手为宇宙、上帝,或者生命对自身的渴望。不管怎样理解,只要你相信自己是被爱着的,你就有可能怀着快乐的心情,去面对让自己抓狂的事情。
这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建立,所有引发你强烈情绪的事件,一定有助你生命走向圆满的重大意义。简而言之,强烈情绪等同于生命对自身圆满的强烈渴望。 还好,蓉妈在向女儿发作前参加了沙龙。她痛快地倾诉了一番。很明显,她对这件事的反应强度已经远远大于这件事本身。这里面一定有属于她的礼物。
蓉妈在倾诉中,说起儿时的一件往事。还是三十年前她上幼儿园的时候,有个小朋友裙子上有闪闪发光的亮片,她太喜欢了。中午睡觉的时候,她蹑手蹑脚地走到那个小朋友床前,悄悄地揪了一个亮片下来,叉赶紧跑回自己的小床上。她自以为做得神不知鬼不觉,没想到被一个中午也没睡觉的小男孩看到了全过程,而且这个男孩还说了出来。她顿时觉得没地儿躲没地儿藏的,羞死了!
虽然后来也没啥事儿,但是蓉妈的羞耻感却一直埋藏在心中,只是被岁月掩埋,假装忘记了。
我至今还记得那天蓉妈的分享引发了沙龙中其他人的强烈共鸣。
一个妈妈说小时候村里有一个小卖部,卖那种很廉价的塑料花,可是那她也买不起。有一次她站在旁边痴痴地看了很久,结果被店主怀疑说她偷拿了。她当时特别委屈,敞开了自己的衣兜让店主看。自此以后,她也对“偷”这个字特别敏感。
有妈妈说她大学毕业刚入职没多久,有一次把公司的一些资料发到了个人邮箱。她只是想多学习这些资料,更快地提升自己,没想到被公司领导指责为“偷”,她迫不得已离开了那家公司……
原来,心中有类似“台”的人不少呢!经过一番团体讨论,洗涤尘埃,留下了清亮的认知。
是的,不可以偷拿别人的东西,因为社会需要整体的安全感。如果做了错事,承担相应的后果就是了。这种羞耻心带来的自我折磨可以终止了!
小伙伴们的分享让蓉妈觉得很释然。她在沙龙现场悠悠地长出了一口气,说:“其实,当年就是那么单纯地喜欢那个漂亮的小亮片而已,把道德的东西强加在上面是很沉重的。我这么干预孩子,实际上是我的羞耻心在作祟,和孩子本身没什么关系。”
P20-22
推荐大家看看浩途俱乐部海主席的《接纳力》,其中很多育儿的案例与总结,我读了也很有收获。在企业里,员工就像你的孩子。在企业带团队和在家带孩子有共通之处,带好孩子,你才能更好地带队伍。学习接纳力,创业从育儿开始!
——李宁,清华大学创新创业与战略系博上,创业兄弟会会长,凤凰石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
读海老师的书如沐春风、如浴春雨,细细的、柔柔的、满满的全是纯纯的爱。我给很多有困惑的成年人做过辅导,他们遗失的正好就是那份真实和诚恳。纯净的爱是让事物按规律自然发展。海老师是爱的大师,她的作品能量极高,能帮父母提升爱的能力,和孩子一起做懂爱、会爱、有爱的人。
——张伟,北京张善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始人,浩途家庭俱乐部高级会员和终身践行者
文颖是我见过的最能折腾自己的人,也是为了蹬出一条父母成长之路毫不惜力的人,面对大众是这样,私下也是这样。她不糊弄别人,因为她从不糊弄自己。为了蹚出接纳力之路,每一步都实实在在,没有虚妄。说心里话,我被她那份纯粹深深地感动了,所以愿意和她一起支持更多的父母去活出完整的自己。我们经常说一件事情要看初心,从文颖的发心我就知道这本书会惠泽很多的家庭,因为这是她一直做的事情,创建浩途如此,写《接纳力2》也是如此。她是一位妈妈,只是比我们探索更多,走得更远些,并且她愿意蹚出这条路,让我们育儿之路可以走得更高效些。她的心是和我们父母在一起的,对父母特别是妈妈们有深深的慈悲,正因为她的这个特点,她能做到,相信我们也都可以做到,所以我相信每个人都可以获得接纳力,活出完整的自己。
——王巧玲,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海文颖老师助理,浩途文化督导师
生命如波,这美好涟漪,如何能交响而不相扰?文颖这次把目光从“成就孩子一生的幸福”,内移到“活出完整的自己”,是一种生命格局的跃迁,亦是一种回归本源的练习。接纳的前提是尊重,尊重的前提是“看见”:看见价值的多元,看见生命的平等,看见困境背后的不甘,看见伤痛背后的寻爱。当我们找回真实的自己,自然会共情身边的他人。于是,人性之光,就在这一次次生命练习与用心体验中,交相辉映。
——@S温柔一刀,每日激光创始人、独立出版人
我和文颖相识多年,她是一个少见的真诚对待自己、真诚对待孩子的妈妈,也是一个少见的用身心、用感觉去探索育儿之路的教育工作者。如果你想有一个健康的亲子关系、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环境,我深信文颖的《接纳力》一定可以帮到你。
——王占郡,中亲联教育研究院院长,《百家谈》创始人,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
我觉得这本《接纳力》第二册写得更好了,更贴近我的心灵,案例和分析深入浅出。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发觉得到的不是解决问题的具体招数,而是更宽的视角和思路。实际上没有哪种“万灵丹药”能解决每个为人父母者心中的每一种困惑,但是,我们却能借助这本书的引导做到自己去思考,去提升面对困境时的分析能力和处理能力,去找到最适合自己眼下难题的解决方式。谢谢文颖给我们每个读者送来这份好礼物,谢谢浩途这个供我们一起成长的平台。
——玉冰,《正面管教》《你的N随孩子》《灯塔之家》等育儿育己书籍译者
得知《接纳力》第二册即将出版,好几位家庭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表示诧异:“咦,怎么刚过一年,你就有新的理论或者体悟需要发表了吗?”确实,《接纳力》第一册已经是我当时用尽洪荒之力可以触及的高度,以我一人之力很难在一年中再次飞跃到一个新的高度。但是,一群人可以。
以彻底诚实的态度来看,《接纳力》根本就不是我一个人的作品,而是一群人生命智慧高密度、高纯度凝聚的结晶。
这群人是为了孩子,愿意将力量收回到自己身上,不断自我成长的父母们。
这群人的共同愿景是让我们的孩子成熟、自由、绽放于爱与善良之中,让我们的家庭成为温暖、和谐、充满爱的归宿。
浩途家庭俱乐部聚合了这样一群人,他们陪伴彼此从知道到做到,让每个人都能抵达愿景。
我的专业是企业管理。在我看来,管理的作用就是要让一件需要发生的事高效地发生。既然父母的成长是孩子的新起点,那就让父母成长这件事高效地发生吧。于是,我和团队以PMP项目管理的方式严谨地做这件公益的事情,从需求调研、需求分析、产品设计、产品研发、产品测试(分为单元测试、系统测试、用户测试)一步步走向正轨。2012年,我们研制了“傻瓜式”的父母沙龙共修机制,又在这个共修机制中亲身体验着它的魅力。这一次,我经浩途总部同意,将浩途沙龙共修日程附在后记中。这看似条条框框诸多限制的日程,加上体系化支持,保障了我们每个人探索无限自我的通道。
截至目前,我自己所在的分部尚未修完12个主题。按照我们共修的节奏,《接纳力》需要分三册写完,每一册都是当下我们正在经历的、真实而鲜活的生命体验。
《接纳力》第一册涵盖了五个主题:倾听、共情、划界限、立规则、我信息。犹记得在写作的时候,我的心灵被深深地震撼着,如同一个管道在输出琼浆玉液的时候,自己也获得了极大的滋养。我笃信父母的接纳力真的能够成就孩子一生的幸福。
《接纳力》第二册涵盖了四个主题:信任、欣赏、尊重、合作。完稿时,我豁然体悟到人生的目的是为了活出完整的自己。那一刻,我跳脱出了二元对立世界,那种喜悦难以言表,就好像宇航员在太空看地球,真的看到了地球是个球体,而不是听人说是这样。我体悟到,每个人降生在地球上,总有一个起点。当你在一步步践行自己人生路的过程中,逐渐活出自己生命的完整,便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了。经历了,便懂得了:懂得了,便慈悲了。
我很期待《接纳力》第三册,我不知道届时会共修出什么样的成果,我也很好奇我将会看到怎样的人生风景。近五年来,我把自己的成长完全交托给了浩途这套父母共修机制,除了一些特别的邀请,我很少外出学习。正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浩途孕育了一个开放、接纳的场域,外界的一切如阳光和空气一样可以无阻碍地进入。我和小伙伴们好比扎根在浩途的一花一叶,接受着会员、访客带入的各种信息,自然地与整个世界融为一体,也被菩提智慧无差别地照耀和提点。我们这群人的智慧结晶,也终将会被纳入浩浩宇宙中。祝福更多的家庭!
祈愿!
海文颖
2017年3月8日
心若安好,便是晴天《接纳力》第一册于2016年2月上市,当年便加印6次,并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牵头评审推荐的“2016年度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可见浩途家庭俱乐部历经十年几千人行出来的路与万众的心路历程是契合的。在各种渠道都有不少妈妈反馈:“这说的不就是我吗?”是啊,我们都是活在这个时代的人,身上的印记多有相似。随着各种讲座、微课、21天接纳力体验营、拂尘拆台进阶班等活动的开展,我接触到更多的妈妈群体。真的很想抱抱每一位妈妈,大家都太不容易了。关心则乱,当了妈妈,无论多么强悍的女子,都多多少少有过焦虑,生怕因为自己没尽到责任,让孩子没养成好习惯,让孩子没能融入集体……从此耽误了孩子的前程和幸福。可是,如果妈妈的心总在慌乱的状态,孩子能获得幸福吗?说实在话,在育儿路上,我的心也慌乱过。感恩近期参训与我结缘的妈妈们,就像一个高倍数的放大镜一样照见我的经历,让我清晰地看到,习得接纳力的过程是一个让我的心安定下来的过程。感恩这份馈赠,现在是时候将我在放大镜里看到的一切回馈给大家了。一、当思维发达的时候,也许心却在悸动中十年前,我在外企做全球商务分析师的时候,颇以自己缜密的思维为傲。我喜欢我的工作,每到一个国家,组织当地公司的各部门代表开会,我和团队将EndtoEnd(从头到尾的)业务串起来,利用ERP(企业资源计划软件)的设计将公司整体的业务效能提升。那个时候,为设计一个滴水不漏、能容纳各种场景的应用系统,我很警觉,极力捕捉哪怕一丝的逻辑漏洞。我喜欢思辨,在系统实现之前会先在脑子里盘算各种可能性。因为这样的职业素养,在工作中,我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养育孩子,我很自然也会用到这种算无遗策的思维方式。万一孩子有什么待开发的兴趣,我没有及时提供条件,错过了他最佳学习的时机怎么办?这个念头一起,我便尽我所能开始给他提供各种条件。记得在龙儿三岁的时候,我连续两个月每周六带他去体验一种兴趣班,看看他对什么感兴趣;每周日带他去博物馆或者郊外,让他接受文化和自然的熏陶。而他却越来越被动,每周带他出去博他欢心的难度越来越大。记得龙儿不到四岁的时候,有段时间特别爱玩木棒,舞起木棒来颇有密不透风、泼水不进的劲头。难道儿子竟然是练武的奇才?于是,那个周末我马上报名带他去体验一个跆拳道儿童班。我还清楚地记得跆拳道教室的一个角落里摆放了一些蒙台梭利的木制教具。龙儿一进门就被那些木块吸引了,直奔而去,蹲坐在那里开始玩。无论教练如何诱导,龙儿对场中央的训练过程都视而不见,只顾全身心地摆弄着木块。直到一个小朋友课间跑过来一脚踢翻了那些木块,龙儿才长长地吁了一口气,站起身来,对我说:“妈妈,咱们走吧。”好像那一刻,他已经玩累了,但自己尚不忍心中断这个过程,那个小朋友的打扰恰好解放了他。我便站起身陪他走了。在陪伴龙儿的过程中,我心里一直嘀咕着:“瞧瞧人家孩子,怎么就愿意跟着教练做动作呢?这孩子,说好了是来体验跆拳道的,怎么这么不懂事呢?真想把他拎起来,先练了拳再玩!”但在行动上我没有对龙儿进行干涉。这点需要感谢我的职业素养,那就是重视用户需求。在管理界有个说法叫作“用户的需求是可以创造出来的”。于是,我像潜伏在龙儿身边的卧底,用心琢磨着怎样能够创造他内心的需求,让他更愿意接受外界的调教。现在回想起来,我的用心一定是被龙儿感应到了,他竟然没有表露出对任何兴趣班有兴趣。如果他表示了兴趣,而我给他报了名,我肯定也会面临很多妈妈遇到的纠结。“哎呀,最初是他同意报名的,现在他又不肯去了。难道就任由他这样半途而废?”几年前,我受邀去做讲座的时候,曾干脆地回答道:“兴趣班是以兴趣为主的,没兴趣就不去了呗。”现在想来,是因为我在这件事上没有遇到两难境地,才会如此无关痛痒地解答。最近有位妈妈问我:“孩子报了钢琴班,却不按照老师的要求练琴,我担心孩子就此生疏了,上课时被老师批评再丧失了信心。我这心里百爪挠一般,真是皇上不急太监急。想催他练琴又怕他反感;说要给他停了课索性别上了,他还不同意。你说怎么办?如果就不管不顾地给他停了课,长大后他会不会怪妈妈当年没有逼他坚持下来,明明他是那么喜欢弹钢琴。”……类似的两难境地,每个妈妈或多或少都会遇到。已经在这世上行走了三四十年的我们,思维发达,孩子的一个行为刚一发生,我们的最强大脑已经能推演出各种可能的不良后果及相应的防御机制。这个时代流行着一种观点:孩子是没有问题的,问题一定出在家长身上。这句话本质上没有错,但是这句话被我们的大脑利用来抽打我们的心。孩子的行为稍微与预期不同,心就被大脑的警报搞得无法安定,在悸动中,焦躁地寻求着解决方案。二、心做主人,告诉自己莫慌,一切都很正常我也曾为孩子的某些行为求教专家,惶惶然生怕是自己不当的育儿方式造成的,直到有一天……龙儿四岁那年上大班了,班里孩子的年龄从四岁到六岁不等。男生群体有一个领袖,是五岁半的冉冉。幼儿园老师也时常对冉冉说:“去把你的兵都叫来。”这更加确立了冉冉不同于其他小朋友的地位。实际上,真正被冉冉欺负狠的反而是冉冉的兵。龙儿当时智慧地保护着自己,游走在这个主流群体之外,没怎么受到影响。没想到幼儿园召集班里男生家长开会,竟然将不在冉冉兵将行列的孩子们列入“弱势群体”,然后再根据问题都出在家长身上的逻辑,要求各位家长反思。自此以后,我的心夺回了掌控权,摆正了心和脑的关系,不再任由大脑盲从专家、谎报军情。我摆正了家与校的关系——家校在育儿上好比董事长和总经理的关系,家长需要体贴校方的视角和努力,但方向还是需要自己把控。我们一家三口开始了自创的摸栏杆游戏,每天晚上必定玩得哈哈大笑。在笑声中,孩子在外受到的压力得到了纾解和清理,孩子的心舒展开来,爱之杯被蓄得满满的。当我的心笃定时,大脑便服帖了。大脑依然会收集、整理、归纳信息,比如:“龙儿的惯用手是左手,中国汉字的笔顺都是按照惯用手是右手来设计的,他这样会吃亏的。”“如果强迫惯用手从左手改为右手,有可能会造成孩子口吃。”“不管用哪只手,写出的字都要好看。在高考时,卷面很重要,老师可没有这个耐心,看不懂就直接算你答错了。”“对面有个书法班,听说是一个书法家开的……”我的心淡淡地说:“所有信息均已收悉。目前一切都很正常。再探再报。”“很正常”从此成了我的一句口头禅。所以,每当我听到家长的各种问题时,总会先说一句:“很正常。”是啊,妈妈有焦虑很正常,因为爱孩子,总想给孩子最好的,又不知道是不是给了孩子最好的。是啊,孩子做不到很正常,他还是个孩子嘛。是啊,老公和你的教育理念不一致,很正常——他是一个不同的人,想法不同才正常。当然,提问的人并不一定认同“很正常”,常常会举证更多以说明问题确实很严重。这时候,我通常会说:“你是对的。”是啊,你大脑的所思所想所举证都是对的。然后呢,你打算怎么办?我是在问:你的心打算怎么办?心才是主人!我通常是这样做的。一旦感知到心在悸动,就是说心里觉得确实有问题需要处理了,我会第一时间安抚心:“有问题很正常,咱来世上活一回,如果遇不到问题不是白活了吗?一切来到身边的都是来成就咱的礼物,咱们看看需要做什么,能把这礼物收到!”于是,心便安定下来了,静定真的能生慧,处理问题的方法会从心间流出。现在听到问题,我更愿意邀请当事人把心安定下来,静定生慧,答案必然在你心中。三、心若安好,处处是晴天得益于在浩途每周一次的沙龙,我的心越来越久地处于祥和安定的状态。这是一种习惯。心若安好,放眼望去,处处都是晴天。龙儿爸要求孩子做家务,他的口气依然有些催促和逼迫感。很正常呀,父亲就该有个父亲样,他真的很棒。学校老师依然在群里发出各种信息:孩子在校的成绩和排名,家长需要督促的地方……老师把孩子在校的情况反映给家长,很正常呀。不是说老师要求什么我就要去做什么了,最根本的,我还是要当好孩子的妈妈。孩子在玩iPad,没去做作业。很正常呀,他需要先放松,准备好心情再去做作业,他在练习如何掌控自己的每一分钟。这挺好的。大脑依然在不断地收集信息,告诉我怎样可以更快、更多、更好地行事。这是大脑的功能使然,很正常呀,我听着就是了。祥和安定的心自有一份清明,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却也更为笃定。育儿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每个与孩子的互动中完成的。每件小事可能会带来伤害,也可以是教育的契机。记得龙儿在小学一年级入学测试时,看到“78-1”不知道怎么答,回来告诉我说:“妈妈,有道题老师写错了。”他写给我看。我说:“没写错呀,这是七十八减一,你说等于几呢?”龙儿说:“七十八减一等于七十七。可是七十八不是应该这样写吗?”他写下了“7108”。可见,上小学时,龙儿零基础。同时,我看到了他独立的思考能力。我平和地向龙儿解释道:“你说得很有道理,只是人们偷懒,约定俗成可以省略这个10,直接将七十八写成78,而用7108代表七千一百零八。”我借机向龙儿传递了这样的思维:知识类的学习很多是约定俗成。人掌握知识,是为了在现实世界中游刃有余,有一个与人交流合作的基础。而如果我因为此事贬低孩子,认为他连这么点儿小事都不懂,那便是伤害了。每个孩子都好比是不明品种的植物,不会依照某个标准来成长的。为人父母最根本需要修炼的能力就是接纳力。当我们不以某一种要求和条件来理解和接受一个人的时候,心中的清明能指引我们在应对育儿中的各类事情时,顺其自然,为所当为。
海文颖著的这本《接纳力(2活出完整自己的妈妈情商课)》是《成就孩子一生幸福的妈妈情商课:接纳力》的续篇,是接纳力研习的高级进阶,包含信任、欣赏、尊重、合作等四个主题。本书旨在给予孩子丰盈的成长空间,引领孩子顺畅成长,让孩子释放出自己独特的生命波形,最终让妈妈绽放出自己生命的光彩,活出完整的自己。
养育孩子的过程,是重头养育我们自己的过程。好好珍惜和孩子相处的点点滴滴,是让父母自己的生命活出完整的最好机会。养育孩子绝对不是单纯地给予,更是获得。接纳力成就了孩子的幸福力,也成就了自己的幸福力。照见生命,活出完整的自己,从接纳力开始!
《成就孩子一生幸福的妈妈情商课:接纳力》甫一推出,便一纸风行,备受年轻妈妈的认可与喜爱,入选国家“2016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
海文颖著的这本《接纳力(2活出完整自己的妈妈情商课)》是送给每位妈妈的好礼物。它将引导各位妈妈去思考如何解决育儿问题,帮助妈妈提升面对困境时的分析能力和处理能力,去找到最适合自己眼下难题的解决方式。书中案例和分析深入浅出,每位妈妈都应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