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文艺风象(特辑爱不爱读书)
分类
作者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文艺风象(特辑爱不爱读书)》是落落主编的杂志《文艺风象》2017年第3期。主要内容涉及了四个方面,一是以小说和散文的形式,对“读书”的话题展开深入地描写,用故事表达在阅读的过程中相识的知音密友,以及阅读带来的趣事;二是以绘本的形式,将阅读的趣味用转化成画面,让作品更加生动;三是以访谈的形式,采访了一些知名的作家和画手,将他们在作品创作过程中的心路历程分享出来。四是以互动推荐的形式,将榜单上的优秀作品推荐给读者,让读者充分感受阅读的好处。

内容推荐

《文艺风象(特辑爱不爱读书)》是落落主编的杂志《文艺风象》2017年第3期。

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称“世界图书日”,每年的这一天,世界一百多个国家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庆祝和图书宣传活动。在今年的“世界图书日”即将到来之际,本期主题嘉宾,是小说家张大春,曾获时报文学奖、吴三连文艺奖等奖项,著有《鸡翎图》、《公寓导游》、《四喜忧国》等作品。本期流行人物,是近年来内地最受瞩目的民谣组合之一:五条人,曾获第十届华语传媒音乐大奖 “最佳民谣艺人”等7个奖项。

目录

卷头

 回答是“一直都爱”

 爱不爱读书

领衔

 读书是生活的本身·水木丁独家专访

 读书这件小事/旧时书

 每天都在认真消沉/了不起的菲茨

 杰拉德/文学少年的忧郁/罗城门

海报

 精灵手帖

诠释

 一本书的缘分

 摆渡人

 在青春过去前,有些事如果发生就好了

 快看!隔壁的腰封画风清奇

 与书签订的命运契约

演绎

 型男美女的私书大公开

 怪书在手中,青蛙队在翻越安第斯山脉

 它们是书的敌人

 书中自有嘎嘣脆

 全方位玩转kindle

 与Kinlde的爱情悲剧

 我假装看懂了的样子

测试

 陪你,在春季的读书天

号外

 没看书

流行

 城市日记

 城市话题

 重点推荐

 人物·五条人独家专访

 GOODS.世纪恋爱“物”语

专栏

 女王和小丑 恒殊

 流言电影院 图宾根木匠

 鲸骨火箭 小姬AI

连载

 白昼梦航线第一章 曹小优

 兔子轮渡第一章 陈奕潞

 来坐·摩登复古庭院

试读章节

旧时书

今年偶尔地又拿起了《红楼梦》,距离此前看,已经过去十几年了。第一二三遍读,是在小学六年级左右的年纪。之所以把一二三连在一起,因为当时我确实是在几个月的时间里一口气连读了三遍,除了课业之外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了看《红楼梦》上,以至于那段时间我和别人讲话,都会不由自主地变得“文绉绉”起来。

说起来有趣,四大名著里,另外三部《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我都最先看的是央视的电视剧,而唯独《红楼梦》,却是先看的书。只记得我母亲说,《红楼梦》首次在电视播出引发万人空巷的时候,正是她怀着我的时期,每天挺着大肚子追剧。此后的十来年,我竟然都“躲过”了电视台的重播,直到某一天在家里书柜翻到了一套有些年头的《红楼梦》(我记着那套书每本的定价竟然只是几毛钱)。

十几年过去了,在此期间,我看过不少书,不少小说,包括自己写小说,也有十年了吧。当然也看过了电视剧,还听过一些关于《红楼梦》的讲座(有人看过《百家讲坛》的“刘心武揭秘红楼梦”吗,那简直是一个推理甚至魔幻的讲座啊……)。总之,那些时间里,《红楼梦》只是极其零星地点缀在我的生活中,随着时间流逝,我对它的记忆当然也随之淡薄,当然记得那些主人公,记得主线故事,但也就仅此而已了。

直到今年的重读,也是因为很肤浅的理由——因为新出了一套口袋书版且装帧设计十分“少女心”的《红楼梦》,冲动之下购买之,随手翻看起来——竟然看得不忍释卷。内心之中暗暗升起一种惊奇——《红楼梦》竟然这么好看?!

这样说似乎看似奇怪,毕竟,如果不好看,我也不至于小小年纪时能连读三遍吧。但这惊奇产生的原因还是因为,我已经几乎忘记《红楼梦》的行文了,更确切地说,那个年龄段的我所看得懂的《红楼梦》,还是停留在看故事情节,看人物命运。而现在我所能看到的,是精纯的行文,是巧妙的布局,是匠心独运,是举重若轻。所谓“草灰蛇线”,所谓每一细微之处都暗藏机巧,每~看似闲笔者B是伏笔。

我以前看到有人写说,如何才能学会鉴赏画作?比起去读些大部头艺术史,不如自己去学学画画,等你入了画画的门再去看画,就知道要能画出名家之作,需要多么惊人的绘画技术。

与此同理,虽然小说比起绘画给人感觉要容易看-瞳得多,但是对于那些最顶级的小说,当你当真写过几部长篇小说后再去看,你才会彻骨地知晓这个作家为何如此伟大(顺便一提,《红楼梦》加上后面续的四十回,总字数约73万,这个字数乍看很多,但对于它所承载的内容之巨,那真是称得上字字珠玑,惜字如金。想想看如今网络上动辄两三百万字的网文,经常挂上“巨作”作为嚎头,那内容拧干水,十万字以内大概就够了吧。每当我看到诸如描写一个男性角色的面目有多帅就花掉五千字的时候,只想把白眼翻到后脑勺……唉,感觉自己也是刻薄)。

加上这一次买的版本,是带脂砚斋批注的,以前很多草草看过的“闲笔”,在批注的提点下方知处处是伏笔,就更加对红楼主人的心思顶礼膜拜(强烈推荐想看《红楼梦》的朋友去看带脂砚斋批注的,对阅读大有助益)。

总之,这一次重读《红楼梦》,内心里是想给红楼主人长跪不起的,直到我接着又读到了《金瓶梅》……

我此前没看过《金瓶梅》。准确说几年前曾经想看,看了第一回之后就搁下了,觉得不对味口。这一次,大约是机缘到了(说来,我一直笃信,读书也是讲究机缘的),我遇到了一本十分好的《金瓶梅》研究书籍——田晓菲女士所著的《秋水堂论金瓶梅》,除了是研究著作之外(《金瓶梅》绣像本与词话本之区别),也是一本很好的《金瓶梅》导读。就像有了一位平和又深刻的向导,带你步入《金瓶梅》的世界。

《金瓶梅》大约是比《红楼梦》难读的。至少,放到十几岁的年纪,就算塞给我看,我也是看不进去的(当然,大概也不会有人想要塞给少年人看《金瓶梅》吧……)。除去里面成人的部分,最关键在于,这部书写的实在是少年人,准确说是大部分人都不会喜欢的内容。(我相信很多在少年时代想要看《金瓶梅》的同学,恐怕都是冲着成人部分去的,然后大概会败兴而归,且不说大陆的《金瓶梅》都是洁本,就算家里大人藏了个全本,结果通篇都是家长里短吃喝玩乐,里面的人物也个个面目可憎,结局悲惨,很容易就看得“败兴”吧。)

读《金瓶梅》,非得要有些岁数,阅历不少的人,才读得进去,才读得通透,才读得惊心,才读得……想把“天才之中的天才”这样的桂冠献给《金瓶梅》的作者。虽然说读如此惊人的作品,只要用心感受就好,但是在阅读过程中,仍然会忍不住一次又一次生出一种遗憾——如果能知道这部书的作者是谁该多好。在那个“兰陵笑笑生”的假名之下,到底是哪位隐没于尘世间的天才中的天才,能以一支巨笔,跨越数百年的岁月,震撼今人之心?作为读者,在这阅读过程中激荡出的拜服崇敬之心,到底该投射向谁?

《金瓶梅》为何伟大,在我看来,是因为它实在把人性的复杂写得透到惊心。一方面,纵观世界文学史,你是很难找到在刻画人性复杂方面能与之比肩的作品的。另一方面,就算有一些文学作品在人性刻画上可与《金瓶梅》一提,但是在刻画的人物数量上,也是难以相提并论的。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包法利夫人》刻画了一个复杂的女人,因此成为世界名著。《金瓶梅》里,即便是出场不过几次的小小配角,都拥有等同于包法利夫人那般的复杂多变程度,更不用说潘金莲、西门庆、李瓶儿、吴月娘等一干主角的复杂程度了,而整部《金瓶梅》刻画了几十个角色,竟然每一个都如此复杂而真实,没有一个扁平人物,这份笔力,放眼望去,真是孤独求败。

《金瓶梅》里的人物,已经远远超越了我们对于一般文学作品刻画人物“有血有肉”的高要求,而是真实到直接可以跨越数百年光阴,存活于我们当下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这正是我阅读《金瓶梅》时觉得最可怕或者说最顶礼膜拜之处,你觉得那些人物不只是明朝小城里确实存在的人,而是我看到的听到的经历过的许多人的模样——他们也许是某个电影制片人,也许是某个公司的职员,也许是某个女明星,也许是某个小白领,也许是某个打工仔,也许是某个家庭主妇……他们的身影存在于我们周遭,存在于新闻里,存在于网络上,或者很有可能,他们就是我们自己。

这便是看《金瓶梅》最大的感慨,它让你深刻地觉察出,“人性”,特别是所谓不那么“光明盛大”的人性,真的是跨越千百载岁月都不会改变。

此外,看了《金瓶梅》,也才知道红楼主人大概是《金瓶梅》作者的天下头号迷弟,无论是技巧还是内容,《红楼梦》从《金瓶梅》学去了多少,真是超乎想象。但在世俗意义上,明显《红楼梦》是远远成功于《金瓶梅》的,这正是红楼主人的机巧之处。

《红楼梦》写得是美,甚至可以说是“至纯至美”。贾宝玉、林黛玉、红楼十二钗……这群十几岁的少年主角,无论家世、相貌、才华、品性、感情,哪一个不是如梦似幻,哪一个是真正落得到凡间的?(反正在我的青少年时期,从来没有见过能比得上这群人物的现实存在)而《金瓶梅》写的是“不美”,是“大不美”,而在这种彻骨的世俗丑陋中,竟又生出一种奇异的美感。但对于大众来说,人们对于自己够不到的“至美”的喜爱,是远远高于对“不美之美”的欣赏。更确切地说,大部分人很难从“不美”之中品味出那种“美”来。

这样说来,《红楼梦》才是真正的大通俗小说,而《金瓶梅》则是小众的文人小说。这当然只代表我个人的看法,重要的是,无论是《红楼梦》还是《金瓶梅》,都是那种能让人由衷产生“我的母语是汉语真是好幸福”的慨叹的顶级文学作品。这样的作品,可以一辈子一读再读。P26-27

序言

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称“世界图书日”,每年的这一天,世界一百多个国家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庆祝和图书宣传活动。在今年的“世界图书日”即将到来之际,我们准备了这期特辑。本期主题嘉宾,是小说家张大春,曾获时报文学奖、吴三连文艺奖等奖项,著有《鸡翎图》、《公寓导游》、《四喜忧国》等作品。本期流行人物,是近年来内地最受瞩目的民谣组合之一:五条人,曾获第十届华语传媒音乐大奖“最佳民谣艺人”等7个奖项。

“世界图书日”设立的目的,是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希望所有人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保护知识产权。书籍,杂志,报纸,标识语,说明书,广告海报,滚动字幕,手机消息……每一天,我们都在不知不觉间进行着各种各样的阅读,被大大小小的信息轰炸着,我们忙于分辨、忙于筛选,努力节省下来一点时间,去做那些更加深度的阅读,撰写那些可供分享的富有营养的内容。

文艺风象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18:3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