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曹操残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日)陈舜臣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后来红珠嫁给了贵族宋奇。宋奇的妹妹被立为皇后,却最终因皇后一派在宫廷政权斗争的失败,而惨遭废后、杀害。宋家全族的命运都跟着遭受牵连。曹操的父亲曹嵩,密令时年二十四岁的曹操解救红珠。千钧一发之际,曹操将红珠救出,藏身于匈奴出没之地。当时,红珠已有身孕,后生下个叫曹宙的孩子,在匈奴抚养长大。现如今那孩子也已经有四十多岁了。

“怎么说才合适呢?”听了红珠的话,曹操问。

“死得其所。这样说,更‘吉利’一点儿吧。”说着,红珠的泪水簌簌流下。

床边,家族的主要成员们聚拢上前。曹操话已经说不出来了,他一一端详着每一张脸,临终浮现出淡淡的笑容。

“太好了,吉利是满意地离开了,太好了。”红珠喃喃道。

曹操临终时满意地离开,是因为他该做的一切,基本上都已做完了。

取代汉室,开创魏王朝,是曹操毕生的追求,但是曹操这辈子只能把它作为梦想先放一放了。

“让后辈解决吧,我差不多达到周文王的程度了。”

这是曹操晚年时的口头禅。

公元前1050年,周武王灭殷,建立周王朝。然后追封亡父,谥号“周文王”。说是周文王的他,生前实际上还处于殷商时代。与之类似的是曹操自己,也被其子魏文帝追封,谥号魏武帝,而他生前一再坚持自己是汉臣,是魏王。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曹操是被关羽的怨魂所扰,抑郁而终的,但这只是小说家的润色写法。实际上他死得相当平静安详,连储君的问题也在最终时刻决定下来,瞑目之时心安理得。

关羽死的时候,曹操感到自己的使命也差不多完成了。

就剩下推翻持续了四百多年的汉王朝的严峻事业了。不是排除万难勇往直前的人,不是深谋远虑又处之泰然的人,这份霸业怕是无法完成的。

关于曹操的继承人,很早就决定要从正妻卞氏所生下的长子曹丕和三子曹植两人中间选。有一段时间,曹操非常偏爱环夫人所生的曹冲,然而在建安十三年,曹冲十三岁时夭折了。那时,曹操甚至怀疑长子曹丕为争储君之位,暗害了他有力的竞争对手曹冲。当然,曹冲病重时,曹丕因军务身处远地,所以曹操消除了这个嫌疑。但这之后,曹操却对着曹丕直截了当地说: “冲的死,对我来说很不幸,对你来说是大幸。不是吗?”当时,曹丕泰然自若。从喜怒哀乐不形于色的儿子身上,曹操感到他背后隐藏着的可怕能量。

次子曹彰,是一个心里想什么立刻就会被人知道的头脑单纯的人。曹操早就把他排除在继承人选之外了,可他自己还不知道。这个没有头脑的武夫,听说父亲去世,急忙从长安赶来,到洛阳的时间甚至比他哥哥曹丕还早一天。

“玺绶放到哪儿了?”

匆匆而至,曹彰这样问道。

玺是魏王的印章,绶是连接玺的带子。这是曹家最重要的物品。询问下落,在他看来也许是理所应当,不过那也得分分时间,看看地点呀。

玉玺是王位的象征。魏王刚驾崩,已经决定由王太子曹丕来继承王位。但众所周知,直到最近一段时间,父亲曹操对继承人的人选还很犹豫。

如果天下太平,就选曹植;要是乱世,就立杀伐果断的曹丕。现在是乱世。曹操基于这样的判断,立曹丕为王太子。

家臣们都知道这些。

这个决定,一个弄不好就能引发政变而闹得地覆天翻。虽然说好像不大可能发生,但也不能说完全没有这个可能。

洛阳城里,许多臣子都躲了起来。

曹彰赶赴洛阳,比驻守邺城的王太子到得还早,从做法上看就不够谨慎,缺少做弟弟的分寸;把自己视为王太子的竞争对手,从想法上看也不够妥当。

“已经确定王太子为储君了。先王的玉玺,不是君侯你所适宜问的吧?”

谏议大夫(相当于“参谋”)贾逵在场听到了曹彰的话,这样斥责他。曹操的葬仪是由贾逵主持的。

P2-4

书评(媒体评论)

有意识地把历史题材与推理手法结合起来,既是历史小说,又是推理小说,具有两种可读性,恐怕日本小说界无有出其右者。

——李长声

中国的历史最久,中国的历史书册最多,可是中国人对历史也最懵懂!往事一片空白,遂使我们成为一个没有根的族群。不是我们忘本,而是史学家、文学家没有把艰涩的古文史书转化成现代语文,没有把所谓学院派刻板的叙述,转化成趣味盎然的大众言语。如今,陈舜臣先生,这位文化界的巨手,担起这项重任,他一系列的历史故事,使斑斑史迹,变成生龙活虎!

——柏杨

陈舜臣这个人,存在就是个奇迹。首先,了解、热爱日本,甚至对于其缺点或过失也是用堪称印度式慈悲的眼光来看待。而且,他对中国的热爱有养育草木的阳光一般的温暖。再加上略微脱离了中国近现代的现场,在神户过日常生活,也成为产生他观察与思考的多重性的一个要素。对中国的爱与对神户的爱竟不乖离,合而为一,真教人惊奇。

——司马辽太郎

像陈舜臣这样有成就的作家,可能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再有。“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就是陈舜臣之所以为陈舜臣的理由。没有任何作家像陈舜臣那样用在不同文化、不同民族夹缝中生存的刻骨铭心的生活体验去深入思考未来的。他这样做的出发点当然是研究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之间的差异并从事创作活动。

——稻畑耕一郎

后记

魏王朝只经历了五代四十六年,是禅让于晋的短命王朝。在写这段王朝的历史时,经常要重点描述一下前史,也就是说,必须先铺垫写出事实上的王朝创立者曹操的事迹。

有很多三国题材的小说,借鉴了演义,并以蜀汉为正统来写。曹操是理所当然的篡逆者,以历史的反派人物形象登场的写有很多。

我在《秘本三国志》中稍微修正了这种倾向,自那时起就想试着写一本在历史舞台上以曹操为中心的书。

从史料中看,历史诸人物的作品能实际留存下来的,以《三国志》为例,只有曹操父子和诸葛孔明寥寥数人而已。他们的作品有幸流传了下来。曹操著有《魏武帝集》,收编了一百五十篇文章和三十多首诗词。在《隋书·经籍志》中记载,七世纪时他的诗文集有近三十卷。

儿子曹丕也有《魏文帝集》三十卷流传于世,而从现存的不满五十首诗词中可以看出,其文采胜过了父亲。

曹植的诗文比起兄长来则更加优秀了。

“——陈思之于文章也,譬人伦之有周孔,鳞羽之有龙凤。”这是著名文学评论家,南北朝时期梁国的钟嵘对曹植的绝赞。他的意思是:曹植文章的地位,相当于人世间周公、孔子的地位,无人能及。实际上在唐朝杜甫出现以前,曹植曾被说成是中国的诗圣。

事实上我也非常喜欢读曹植的作品,把那样的人物写入小说亦是诚惶诚恐,深感敬畏。在魏灭亡后,曹植的小儿子曹志在晋做官,封为鄄城公,历任多地太守,博士祭酒(相当于大学总长)等。看到曹植的后代无恙我才得以放心,但是据《晋书·曹志传》记载,他因母丧而喜怒失常,太康九年(公元288年)五十九岁卒。从这一点看,他的子嗣确实有曹植的风范。

另外,接受魏国禅让的晋对待魏的皇族,比汉魏交替时要优待很多。汉的末代皇帝献帝,被魏封为山阳公,只不过相当于县令而已。当时,几个县合起来才能成为一个郡城。魏的废帝曹奂被晋封为陈留王,这是个郡王。二十岁让位的曹奂,到太安元年(公元302年)五十八岁去世为止,一直是郡王,甚至就连在他之前因操守不良而被废的曹芳,也被封为晋的邵陵县公。

写王朝的末路是件很痛苦的事,但魏的皇族好像没吃太多苦头。曹志曾一度被晋武帝罢免,但不久又官复原职,一生很是悠闲自在。曹操的子孙们没有像晋发生“八王之乱”那样,皇族间互相杀戮,横眉冷对,陷入残酷的斗争中,真是太幸运了。

这部小说大体上基于史实而作。曹操的堂妹(名字不详,以红珠代替)也是实际存在的人物。直到肃清皇后全族的命令发出前为止,所写的都是有史可依的。她在这场劫难中是否真的死了无人知道,或者她活着旁观历史潮流的变迁,也未必就是凭空的推测。

三国时代是色彩缤纷,波澜壮阔的大时代。邪马台国和倭国,第一次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登场,也是首次向世界展现其风采,中国也好,日本也罢,都是这样认为的。

看历史独辟蹊径是我的心愿,在这本小说的末尾部分总算如愿以偿了。我衷心祝愿能将这份喜悦的心情传递给每一位读者。

陈舜臣2005年6月

目录

第一章 曹操后事

第二章 七步诗

第三章 白帝城悲歌

第四章 浊鹿城来客

第五章 驾崩洛阳

第六章 《洛神赋》

第七章 天下三帝

第八章 跨海之征

第九章 往来洛阳

第十章 山阳庵

第十一章 陨落之星

第十二章 魏国三代

第十三章 汉中之战

第十四章 废帝归藩

第十五章 王朝倾覆

后记

解说

内容推荐

魏王朝是仅相传五代、历经四十六年,随后禅位于晋的短命王朝。从汉到魏晋朝代更迭,“禅让”让谢幕的前朝皇帝依然在世,依次洗净铅华,静观一幕幕历史大戏“你方唱罢我登场”。陈舜臣著荆莹、王成武译的《曹操残梦》没有以蜀汉为正统来写,曹操不是篡逆者,司马懿只是为了明哲保身不得已而积聚力量。没有白脸的反派人物,推理与史料糅合在一起,把三国故事复原为彩色的神韵丰满的人物与场景,历史也就此流淌开来,进入这个色彩缤纷、波澜壮阔的时代。

编辑推荐

三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不堪回首的乱世。汉王朝的户籍注册六千万的人口,到三国时代注册不足八百万。按实际的人口推测也有大幅度的减少。就这样古代结束,历史步人中世纪时代。尽管如此,文明也没有灭亡!历史仍然继续!魏王朝的灭亡在后世看来是新时代的开始。陈舜臣著荆莹、王成武译的《曹操残梦》的绝妙之处是把时代的氛围变化,自然地描写出来了。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12: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