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网络思维(引领网络社会时代的工作与思维方式)(精)/设计思维系列丛书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作者 (德)乌尔里希·温伯格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如果谁还停留在旧的固有思维中,谁就会错过与这个时代的最紧密的联系。在世界各地,人们已经开始思考网络结构了。互联网思维,不是什么漂亮的装饰物,也完全不是为一个已经精疲力竭的企业所营造的新的公共关系。互联网思维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是我们所需要的,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控未来世界的思维。乌尔里希·温伯格著的这本《网络思维(引领网络社会时代的工作与思维方式)》为我们介绍的就是这一前沿思维。

内容推荐

乌尔里希·温伯格著的这本《网络思维(引领网络社会时代的工作与思维方式)》讲述了网络社会时代的工作与思维方式,内容涉及:尘土飞扬的时代、不再采取原始的工作方式、认知是对所有人存在的、安全性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我们生活在权限范围之内、逆向思维等。

目录

献词 塔里克致所有的人

前言 以终为始

第1章 尘土飞扬的时代

 我们的书架在布罗克豪斯时代终结后是怎样改变的

第2章 不再采取原始的工作方式

 为什么德国的汽车制造商对“丑陋的土豆”存在恐惧感呢

第3章 认知是对所有人存在的

 为什么中国在网络思维方面存在优势

第4章 从一只手到另外一只手

 为什么团队合作推动创造力自信心

第5章 安全性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为什么敏感领域也需要创造力去推动

第6章 我们生活在权限范围之内

 怎样使现代化思维也在橡木盖之下运行呢

第7章 到处生活和工作

 怎样鼓励旧式工作领域的共同工作

第8章 玩耍、想象与成功

 为什么轻松的氛围可以使最佳想法变为可能

第9章 逆向思维

 为什么我们的大脑更喜欢与他人共同工作

第10章 机灵鬼的创举

 为什么在团队中我们可以学到更多东西

第11章 我会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我所不了解的领域

 为什么最佳方案总是出自那幢特别的房子

第12章 又一次震惊

 为什么网络思维可以在那些人们从未想过的地点运行

第13章 人人都可以投入一切领域

 为什么人们应当经常倾听顾客的心声

第14章 幻想:网络人员

 为什么使世界变得更好还不是那么容易

后记 将棉花糖置于顶端

参考文献

致谢

试读章节

维基百科不是威胁

我清楚地记得一次在收音机里播放的访谈,那是在维基百科2001年刚刚兴起的几年后,受访对象是当时布罗克豪斯的老板。他确信,维基百科永远不可能成为人们可以信赖的产品。这种由外行搜集起来的知识,在质量和可信度上都无法与来自《布罗克豪斯百科全书》被编辑过的信息竞争。最后,他还简短补充道:“维基百科不会对像布罗克豪斯这样的高质量企业构成威胁。”人们一直寻找和将长期寻找的都是“质量”,为此他的编辑们、他庞大的专家组团队和经过200年汇集的专业知识都能给予相关的质量保证。

知识是永久不可改变的吗?在维基百科出现的短短7年后,知识已经不再以排列成一排书籍的长度来测量了,也不再以稳定性来作为评定的唯一标准。

仅仅在几年的时间里,世界就完全变了样。布罗克豪斯和另外一些出版社的销售额都受到了强烈的冲击,许多出版社都面临着破产的危险。布罗克豪斯出版社发言人克劳斯·赫尔罗赫在2008年曾经说:“那个时代,那个人们把合起来有一米五那么长的、优秀的《布罗克豪斯百科全书》放到书架上,为了挑拣出他们想知道的信息的时代,看起来已经结束了。”这个时代的终结已经来临。在维基百科出现的短短七年后,知识已经不再以排列成一排书籍的长度来测量。

《不列颠百科全书》,作为英文的《布罗克豪斯百科全书》,已经在2012年3月完全停止了其32卷著作的纸质版印刷,取而代之的是全面进入数字版制作。一年之后英国人已经不再销售《不列颠百科全书》的纸质版了。2013年6月,接管布罗克豪斯出版社的贝塔斯曼集团宣布,2014年将停止该书的纸制版印刷。在弗里德里希·阿尔诺德·布罗克豪斯(1772—1832)时期的206年后,那个有着21种版本、30卷并且已经增长到70千克的《布罗克豪斯百科全书》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

从我的日常工作中也可以看出,我已经不再需要这种百科全书了。它不但丧失了时效性,也失去了吸引力。每个人都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从网上查阅任何主题和来自于任何语言的实时信息。这些信息来自那些自愿的、不计报酬的、对相关知识感兴趣的人,他们不断地更新信息以期得到我们的信任。当然也有这样的瞬间,我想回到以前的时代,在那个时代,我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那摆放在书架上的20卷书,那种好像我已经收集到人类所有重要知识的感觉真是太美妙了。但这只是怀旧的一瞬间。不过直到今天,在我的书架上,我始终给《布罗克豪斯百科全书》留有一席之地。

2013年,为了给我的学术报告做引言,我曾在哈索·普拉特纳研究所(Hasso Plattner Institute,HPI)设计思维学院对学生们做过一项简短的民意调查。调查的内容就是他们上一次真正把百科全书拿在手里是什么时候。学生们都向我投来疑问的目光,然后异口同声地回答我,他们家里已经很久没有百科全书存在了。

到目前为止,我都没有要把我的《布罗克豪斯百科全书》丢弃的想法。仅仅是因为它能够让我偶然想起,我们一定会慢慢丢弃的思维模式。

P3-5

序言

以终为始

这本书的前几行是2012年的夏天,从北京飞往东京的三小时旅途中,在我的膝盖上完成的。那只是一些粗浅的想法,只有我输入苹果平板电脑中的那部分内容才是相对成熟的。

至于书的结构、不同字体的标注,还有一些重要的文章片段都是两天之后,我在返回欧洲的飞机上完成的,当然也是在我的苹果平板电脑上。“布罗克豪斯思维的结束”,这种想法一直令我保持清醒。为此我有超过八小时的时间不眠不休,以极大的热情和专注力投入到对相关问题的思考中去。“布罗克豪斯思维”,这个我每天都会在大学、企业、行政机关或组织中接触的概念,因为一幅图,让我第一次领会了它的真正含义。

那些我们可以感知到的、即将走向尽头的事物,那些非常重要的、我们所熟悉的事物,那些经过一个漫长的时期脱离之前的固有模式、以全新的姿态出现在我们面前的事物,都可能改变我们的思维,并且通过我们的行为传达出来。有目共睹的是,一些曾经非常重要的事物已经不再起作用,并且可以预见它正在走向尽头。那么这些即将消失的事物会被怎样的新事物取代呢?这些事物消失之后会发生什么呢?取代它的新事物看起来将会是怎样的呢?由这些尚不成熟的猜测产生出来的、需要被采取的措施是什么呢?为此我们都会有一定的预感和设想,但是它们还没有被记录下来。我们感觉即将会有一种转变发生,在这种转变当中也必将会有一个更重要的事物被人类推动。

那些直到今天我们都坚定地信赖的事物,可能到了未来就会变得渺小和微不足道。举一个适用于这个观点的例子:强大的、拥有无法被超越的汽车工业技术的德国汽车却没有生产出无人驾驶汽车。这种汽车不出意外会由另外一家像苹果或者谷歌一样的大型IT公司研发,在不远的将来,这些企业会比现在存在的所谓的成功企业更加有成就。“转变”正在向我们逼近。这种转变是与某种能力息息相关的,这种能力将承载并促进这种转变的发生,同时这种转变也与我即将描述的网络思维牢牢地结合在一起。

未来我们的思维和行动将会在紧密的网络中进行。布罗克豪斯思维只适用于线性维度,那种已经被整理好的、从A到Z的抽屉式顺序,未来将不再适用,知识和信息将会尽可能地、更加精准地被划分和归类。更确切地说,我们的思维将会从固有的分类当中跳出来,并在持续的移动中逐步升级。那么有哪个场合会比在飞机上更让人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这种转变呢?我们的思维也正在潜移默化地发生改变。

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如果谁还停留在固有思维中,谁就会错过与这个时代最紧密的联系。在此我把这本书命名为那个也许将会最终取代布罗克豪斯思维的网络思维。在世界各地,人们已经开始思考网络结构。因为一提到网络结构,就会有各行各业的人做相关的报告,比如:德国的汽车制造商、医学界泰斗、软件开发人员,或者是一所柏林学校的学者。这些人会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秉持一种信念——一种去完全改变他们的核心业务和工作体系的信念。这里即将谈到的网络思维,不是什么漂亮的装饰物,也完全不是为一个已经精疲力竭的企业营造的新的公共关系。网络思维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是我们所需要的、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控未来世界的思维。

后记

将棉花糖置于顶端

本书的结尾同样是在我去往亚洲的飞机上完成的,但与三年前我刚刚开始这本书的写作不同,现在我不再把平板电脑放到我的膝盖上。因为文章的主体太过庞大,我现在更愿意用手提电脑写作。只有一些绘制的草图会出现在我的苹果平板电脑上。

我刚刚参加完两场在中国举行的活动,在这两场活动中我都负责开幕式的演讲,两场演讲的内容也是不一样的。现在我若有所思地坐在返回柏林的航班上,因为在这个网络飞速发展的世界我总是能够学到许多东西。

在北京举行的第一场活动是首届“设计思维·亚洲创新峰会”。在这里,我亲身经历了设计思维是以何种速度在中国迅速传播的。200位来自中国的参会人员齐聚于此,用两天时间聆听来自斯坦福、波茨坦和上海专家们的演讲,并与他们共同参与研讨会。参会人员包括许多工业代表,也有来自德国大型企业的代表,如思爱普和奥迪,当然也有许多老师和通讯社代表。来自中国传媒大学的我的“弟弟”廖教授多次在公开场合推广创新性思维,并大力推进扩建中国的第一家设计思维创新中心。现在到机场接我的已不再是奥迪车,而是由中国自主研发的电动汽车了。

第二场活动是在广州举行的,这是一座位于中国南部,隔海与中国香港相望,拥有1200万人口的城市。有28位年龄在8~12岁的小学生汇聚在这里,共同参与为期5天的设计思维夏令营。组织这次活动的公司叫作“少年商学院”,2013年公司成立至今,其微信公众号已吸引了6万名家长及教育界朋友订阅。所有家长都愿意让孩子获得更多在常规学校无法获得的经验。除了每天下午的英语课,家长们还委托这家公司中年轻的工作人员陪伴孩子们5天的时间。

这些小学生来自中国的各个地方,有些地方距离广州很远,因此几位学生晚上才到达。设计思维工作坊之“美食梦工场”夏令营正式开营,几位忧虑的家长起初甚至还陪伴在孩子左右,因为人们并不是真正了解“设计思维”究竟意味着什么。我的开场演讲由少年商学院的创始人之一以及此次研讨会的领导者伊凡用中文翻译给大家。孩子们被分成4个小组坐在桌子旁,他们并不认识其他人,这时一对双胞胎姐妹被她们的妈妈带到夏令营现场。这个夏令营的场地位于一家饭店的顶层,房间被五颜六色的气球和书写着中文的彩旗装点一新。此次活动中年龄最小的姑娘阿丽莎非常骄傲地指给我看她牙齿脱落后形成的空隙。几个孩子用自己的智能手机拍着照片。我问他们谁去过美国,有6个孩子举手,去过欧洲的孩子也至少有3人。我又问,在他们的教室中,是否也像这样按小组就座,并且教室布置得也很漂亮,所有孩子都摇头,接着笑起来。

第一项任务是棉花糖挑战:每个小组都得到1份棉花糖、20根意大利面以及1小卷胶带。他们需要在20分钟内利用面条和胶带搭建一座尽可能高和坚固的塔楼,然后在塔楼的上方插入用棉花糖制成的皇冠。搭建出最高塔楼的团队获胜。孩子们都兴奋地参与其中,一个由彼此完全陌生的成员组成的团队获得了胜利,并骄傲地向大家展示他们搭建的最高的意大利面塔楼。

少年商学院是完全通过微信(Wechat)组织整个研讨会的,中国的微信同西方的WhatsApp类似,但是我们对其并不知晓。当我开始写这本书时,该应用软件拥有约3亿用户,现如今已经拥有约4亿用户。微信总部位于T.I.T创意园,是由深圳腾讯控股有限公司于2010年筹划启动,由腾讯广州研发中心产品团队打造的,百名员工在6间老旧的厂房里顶着巨大的压力成功研发出这款应用软件。人们利用这款应用软件不仅可以收发信息和组织活动,还可以预订出租车并付费;人们可以站到自动贩售饮料机旁边选择你想要的饮品,然后扫描条形码支付;同样在饭店人们也可以用自己的智能手机通过快速扫描桌子上的二维码用微信支付。人们可以快速地通过微信二维码互相加为好友交流,这种灵活性在其他应用软件中是没有的。

在中国,网络以惊人的速度渗透到各种文化中,并且还产生出许多引人人胜的贸易草案。但是在德国,出于种种顾虑和考虑,许多想法都被扼杀在萌芽状态。让我们借鉴来自亚洲的经验,释放之前的种种束缚,迎接网络思维的到来吧!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13:5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