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你若阳光明媚自来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张欣瑞
出版社 北岳文艺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最美的遇见

几年前,我听朋友说起,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有一个男生,长期资助多名农民工子弟,还与他们结下帮扶对子,经常为他们辅导功课。小小年纪就富有爱心,乐于奉献,这在年轻人当中不多见。朋友随口一说,我却心有所动,也记住了他的名字——特木钦。

后来,在报上看到了关于他的报道。他捡到一个装有两万多元现金的包,辛辛苦苦找到失主家,完璧归赵还不留名。这一回,我的内心有了震撼。想想看,在经济转型的当下,人们开始虔诚地相信“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特木钦的拾金不昧就显得难能可贵。这样一位普通的蒙古族男孩,竟然有着这样不平凡的情怀,我不禁好奇起来。

二○一一年,我有幸参与了呼和浩特第十一届“十佳优秀市民”评选表彰的组织工作。在众多的参评名单里,我又看见了“特木钦”这个熟悉的名字。我找到他的材料,开始走进他的世界。我这才发现,我对他的了解远远不够。他不仅品学兼优,而且长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热心帮助他人。当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天灾发生时,他总是第一时间把自己的奖学金捐给灾区同胞;当身边同学遇到困难时,他就毫不犹豫把自己省下来的零花钱拿出来,为同学解燃眉之急。后来,他成功当选“十佳优秀市民”。在表彰会上,我第一次见到了特木钦。小伙子穿着朴素大方,说话温文尔雅,脸上始终挂着腼腆的笑容,让人看了就打心眼里喜欢。他谦虚地说:“哥,我的那些事不值得夸耀,这是很正常的。”我问他为什么会坚持善举,他说只有奉献自己,服务他人,才能感受到人生的真正意义。

第二次见到特木钦,是在二○一二年的夏天。自治区举办第三届全区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呼和浩特市决定将特木钦列入推荐名单,正好我负责整理他的材料。一个暖暖的午后,特木钦来到我的办公室,递上他的材料。我和他握了握手,像老朋友一样聊起他的故事。在备战高考期间,他依然为长期帮扶的农民工子弟李鹏举、付云飞辅导功课,他还把“优秀市民”奖金全都捐赠给了这两个小兄弟。凝视这个阳光少年,我感到他的眉宇间闪烁着正气,我知道那是道德的力量。落叶纷飞的日子,特木钦光荣地站在了主席台上,脖子上挂着“全区第三届道德模范”的荣誉奖牌。我知道,这份厚重的殊荣,特木钦当之无愧。

二○一二年,特木钦以优异的成绩考人了中国人民大学。通过微信,我得知他的爱心仍然在延续。他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公益活动,经常开展支教、扶贫、助残、关爱空巢老人等爱心行动,他还把全区道德模范的奖品联想笔记本电脑捐赠给了贫困同学。他始终挂念着两位小兄弟,只要回家乡,就去看望他们,并多次捐赠学费、礼物等给他们。在特木钦心里,帮扶他们已经成了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后来,在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中,特木钦荣获全国助人为乐模范提名奖。喜讯传来,我赶紧给他发去祝贺短信。说实在的,我既为他高兴,也为他遗憾。因为我觉得,坚持让青春在奉献中闪光,提名奖无法承载特木钦的执着与付出。

特木钦回信说:“我有更多热情、理想和信念去坚持自己想做的事,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让有困难的人感受到无处不在的社会正能量,这就足够了!”那一刻,我默默无语,却遐思如鸿。感谢上苍安排这最美的遇见,让我从还不到二十岁的特木钦身上,读懂了什么叫正能量,也体会到了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情感。

总有一些故事,让人念念不忘;总有一些人,会在记忆里站成永恒。特木钦身上闪烁的助人为乐、扶贫济困等传统美德的光芒,总是让人心中充盈着温暖与感动。我笃定,在特木钦的感召下,我们这个社会一定会有更多的人写下同样的奉献承诺,拥有同样的壮美青春。

P33-35

后记

倾心于文字,应该是从读初中时开始的。那时,我是班里的写作课代表。当我煞费苦心写出的作文,被老师当作范文在课堂上朗读时,我小小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渐渐地,我浸淫于文字的芳香里,不能自拔。那时爱看《作文通讯》等杂志,总是幻想着有朝一日,自己的名字也能忝列其中。结果阴差阳错,十五岁时,我的“处女作”发在《篮球》杂志上。稿费单飘然而至,竟然有六十元之多。对一个初中生来说,实在是一笔不小的收入。那份激动,至今无法忘怀!

后来来到首府上学,毕业后,就把根扎在了城里。每天忙忙碌碌,日子充实得过了头,就把对文字的激情消磨得所剩无几。

年近而立,有了经历,渐懂人性,又开始拾起笔来。虽然笔尖生涩,但也一直坚持,时常有“火柴盒”“豆腐块”见诸报端。一直不敢说自己是在写作,因为始终觉得,只有作家们才能配得起“写作”这个神圣的字眼。自己只不过是一个码字工,而且功力尚浅。好在我手写我心,贵在真实和无华,也算是对曾经走过的岁月的告慰。

无数个寂静的夜晚,妻子和女儿睡下后,我一个人在阁楼的灯下,轻轻敲打键盘,让心中的情感从指尖流泻出来。在物我两忘的境界中,我荡涤心尘,放飞思绪。

因为码字,我的人生轨迹发生了改变。我从酒店保安,变成园林职工,又转换为人民警察,直到现在成为宣传干部。码字历练了我的品格,熏陶了我的心智,涵养了我的气质,让我的人生充满了意趣。

这些年来,白天写公文,晚上写“私文”,成了我的生活常态。家人担心我的健康,经常提醒我少写些,早些睡。其实他们不知道,码字对于我来说,就是一份消遣,一种放松。我觉得,码字就是一场灵魂的跋涉。与文字为伴,那份悠然,那份愉悦,只有经历的人才能真正体会。

记得莫言说过,文学最大的用处是无用。不过我要说,码字让我变得豁达和淡定。陶醉于此,心里便装不进鸡零狗碎的事儿。工作上的磕磕绊绊,都一笑而过。生活中的鸡毛蒜皮,更不会耿耿于怀。心情总是碧波荡漾,没有大起大落。有的,只是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和对生活的无限感激。

在执笔取暖、煮字疗饥的日子里,我每天在忙碌工作之余,或写或读,其乐融融,不亦快哉!我感谢文字,它让我的内心变得丰盈饱满,人也神清气爽起来。眺望远方,我仿佛看到了一条阳光似锦、明媚鲜妍的道路,我会走得越发踏实、坚定。

作为本命年的一个纪念,这本集子里收录了我这些年来零零散散的一些随笔。我知道自己的文字还很稚嫩,难登大雅之堂,所谓敝帚自珍吧。感谢《内蒙古青年》杂志副主编照日格图先生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为我作序。感谢远在北京的恩师宁国涛先生,多年来不辞辛劳为我辅导。还要感谢呼和浩特日报社的王凯丽老师和内蒙古日报社的杨勇老师,不断地鼓励和鞭策我。当然,还要感谢出版社的老师,他们辛勤付出,使我梦想成真。最后,还要感谢我的领导、同事、同学、亲人、朋友们,是你们的支持,让我有了前进的动力!带着大家的关心厚爱,我会永远勤读不息,笔耕不止。

张欣瑞

2016年8月1日于青城

目录

第一辑 心灵履痕

 越努力,越幸运

 让信任开花

 特殊的房客

 你若阳光,明媚自来

 始于专,强于精

 用诚信守住契约

 生如蚁,美如神

 善良无痕更无价

 不向命运低头

 天籁之声

 活着就是希望

 脊梁

 欲寄彩笺兼尺素

 欲少则思达

 梦想当记者

 最美的遇见

第二辑 阡陌红尘

 被冷漠注册过的父爱

 心有牵挂不关机

 母亲爱炫耀

 小谎大爱

 青城秋韵

 明信片

 激情约会世界杯

 畅享天堂好时光

 幸福流年的书签

 兰台多情似故人

 抠门老妈

 特殊陪聊

 与四月共舞

 生命的牵引

 好兄弟

 皓齿为伴

 阁楼

 我家劲吹“节水风”

第三辑 真情相依

 父亲成了“低头族”

 陪着你,慢慢走

 打折的孝心

 一辈子的父爱

 父亲戒烟

 养女方知父母恩

 “双规”吾女

 为女儿立好篮球架

 离家最近的路

 母亲的微笑

 触摸幸福

 另一种反哺

 我教母亲识字

 家有警妻

 那瓶矿泉水

 老爸成了奥运迷

 系在手机上的亲情

第四辑 生命感悟

 人生有梦不觉寒

 做人何妨“不要脸”

 向左转,向右转

 心存敬畏天地宽

 赛跑火车头

 隐身排队

 与爱同行

 无私奉献最美丽

 思念如潮

 永不蹉跎

 大鸡也要吃小米

 别把自己当外人

 本命年物语

 岁末情思

 御风而行

 温馨永诀

 征文不为稻粱谋

第五辑 书香绕梁

 最是书香能致远

 与书作别

 女人美丽读书始

 借书之约

 冬日寒,读书暖

 走近原野

 化不开的诗意

 读书让梦想照进现实

 青春闪耀纸灯笼

 《红岩》情深

 云中谁寄锦书来

 做最好的自己

 破茧而出方为蝶

 信仰是金

 坚强让生命如此美丽

 柴米油盐一首歌

 迷人的《山狼海贼》

第六辑 爱倾人间

 爱的光盘

 那么真,那么善

 母亲的“粽子外交”

 爱的花朵悄然绽放

 接力棒

 温暖的守望

 不忘初心,爱已倾城

 岁月深处的师恩

 陌路温暖

 你的名字叫警察

 爱让我们改变

 邻里情

 素心向暖

 为爱绝食

 邻桌的年轻人

 选票

第七辑 节日情愫

 拥抱新年

 闲话小年

 忙忙碌碌才是年

 元宵滋味长

 歌声飞扬“三八节”

 穿越松柏的思念

 粽香里的母爱

 慈母春晖

 父爱无眠

 浸在诗词里的师恩

 难忘那年中秋节

 最是暖心重阳节

 女儿的圣诞礼物

第八辑流年碎影

 岁月深处桑葚甜

 沙果情

 难忘假领子

 遥远的菇鸟

 暖从脚底生

 捡牛粪

 奶茶

 大姐

 “忍气吞声”的日子

 痴心无悔篮球梦

 师恩难忘

 忘年交

 永远的痛

 魂牵梦绕保安沼

 母爱深深

 我的“回力”情结

 警校琐忆

 倒下去的美丽

 藏蓝色之恋

 我曾是“鉴黄师”

 最暖警察心

后记

序言

从事文字工作的人,大约可以分为两类:职业作家和业余爱好者。职业作家置身其中,文字对他而言是安身立命的手艺,自然也就多了几分痛苦和焦灼;业余爱好者,是从诸如下棋、爬山、搓麻等爱好中选择了文字,因而多了几分轻松,少了几分压力。张欣瑞便属于后者。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书是他的第一本散文集。

如果按照对文字的虔诚度来分类,本不应该有专业和业余之分,所谓专业和业余,只是一种职业划分而已,而文字这样属于精神世界范围内的东西是超越任何园囿的,它只属于才华、爱好和坚持,张欣瑞恰恰做到了这三点。如果他是一个比文字更在乎名利的人,早就称自己为“作家某某”了。每每和他说起此事,他都会说:“我那是瞎写着玩!”

他却玩出了花样。参加征文是张欣瑞的一大爱好。十几年前,我和他同租一个单元,网络还没有当今这么发达,我们都喜欢去小区附近的一家网吧写作。我喜欢把需要翻译的原文带过去,在烟雾缭绕的网吧里翻译;欣瑞则带去自己手写的稿子,在叫喊声此起彼伏的网吧里,把它们变成电子版投稿。

每次我给他打电话,总要问一下最近有无收获,而电话那端总会传来大大小小的喜讯。在一个文友圈子里,我们甚至喜欢让他给大家传授一下征文获奖的秘诀,只是我们不管怎样照做,大奖依然与我们无缘,也只能叹气作罢。书中收录了几篇他获大奖的稿子,读者可以一睹为快;至于能否效仿,那要看个人的觉悟喽。

欣瑞曾是一名警察,无比热爱这份职业。书中收录了几篇他写警察时光的短文,大家可以从中看到他是多么喜爱那份职业。但是,为了能够与文字贴得更近,他还是考取了与宣传有关的岗位。书中大部分文字,皆是他用业余时间写成的生活感悟。在工作中,他不免有些严肃,可心中有一份正义和良知;在生活中,他是一个温暖的丈夫和值得依赖的父亲,他们家的两个女人都喜欢说:老公(爸),你最棒!我觉得这便是“业余”的成功:他享受生活,热爱文字,但文字也不是他的全部生活。

几年前,我写过一篇短文,叫《朋友欣瑞》,记录了我和他的一些琐事。几年过去了,我们身边变化的东西很多,唯一不变的是,在文字面前,欣瑞依然是那个虔诚的操作者。他少用“技术”,文字却能打动人,因为他所记录的是他身边平凡的生活和经历,朴实和真诚成了这些文字的双翼。如何让生活转变成文字,他最懂!

他有一本厚厚的“自贴集”,是把他发表过的文字细细剪下来,粘贴在一个硬皮笔记本里,取名“野果集”。那些影响他也影响过我们的文字付梓时,他没有沿用那个名字。平凡的野果因为它的朴实,比超市那些花枝招展的瓜果更动人。让我们期待属于张欣瑞的“野果”越来越多吧!  是为序。

内容推荐

张欣瑞著的《你若阳光明媚自来》是一本散文随笔集。全书分为八辑,第一辑心灵履痕,第二辑阡陌红尘,第三辑真情相依,第四辑生命感悟,第五辑书香绕梁,第六辑爱倾人间,第七辑节日情愫,第八辑流年碎影。虽然写的是平常的读书、工作、生活,但平淡中寓真纯,情感真挚,阳光健康,充满了正能量和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编辑推荐

于平淡的生活中得出深邃感悟,用阳光的心态让每一个日子都灿烂明媚。《你若阳光明媚自来》是作者张欣瑞的第一本散文集,写的都是作者在读书、工作、生活中的所历、所思,如《越努力,越幸运》、《父亲成了“低头族”》、《人生有梦不觉寒》等,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2:4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