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自卑与超越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作者 (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出版社 哈尔滨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著的《自卑与超越》是一部关于如何面对自身缺陷的心理学经典著作,阿德勒立足于个体心理学观点,从教育、家庭、婚姻、伦理、社交等多个领域,以大量的实例为论述基础,阐明了人生道路的方向和人生意义的真谛,旨在帮助人们面对缺陷时做出正确的选择,具有极深的哲理性和巨大的学术价值。

内容推荐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幼年患有佝偻病,5岁那年又患上肺炎,险些丧命。童年的不幸使他备感自卑。然而他没有消沉,而是通过努力不断超越自己。他创建的个体心理学对当代西方心理学产生了广泛影响,使得个体心理学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

《自卑与超越》立足于个体心理学,以大量实例为论述基础,从教育、家庭、婚姻、伦理和社交等多方面阐明人生的意义和真谛,为人们指明人生方向,并帮助人们正确面对缺陷,正确对待职业,正确理解社会、生活、性。

本书也是阿德勒卓越的作品之一,具有极深的哲理性和巨大的学术价值。

目录

第一章 生活的意义

 人生的意义

 人生必须面对的三大问题

 社会情感

 童年对人生的影响

 梦对早期记忆的影响

 合作的重要性

第二章 心灵和肉体

 心灵和肉体的联系与冲突

 情感的作用

 身心的不同特征

 自卑感与优越感

第三章 自卑心理

 对优越感的追求

第四章 早期的记忆

 个性塑造

 早期记忆的作用

第五章 梦

 梦的解析

 弗洛伊德对梦的观点

 个体心理学对梦的研究

 梦境分析

第六章 家庭的影响

 母亲的作用

 父亲的作用

 偏爱孩子还是平等对待

 家庭中的排行

第七章 学校的影响

 教育的变革

 教师的角色

 课堂里的合作与竞争

 先天因素与后天培养

 个性发展

 对教学工作的观察

第八章 青春期的引导

 青春期的特点

 自我挑战

 青春期问题

 青少年性心理健康

第九章 犯罪及预防

 了解犯罪心理

 犯罪的类型

 合作的重要性

 合作的早期影响

 如何解决犯罪问题

第十章 职业问题

 平衡人生难题

 早期培养

 影响择业的因素

 解决之道

第十一章 参个体与社会群体

 增进合作

 兴趣缺失与沟通障碍

 社交兴趣与社会平等

第十二章 爱情与婚姻

 爱情、合作与社会兴趣的重要性

 婚前准备

 婚姻中的合作

 友情是婚姻的保证

 维护婚姻幸福

附录 阿德勒生平简介

试读章节

人生的意义

人类生活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人类体验事物一般不会抽象进行,而是以自身的角度去观察,最初“经验”的产生亦是如此。例如:“木头”的含义与人类有关,而“石头”也是“人类生活的要素”。可悲的是,有的人总是排除事物的意义而去思考周围环境,表现为:孤立自己,脱离同类,其所作所为于己于人皆无益处。总而言之,人的存在无法脱离生活的现实本义,自我封闭的行为毫无意义。体验现实的人只会将现实放大到人生和生命存在的高度,来解读其意义和价值,而不是局限于事物本身。因此结论应当是:这种意义总有遗憾和缺陷,当然也不可能永远正确。因为,这个看似饱含意义的世界的一大特征就是充满了各种谬误和荒诞。

如果你向人问道:“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人多半都不知如何回答。多数人都不想自寻烦恼,更不愿探求问题的本源。但是,从古至今,这种问题一直相伴在人类的左右,直至今日,也有人时常提起,无论年长或年幼,人有时还会被问道:“人为什么而存在?”“人生的含义是什么?”客观地说,只有在人们遇到某种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才会问诸如此类的问题。相反,那些人生之路平坦顺畅、几乎没有遇到过困难的人,大多不会产生这些念头。但是,这些问题在我们的人生经历中总是不可避免的,我们也必须直面应对。我们发现对人生的某种解读似乎影响着人的行为举止,每个人在言论之外的行动上,都在对“人生的意义”进行不同的诠释,而且此意义与其观点、态度、举止、表达、癖好、志向、习惯及性格特征的表现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先对世界和个人进行总结,然后暗暗贯穿于每个人的行为之中。“我是这样,宇宙是那样”就是思考得出的结果,是对自己和所理解的人生意义的一种判定。

如前所述,对人生意义的解释不一定全部正确,但有多少个人就会有多少种理解。其绝对意义上的“正确真理”是什么则无人知晓,因此只要是相对有效的任何解读,就不能判定是“绝对错误”。其实正是在这两个极端之间,包含了人生意义的全部内容。然而,我们可以分辨这一区间中的不同点位哪些有效,哪些次之;哪些是小错,哪些是大错。从中可以发现,较好的解读是大同小异、不约而同的,相反那些不尽如人意的解读则总是难掩其伪。如果能从中得出普遍的标准和意义,则对揭开有关人类问题的现实之谜很有帮助。同时,必须牢记这个真理的标准是相对人类目的而言,是相对真理。此外,无其他绝对真理存在,即便有,也与人类无关。因为我们根本无从了解掌握绝对真理,所以它对人类而言,也没有现实意义。

人生必须面对的三大问题

人生所面临的所有困难或问题,都源自在生活中受到的三大制约。因为这三种制约构成了人生和现实的内容,并且经常使人们遭受困扰,还迫使人们做出应答和处理,所以每个人都必须予以重视。我们可以从对这些问题的不同解答中,看出每个人对人生意义的解读。

第一种制约:我们必须生活在这个小小的星球(地球)上,除此别无选择。人类与地球上的各种资源必须共存,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善待地球。身心健康也是我们不可忽视的,因为这是延续地球生命的重要因素,同样也能使人类得以延续。这是我们都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人人都需要迎接其挑战。不管我们做什么事,都是对人类生存状况的解答,我们可以从中知道哪些是必需的、适当的、可能的或希望的。但是不管何种回答都必须考虑到一个事实——我们是人类体系中的一部分,我们共同生活在地球上。

这就如同我们不能对一道数学题妄加猜测,而必须全力以赴地求出答案一样,我们为了全人类的美好未来,也要对人生的问题重新做出回答,其中重要的是使观点既富有远见又相互关联。这是从人类自身的弱点及其可能造成的潜在危机来考虑的。当然,我们的答案不会完美,但是必须尽我所能地找到最佳答案。此外,所有的答案都必须考虑到人类正在为地球所困扰,我们的生存质量必然与地球带给我们的福祸紧密相连。

接下来是第二种制约:我们每个人都必须与周围其他人相互关联,任何人都是人类体系中的唯一成员。一个人无法单独达成目标,这是由人类个体的弱点和局限所决定的。一个人如果独自孤单地生活,自己面对一切,最终只会走向灭亡。他不但不能继续自己的生活,还无法使生命得以延续。正是因为人类所共存的弱点、缺点和局限性,所以总要与他人团结在一起。我们如果想继续生存,对人类和社会做出最大的贡献,就必须与人联合,共同发展。要想寻求人生的答案就不得不考虑这一约束,我们必须想到:我们和他人是相互联系的,如果只剩下一个人,将无法继续生活。如果想延续自己的生命,我们就必须让自己的情感和这个问题的目标相适应。

第三种制约是:人类有男有女。这同样是个人和社会得以维系必须考虑的问题。人一生中谁都无法绕开爱情和婚姻这个问题,不管男女。当面对这个问题时,我们应该怎样做,就是对这个问题的诠释。遇到问题,人们想象的方法往往多种多样,但是却总以为自己采用的具体措施才是最佳方法。

由此三种约束出发,又引申出三个问题:第一,既然我们的星球上的自然资源有限,那么我们到底怎样做才能让人类获得永存;第二,在茫茫人海中,我们应该怎样给自己定位,才能达到与人合作、共同发展的目的;第三,如何进行自我调整,以适应“人类两种性别”和“人类的延续依赖于两性关系”这一生存要求。

个体心理学发现人类的所有问题都可归于三类:职业、交际和两性问题。每个人对生活的意义做出各自的理解时,都精准地揭示出人们对这三个问题的不同回应。举例如下:假设一个人完全没有爱情生活或遭受了挫折,并且在工作上也表现得很平庸,还不喜欢结交朋友,感觉人际交往是一件令人痛苦的事,造成交往范围十分狭小,从他在现实生活中做出的自我定位和约束,似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我是为活着而活着,所以要让自己免受伤害,以保证平安无恙,因此,自我封闭以减少社会交往成为首选。”看得出,他把活着视为一件艰难且危险的事情,最后只有现实失败接连不断,而且生存机会越来越少。

不妨再假设一个完全相反的例子:一个人交友广泛,人脉极强,左右逢源,事业有成,而且爱情生活和睦甜蜜。我们则可以定义为,此类人视“活着”为一个创造的过程,于是他的生活中充满了各种机遇,其问出现的困难反而使他具有了超凡的勇气,因为在他眼中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这就说明:“真正的人生是懂得关注他人、让自己成为社会大家庭中的一员,并积极地为人类的福祉做贡献。”P2-5

序言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出生于维也纳郊区一个中产阶级犹太人家庭,然而,富裕的家庭环境给他带来的并非快乐的童年,而是不幸和磨难。他在幼年时期便患上了佝偻病,看上去又矮又丑,这致使他在兄弟们之间感到非常自卑。不幸远远还未结束,在5岁那年,他又患上了几乎致他丧命的肺炎。这一切都让阿德勒的生活笼罩着恐惧和悲伤。然而,也正是童年时期的种种经历,让阿德勒在很小的时候就下定决心做一名医生,以便“与死亡做斗争”。

最终,生活的不幸并未让阿德勒消沉下去,他凭借自己过人的毅力赢得了众人的赞许。1895年,他获得了维也纳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并成为一名医生。由于对性格心理特征的特殊兴趣和关注,阿德勒水到渠成地进入精神病学领域。此后,他凭借着对人性特征超常的洞悉能力,在此领域如鱼得水地施展着才能。

1900年,阿德勒阅读了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一书,对书中的观点颇为赞同,并与弗洛伊德结下了深厚的友谊。1902年,阿德勒受弗洛伊德之邀参加每周举行的研讨会,后又加入了精神分析研讨会,成为一名积极活跃的成员。接着阿德勒被弗洛伊德任命为接班人,担任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主席。但由于观点上的不合,两人矛盾日渐显露,最终分道扬镳。

之后,阿德勒率领其追随者一同成立了“自由精神分析学会”,并自称其研究为“个体心理学”。“个体心理学派”是阿德勒与同事对自己所创新学的命名,之所以用“个体”这个词,主要是为了强调个性的唯一性和不可分割性。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阿德勒也曾在奥地利军队中当军医,战争结束后退役。随后他在维也纳开始从事儿童心理学的辅导工作,同时将他的专业技能向大量专业和非专业人士进行展示和传授,从此声名大噪。

随后阿德勒开始到各国游历,到处讲学。1926年,他抵达美国,并受聘于哥伦比亚大学;1932年,受聘为长岛医学院教授;1935年,在美国创办了国际个体心理学学刊;1937年,受邀到欧洲讲学,终因疲劳过度、心脏病突发离世。

阿德勒一生为人类的个体心理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其留下的大量著作为后世研究个体心理学提供了便利。

阿德勒先生虽然离开我们已经数十年,但是我仍然希望读者潜心阅读他的文章,并希望读者能够从中获益。

由于翻译水平有限,译作中难免有瑕疵,望大家见谅。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6 0:5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