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经典与阐释(从诗到诗经的解释学考察)
分类
作者 郭持华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由郭持华所著的《经典与阐释(从诗到诗经的解释学考察)》一书通过较为翔实的梳理与分析指出,自先秦至两汉,《诗经》在历史流传过程中完成了从普通文本到经典文本、从乐歌民谣到王朝意识形态纲领性文件的转化,这一过程与整个中华民族精神与文化传统的起源、定型,经学哲学体系的成熟,汉代政治需求等多方面密切相关。而这些文化的、哲学的、政治的因素又常常是通过作用于《诗经》的阐释来历史性地改变《诗经》的意义、性质、地位的。

内容推荐

由郭持华所著的《经典与阐释(从诗到诗经的解释学考察)》一书通过对早期儒家《诗经》阐释实践的整理,归纳出了三种具有深远历史影响和当代启示的解释方法:以文字训诂为主体的语言解释方法,以“知人论世”“叙故实而推诗义”为核心的历史解释方法、以“以意逆志”为纲领的心理解释方法,并简要总结出,中国传统经典的阐释,既是一种精神一心理的实践活动,又是一种“返本而开新”、经世以致用的实用手段,一种打通传统世界与当下世界之区隔的实践行为。阐释者通过对历史流传的经典文本的创造性阐释,在传统与当下之间,在观念与行动之间作整合,挖掘传统在当下语境中的现实意义。这对于我们当前重释传统经典、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具有启示价值的。

目录

导论:“历史流传物”的意义生成与经典化

 一、作为理解和解释对象的“历史流传物”

 二、“历史流传物”的意义生成

 三、“历史流传物”的经典化

上篇 从“诗”到“诗经”的“效果历史”研究

 第一章 《诗经》经典意义生成的历史基础

一、采诗、献诗:“诗”在政治洗礼中走向圣殿

 (一)从“里巷”到圣殿的经典化之旅

 (二)《诗经》政治意义的建构

二、“诗”人乐:“诗”在典礼仪式中传播理念

 (一)从歌谣到典乐的经典化之旅

 (二)《诗经》教育意义的凸现

三、赋诗、引诗:“诗”在社会生活中的普及应用

 (一)从先王之书到交际工具的经典化之旅

 (二)《诗经》语义阐释的勃兴

 第二章 孔子释“诗”与“诗”的经典化

一、礼坏乐崩的历史语境

 (一)历史语境与阐释

 (二)礼坏乐崩对《诗经》提出的问题

二、“述而不作”的阐释立场

 (一)从前理解结构到阐释立场

 (二)孔子阐释立场的两个维度

三、视域融合中《诗经》伦理意义的生成

 (一)视域融合与意义生成

 (二)视域叠合与视域转化

 第三章 汉儒释“诗”与“诗”的经典化

一、“儒家制度化”的历史语境

 (一)“儒家制度化”的涵义与历史原因

 (二)“儒家制度化”对《诗经》提出的问题

二、通经致用的阐释立场

三、《毛诗序》政教意义生成的视域融合方式

 (一)《诗经》原初视域的强化

 (二)《诗经》历史视域的承继

 (三)阐释主体当下视域的扩张

下篇 早期儒家《诗经》解释方法研究

 第四章 知言知志:语言解释的方法

一、语言解释的理论基础

 (一)语言与意义:言以足志,文以足言

 (二)语言与社会:循名责实

 (三)语言与历史:语言在历史中“漂移”

二、《毛诗诂训传》中语言解释例释

 (一)诂体: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

 (二)训体:道物之貌以告人也

 (三)传体:经文所未言者而引申之

三、语言解释方法的演变与当代启示,r

 第五章 知人知事:历史解释的方法

一、历史解释的依据

 (一)儒家以史解诗的内在依据

 (二)儒家以史解诗的外在动因

二、早期儒家以史解诗的两种方式

 (一)知人论世:在作者与作品之间循环

 (二)叙故实而推诗义:在诗歌与历史之间穿行

三、历史解释方法的演变与当代启示

 (一)从以史解诗到“诗史互证”

 (二)“文本的历史性”与“互文性阐释”

 第六章 以意逆志:心理解释的方法

一、心理解释的理论基础

 (一)同类相似,人性趋同

 (二)推己及人,强恕而行

二、孟子“以意逆志”说的解释学内涵

 (一)阐释者主体意识的确立

 (二)阐释目标的确立

 (三)阐释行为的基本性质

三、“以意逆志”说的当代启示

 (一)与“主体间性”理论的对话

 (二)与“视域融合”理论的对话

余论

索引

主要参考书目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17:3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