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孩子”这个话题一点儿都不新鲜,甚至已经被人谈滥了,几乎所有的育儿书都在告诉你“我们要尊重孩子”,然而家长们到底是怎样做的呢?我们为什么要尊重孩子,孩子从你的尊重中能得到什么,大家又是否清楚呢?这些年来我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在家长会或者一些正式的问卷调查中我听到的答案,和在大街上无意中听到的对话,总是有差距的。在几乎所有正式场合,家长们大都承认要尊重孩子,至少他们嘴上是那样说的。然而,据我所知,有些家长会觉得:“小孩子瞳什么尊不尊重?”有些家长则是觉得:“孩子是我的,我供他吃,供他喝,供他上学,他就得听我的。”我已经不止一次听到此类言论了。
这说明什么呢?说明这些家长只是把“尊重”当口号,压根儿不知道它的意义和价值。在他们心里,自己是“老子”,孩子是自己生的,必须听从“老子”的安排。这样的父母,往往把孩子置于完全依附家长的角色上,而没有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如果孩子的行为与他们的意见不同,或达不到他们的期望与要求,就训斥、责骂,甚至会夹杂着棍棒。
家长们不知道,自己这种行为是非常可怕的,将会对孩子的未来产生难以逆转的消极影响。
因为,不管多么幼小的孩子,都有被尊重的需要。用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的话来说就是:“潜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最深层次的动力,是想被人承认、想受人尊重的欲望。”渴望被人喜爱、尊敬、崇拜是人的天性,没有任何人会拒绝,就连孩子也不例外。所以,尊重,是一切好的开始。
而那些成长过程中没有得到尊重的孩子,受家长支配太多、指责太多的孩子,容易成为自卑的孩子。其原因是,他的内心是不安全的、焦虑的、被嫌弃的,在他的感觉里,自己未被尊重,是因为自己太差,不值得被尊重。
在这种氛围中长大的孩子,会以消极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自我激励能力很弱,创造能力和想象力的发展受到压制,好奇心也受到打击,社交能力弱,他们很难发现自我价值。你能想象出这样的孩子会拥有幸福成功的一生吗?
有一次,一位朋友跟我抱怨,说自己青春期的女儿实在叛逆,根本无法和自己正常沟通,她甚至产生了随女儿自生自灭的想法。我问她缘由,她和我讲了下面的事:
“我女儿上中学了,这个年龄段正是青春期,咱们都是从那时过来的,我告诉她别和不三不四的同学来往。有一次,她的几个男男女女同学来邀请她过生日,我没同意,就把他们打发走了。就她那些同学,穿着奇装异服,头发还有染成绿色的,一看就缺乏管教。可打那以后,女儿除了要钱,几乎不会和我说话,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她说在同学面前没面子,同学不再跟她来往了。我想,这样才好,不和这样的同学交往更好,只要为了她好,我不怕得罪她,早晚她能知道我是为了她好。”
我相信很多家长都会有同样的想法,大家相信“孩子早晚会知道我是为她好”,可是,对孩子好也是要讲究方式的,你是从哪里得来的信心相信孩子自尊心受到的伤害可以不留一丝伤痕?
我相信作为父母,恨不能把所有好的东西都给孩子,当然不会要故意伤害孩子。可是,因为不尊重,伤害就来了,既推开了孩子,也被孩子所推开。孩子视父母如“冤家”,动辄就跟父母顶嘴发脾气,把自己关在屋里,甚至离家出走。做父母的欲恨不能,欲爱无从下手。这真的是你想要看到的结果吗?
同样的事情若换作是我,我会先肯定“社交”对于孩子的必要性。毕竟,与同龄人交往,能使孩子更开心、更快活、更自在,更重要的是,孩子需要在与同龄人的交往中,增进对自己、对他人的认知。之后,我会告诉孩子,社交可以,但是在朋友的选择上要适当,如果我给孩子足够的尊重,跟他(她)讲清道理,相信孩子一定也会理解,这样不是很好吗?
受到尊重的孩子,会有超级棒的自我感觉,他(她)的内心是温暖的、安全的、放松的,没有疑虑和孤独感。在这种良好气氛中成长的孩子会萌发自觉感,产生积极主动的心态,具有自强、自立的精神。可以说,得到更多尊重的孩子,会展现出更多的潜能。
P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