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决战美洲豹/不可不读的世界动物小说经典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外国儿童文学
作者 (加)查尔斯·罗伯茨
出版社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首次全系列引进加拿大文学之父、动物小说的开山鼻祖查尔斯·罗伯茨的动物小说,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作序推荐,可谓动物小说的经典大观,不可不读。

该套《不可不读的世界动物小说经典》为孩子带来了独特而珍贵的阅读体验,让儿童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感动与震撼。

该套书封面均由年龄在9-11岁的小画手绘制,充满童真童趣,也展现了他们对动物和自然世界的理解。

本册《决战美洲豹》为该套书系之一。查尔斯·罗伯茨凭借长期对动物细致入微的观察,以大自然为背景,通过细腻精湛的笔触,把野生动物丰富的内心和情感世界描写得惟妙惟肖,展现了广袤而真实的荒野世界,谱写了一段段雄壮的生命赞歌。他的文字富有诗意,满足孩子亲近动物的心性,激发孩子思想的共鸣。

内容推荐

《决战美洲豹》是加拿大现实主义动物文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查尔斯·罗伯茨的动物小说。本书讲述了斯特拉尼昂、马格纳斯、昆尔曼、山姆、雷诺夫和“老男人”——这六位主人公崇尚自由,爱好冒险,每个人都经历过无数的冒险,有过无数的故事。在这次旅途中,他们乘坐独木舟,自由遨游于湍急的河流中;安营点火,尽情享受野外的求生生活;每天晚上他们都会讲述各类丛林冒险的故事,而本书就是他们的故事集,宛如一本动物小说版的“天方夜谭”。如果你厌倦了城市的喧嚣,渴望逃离到大自然,追寻内心期待已久的自由,那就跟随书中主人公们的步伐,乘风破浪,勇闯丛林,开启一次惊心动魄的独木舟之旅,找回最原始的自由和快乐吧!

目录

第一章 前往斯科图克

第二章 比尔兹莱营地

第三章 斯科图克营地

第四章 斯科图克更多的趣闻

第五章 斯科图克营地的最后时光

第六章 托莱蒂营地

第七章 托莱蒂河和特米斯考塔湖

第八章 最后一站的篝火

动物故事的前世今生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前往斯科图克

七月流火,弗雷德里克顿,也就是新不伦瑞克省的省会,热得简直让人喘不过气来。我的一群好伙计们——斯特拉尼昂、马格纳斯、昆尔曼、山姆、雷诺夫,再加上我,都是独木舟的发烧友。在这么炎热的天气里,还有什么是比去野外探险、在大河中尽情地漂泊更令人快活的事情呢?主意一定,我们就像一群刚从笼中释放出来的飞鸟一样,第二天一大早就离开了这个热辣辣的城市,奔向了渴望已久的大自然。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我们最终决定前往特米斯考塔湖和斯科图克荒野地区。在出发之前,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换上了舒适的便装衬衫和鹿皮鞋,还在衣服上面缝制了很多口袋,在里面塞满各种各样的小玩意儿。我们把三只上好的桦树皮独木舟以及其他的装备都搬到平板车后面,然后坐上车,迫不及待地开往火车站。当列车开动的时候,一想到很快可以到野外探险,我们的心情就激动不已,一路上叽叽咕咕地说个不停。

我们在火车上讨论了好久,最后决定了整个行程——我们打算从埃德门兹顿出发,划行二十多千米之后,就可以到达马达沃斯卡河,接下来还得走一段八千米的陆路,然后到达泥湖。之后,我们再顺着比尔兹莱河、斯科图克河一直往前,经过湍急的溪流、平缓的地带,到达托莱蒂湖泊。

托莱蒂河水流湍急,还有大大小小的瀑布,在那里划船肯定特别好玩,到时候,我们就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划船技巧了。然后,我们就可以进入特米斯考塔湖深处,最后再返回埃德门兹顿。我们这一趟旅程可谓是计划周密,全程大约二百二十多千米,是一次精彩的环形旅程。我们特地挑选了一些水流湍急的河段,这样我们既可以尽情玩耍,又可以省点儿力气,平均下来每个人可以少划行二十多千米的路程呢!

那天晚上,火车把我们送到了埃德门兹顿,下了火车之后,我们在河边找了个平坦的地方搭好了帐篷。由于在火车上讨论了很久,我们都没有休息好,所以吃了点儿东西,就都钻进帐篷睡觉了。

第二天早上天还没亮,我们就赶紧起床收拾东西,准备出发了。我们六个人带了三只独木舟——斯特拉尼昂和昆尔曼用一只,山姆和雷诺夫用一只,马格纳斯和我用一只。起床后,我们兴冲冲地把床铺和衣服都收拾好,用绳子绑好放到了布袋里面,把可以吃的东西都放在大大小小的箱子里,最后我们把这些布袋和箱子都放到独木舟上。不仅如此,为了坐得舒服些,我们还特地在独木舟上面制作了座位,铺上了柔软舒适的垫子。

我们迫不及待地出发了。旅行的第一天大多是风平浪静的,这一次也不例外,这让我们有些小失落。我们心心念念想要历险,危险却被我们吓跑了。天快黑的时候,我们把船停在岸边,下了船,发现河边有一问旧木屋。我们几个人急匆匆地跑进屋子,里面连个人影都没有,只有简单的几件家具,到处布满了灰尘,不过倒是挺干燥通风的,怎么说都比帐篷好多了。我们把船上的东西拿进来放好,坐下来休息休息。斯特拉尼昂是个做饭高手,他三下两下就给我们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餐。我们围坐在桌子旁边,吃得正高兴的时候,突然一大波蚊子和虫子从门口涌进来,估计是被我们的饭香味吸引过来的吧。为了保护晚餐,我们赶紧拿起杉树皮点火,很快整间屋子里就被烟雾笼罩住了,那些小虫和蚊子立刻被驱走了,不过我们也被烟雾熏得够呛。赶走小虫之后,我们把火把都扔到外面去,把门关好,继续吃我们的晚饭。吃完之后我们把烟拿出来吸了几口,然后就像炸开的锅一样聊开了。

昆尔曼狼吞虎咽地把手中的玉米棒啃完了,调皮地在中间挖了一个小孔,然后用嘴对着小孔吹了起来,就像吹箫一样,不过我们听到的不是美妙的乐曲,而是噼里啪啦、断断续续的声响。接着,他把玉米棒扔在地上,又开始唱起歌来:

“这个世界,对于流浪者来说,就是漂泊的世界……”

山姆实在是受不了昆尔曼这么神经兮兮的行为了,他赶紧打断昆尔曼:“我们来讲故事吧!谁想要来第一个讲?”

马格纳斯漫不经心地说:“要不就斯特拉尼昂先来吧!”马格纳斯一向沉默寡言,不过,只要他一开口,大家都会听他的。他就是那种典型的做得多、说得少的人。

“没问题,兄弟们,”斯特拉尼昂说,“既然马格纳斯都开口了,我怎么可以不给他面子呢?我来想想,给你们讲什么故事好呢?”

雷诺夫嘲笑他说:“除了美洲豹,难道你还讲过关于其他动物的故事吗?大家倒是说说看啊!”

P1-5

序言

一颗被我们遗落的明珠

沈石溪

谈到世界动物小说,我们往往不约而同地想起因出版《我所知道的野生动物》而享誉世界的“动物小说之父”——加拿大作家欧内斯特·汤普森·西顿。然而,另一位世界级动物小说大家,却很少被人提起。不仅他的名字很少被人提起,他的作品在中国繁荣的少儿图书市场也很少能看到。

他就是被誉为“加拿大文学之父”的查尔斯·罗伯茨。

事实上,罗伯茨与西顿一样都出生于1860年,不过罗伯茨是土生土长的加拿大人,他卒于1943年,比西顿早去世三年,和西顿属于同时代的人。

罗伯茨出道比西顿早,1880年,他就出版了诗集《俄里翁及其他诗》,并一举成名。处女作的成功极大地增强了罗伯茨的创作热情,1893年,他又出版了诗集《平日之歌》,奠定了他在加拿大文坛无可撼动的崇高地位。1935年,罗伯茨由于对加拿大文学所做出的突出贡献,被英国国王乔治五世授予“爵士”称号,是加拿大作家第一个享有此殊荣者。

罗伯茨一生笔耕不辍,创作了许多作品,这些作品主要分为诗歌和动物故事。他首先是以诗歌闻名,被誉为“联邦诗人”。与此同时,他又是加拿大现实主义动物文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是他首先创造了“动物文学”这一术语。

说到罗伯茨转行写动物故事,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趣事。1898年,西顿出版了第一部短篇动物小说集《我所知道的野生动物》,第一次以文学的笔触为八种野生动物写传记,从它们幼时写到衰老或由于人类的暴虐无道而夭亡。作品引起轰动,成为人们竞相阅读的热销品种。1900年和1901年,西顿又相继出版了《灰熊的一生》和《捕鱼人生活纪事》,再次受到读者追捧,也引起评论界热议。这一现象,深深刺激了罗伯茨,使他萌发了也要描写自己熟悉的真实动物故事的念头。于是,他将创作兴趣转向动物文学领域。1902年,罗伯茨出版短篇动物故事集《野地的亲族》,1905年出版长篇动物小说《红狐传奇》。此后一发不可收,几乎每年都推出一至两部动物故事新作,如《浴血狼王》《警犬吉姆》《决战美洲豹》《人猿勇士》,等等。他一生共写了七十多本书,其中约三分之二为动物故事。

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罗伯茨的动物小说和西顿的动物小说都难分伯仲。同时代的两位巨人,动物小说体裁的共同开创者,双峰并立,也算是动物小说创作界的一个奇观。如果从文学史的角度看,罗伯茨文学的绝对海拔高度似乎还要略高一点。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罗伯茨的动物小说在中国的影响力,却远逊于西顿的动物小说,未免有遗珠之憾,令人唏嘘慨叹。这一次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大规模集中推出罗伯茨的动物小说,一颗被我们遗落的明珠,终将发出熠熠的光彩。

我写了三十多年的动物小说,有个切身体会,写动物小说比起写其他类型的小说来,更需要知识储备。写热带雨林,要掌握有关热带雨林的动植物知识;写高山雪域,要掌握有关北方针叶林的动植物知识。这样才能得心应手,不犯常识性错误。可以这么说,一个优秀的动物小说作家,同时也应该是半个博物学家,或者说应该是半个动物学家。

罗伯茨在这方面做得特别成功。他的动物小说以真实著称,经常描写人们熟悉的渔村、牧场、草原、沼泽、森林。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对景物的描写特别细致。各种各样植物的名字信手拈来,四季不同的花朵名称、形状特点,都用诗的语言记录在案。难怪有评论家说,罗伯茨那些描写森林的小说,可以当作加拿大森林百科全书来读。也有人比喻他的小说是一架照相机,把加拿大北部森林的景物分毫不差地呈现出来。

罗伯茨的动物小说之所以写得像照片一样真实,跟他从小的生活经历有直接关系。他童年大部分时间是在靠近坦特拉玛沼泽的韦斯考克地区度过的,他的父亲是当地英国国教教会的教士,精通文学、法语、拉丁语和博物学,熟悉农业生产。闲暇之余,他便带着小罗伯茨到家附近的森林里细心观察各种动植物。这使得罗伯茨从小就熟悉大自然,熟悉森林里的花草树木和飞禽走兽,为以后描写加拿大北部森林和野生动物,积累了丰厚的知识。

罗伯茨动物小说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深入动物的内心世界,描写动物真实可信的心理活动,使得动物故事更具有文学性,由传奇故事向小说艺术跨进了一大步。例如,他最著名的动物小说之一《草原之王》,就是成功描写动物心理活动的经典之作。《草原之王》讲述一只不同寻常的驼鹿从出生到成为草原之王的一段波澜壮阔的生活经历。《草原之王》除了保持罗伯茨一贯的风格,将景物描写得细致准确,将驼鹿世界神秘有趣的行为描写得栩栩如生之外,它更深刻的阅读价值,在于通过描写与熊的几次遭遇,写出了驼鹿王个性成长的精神轨迹。关注动物精神成长,刻画动物心理层面,罗伯茨应该算是第一人了。

罗伯茨的作品拉近了我们和野生动物之间的距离,拉近了我们与大自然之间的距离。在人类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野生动物日渐稀少的今天,罗伯茨的动物小说历久弥新。

无论是罗伯茨、西顿还是中国动物小说作家,有几点是绝对一致的,我们都认为,地球并非人类私有,动物与人类共同拥有我们这颗蔚蓝色的星球;动物绝非我们人类想象的那么低级那么低能,动物也是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灵性的生命;人类为了自身利益,长期以来粗暴剥夺野生动物的生存家园,歧视、迫害、虐杀野生动物,许多珍贵的野生动物濒临灭绝;假如哪一天世界上所有的野生动物都被消灭殆尽,这一天也一定是人类的末日;为了人类自身的利益,我们必须学会与动物和睦相处,相互依存,共生共荣。

是为序。

2016年6月20日

写于上海梅陇书房

后记

动物故事的前世今生

[加]查尔斯·罗伯茨

今天的动物小说从形式和内容上看,都发展到了高峰。当然,旱在文学发源时,各类的动物小说就出现了。在远古时代,原始人的日常活动极其单调。在他们生活的舞台上,最引人入胜的不是勇士们猎杀了野兽,就是野兽吞食了人类。这些故事不停地刺激人类的感知,为他们探索图像艺术提供素材和灵感。当人类学会讲故事的艺术时,动物们又自然而然地成了故事的主角。后来,受到动物形象的启发,人类在骨头和岩石上刻写象形文字,之前靠口头流传的信息第一次以固定的形式保留了下来,比口头文学流传得更加久远。

我们可以合情合理地推断,最早的动物故事来源于一些成功的猎捕行动——森林王子毛格利、狼王洛波等都可以从原始的狩猎故事中找到遥远但真实的雏形。那时,如果能成功猎杀野兽,对挨饿的家庭来说,意味着生命的延续;对遇险的人们来说,则意味着死里逃生的胜利与喜悦。这些情节在当时的人们看来,并不是我们如今所说的“故事”,而是铁铮铮的事实。那时,被冻得瑟瑟发抖的人们跪在火堆旁取暖时,常能听到周围各种野兽的喘息声,不仅有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狗熊,还有经常出没在洞穴入口周边伺机侵犯的老虎。这类古老的动物故事至少有一条符合文学创作的基本要求:真实。

随着社会的发展,那些随处可见的动物很自然地成了载体,人类的道德观念渐渐在动物故事中反映出来。动物们不仅可以令抽象的道德品质具体化、形象化,而且即便赋予它们一些不光彩甚至招人唾弃的角色,它们也会“义无反顾”地承担起重任。所以,当文学创作渐渐成为一种职业时,以动物为主角的寓言故事便很自然地诞生了。作家们也不用冒着得罪人的风险,尽情地去抨击那些人性的弱点了。

那时候的写作者,即便不能深入地研究和探讨动物的生活情况,也至少能真实客观地观察动物。但是,他们注意到的往往是那种动物最突出的特点,因此刻画的动物形象也往往是简单而固化的。说起老虎,人们总会联想到凶;说起狐狸,便想起了狡猾;说起野狼呢,那就是无比贪婪了。就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与动物之间的区别越来越大,也越来越难以逾越。

现代文明在人和动物之间划了一条巨大的鸿沟,人类越来越只关注自身的利益,从前再熟悉不过的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被淡忘了,文学中的动物形象被类型化、符号化。偶尔,动物们的肉体会被尊为已故亲人的灵魂暂时栖息地,却阻碍了人们对动物的真实观察。比起《伊索寓言》的简洁明了,中世纪著名的动物叙事诗《列那狐的故事》对角色的描写要细致得多,但两部作品中的动物都与自然界中的动物相去甚远。基督教并没有促进人类和动物之间的理解,相反,它努力让人相信神迹,宣扬只有人类身上蕴藏着神性的种子。那些没有灵魂的动物,早晚要化为尘土,它们的欢乐和痛苦有什么值得在意的呢?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知识的兴趣正变得越来越广泛。因此,在人类关注的问题中,那些比他们低等的生物也逐渐重新获得重视。而在文学中,对动物重新产生兴趣的方式表现为以下两种(这只是简单的分类):一种是关于野兽的历险记,另一种则是建立在深入观察基础上的动物趣闻。当然,这两种类型有时也难免会出现重叠。从极地到赤道,地球各处都分布着不计其数的狩猎爱好者,他们对狩猎这项娱乐活动倍加推崇。所以,一种新的叙事性文学也由此诞生。它们描述人类如何与凶猛的野兽斗智斗勇,或是如何在险境之下绝处逢生。令人惊奇的是,这些叙事性文学竟然和古老的动物故事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尽管这些关于猎人的故事和旅行者的游记很少以精准到位的观察著称,但一般的读者对此类文学仍然乐此不疲。

野兽历险记类小说的火爆必定重燃人们对动物的兴趣,促使读者渴望了解动物的习性和特点。不仅那些自然史学家重新燃起了热情,去继承几被遗忘的普林尼①的衣钵,就连那些极具耐心、追求精确的科学家们,也开始关心和研究起动物来。他们用尺子和显微镜测量,比较动物骨骼结构,追根溯源,给动物写族谱,划分科目和类别等等。

总的来说,这种研究动物的热情是十分必要且非常有益的。同时,还有一种在家中即可进行的研究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后者或许更具重要的精神价值。

那些热爱宠物的人,怀着巨大的好奇心和兴趣,观察他们饲养的狗、马、猫、鹦鹉和大象。他们惊奇地发现,这些被认为没有理性意识的生物,竞然能仅靠本能,逼真地模仿人类理性的思维活动。他们把观察的过程和结果记录下来,成了文学中一块不可小觑的分支——动物逸闻。

这些记录说明,动物的精神思维活动远比我们认为的复杂。比如说,一只普通的小狗完全可以通过精心策划来智胜对手:一头大象即使没有会筑房的前辈在身边指挥,也可以凭借自己非凡的判断力,对木材进行选择和调整,把它们堆放得整整齐齐。在这些情况下,要是人们还想用动物的本性或本能这种平庸无奇的理由去加以解释,就太牵强了。

迫于无奈,人们只好暂时承认这样的结论——在一些较小的范围之内,动物也是能够通过自己的大脑进行理性思考的。就智力层面而言,最低等的原始人类与最高等的动物之间的差别,恐怕并不是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很可能只是一道心理上的细小罅隙而已。

不管人们是不是愿意承认这一点,动物的心理活动无疑是当今动物故事首要关注的方面。当我们睁大双眼,凝视着四足动物心灵的窗户——眼睛时,我们惊讶地发现,在它们的目光深处,似乎也有一种属于它们自身的东西在回望我们,就算不是灵魂间的交流,至少也是在内在精神和智力层面上给予了我们一些回应。而我们之前竟然从未意识到这一点。这种崭新的、清晰的视野无疑给了我们有力的一击,让我们意识到,过去那些被我们武断地称为“本能”和“无意识”的东西,或许应该改称为“动物的个性”!

在当今这个时代,我们与其将动物故事的创作者称为作家,倒不如称之为探险家来得贴切。因为在他们有能力用文字描绘这个未知的世界之前,他们必须一丝不苟、兢兢业业地研究大量的事实依据。可以说,他们为探险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尽管他们最渴望的是认真研究动物行为背后的动机。他们透过狗、马、鹿等动物的心灵之窗,捕捉它们各色各异的个性;他们注视着猫科动物深不可测的眼神,深深陶醉于其中;他们甚至端坐在雄鹰与大雕的注视之下,努力揣摩它们那难以捉摸的性格——这些才是他们最关心的事情。从某个角度来看,那些发展到极致的动物故事,其实就是建立在自然科学框架之上的动物心理小说。

我们一直在探寻真正的动物心理,要么用归纳的方式;要么用推理的方式;要么是两者综合起来,双管齐下。一些作者宣扬和强化这样一种意识——我们与所有会呼吸的生命都是血脉相连的,我们与动物的心理也是息息相通的,希望可以唤醒人类对动物的恻隐之心。因此,部分内容与事实不符并不会减少这些作品的价值与吸引力。在他们的笔下,每一位动物角色都栩栩如生,在遭遇了与人类类似的情况时,它们会像人类一样思考,也会像人类一样感受。这些都标志着,此类动物故事作品的发展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动物小说接下来的发展可以说进入了文学史上的一个高峰时期,虽然还算不上动物小说的巅峰,但出现了一些非常优秀的作品。比如,吉卜林①先生所创作的《丛林之书》。在这类故事中,动物们被拟人化了。无论是它们生动活泼的性格特征、微妙的精神和情感变化过程,还是那种引人注目甚至令人眼花缭乱的表现力,都明显只有人类才具备。乍看上去,它们的思想似乎错综复杂、难以捉摸,但事实上,它们行为背后的动机很单纯——在某一特定的时刻,某一动机占据了主导地位,其他动机便会暂时退而居其次。在这些故事中,这些不会说话的动物能力远超我们的想象,它们甚至拥有高超的推理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我认为,动物小说的真正巅峰时期是在今天。以欧内斯特·西顿①所创作的《克雷格·库特奈人的山羊》为例,在这一类作品之中,作者不是只把注意力放在观察动物的形体特点,而是更多地关注它们的神情、心理和个性。前辈们开创的动物心理学令人佩服,因为它把我们引入到一个充满奇妙事物的未知世界。对交感神经的探索很可能发展到我们无法想象的境界,但这种研究领域的扩展我认为算不上多大的突破。除非我们假设动物也有灵魂,否则不会有真正的进展。然而灵魂是我们观测不到的,所以要预言任何进展看来都只是幻想。

在我眼中,今天的动物故事可以成为我们的大救星。它时不时把我们从琐碎陈旧的日常事务中解救出来,把我们从疲倦状态中解救出来。它帮助我们回归大自然,却不必回归野蛮。它让我们回到与地球亲近的时代,却不必放弃时代进化给人类带来的智慧。它重启我们的人生,唤醒我们内心深处对纯真生活的向往——尽管在人类进化发展的过程之中,它曾一度备受冷落甚至被人遗忘,但它始终深藏于我们心中,从未改变,它的意义和价值更是无法抹除。因为它,我们得以重新焕发蓬勃的活力;因为它,我们变得更加热情善良;因为它,我们才得以具备更加高尚的慈悲之心——也只有达到了这一境界,我们才能更好地去揭开动物故事的神秘面纱!

书评(媒体评论)

查尔斯·罗伯茨动物小说的一个特点,就是深入到动物的内心世界,描写动物真实可信的心理活动,使得动物故事更具有文学性,由传奇故事向小说艺术跨进了一大步。

——沈石溪

查尔斯·罗伯茨和西顿都是因为其创作的动物文学作品而名垂于世,此类作品也成为了加拿大特色艺术形式之一。

——《加拿大百科全书》

人类所具有的东西动物不会一点没有,动物所具有的东西,在某种程度上也为人类所分享。既然动物都是有情有欲的生灵,只不过同我们在程度上有所差异而已,因此它们理所当然地应有自己的权利。

——欧内斯特·汤普森·西顿

动物文学所描写的动物,一方面唤起了儿童自身生活中的动物经验:另一方面,它又与现实中的动物不同,因为它是经过了文学家的审美观照的文学形象,会给儿童带来能够反思、反观、共鸣的审美感动。经由这种独特的生命教育,儿童的成长无疑会变得更为辽阔和充盈。

——儿童文学理论家,朱自强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1:00:13